第1311節 行軍途中

黃河上早先就有準備,架設了多道船浮橋,用木船一條接一條,以鐵鏈相連,上面搭板,讓大軍度過黃河。

黃河凌訊剛過,河面上猶有餘冰,河水尚未大漲,組建船浮橋通行的壓力不大。

就在黃河濟南段,軍人們看到了一個壯觀的場面,他們看到了黃河改道,從人們挖開的一條巨大的河道上奔流而過,而原黃河河道上,正在修建着一條黃河大橋!

河底處人頭涌涌,初春剛到,已經人員彙集在那裡大幹快上了。

那個年代想要造橋委實不易,在大江大河上架橋更難,就用人力去堆,道理是河道旁邊先建另一條河道,把水引走,原河道造橋,等造完之後,恢復原河道通水,人在橋上走。

黃河人工河道也不會浪費掉,黃河大橋完工後,人工河道將會成爲一個巨大的蓄水湖,可以看風景,湖邊地皮造房子值錢,還有灌溉養魚什麼都行,這種一家便宜兩家有賺的事情,中國人早就做得駕輕就熟了。

遠遠地望過去,黃河大橋異常的高大宏偉,是一條奇特的雙拱形大橋,這座橋已經造得七七八八,接近完工,據說是東南王的要求,底下的橋洞要讓排水量五千噸的船隻通過!

嚇!五千噸!

現在最大的四層炮甲板戰列艦也不過三千噸,王爺居然要讓橋洞能有過五千噸船隻的高度

工部的人一算,如果每個橋洞下的水面都能夠通行五千噸,這成本太高了!

可是王爺的旨意不能違反,他們想了個辦法,設計了兩個漂亮的拱形,一出一進的,這樣提高了橋洞的高度,使得五千噸船隻可以通航。

於是,黃河上的第一座大橋就成了雙拱形,橫亙在黃河之上。

普通士氣看熱鬧,如李過等人就知道這座大橋的意義所在,真是不得了!

閒時通過人貨,戰時南北調兵,黃河自古有“夜不通航”的習慣,等橋建好,想過就過,不再受到限制。

處處有驚喜啊,李過對左右道:“凱旋而歸的時候,此橋必通,當與諸君過此橋!”

左右紛紛叫好,而據李過所知,除了濟南黃河大橋,朝廷在鄭州修建第二座黃河大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

除此之外,南京長江大橋,廣州珠江大橋都在策劃中,將來都是一橋貫通南北,天塹變通途!

這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橋,哪怕是兄弟東南國也做不到,因爲東南國內沒有這麼壯觀瑰麗的大河,至於世界?

嘿,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中國獨一無二,有世界上最強有力的中央王朝管制,還有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以及基建狂魔的能力。

東南王執政兩中華,基建狂魔抖擻精神,大顯神威,與前朝皇帝不同,他做到了讓軍人聞戰而喜,讓民衆聽說要上工程就搶着幹!

想想隋煬帝搞了條京杭大運河就丟了江山,顏常武在全國各地大興土木,修橋造路建廣場,開礦建工廠等等,工程量是隋煬帝的十倍,民衆卻百倍地擁護他。

他是軍神,率領軍隊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他是財神爺,跟隨他幹活有銀元,花差花差!

所以黃河大橋建起來了,長江大橋快建起來了,珠江大橋也快建成了!

……

旅途辛苦!

除了李過及其親衛三百騎是一人雙馬之外,京軍中的三千騎兵都是一人單馬,結果騎兵成爲步兵,行軍都是走路,無論如何都快不起來!

馬匹身上還要攜帶個人裝備,如果人騎上去,這麼長途跋涉,馬匹會廢掉。

這就是中原王朝無馬的杯具,哪象遊牧民族一人數馬,來回更換一日百里不在話下。

換作中原騎兵,恨不得自己揹着馬走路,否則讓馬勞累了,遇敵時跑不動,可能有殺身之禍,相比之下,人累點好過沒命。

除了馬匹,還有驢,一個班帶一頭驢,主要託本班的輜重補給,包括班用的帳蓬、柴刀、水桶、鐵鍋、口糧以及軍火等,很踏實地跟隨着主人行動!

