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

參加東南國的差不多接近二十萬人,有工人、農民、軍人、學校師生、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東南國官府稱爲政府,以別於大明的官府)、城防部隊。

鎮海樓仿製的是天安門,比天安門尺寸更,城牆下方畫了波濤,樓在上以示“鎮海”。

東南國以海立國,是海上中華,是以鎮海乃是關鍵。

能夠上鎮海樓的人至少都要6等文官(從三品以上),除中央大員之外,還有各處總督及地方高級官員。

楊鶯兒與陳衷紀早有預謀,接到顏常武回來前的通知,就以快船召各地大員駛回爪哇,面見顏常武。

同時還有各大島的代表,包括官員士紳、社會賢達及勞動模範!

他們連同旭日城的各界代表在鎮海樓兩邊搭起的副樓就座,而在鎮海樓下方大道的對面,則有一支達三百人之衆堪稱是龐大的軍樂隊。

清晨很早的時候,人們已經從四面八方彙集到勝利廣場,甚至有人是凌晨四五點鐘就動身了,堪稱爲了這場大典,披星戴月而行。

不是誰都能來的,事先經過挑選,發給入場證,憑證入場。

除了查驗入場證,還行各單位的頭頭負責制,由他們負責點數,出事他們要背。

進場時不得攜帶武器,要過安保檢查。

在進來的路上設立了一個個的崗位,通過種種方法,確保典禮安全。

差不多七點半,勝利廣場已經成爲了人的海洋,旗幟的海洋。

人們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單位的話則是嶄新干淨的制服,個個笑逐顏開。

東南立國,這是大事!

國王金口許諾:“與萬民共天下”,不僅僅是他的事,不僅僅是王家的事,不僅僅是官員和富貴人家的事,而是百姓也有份。

當然,你空口白話說與萬民共天下,說得漂亮卻無實際行動,那是白搭。

因此顏常武在他的轄區內力推“福利制度”就做得很是光鮮,主抓小孩,小孩子的出生、養育均有政府資助,讓小孩子接受政府推行的免費教育,學到知識,從小洗腦,當一代代的小孩子成年後,堪稱爲“長在紅旗下”的新一代,已經習慣了顏常武的統治,也認同顏常武的統治,通過小孩子影響到他們的家庭,

再有建設公辦醫院,實行報銷部分住院費,是世界上最初實現基礎福利制度的政權。

通過種種努力,社會的凝聚力產生,東南立國也就水到渠成,大家說的不是你是哪裡人我是那裡人,而說大家都是華人、東南國人!

當東南立國時,顏常武一呼萬應,不僅僅是他顏家的事,而是大家的事,

今天,大家匯聚一堂,強大、自信、凝聚成一國,走向更強大!

當他們的國王、領袖顏常武的魁梧身形出現在鎮海樓的城牆時,下方所有的人都跪,山呼“王上萬歲,領袖萬歲!”

三跪九叩,徹底臣服,

顏常武身穿海軍軍裝,肩板上是一顆大大的黃金星,軍裝上是耀眼的勳表、勳章和黃金綬帶,顯得威武無比。

他的妻妾也上臺了,還有皇子們,有東南國的開國文臣武將、社會賢達、勞動模範,個個都是紅光滿面,與榮有焉。

作爲觀禮臺的鎮海樓上還有中華小跟班四國倭國、朝鮮、琉球與安南的使節,再有中南半島暹羅(泰國)、柬埔寨、老撾諸國,以及土耳其帝國、莫臥兒帝國代表,紅毛番中只有西班牙人受邀,他們來自呂宋。

那些小跟班中的朝鮮、琉球的使節們比較激動,甚至流下了眼淚!

