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0章 定名分

顏常武抓大放小,大事決定下來,小事由其他人負責執行,他們皆有水平,把事情弄得妥妥當當的,顏常武無事可做了,成爲了自在閒人一枚!

如今是南華的休整年,要休養生息,不宜對外戰爭。

至於科技發展,哪用得上顏某人親自動手,專業指導就行了。

出巡也不適宜多,而天天呆在宮裡與皇家別業中,顏常武覺得發悶呢,自嘲很快就要發黴了。

戴維先生提議道:“陛下,何不回北華省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哪!”

“朕回北華,爲帝乎?爲王乎?”顏常武問道。

別看話不長,但政治意義深含,劉孔昭不敢回答。

“回家鄉,應爲帝,到金陵,是爲王!”戴維先生沉默了一下道。

“可有解?”顏常武追問道。

“在北華的家鄉可爲南華飛地,應爲帝。到金陵,則天無二日。”戴維先生進言道。

“嗯!”顏常武沉吟着,而劉孔昭心忖戴維先生絕非外人所講的佞臣,實際上既有學識,也有原則,給出瞭解決之道。

要知道顏常武爲南華皇帝,到北華去,進入金陵時是何等身份?

中華共主?!

有無盟約?

南華皇帝?!

那是外國皇帝!

東南王?!

則是北華親王!

戴維先生認爲取上中下三策,以下策爲上。

如果美洲土地不算,現在北華自取得了東中西伯利亞後,土地比南華還要多得多,且人口是南華的硬傷,北華人口是南華的幾倍,北華的經濟迅猛,且北華的文化源遠流長,自認爲正統,隨着力量的增強,北華人的自信心也在增長,你認爲自己是中華共主,北華人認不認?

當然你說你有戰列艦,要別人聽話,可事情哪到動用戰列艦的地步?

如果你是南華皇帝,哪怕同文同種,也是外國皇帝,有什麼資格對北華內部事務指手劃腳?

而作爲大明東南王,到現在顏常武的王爵也沒被取消,擁有在大明朝廷上“入朝不趨,贊拜不名,軍政事務悉得處置”的大權,行事相對方便。

以大明東南王的身份入北華,有點矮化自己,但好處不少。

一是表示謙虛,不咄咄逼人,尊重北華。

二來盡了孝道,目前大明皇帝還是顏常武的岳父朱由產,向岳父低個頭,作個姿勢,不算丟臉,反倒能夠贏取北華人心。

“很好!”顏常武從善如流,贊同道,請來內閣總理副大臣陳子龍,請他先行到金陵溝通。

因一來一去,請示已經來不及了,他就與戴維先生、劉孔昭啓駕在後,自旭日城出發,航渡通過了爪哇海,經加裡曼丹半島、呂宋羣島,過巴士海峽,往臺灣而去。

……

一艘巡航艦改裝的客船在三艘武裝巡航艦的護航下,吃着風,高速向北駛去,客船甲板上站着南華帝國派往大明的正使陳子龍與副使唐元楫。

唐元楫者,字應運,號巖長,廣東新會人,明思宗崇禎十六年(一六四三)年三榜同進士出身,授兵部職方司主事,給假歸粵,甲申亂後,入東南國爲臣,現爲南華帝國的建設大臣。

而陳子龍號大樽、海士、軼符,是崇禎十年進士,南直隸松江華亭人,受帝師孫承宗感召,入臺灣爲臣。

兩人都是明朝進士出身,到了東南國爲臣,並無三姓家奴的窘困,這就是顏常武一直擔任大明東南王所帶來的好處了。

顏常武爲明臣從未造反,雖在海外立國,也不反對大明,所以大明人到南華爲將當官,沒有什麼心理障礙,別人亦不能指責他們變節。

待到南北華並立,兩國的多項制度趨同,比如爵位制度一樣,互相承認,兩國無分彼此,官員到達另一國可以無縫對接。

陳子龍與唐元楫在甲板上,看着航道上船隻來來往往,有軍艦、商船、民船、漁船等,多得要命,水手說一個上午就見了上百條船經過,經常可見到吃水很深的貨船行駛,有從北邊來的,也有南邊向北的。

