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6節 教育新出爐的勳貴

分豬肉,人人有份,自然顏常武也有份。

他的軍銜是南華帝國海軍大元帥兼陸軍大元帥!

他有滅國大功,名至實歸!

見到大家開心,他也跟着開心。

這僅是第一批人員,還有下一批人員,即封賞伯爵以下的爵位。

按帝國制度規定,凡封爵者,都必須由朝廷封出,現在國內能封爵者只有顏常武、皇后楊氏和監國太子顏琨。

現在軍務緊急,不可能把軍官們都召集來一起封賞,下一步由行營派出御使,代帝封賞。

屆時,整個軍隊都會陷入狂歡中,個個有豬肉分!

就算是普通小兵,也有賞錢可拿。

畢竟立國嘛,大家同樂。

機會難得,顏常武舉起手來,戴維先生叫道:“安靜!”

立即殿上鴉雀無聲,聽顏常武道:“好吧,我們來學習吧!”

他作了《忠誠爲國》的演講道:“我們要提升我們的素質,不僅僅對朕的忠誠,還要對帝國的忠誠!忠誠爲國!”

給各個官員發了本子與鉛筆,讓大夥兒學習。

“誰記得張孝祥的《六州歌頭·長淮望斷》?”顏常武提問道。

張孝祥,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安徽和縣)人,生於明州鄞縣(浙江寧波),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愛國者。

他在紹興二十四年(1154)廷試,高宗(趙構)親擢爲進士第一,初授承事郎,逐步升遷,曾上書爲岳飛辯冤。

他的詩詞水平高,產量多,達六百多首,《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顏常武一問,馬上就有馬寶站起來了。

“馬寶,你行?”顏常武記憶力好,記得馬寶是自家的吉祥三馬之一,即馬進忠、馬寶和馬惟興,後二者是兄弟,馬進忠字葵宇,陝西延安人。先爲義軍將領,崇禎初年爲羣盜,別號“混十萬“,流竄於陝西轉於豫、楚邊境,後歸降新明。馬寶和馬惟興則是李闖的舊部,隨高夫人歸降新明。

此三馬都是有名的悍將,顏常武與大夥兒覺得稀奇,看他馬寶象個屠夫,他的國學水平這麼高?

“陛下,不是臣,是他!”馬寶將坐在身邊的竇名望扯起來道:“來吧,竇老賊!”

衆目睽睽之下,由不得竇名望不說,他趕緊背起來道:“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爲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很好,背得很好!”顏常武欣然道:“竇將軍,馬將軍,請坐!”

然後他讓侍衛端來了一個粉板,上面就掛有一大張宣紙,寫着剛纔竇名望背的詞。

顏常武說道:“張孝祥的詞,朕非常喜歡,衆卿家看……追想當年中原淪陷之事,恐怕是天意運數,並非人力可扭轉!在孔門子弟求學的洙水和泗水間邊,在絃歌交奏的禮樂之邦,也已變成羶腥一片。再有腰間箭,匣中劍,被蟲子與塵埃侵蝕與污染……還有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顏常武解釋着詞義,拍案道:“好一個張孝祥,好一首《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拳拳的愛國之心哪!”

他手指粉板上的宣紙道:“這是朕寫的,竇卿,就賜給你吧,你要向張孝祥學習!”

想不到有這樣的大彩頭,竇名望大喜,趕快謝恩,語無倫次地道:“臣謝主龍恩!一定學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衆人羨慕無比,自有侍衛上前拿了宣紙,送到竇名望處給他。

顏常武趁勢開講:“作爲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文化傳承,忠誠在歷朝歷代都屢見不鮮。忠烈像楊家將一般一門子的忠烈,效於朝廷,此爲忠於社稷江山。”

“我中華民族,忠於國或君者,數不勝數。

屈原悲賦《離騷》以示忠君之意,勸君不聽憤而跳江以殉國;

諸葛亮“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五丈原上爲蜀國燃盡最後一縷精氣神;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寧死不屈,爲亡國守護最後一份尊嚴;

岳飛“壯士飢餐胡擄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勇戰沙場,忠心爲國。

這些個忠臣衛士慷慨豪邁地用自已的鮮血或力量去守護自已的國家。這就是一種高節,以命爲賭的高節,

真正忠誠的人,自是懂得顧全大局,以忠爲本質爲國效力。而這樣的人,非以上幾位高節者莫屬。

然而對於忠誠而言,不同的人的看或許也都是不同的,像荊軻,爲燕丹捨身就義,刺殺秦王;像西施,爲復越鋌而走險近探夫差;像包拯,爲百姓幾觸皇權,伸張正義;他們都是‘忠’字,這些人,你能說他們不是忠心爲國,一心爲民嗎?”

顏常武侃侃而談,現在的他,講起課來絕對稱職,且他身處的位置,看待事物的不同,對聽衆的洗腦能力更強。

然後話入正題:“你們今天封爵,成爲了帝國的勳貴階級,當與國同休!記住了,與國同休!”

“不僅如此,你們既是勳貴,也是軍官團的一員,我帝國的軍官,首要就是忠君愛國!”

