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1章 皇宮大變樣

陳子龍與唐元楫抵達南京,第二天進宮叩見監國公主朱真真與監國皇太孫朱和坪,說明來意,很快地朱真真與朱和坪召來首輔馬士英及閣臣們廷對商量。

他們商量他們的,陳子龍與唐元楫完成了信使傳達的任務,就在南京城內到處亂逛,他們發現古老的南京城有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是皇宮,兩大臣進謁大明兩位監國,進出南京明皇宮,他們以前都來過的,看到了大變樣,

南京皇宮自朱元璋建好後,是絕對的權力中心,舊稱紫禁城,皇城面積6.53平方千米,宮城面積1.16平方千米,是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羣,被稱爲“世界第一宮殿”。

南京皇宮作爲中國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是遵循禮制秩序的典範,其建築形制爲北京皇宮所繼承,是北京皇宮的藍本,明朝官式建築的母本,中國明代王府、韓國漢城景福宮、安南阮氏、鄭氏王宮、琉球國王城等宮殿建築的佈局與形制。

以紫金山的富貴山爲靠山,壯麗巍峨,盛極一時。

美哉,壯哉!

南京皇宮及北京皇宮是如此之美好,哪怕逆天小強顏常武,他建王宮時,不敢用兩京皇宮的模板,而是另闢蹊徑,用上了西式建築、綠化及多金建築--比如他有座黃金樓,整棟樓都貼黃金,以此顯示他的土壕,用來與兩京皇宮分庭抗禮

因爲他知道無論如何,哪怕他建設得再大再多的中式宮殿羣,都比不上兩京皇宮那麼地壯觀與富有內涵!

待到成祖爺移駕北上,另建新都,南京皇宮雖有皇族照顧,卻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請看!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謹身、華蓋等殿被雷電擊中起火。

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南京大風拔太廟樹,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門獸吻”。

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秋七月,暴風雨,江溢,郊社陵寢宮闕城垣皆壞”。

……

前明是個BT的國家,皇帝窮得要命沒錢給手下發工資,加上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搗亂,國內則是農民起義,天災不斷,能夠維持北京皇宮都不錯了,顧不上照顧南京皇宮了!

甲申之亂,明思宗朱由檢於北京殉國後,在南京的大明王族與文武百官被權臣顏常武用槍口指着,公推朱由檢的叔伯兄弟,金華王朱由產

於五月初三,監國在南京。

之後,諸臣工上表勸進,三辭方受之,朱由產於五月十五日祭過天地和孝陵後,於南京紫禁城武英殿即皇帝位,定都南京,改次年爲永明元年,意思是大明繼續,依舊是朱家的天下,史稱“新明”。

可是此時的南京皇宮變成了什麼?

宮內大多殿宇已經坍毀無存,南京太廟也早已被焚燬。

此時陳子龍已入東南,隨顏常武晉京,唯見道出皇宮,荊榛滿目,昔者鳳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殘壁矣!

竟有一種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入夢中的感覺!

窘迫、寒酸,哪象什麼天-朝-上-國!

陳子龍這個前明進士只覺得心碎!

朱由產登位後,進行了一些修復工作,興建奉天門、慈禧殿等建築。

可是對於諾大的皇宮是杯水車薪,修繕工作是停停建建,陳子龍來過數次,看到的皇宮是灰撲撲的地方,一副頹廢的樣子。

那時候的朝廷又要打仗,還要建設,沒錢咧。

現在就不同了!

宮殿羣皆完成了修繕,宮樓重新刷過,裝飾都換過,把瓦頂換新的,一片片金色的琉璃瓦與貼着的金箔在陽光下閃耀,重新燒過了地面金磚,把破舊的地磚換掉,地面多長出來的植物自然全都消滅掉,清洗乾淨。

用上八年的時間,把紫禁城所有的房間都修過一次,皇宮獲得了新生。

給陳子龍的感覺是容光煥發,高敞壯麗,金碧輝煌,雕樑畫棟的華麗,龍飛鳳舞的美妙,無復頹廢。

皇宮那麼大,動用了大量的磚、琉璃瓦、木材、石材與金箔等建築材料與人工,每一樣都需要銀元,海量的銀元!

