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大明文學院

孔胤植帶着八省的儒家先賢共計三十餘人步行來到了軍營之前,大軍正要出征,突然于波接到消息來到了盧曉航身邊:“皇上,孔胤植帶着三十多個人跪倒在大營門前。”

盧曉航皺了皺眉頭:“他不會是來阻止朕出軍的吧。”說着邁步走向營門,孔胤植畢竟是當代的衍聖公,自己對他不能夠敷衍了事,不然的話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到時候極不利於自己光輝形象的傳播。

盧曉航來到了大營門前:“衍聖公今日前來所爲何事?”

孔胤植頭伏在地上:“臣自打出生以來,除了父母祖宗沒有跪過任何人,就算是當時先皇見臣之時,也不過是行了拱手之禮,臣今天跪皇上,所求一官職。”

盧曉航看着他倒笑了:“衍聖公這個官職還不夠大麼?你要知道除了皇帝、王爺,天底下可沒有比你再大的官職了。你想求什麼官職?”

孔胤植嚴肅地說道:“臣要求大明國子監祭酒一職,願重定科舉內容,將祖宗留給我們的儒家從歪路上拉回來。”

盧曉航笑了笑:“國子監這個名字太老了,聽着有一種腐朽的味道,朕下旨敕建大明文學院,這文學院的第一任院長便是你,朕希望你能給這文學院開一個好頭,朕不怕史書寫朕胡鬧,只怕大明無人敢言!”

孔胤植淚流滿面:“儒家一道,傳承百年,今於不肖子孫孔胤植手中誤入歧途,孔胤植在此立誓,有生之年,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鞠躬盡瘁,不死不休!”

孔胤植也是着急了,本來後面跟的是死而後已,他卻覺得這句話根本不能體現自己的心情,所以借用了河洛軍的軍號。

盧曉航擺擺手:“衍聖公不必過於着急,只要我們埋下這可種子,百年之後他總會長成參天大樹,況且八股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回來的。”

孔胤植厲聲說道:“臣今天辭去衍聖公一職,以後便是大明文學院的院長,什麼時候大明的儒學走上了正道,什麼時候臣便領着衍聖公的帽子回家,否則,這衍聖公不做也罷!”

元才良當即便在洛陽的城外不遠的地方修建大明文學院,按照盧曉航的意思,大明文學院不問出身高低,不論童子貢生,只要能通過文學院的基礎考試便可入院就學,院子的規模暫定爲三千人。

貧寒世子可通過閒暇時耕種文學院周圍的田地換取生活費用。

而李巖也被從江南弄了過來,盧曉航的意思是你既然喜歡教書便去大明文學院教書,天天給那幫種地的孩子講什麼上兵伐謀,回頭培養出一個韓信來,我找誰哭去。

李巖一開始聽說盧曉航西征,要他回去死活不同意,後來聽說只是讓他回去教書,便回到了洛陽,在他看來,自己若是被騙了,以死明志便是了。不過當他看到了孔胤植的時候還是大吃了一驚,衍聖公的名號在天下士子的眼裡就跟生意人眼裡的財神一樣神聖。

孔胤植主辦大明文學院當然不能全靠幾個大儒撐起來,立刻向天下發出招賢令,若是這道令盧曉航來發,真有本事的人未必來,但是孔胤植髮的那可就不一樣了,一時間洛陽大賢雲集,元才良可忙壞了,畢竟書院不能只有教書的,還得有做飯的,況且文學院剛剛建了一半,還得繼續。

天下全都聽說了大明文學院,知道院長大人是衍聖公紛紛景慕而來,在他們看來,能做衍聖公的弟子,說出去都能光宗耀祖。

且不說大明文學院那邊如火如荼,盧曉航帶着河洛軍走孟津,渡黃河直逼山西寧山衛,而這個時候李自成正帶着人在清源一帶與吳三桂僵持。

李過的探馬司快馬加鞭將大明河洛軍入侵山西的消息傳到了李自成那裡,可把李自成給氣壞了,老子不動真格的你們還真當老子是軟柿子?是個人就來捏一下,老子這一次非得崩掉你們的牙!

李自成立刻命令陝西大順軍集結,十幾萬大順軍迅速在田見秀的帶領之下集結在陝西邊境,而這個時候劉宗敏這個大字不識幾個的猛將也讓人給李自成帶了一封信,前面充分表達了自己被豬油蒙了心的悔恨之情,最後一句話說:“宗敏尚且四肢健全,願爲大哥擋暗中之箭。

李自成當即下令解除劉宗敏的閉門思過,命他擔任大順軍先鋒一職。帶領五萬人迅速趕往平陽府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明軍伍,而自己帶着人決定與吳三桂展開激戰,李自成可不希望兩面受敵,田見秀帶着大軍已經趕往清源,李自成自然知道吳三桂沒有糧草的尷尬境地。

俗話說趁你病要你命,如今正是打敗吳三桂的大好時機,李自成可不想白白錯過。所以他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吳三桂的身上,至於大明河洛軍,和他們交手許多次了,從來沒有佔過便宜,所以若是先和他們打,回過頭來未必有精力收拾吳三桂。

在李自成看來,就算最後河洛軍佔了山西都沒有什麼關係,畢竟兩家一直是敵對的,自己還曾經把大明皇帝的父親打死了,這仇恨怎麼打都不過分,但是過分的是吳三桂這個卑鄙小人,他明明投奔了自己,寧錦大戰的時候卻不肯出工出力,到了現在李自成才明白原來吳三桂的實力如此強橫,若是當初他和自己同心協力,只怕滿清早就被自己打敗了。

李自成越想越恨,若不是吳三桂,自己恐怕都統一大明的半壁江山了,何苦窩在陝西這窮地方半步不敢動身,不就是寧錦大戰的時候損兵折將麼。如今自己實力稍有恢復,先拿吳三桂開刀!