所有的官員們正襟而坐,認真聽取聖訓。

“這國家是朕的,朕拿了最大的頭,你們也拿了不少,將來遇到敵人入侵,你們說,該怎麼辦?”顏常武問道。

“與他們拼了,決一死戰!”“絕不能放過他們!”衆臣將爭先恐後地道。

“很好!”顏常武又說道:“今天朕在這裡,你們忠心於朕,要忠於帝國,帝國是我們大家的,如果我們都不愛帝國,還會有誰愛呢?”

顏常武苦口婆心,教訓這幫軍頭進一步加強忠君愛國的思想,提高思想覺悟,他指出“國”的意思,那就是“民族國家”,乃我中華民族!

勳貴們、官員們、軍官們認真地聽着,一個接一個發言,表示“忠君愛國”就是他們的家訓,代代流傳!

第1177節 中將,我將槍斃您!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586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四)第85節暗流洶涌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1493節 戴維先生的異想天開第1872節 陽謀照破城第1984節 遇神都敢打第2199章 西洋人第1997節 大明封刀十年第1492節 組建新皇協軍第558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73節英國人很紳士第170節落子(五)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第905節 想當初第634節 韃子的憋屈第842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234節又一個歷史節點第1095節 攻城戰四之捅了馬蜂窩第112節誘之以利第247節到呂宋之劫持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1634節 輕勝老毛子第2004節 美女愛英雄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1871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二)第858節 啓航新堯州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579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540節 怪夢之我不殺東林黨第1868節 攻陷城主府第1675節 捕鯨捕到了阿拉斯加第395節 殺海盜祭旗第560節 黃臺吉的憂慮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1866節 殺雞用牛刀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614節 看錯了第1590節 現在佛不拜過去佛第403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大勝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2節城下之盟第1415節 八卦之事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172節南海風雲欲來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1068節 奧斯曼帝國宮廷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第40節揚旗稱霸第1961節 活佛在此第1636節 三件事定邊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1016節 BS三鍋的倭人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2200章 贈別手書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1912節 包頭佬進攻又受挫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490節 戰線危急第1078節 王的女人,當信媽祖!第809節 不服氣的安南人第1300節 飲水思源第1160 帝都之亂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644節 亞齊人的悲歌第175節敗了就歸零第519節 流金時代(二)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1414節 女人心海底針第1699節 測試第1441節 兩邊阿三的比較第1085節 輕鬆的守軍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1004節 三鍋的智力第2026節 蘇丹不好當第351節 男人外出,女人當家第816節 韃靼人遇到麻煩第1200節 回來就開心第891節 馬來人攤上大事第1835節 不能救“高雄197”號艦第1488節 畫風大變第231節領略東南艦隊風采第1189節 請媽祖神器!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198節臺灣設府第966節 喜歡吃米的倭人第1471節 新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第31節升官後的教育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1072節 三個奇蹟
第1177節 中將,我將槍斃您!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586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四)第85節暗流洶涌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1493節 戴維先生的異想天開第1872節 陽謀照破城第1984節 遇神都敢打第2199章 西洋人第1997節 大明封刀十年第1492節 組建新皇協軍第558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第73節英國人很紳士第170節落子(五)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第905節 想當初第634節 韃子的憋屈第842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234節又一個歷史節點第1095節 攻城戰四之捅了馬蜂窩第112節誘之以利第247節到呂宋之劫持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1634節 輕勝老毛子第2004節 美女愛英雄第1674節 聰明的肖洛霍夫第1871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二)第858節 啓航新堯州第585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三)第579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540節 怪夢之我不殺東林黨第1868節 攻陷城主府第1675節 捕鯨捕到了阿拉斯加第395節 殺海盜祭旗第560節 黃臺吉的憂慮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1671節 片甲不留(三)第1866節 殺雞用牛刀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614節 看錯了第1590節 現在佛不拜過去佛第403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大勝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2節城下之盟第1415節 八卦之事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1136節 名將伊哈桑·帕夏第172節南海風雲欲來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1068節 奧斯曼帝國宮廷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1683節 二大印第安人戰利品第40節揚旗稱霸第1961節 活佛在此第1636節 三件事定邊第411節 建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第1016節 BS三鍋的倭人第1254節 我們不是三姓家奴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2200章 贈別手書第725節 軍政之事第1912節 包頭佬進攻又受挫第288節 李倧放心了第490節 戰線危急第1078節 王的女人,當信媽祖!第809節 不服氣的安南人第1300節 飲水思源第1160 帝都之亂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46節艦上一天(二)第644節 亞齊人的悲歌第175節敗了就歸零第519節 流金時代(二)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1920節 奧斯曼帝國之殤第1414節 女人心海底針第1699節 測試第1441節 兩邊阿三的比較第1085節 輕鬆的守軍第394節 噁心的鏈彈攻擊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1004節 三鍋的智力第2026節 蘇丹不好當第351節 男人外出,女人當家第816節 韃靼人遇到麻煩第1200節 回來就開心第891節 馬來人攤上大事第1835節 不能救“高雄197”號艦第1488節 畫風大變第231節領略東南艦隊風采第1189節 請媽祖神器!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198節臺灣設府第966節 喜歡吃米的倭人第1471節 新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第31節升官後的教育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1072節 三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