新明有錢了!

在新明,是一個女人執政,即公主朱真真,用社會上人們的話來說屬於“外姓人”,再有一個少年理政,即顏常武與朱真真的兒子,從母姓叫做朱和坪,實際上不是朱皇帝家中正統。

他們管理的難度可想而知,遇到的壓力是多麼的大。

但是他們咬着牙堅持了一點,無論別人說什麼都不動搖,那就是大力發展經濟,狠狠地收稅,與南華帝國如出一轍!

給民衆發財的機會,但想不交稅的話,抗稅不繳納,就是對抗王法,去路任爾選:往北發配到寧古塔與披甲人爲奴,向南則送到東南亞去修理地球,遇赦不得還!

兩手都要硬,經濟發展起來,稅收就上去了,錢越來越多,新明稅收那叫一個痛快!

哪象前明皇帝們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一些大明的忠臣,看到新明稅收報表,是國家稅收超過了一億銀元,對以前的同行們恨得咬牙切齒,私底下都說東南王不是賊,大賊是東林黨!

一億銀元相當於七千萬兩白銀,這是什麼概念?

萬曆早期的一些數據在整個明代比較有代表性:“商業稅收入包括鹽稅250萬兩,茶稅10餘萬兩、市舶稅4萬兩、通過稅60萬兩、營業稅20萬兩,總額不過340萬兩”,這些收入後來一度有所增加,但基本上沒有太大區別。

商業稅是主要的流動資金,商稅越多,朝廷手裡能動用的資金越多。

新明七千萬兩銀子稅收主要來自工商礦稅,也就是現金多。

現金爲王!

如果前明有這麼多錢,早用銀子砸死什麼李闖、八大王還有老野豬皮和少野豬皮,很可能是八大王被銀元收買,捅了李闖,多爾滾去幹掉了黃臺吉,然後把黃臺吉的老婆獻給大明皇帝!

新明有這麼多錢,弄點錢修個皇宮算個啥,小意思,毛毛雨,這讓回來的陳子龍真是百感交集。

他在館舍裡對唐元楫道:“前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財政危機!”

回到南京後,唐元楫也瞭解到很多情況,深有感觸地點頭。

陳子龍惋惜地道:“前朝的稅收幾乎在二百五十多年的時間裡沒有增加,不僅沒有增加,實際上是不斷減少,農業稅減少,商業稅減少的更多。”

“是啊,國家財政困難,導致發生饑荒,沒有錢去賑濟;發生戰爭,沒有錢支付軍餉。沒有錢賑濟災民,饑民作亂;沒有錢發軍餉,致飢兵作亂。飢兵與飢兵結合導致大規模的國內叛亂。朝廷軍隊缺乏戰鬥力,導致國家既無法消除外部侵略,也無法肅清內部叛亂。財政危機導致軍事危機,軍事危機導致更大的財政危機,如此惡性循環,前朝最終走向滅亡。”唐元楫沉重地歸納總結道。