再說牛金星自從被下放到軍營之中,這些年沒吃過的苦全都吃了一遍,心中不僅沒有反省,反而怨恨更深了,但是他表面僞裝的很好,所以誰也沒有察覺出來,這一次大戰,李自成又把他叫到了自己軍中,希望能夠助自己一臂之力。

第25章 咱們反清吧第9章 炮轟雷炸第143章 巢湖水軍第66章 這齣戲叫無間道第30章 豫親王戰死了?第28章 祭旗第224章 命懸一線第21章 我們想做的事一樣第26章 老夫不奉陪第10章 洛陽的漢子第3章 孔胤植第341章 逃脫第57章 最後的夜話第290章 亂起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162章 朕有兵,黑衣有衛第91章 爲君相思君知否第341章 逃脫第135章 巢湖水匪第73章 出征第227章 真相第148章 英魂當死戰第182章 潰軍不如寇第66章 吳三桂被殺了?第11章 絕戶計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64章 成賊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189章 非禮第30章 豫親王戰死了?第7章 山上有座廟第49章 人情世故第57章 毒是我下的第24章 滋養他的野心第110章 軍心第37章 潰敗第129章 黃雀在後第171章 忍別離第2章 要多少銀子第71章 李自成和田見秀第31章 息事第139章 羣匪第40章 抓住了個小矮子第149章 給我拍死他們第23章 楊林和戴小蟲(1)第20章 借糧食第32章 傷亡慘重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113章 明殤(三)第179章 過險灘第32章 無巧不成書第57章 毒是我下的第10章 結陣第62章 夜闖葉府第68章 問鼎中原的心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8章 河洛軍主帥第180章 暗流第67章 男神李巖第78章 揮斥方遒第220章 突如其來的大戰第79章 炮灰第8章 大婚(八)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63章 割袍斷義第10章 陳兵邊境第42章 亂戰第318章 大婚(七)第77章 對面有鬼兵第52章 歸順第66章 這齣戲叫無間道第62章 血濺當街第8章 廟裡和尚有聖旨第209章 惡人先告狀第536章 化整爲零第35章 暗流涌動真定府第6章 大婚(六)第242章 中計第39章 霍州之戰(8)第342章 年關第174章 蜀王第49章 皇上醒了第40章 蘇州七大家第18章 此事事關國運第114章 明殤(四)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144章 戰事不利第146章 大明魂第28章 暗流第143章 巢湖水軍第70章 說服第205章 大西軍的反撲第201章 成都爭奪戰第10章 秘辛(二)第17章 敬我們死去的總哨爺第13章 反出營去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8章 河洛軍主帥第320章 大婚(九)
第25章 咱們反清吧第9章 炮轟雷炸第143章 巢湖水軍第66章 這齣戲叫無間道第30章 豫親王戰死了?第28章 祭旗第224章 命懸一線第21章 我們想做的事一樣第26章 老夫不奉陪第10章 洛陽的漢子第3章 孔胤植第341章 逃脫第57章 最後的夜話第290章 亂起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162章 朕有兵,黑衣有衛第91章 爲君相思君知否第341章 逃脫第135章 巢湖水匪第73章 出征第227章 真相第148章 英魂當死戰第182章 潰軍不如寇第66章 吳三桂被殺了?第11章 絕戶計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64章 成賊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189章 非禮第30章 豫親王戰死了?第7章 山上有座廟第49章 人情世故第57章 毒是我下的第24章 滋養他的野心第110章 軍心第37章 潰敗第129章 黃雀在後第171章 忍別離第2章 要多少銀子第71章 李自成和田見秀第31章 息事第139章 羣匪第40章 抓住了個小矮子第149章 給我拍死他們第23章 楊林和戴小蟲(1)第20章 借糧食第32章 傷亡慘重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113章 明殤(三)第179章 過險灘第32章 無巧不成書第57章 毒是我下的第10章 結陣第62章 夜闖葉府第68章 問鼎中原的心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8章 河洛軍主帥第180章 暗流第67章 男神李巖第78章 揮斥方遒第220章 突如其來的大戰第79章 炮灰第8章 大婚(八)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63章 割袍斷義第10章 陳兵邊境第42章 亂戰第318章 大婚(七)第77章 對面有鬼兵第52章 歸順第66章 這齣戲叫無間道第62章 血濺當街第8章 廟裡和尚有聖旨第209章 惡人先告狀第536章 化整爲零第35章 暗流涌動真定府第6章 大婚(六)第242章 中計第39章 霍州之戰(8)第342章 年關第174章 蜀王第49章 皇上醒了第40章 蘇州七大家第18章 此事事關國運第114章 明殤(四)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144章 戰事不利第146章 大明魂第28章 暗流第143章 巢湖水軍第70章 說服第205章 大西軍的反撲第201章 成都爭奪戰第10章 秘辛(二)第17章 敬我們死去的總哨爺第13章 反出營去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8章 河洛軍主帥第320章 大婚(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