高級軍官騎馬,中級軍官人手一驢,自嘲爲驢司令!

如果某人晉升爲驢司令,得恭喜他升官了。

海那邊的東南國毛驢特多,養驢經驗豐富,反饋回大陸,成船成船的毛驢運回大陸,他們在呂宋那邊有養殖場,運輸時只要經過臺灣就能到大陸,海途不遠,成本不高,銷量頗大。

大量養驢,役使吃肉做阿膠,每一個驢老闆都賺到盤滿鉢滿的。

每班一驢是標配,減輕了軍人的負擔,而且耗用不多,毛驢很好養,又皮實,唯一的缺點就是有時不聽話,調皮,你打它它更犟,打着不走牽着倒退,跟你對着幹!

爲此軍隊專門開了養驢培訓班,請來師傅來教軍人怎麼樣調教毛驢!

從南京開撥到北京,走了足足25天,這算快了,普通人則需要45天以上。

到達北京密雲處的軍營,李過召集全軍二萬人集合,對這次行軍中的積極分子進行表彰---顏常武帶來的新傳統,這次行軍,既沒走海運,也沒走京杭大運河,而是陸上行軍,從南京到北京道路距離約摸是1150公里,人均速走十里/小時,一天走上十小時,走了25天,堅持了下來!

這是一場對精神和意志上的磨鍊,絕大部分人堅持了下來,掉隊的不多,主動脫離部隊的一個沒有,頂多是病患而被收容,跟得上的繼續走,跟不上的就留在當地治療,本土作戰的優勢在於此,路好,補給充足,軍隊順利行軍。

甘輝只比他早到5天,蓋因逆風行船,速度也快不了。

於是大會諸將,講清楚準備要肝什麼,要怎麼樣去肝!

會議不在北京城裡而在密雲,那時期可沒有密雲水庫,密雲是華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爲中原地區以東北和蒙古的交通要道,在此作進攻蒙古的出發點,很有歷史意義。

該來的將領們都齊了,他們有:

甘輝、李過和祖大壽;

賀珍、牛萬才、白文選、劉汝魁、馬重禧、張能、田虎、楊彥昌、曾英、李佔春、於大海、王祥、楊展、曹勳等將領;

祖家軍之祖澤潤、祖澤溥、祖澤洪、祖澤清,祖澤遠等。

除此之外,還有各地的文官,他們也是計劃中重要的一環。

現在開春,蒙古人的馬匹經過一冬的消耗,正在恢復中,不會前來進攻,正是開會的大好季節。

真是濟濟一堂,所有的人都非常興奮,尤其是在那張大地圖拉開的時候,地圖上的標記着新城市,一些將軍們不禁嘀咕。

“這不是受降城嘛!”