第787節 江濱閱兵式第406節 周全斌的傳奇(二)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1651節 窮B沙皇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1070節 與貝都因人的前哨戰第2012節 包頭佬的頑強第1589節 撒拉丁不如你第1387節 差點傳奇不再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1319節 尚算順利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790節 公主監國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1714節 總算能好好談判了第712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一)第2186章 唱大風歌第448節 軍人的婚禮第1556節 被阿三嚇到的黃淳耀第769節 殺鰲拜第311節 又要打巴達維亞第526節 文萊內戰第936節 與三鍋的交涉第61節追殺敵船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2106節 拿下阿拉伯半島第594節 長官的召見第718節 顏常武不及格第811節 韃靼人的部署第1704節 李定國的二件事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762節 冬至起事第3節火併第789節 公主出降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887節 一個半傳奇海盜第9節初建軍(二)第1277節 一樁公案第828節 三天內破城第636節 正確的選擇第1154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一)第1861節 城牆上的槍聲第1124節 宏運來了擋不住第1880節 吃飯要緊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1726節 笨方法也是好方法第38節成立東南情報局第2063節 有至尊導遊帶令的遊覽第683節 誰是獵物(一)第71節參觀英國軍艦第362節 兄弟同臺看戲第1908節 包頭佬的進攻第93節喜與悲第659節 天津保衛戰之硬碰硬第682節 海上追逐第1889節 戰鬥白熱化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1697節 大學士從何而來第1776節 土地真香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1530節 進步的土耳其人!第868節 上風?下風?第1191節 槍與甲第1521節 奧地利人(三)第975節 我們很幸運!第1973節 蒙古騎兵痛打葉爾羌步騎第2043節 包頭佬的逆襲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215節我的戰列艦第1616節 外蒙古的大生產第1125節 朝堂衆生態第1719節 進藏難!第926節 租借科倫坡城一百年第2099節 偷水第1190節 領袖光環的威力第468節 安汶登陸戰(一)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352節 原來大家都是烏龜第1643節 搞掉河東的老毛子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1808節 上風作戰VS下風作戰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1774節 奧斯曼人要和平第1869節 中國兵不是羅馬兵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70節英國人到訪第950節 華人天下無敵的原因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688節 華人的腰桿硬起來第2017節 快到終點睡不着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1349節 千葉合戰之抓住武士落日餘暉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1461節 老傢伙
第787節 江濱閱兵式第406節 周全斌的傳奇(二)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1651節 窮B沙皇第1301節 文官戴上了軍功勳章第1070節 與貝都因人的前哨戰第2012節 包頭佬的頑強第1589節 撒拉丁不如你第1387節 差點傳奇不再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1319節 尚算順利第1084節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648節 君臣欲談和第790節 公主監國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1953節 我們也來打草谷第1714節 總算能好好談判了第712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一)第2186章 唱大風歌第448節 軍人的婚禮第1556節 被阿三嚇到的黃淳耀第769節 殺鰲拜第311節 又要打巴達維亞第526節 文萊內戰第936節 與三鍋的交涉第61節追殺敵船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2106節 拿下阿拉伯半島第594節 長官的召見第718節 顏常武不及格第811節 韃靼人的部署第1704節 李定國的二件事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762節 冬至起事第3節火併第789節 公主出降第2047節 城外包頭佬的努力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887節 一個半傳奇海盜第9節初建軍(二)第1277節 一樁公案第828節 三天內破城第636節 正確的選擇第1154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一)第1861節 城牆上的槍聲第1124節 宏運來了擋不住第1880節 吃飯要緊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1726節 笨方法也是好方法第38節成立東南情報局第2063節 有至尊導遊帶令的遊覽第683節 誰是獵物(一)第71節參觀英國軍艦第362節 兄弟同臺看戲第1908節 包頭佬的進攻第93節喜與悲第659節 天津保衛戰之硬碰硬第682節 海上追逐第1889節 戰鬥白熱化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1697節 大學士從何而來第1776節 土地真香第1155節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二)第1530節 進步的土耳其人!第868節 上風?下風?第1191節 槍與甲第1521節 奧地利人(三)第975節 我們很幸運!第1973節 蒙古騎兵痛打葉爾羌步騎第2043節 包頭佬的逆襲第953節 艦長訓話第215節我的戰列艦第1616節 外蒙古的大生產第1125節 朝堂衆生態第1719節 進藏難!第926節 租借科倫坡城一百年第2099節 偷水第1190節 領袖光環的威力第468節 安汶登陸戰(一)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1382節 不費吹灰之力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352節 原來大家都是烏龜第1643節 搞掉河東的老毛子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1808節 上風作戰VS下風作戰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1774節 奧斯曼人要和平第1869節 中國兵不是羅馬兵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70節英國人到訪第950節 華人天下無敵的原因第1502節 包頭佬的火藥第688節 華人的腰桿硬起來第2017節 快到終點睡不着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1349節 千葉合戰之抓住武士落日餘暉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1461節 老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