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億萬富翁

一秒★小△說§網.】,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發寶鈔漲工資,一來利用寶鈔收稅完成士紳一體納糧,二來穩定寶鈔價值,可謂是一石數鳥之策。

但是這樣一來,每年朝廷要支出的工資就成了一筆龐大的支出。按照漲幅下去,十年之後朝堂就要面臨發不出工資的窘境了。

看似,還要等十年朝廷蔡惠發不出工資。

但具體進度而言,過個三年到五年的時光,朝廷就會花去村口,開始寅支卯糧,換句話說,就是財政赤字危機。

發不出官員的工資是一個極端嚴重的底線,基本上距離朝廷運轉崩潰也爲時不遠。在此之前,定然還會有比如軍費削減,福利取消,施政計劃停頓,基礎設施崩潰等等一系列的綜合性災難。

過去當官之前,傅淑訓以爲朝廷是天底下最有錢的地方,最不用擔心錢財的問題。當了官以後,傅淑訓才明白,運轉一個政府有多困難。地方政府的事務繁雜已經讓人感覺格外頭痛,更別提中央級的財政問題。

解決財政問題不外乎是開源節流,節流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了。皇帝陛下對於個人用的股十分克己,挑不出毛病。朝政之上花的錢都是堂堂正正,都是國家真正有需要的地方投注的財政支出。

那麼,就得開源。農稅傅淑訓不打算漲,一旦動這裡,天下就可能重新打亂。這時,傅淑訓將目光落在了日益更多的商稅之上,特別是各地的工坊交納的稅收。再加上社會保障稅這一個奇妙之法,讓傅淑訓看到了一條金光閃閃的新大道。

殺雞取卵自然不可取,所以傅淑訓想的是如何讓大明有更多的母雞。隨後雞生蛋,誕生記,雞蛋無窮盡。

作爲財政與經濟大臣,這是傅淑訓的本職。

但相比於朱慈烺系統性地推動整個官場生態的轉變,傅淑訓原本的計劃就顯得寒酸許多,他想的只是如何讓下級官員知曉朝廷對發展工坊的態度與恆心,卻沒有那副雄心,竟然敢扭轉整個官場生態。

朱慈烺的手筆自然要稱得上是雄心勃勃,一個新考成法出臺,可以遇見,朝廷要在工商興國的大陸上越走越遠了。

涵元殿裡,朱慈烺一路又與李遇知、傅淑訓談了許多,差不多敲定了新考成法的全文。只等後天常例的朝議審議一番,就將這個新考成法全面推行。

這時,朱慈烺從侍從舍人陳邦彥的手中取來了今日的行程安排,看了看,難得地露出了一個放鬆的笑容:“半天假啊。”

十分難得地沒有任何安排落在這個下午,這樣想着,朱慈烺決定出宮一趟。

這已經是輕車熟路了,一輛不起眼的馬車駛出皇城,朝着希望公司位於澄清坊澄清大道的辦公樓駛去。

皇太子微服出宮振朝野,練得強軍興大明。朱慈烺當初落腳的澄清坊宅邸已經成了皇城的一個別院,每日都有宮人打掃維護,朱慈烺雖然極少去,卻偶爾也會懷舊心思作祟,前去咣噹一圈。

久而久之,澄清坊有天子龍氣的傳言就不脛而走。

經過一番歲月變遷,澄清坊已經拆了兩回。第一回,大量院落被各大商行、權貴高價買下,讓這裡成了京師新貴的一個熱衷之處。居住其中的既有陳子龍、顧炎武、黃宗羲、朱之瑜等朝廷新貴,亦是有鄭成功、祖大壽此等商界巨擘。