“這條航道真的是黃金水道啊!”唐元楫驚歎道。

“這一切都是陛下所帶來的!”陳子龍拱手道。

“中華有國運!”唐元楫贊同道。

他與陳子龍都是前明過來人,哪還不知道前明是怎麼個混亂法,內有山賊軍在造反,外有韃靼人寇邊,眼看着不堪時,顏常武憑空出世,力挽狂瀾,將中華大船帶入了正確的航道上,從此順風順水,令兩人感慨極深。

之前在旭日城沒什麼,一出到大海,見到海船來往,印象深刻。

兩人對南華更有感情,因爲這是他們有份參與建設的!

現在東南風起,改裝的巡航艦速度飛快,以每天平均200公里的速度,僅用了四十二天就駛達長江口,中途僅停靠三次而已。

船途中他們就是看書、下棋、寫字、清淡,日子就這樣過去了。

吃的是軍用餐---有鹹肉吃,待遇不錯,他們也每天品嚐到朗姆酒的滋味,這是艦上帶的水源容易變質,雖然有小型的太陽能蒸餾器,但供給的水不多,只能將朗姆酒與食水勾兌來飲用,補充身體的需要,所以兩人每天身上都帶有酒味,以致於唐元楫道:“海上生活逼良爲鬼,酒鬼啊!”

陳子龍則拍着他肩膀道:“得了吧,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羨慕你呢!”

終於到達,就在長江口處,讓他們猛吃一驚!

長江航運繁忙,大船小船穿棱來往,放眼放去,竟有幾十條船同時在江上航行。

再往上走,見到兩岸高樓林立,屋宇整整齊齊,兩岸邊的堤壩建得十分有氣派,濱江大道寬大。

“大明也有不小的進步啊!”陳子龍說道。

“這是和平帶來的紅利!”唐元楫指出道。

兩人率四艘軍艦到達,自然引起大明長江水師的注意,他們派出了兩艘巡防艦爲南華艦隊護航,同時飛報南京。

南京很快地派出巡防艦來傳遞消息,表示對兩位大人到來的熱烈歡迎,請他們到下關碼頭登陸。

船隻來往,不斷地傳遞消息,當陳子龍與唐元楫的座艦靠岸,放下跳板,就聽到岸上鼓樂齊奏,兩邊夾道歡迎。

見南華來人上了岸,一個大官過來拱手爲禮道:“大樽兄,應運兄,久違了!”

陳子龍與唐元楫定睛一看,連忙招呼道:“仲緘兄,我等有禮了!”