就連柬埔寨、老撾兩國使節也是喜形於色,倒是安南及暹羅的使節有點強顏歡笑的樣子。

這裡面朝鮮、琉球兩國極親中國,徹底行中國模式。

華人的勢力越強大,他們越安全,也因與華人合作而越有錢。

至於安南,雖然國內紛爭沒完沒了,但常懷一顆擴張之心,積極把勢力向柬埔寨和老撾推進,還有暹羅與安南蛇鼠一窩,將柬埔寨和老撾視爲肥肉,他們最大的阻力來自東南國。

東南國這邊擴張,那邊打出仁義道德,要諸國一起吃河蟹,保持疆域不變,這種只許華人放火,不許歪國仁點燈的惡劣行徑因華人實力強勁而得到了推行……

享受着萬民頂禮膜拜的極樂,大地在我腳下,國勢掌於手中,深知任務艱鉅的顏常武冷靜地道:“衆卿平身!”

在城樓下方的二百名聲音特別洪亮的士兵組成的方陣複述了他的話,聲傳四方,衆人紛紛站立起來。

後面的人當然聽不到前面的聲音,照做即可。

除此之外,還有儀式表,該做什麼,該喊什麼都寫明白。

見到諸人在鎮海樓就緒,開國大典由黃淳耀主持,他宣佈典禮開始,首先請國王顏常武講話。

他大聲吼道:“孤今天在這裡宣佈,東南國成立!”

下面方陣複述他的話,海濤般的掌聲響起,熱烈慶賀東南國的成立。

顏常武簡單地回顧了一下東南國的歷史,淵源來自公元1625年的臺灣開府,直到今天1647年東南國立國,整整經歷了二十二年的風風雨雨,在戰爭中成長,在建設中強大,感謝所有臣民的奉獻,他,得天之授,幸得媽祖娘娘的保佑,作爲國王,與萬民共天下!

“與萬民共天下!”他用強有力的語調向世界發出了東南國的聲音,引起了廣場上的人們一陣接一陣熱烈的歡呼,觀禮臺上同時響起一陣掌聲。

他完成講話後,黃淳耀宣佈下一程序:進行升東南國國旗儀式。

由穿着齊簇簇嶄新軍禮服,海軍藍的海軍居中、橄欖綠的陸軍居左和虎斑迷彩服的海軍陸戰隊居右三軍組成的國旗護衛隊護衛着東南國國旗在軍樂隊演奏出旗曲的伴奏下,邁正步前進。

第一排中間旗手是海軍,他負責持旗,左右兩邊則是兩名拿着銀製噴子的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員,第二排是三個持軍刀的指揮官,同樣分爲三個軍種,後面是三十名士兵,他們扛着火槍,火槍上裝着寒光閃閃的槍刺!

出旗曲很令大家熟悉,正是《得勝令》,歡快的節奏中,國旗護衛隊大步而行,到達了鎮海樓下大道對面的升旗杆前,

接旗、轉體、安旗、解旗、

展旗、立正、敬禮。

七個動作在13秒內一氣呵成。

升旗手右臂猛地一揚,

有星辰、山峰和海洋的東南國國旗舒展在天空中,

伴隨着雄壯的《假如明天戰爭》的國歌聲中迎風飛揚。

這是一個神聖的儀式,這是一個把個人、家族、民族昇華到國家的重要手段!

顏常武利用在政府、軍隊、所有學校及公辦單位舉行的升旗儀式,強化民衆的國家觀念,整整二十二年過去了,終於立國,這面經歷了戰火的旗幟得到了它應有的名份!

全體肅立,向央央升起的東南國國旗致敬!