特別是各個開辦工坊的大佬,特別喜歡在澄清坊買一個宅邸。似乎是在藉機表達,工坊業是皇帝陛下金口玉言說了於國有利的行業呢。

www▲тт kǎn▲℃ O

總而言之,伴隨着各色心思涌動,澄清坊成了京師另一個商業中心。

這裡不怎麼買賣貨品,卻林立着六層、九層的高樓。

京師的樓房修築得越來越高了,因爲京師地價開始變得昂貴,修築高樓有利可圖。更重要的是,工坊主們顯然也希望以此將自己與那些開店低買高賣的普通商人做一個區分。

他們將大量文職事務遷移此處,作爲自己工坊事業的總部基地。

因爲皇帝陛下的確會來轉悠一圈,是以地方官吏對於此處的商人工坊都頗爲客氣,少有敲剝的規費不說,辦事也大多便利。

如果要讓朱慈烺來總結,或許可以說,這裡就是京師的商務辦公中心。假以時日,澄清坊成爲大明未來的金融中心與發源地他也並不感覺意外。

當然,今天他不是來參觀遊玩的,他是去看熱鬧的。

鄭成功主持的希望公司遷移總部基地入京,將原來的鄭氏集團一共兩百一十九萬兩現銀在京師兌換成了大明寶鈔,隨後存入開戶在恆信錢莊裡的戶頭。

希望公司以此作爲一種表態,示意自己真的迴歸了大明。

如果只是這一點,朱慈烺會表示歡迎,卻不會有這興致親自來看。

他來此,是因爲鄭成功此前單獨上奏,懇請招募新股。朱慈烺對此表示了批覆,同意希望公司公開募集新股東。

爲此,朱慈烺又將而今大明帝國中央銀行行長徐煥武這員愛將調去給希望公司把關助力,也代表朝廷對此的信用背書。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朱慈烺注意的事情。

因爲,希望公司目前的股本全然都是朱慈烺所有。只不過希望公司的全部利益都會被朱慈烺拿去投入進教育經費裡罷了。

這是一個好的立意,但朱慈烺不希望這種好事無疾而終。

至於緣由,也很簡單。

連朱慈烺偶爾去回想,也會覺得希望公司未來的發展極可能停頓不前,哪怕鄭成功天資卓絕,也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因爲,朱慈烺實在沒可能有那麼龐大的經歷去照顧希望公司的發展。他相信鄭成功會不負希望,將希望公司維持下去。但新的發展?可能鄭成功也會漸漸失去動力。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引入新的股東就是一劑良藥,有望解決這個難關。

而緣由其實也挺簡單,可以讓希望公司的董事會運轉起來,引入一批一批股東推動着希望公司爲了盈利,爲了獎金,爲了分紅奔向遠方。

經過一番波折,希望公司的股東招募大會於大明二七九年十一月十三這一天在澄清坊的希望大樓裡召開了。

因爲不靠近皇城,這裡的大樓可以儘可能地修築得較高。

京師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高樓到了澄清坊就此起彼伏,彷彿羣花鬥豔,都在爭着比試着自己的身姿。

朱慈烺下了馬車,看着澄清坊的一切,頗爲感慨:和後世越來越小了呀。

未來的二十一世紀,不也是高樓林立麼?

雖然兩種高樓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但朱慈烺依舊找到了一些過去不曾體會過的熟悉親切之感。

引路的陳邦彥找到了希望大樓,這是一個很好找的特色建築物。

蓋因希望大樓很豪氣地在門前樹立起了一個巨大的鐵錨。

鐵錨之下,豎立着一行“海洋蘊含着無盡的寶藏”的字跡。

“這幅字是誰寫得?”朱慈烺看着那龍飛鳳舞的字,心道這恐怕也不是個普通人。

陳邦彥過去一問,隨後回來說:“回稟陛下,是前任禮部尚書王鐸。”