卻是大明內閣閣老,排文官第三條好漢的堵胤錫親迎,給足他們面子。

當晚,堵胤錫在南京最上檔次的“臨江樓”宴請陳子龍與唐元楫,賓主盡歡。

第390節 楊鶯兒給顏大少立規矩第1359節 狄掌櫃對比今昔第679節 在荷蘭(二)第1046節 戰土耳其人(一)第931節 望風而逃的白皮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序成爲大海盜之子第2171章 乏油,發展高科技第1289節 難題難解第1106節 終有一戰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1989節 我軍損失很小第875節 軍心不穩第1836節 攔截失敗第1718節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713節 爭地第1162節 告一段落第575節 打亞齊(二)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388節 驚天消息第1751節 白皮與包頭佬手拉手第1019節 卡塔泊·帕夏悔之晚矣第1339節 倒幕軍硬着頭皮向前進第107節移民臺灣第1048節 戰土耳其人(三)第1778節 中國大酒店在歐洲第655節 東南府不興這套第443節 狗咬之謎第1196節 海盜本色(二)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238節又六條三級戰列艦第1008節 你和我們同在第144節熊巡撫來過東南府第2163章 出行到神龍山莊第1518節 撤退(三)第596節 遠航開始第1718節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470節 議造淺水炮艇第851節 下鄉第769節 政治是黑暗的第84節又婦人之仁?第15節送你三萬兩第2022節 得送十二面金牌了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245節真正的定鼎第766節 衝冠一怒爲的是紅顏第715節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1472節 不是我不幫助他們第468節 安汶登陸戰(一)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2177章 許二牛度假(二)第992節 我們不疊被子不揹包第401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媽祖幹掉上帝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1065節 箭魚部隊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第1840節 禍害在馬爾馬拉海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1830節 佔上風也打不贏的白皮第1095節 攻城戰四之捅了馬蜂窩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802節 這樣的朋友要不得!第1348節 千葉合戰之兩翼戰事第1455節 暢通無阻走在路上第1786節 《羅馬條約》第1890節 第六天的戰鬥第527節 文萊戰定第1320節 蒙古人慫了第1073節 發動機大撤退(一)第507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八)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18節真相大白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955節 老兵的言傳身教第25節夜襲荷蘭人第384節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1667節 邊吃邊喝邊打仗第263節衆香之城第1185節 這仗不好打啊!第852節 史鄉長的進擊序成爲大海盜之子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1359節 狄掌櫃對比今昔第1198節 上下同好第1100節 攻城戰八之樂與苦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998節 退伍兵安置的未雨綢繆第1351節 殺,不殺!第635節 選擇道路第2182章 南京大變樣第223節改造戰艦第47節艦上一天(三)第1774節 奧斯曼人要和平第1986節 受傷也開心
第390節 楊鶯兒給顏大少立規矩第1359節 狄掌櫃對比今昔第679節 在荷蘭(二)第1046節 戰土耳其人(一)第931節 望風而逃的白皮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序成爲大海盜之子第2171章 乏油,發展高科技第1289節 難題難解第1106節 終有一戰第1685節 李鬼遇李逵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1989節 我軍損失很小第875節 軍心不穩第1836節 攔截失敗第1718節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1713節 爭地第1162節 告一段落第575節 打亞齊(二)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388節 驚天消息第1751節 白皮與包頭佬手拉手第1019節 卡塔泊·帕夏悔之晚矣第1339節 倒幕軍硬着頭皮向前進第107節移民臺灣第1048節 戰土耳其人(三)第1778節 中國大酒店在歐洲第655節 東南府不興這套第443節 狗咬之謎第1196節 海盜本色(二)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第238節又六條三級戰列艦第1008節 你和我們同在第144節熊巡撫來過東南府第2163章 出行到神龍山莊第1518節 撤退(三)第596節 遠航開始第1718節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第470節 議造淺水炮艇第851節 下鄉第769節 政治是黑暗的第84節又婦人之仁?第15節送你三萬兩第2022節 得送十二面金牌了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245節真正的定鼎第766節 衝冠一怒爲的是紅顏第715節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1740節 漢藏交戰(三)第1472節 不是我不幫助他們第468節 安汶登陸戰(一)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2177章 許二牛度假(二)第992節 我們不疊被子不揹包第401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媽祖幹掉上帝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1065節 箭魚部隊第1910節 包頭佬勝利了第1840節 禍害在馬爾馬拉海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1830節 佔上風也打不贏的白皮第1095節 攻城戰四之捅了馬蜂窩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802節 這樣的朋友要不得!第1348節 千葉合戰之兩翼戰事第1455節 暢通無阻走在路上第1786節 《羅馬條約》第1890節 第六天的戰鬥第527節 文萊戰定第1320節 蒙古人慫了第1073節 發動機大撤退(一)第507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八)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18節真相大白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955節 老兵的言傳身教第25節夜襲荷蘭人第384節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1667節 邊吃邊喝邊打仗第263節衆香之城第1185節 這仗不好打啊!第852節 史鄉長的進擊序成爲大海盜之子第472節 安汶入手第370節 曹操五十萬大軍來也!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1359節 狄掌櫃對比今昔第1198節 上下同好第1100節 攻城戰八之樂與苦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998節 退伍兵安置的未雨綢繆第1351節 殺,不殺!第635節 選擇道路第2182章 南京大變樣第223節改造戰艦第47節艦上一天(三)第1774節 奧斯曼人要和平第1986節 受傷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