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1859節 吃得好第74節不用擔心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2168章 很香!第666節 葡萄牙人熱情的招待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1241節 至暗時期(二)第1744節 爲何反?第314節 讓紅毛番滾蛋!第826節 英勇不屈的韃靼人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777節 一勞永逸解決遊牧民族第290節 宣川浦大捷第674節 從此留下哥的傳說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304節 趙率教智激吳家父子第1523節 巨炮轟擊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1351節 殺,不殺!第2065節 得上第331節 我是海賊第35節贖回荷蘭人第830節 韃靼人最後的抵抗第1636節 三件事定邊第634節 韃子的憋屈第1178節 空前的損失第122節琉球人竟勝東南府一籌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284節 從軍記之女學霸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1257節 下戰書第1271節 變質的軍隊第310節 德川秀忠的忠告第610節 阿里·帕夏是明白人第1688節 我太難了(二)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41節地瓜有了好出路第1745節 軍頭楊展拜佛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981節 考察地盤,準備開張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83節遠遠炮擊第1690節 惡土司第315節 炮艦是真理第97節一夜變天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1065節 箭魚部隊第695節 萬事俱備第10節修路風波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1528節 阿頗勒城之劫第572節 驅虎吞狼之虎敗第892節 洪煕官的心聲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902節 開國大典(二)第1677節 阿拉斯加的開發(二)第497節 巡撫見鬼佬第1321節 很多槍!第1791節 子繼父職第270節此戰最大利是得人心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613節 海盜終於來了!第712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一)第1889節 戰鬥白熱化第1012節 兩場報告第1650節 俄羅斯驚變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第339節 孔有德反明第1391節 強敵在前,你應該怎麼辦?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1997節 大明封刀十年第869節 林加島之戰(一)第226節殺到外伶仃島第513節 匪夷所思的軍令第1713節 爭地第1337節 茶事第754節 殺吳惟華第1819節 殺進那不勒斯城第1762節 不能打得太難看!第523節 有錢好辦事第181節大海戰(三)第1106節 終有一戰第355節 打·炮·歌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656節 天津保衛戰之部署第1718節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349節 千葉合戰之抓住武士落日餘暉第155節三足·鼎立第1978節 沒有投降的將軍!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離去:倦勤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
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1645節 出兵黑龍江去打老毛子(二)第1859節 吃得好第74節不用擔心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2168章 很香!第666節 葡萄牙人熱情的招待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1241節 至暗時期(二)第1744節 爲何反?第314節 讓紅毛番滾蛋!第826節 英勇不屈的韃靼人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777節 一勞永逸解決遊牧民族第290節 宣川浦大捷第674節 從此留下哥的傳說第27節急襲奧倫治城(一)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304節 趙率教智激吳家父子第1523節 巨炮轟擊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1351節 殺,不殺!第2065節 得上第331節 我是海賊第35節贖回荷蘭人第830節 韃靼人最後的抵抗第1636節 三件事定邊第634節 韃子的憋屈第1178節 空前的損失第122節琉球人竟勝東南府一籌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284節 從軍記之女學霸第768節 無法下手第1257節 下戰書第1271節 變質的軍隊第310節 德川秀忠的忠告第610節 阿里·帕夏是明白人第1688節 我太難了(二)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41節地瓜有了好出路第1745節 軍頭楊展拜佛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338節 人事安排洋人上位第981節 考察地盤,準備開張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83節遠遠炮擊第1690節 惡土司第315節 炮艦是真理第97節一夜變天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1065節 箭魚部隊第695節 萬事俱備第10節修路風波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1528節 阿頗勒城之劫第572節 驅虎吞狼之虎敗第892節 洪煕官的心聲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902節 開國大典(二)第1677節 阿拉斯加的開發(二)第497節 巡撫見鬼佬第1321節 很多槍!第1791節 子繼父職第270節此戰最大利是得人心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613節 海盜終於來了!第712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一)第1889節 戰鬥白熱化第1012節 兩場報告第1650節 俄羅斯驚變第935節 三鍋居然在太歲頭上動土第339節 孔有德反明第1391節 強敵在前,你應該怎麼辦?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1997節 大明封刀十年第869節 林加島之戰(一)第226節殺到外伶仃島第513節 匪夷所思的軍令第1713節 爭地第1337節 茶事第754節 殺吳惟華第1819節 殺進那不勒斯城第1762節 不能打得太難看!第523節 有錢好辦事第181節大海戰(三)第1106節 終有一戰第355節 打·炮·歌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343節 大賢孫元化第656節 天津保衛戰之部署第1718節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349節 千葉合戰之抓住武士落日餘暉第155節三足·鼎立第1978節 沒有投降的將軍!第147節會唔熊巡撫(一)離去:倦勤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