第50節樂與苦第1691節 楊展炮製衆土司第1137節 伊哈桑·帕夏的進擊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1754節 在加塔角海域的追逐第622節 三進士見孫承宗第497節 巡撫見鬼佬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684節 兩全其美的方法第1860節 隔牆擲炸彈第206節火槍逞威第914節 錫蘭海戰之勢不可擋第2050節 兩軍鬥志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2041節 血戰伊斯坦布爾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1753節 買不來的海軍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193節顏大少又被賣了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1625節 清楚敵情第423節 左良玉歸來第420節 順風順水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269節 臨危照樣窩裡鬥第2018節 奇葩的包頭佬第1672節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一)第1152節 擠不成奶第1499節 劉國軒打蛇打七寸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25節琉球天變第649節 酒風就是作風第74節不用擔心第1714節 總算能好好談判了第2174章 蘇門答臘島之遊第1881節 阿達納城萎了第1426節 魅影危機第685節 總算贏了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49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二)第1506節 三個帕夏的命運第695節 萬事俱備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843節 中國人在馬爾馬拉海第1419節 試探不利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34節戰俘生涯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996節 華人領袖變爲三鍋大神第1510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第1419節 試探不利第572節 驅虎吞狼之虎敗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172節 漕運改海運之成功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92節揚名立萬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1341節 千葉合戰一之雙方部署第377節 玉雪上艦第1482節 真功夫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1293節 苦練成材第588節 老熊論清流濁流第203節南虜顏常武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454節 慢一拍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1609節 唯我中國,萬世長存!第1064節 招供第510節 顏大少的不滿第2173章 艱苦奮鬥的作風永不能丟第630節 多爾袞慫了第1249節 好想幹上一票第1088節 炮擊開羅新城第1089節 一個巴掌第899節 新朝事務(二)第1348節 千葉合戰之兩翼戰事第10節修路風波第1460節 一家團聚第1800節 君子協定的前提第763節 處置之殺皇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275節 單挑荷蘭船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1671節 打城牆第511節 黑化的華人第1903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876節 寶洞聖母號的下場第582節 戰列艦的平凡一天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1178節 空前的損失第1751節 白皮與包頭佬手拉手第1642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三)
第50節樂與苦第1691節 楊展炮製衆土司第1137節 伊哈桑·帕夏的進擊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1754節 在加塔角海域的追逐第622節 三進士見孫承宗第497節 巡撫見鬼佬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684節 兩全其美的方法第1860節 隔牆擲炸彈第206節火槍逞威第914節 錫蘭海戰之勢不可擋第2050節 兩軍鬥志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2041節 血戰伊斯坦布爾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1753節 買不來的海軍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193節顏大少又被賣了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1625節 清楚敵情第423節 左良玉歸來第420節 順風順水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269節 臨危照樣窩裡鬥第2018節 奇葩的包頭佬第1672節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一)第1152節 擠不成奶第1499節 劉國軒打蛇打七寸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25節琉球天變第649節 酒風就是作風第74節不用擔心第1714節 總算能好好談判了第2174章 蘇門答臘島之遊第1881節 阿達納城萎了第1426節 魅影危機第685節 總算贏了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49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二)第1506節 三個帕夏的命運第695節 萬事俱備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第1843節 中國人在馬爾馬拉海第1419節 試探不利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34節戰俘生涯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996節 華人領袖變爲三鍋大神第1510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第1419節 試探不利第572節 驅虎吞狼之虎敗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2167章 曬着太陽吃冰淇淋是件很幸福的事!第1172節 漕運改海運之成功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92節揚名立萬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1341節 千葉合戰一之雙方部署第377節 玉雪上艦第1482節 真功夫第799節 朱慈焌在行動第1293節 苦練成材第588節 老熊論清流濁流第203節南虜顏常武第776節 瀛臺會議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672節 情義到,重禮還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454節 慢一拍第922節 七天下城之烈火焚城第1609節 唯我中國,萬世長存!第1064節 招供第510節 顏大少的不滿第2173章 艱苦奮鬥的作風永不能丟第630節 多爾袞慫了第1249節 好想幹上一票第1088節 炮擊開羅新城第1089節 一個巴掌第899節 新朝事務(二)第1348節 千葉合戰之兩翼戰事第10節修路風波第1460節 一家團聚第1800節 君子協定的前提第763節 處置之殺皇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275節 單挑荷蘭船第932節 莫謂言之不預也第1671節 打城牆第511節 黑化的華人第1903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876節 寶洞聖母號的下場第582節 戰列艦的平凡一天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1178節 空前的損失第1751節 白皮與包頭佬手拉手第1642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