“王鐸啊……鄭成功的豬頭也沒算提錯了廟門。”朱慈烺記得王鐸。

這也是一個崇禎時期的老臣,朱慈烺登基的諸多程序都是他在主持,能力當然是有的。不過王鐸很清楚自己已經跟不上朱慈烺的思路,於是急流勇退。

朱慈烺對於這種識趣的大臣自然要善加款待,於是命其加右都御史的官銜,巡視天下師範學校修築之事,監督朝廷撥付的錢款修築得學校如何。

這是一個美差,既不受考成法之限,又被朱慈烺派去了幾個山清水秀宜人養老的身份,時間任務都是自由度較大。

這樣的一個差遣,的確是個美差。

王鐸這幅題字,水平不賴,有他去引導,朱慈烺心情稍好。

大明的未來,畢竟都是在年輕人的身上呀。

希望公司的大樓很快就到了,陳邦彥早早就與準備着的人接了頭,隨後給朱慈烺安排到了一間特別的觀察用房。

在這個觀察間裡,朱慈烺可以居高臨下地看到會議廳裡股本募集活動的全貌。

鄭成功自然是早早侯在一起,拿着一副名冊遞給了朱慈烺,隨後命人打開了窗簾。玻璃窗外,是喧囂的會議廳。

裡面,自然早有希望公司的要員主持着會場的秩序。

至於朱慈烺手中的名冊,顯然就是這一回前來募集股本客戶們的資料了。

資料不僅包括他們想要認購的股本數量,還有他們的背景資料。

“都是些熟人啊。”朱慈烺露出了笑容,尤其是翻閱到最後的時候,不由笑道:“這些老傢伙們,也終於忍不住出手了麼?”

名單上大部分的姓氏朱慈烺都可以與朝中那些大佬們對應起來,尤其是經過鄭成功的調查,顯然都是錯不了。

但讓朱慈烺感覺頗爲有趣的是,這裡頭出現了兩個國公之後。

一個是雲南沐府的沐天波,一個則是南京魏府的徐文爵。

只是,這兩人在原定歷史上的表現卻是截然不同。前者忠貞大明,一路追隨南明皇帝到緬甸後身死。而後者,卻是在南京選擇了投降清人,極其讓人不恥。

朱慈烺記得這些人在原定歷史上的選擇,卻不能真就因爲這一點定他們罪過。這實在說不通,更沒法解釋。

但這的確影響了朱慈烺對兩人的觀感。

他深深呼出一口氣,緩解了一下胸中那樣異樣的情緒。他也是在政壇泡了好些年的人物了,很快就將這些情緒排解開來。

作爲一個政治家,他很明白做出一項決定不能以自己的好惡爲基礎,而是要理智。作爲一個理智的人類,就要基於利益做出判斷,變成一個利益動物。

這樣固然有些冷血,卻是成熟的必經之路。

這樣想着,朱慈烺漸漸入了神,而這時,股本募集大會已經召開。

一旁,鄭成功細聲輕語地給朱慈烺介紹着這一回股本募集的具體情況。

“最終我們還是募集了一共一百萬股,作爲希望公司全部股本的百分之十。此前所有股份,等比稀釋……”

“目前的價格,暫定以拍賣的形式進行。每次出售一萬分,底價爲一元一份。”

“拍賣開始了!”

“陛下,拍賣一開始就引起了熱捧。”

“山東大商人祁宏出資每股兩點九元,一開始就報了一個高價!”

“又有人出價了……”

“陛下,又出高價了,三元!”

“四元!”

……

當朱慈烺將注意力集中到了眼前的會議廳時,這才發現現場的氣氛已經變得頗爲狂熱。

“大家對於海外的熱情很高呀。”朱慈烺笑道。

鄭成功趕忙說:“都是陛下明鑑萬里。陛下,按照目前的資金來算,陛下您已經是億萬富翁富翁了。一個希望公司,價值一萬萬兩白銀。”

朱慈烺沒有去管這些拍馬屁的話。

傅淑訓與李遇知可能只想到了地方官府以後會搞招商引資,但事實上,大明與後世中國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後世,是外資入華,投資改變中國。

這個年代,中國需要外來資本麼?

外來的資金當然是需要的,但外來的資本家,大明不需要。大明需要的,是將外國人的資源作爲中國資本原始積累的一個獲取途徑。

招商引資當然可以拉動地方經濟,但還有什麼比起海外擴張更能獲取財富呢?

當初,一個馬可波羅遊記讓無數外國人來中國尋找財富。朱慈烺而今一樣,也要激發地方精英對於海外追逐財富的熱情。

考成法的效果,遠遠不止於簡單的激勵工商呀。

招商引資當然可以拉動地方經濟,但還有什麼比起海外擴張更能獲取財富呢?

當初,一個馬可波羅遊記讓無數外國人來中國尋找財富。朱慈烺而今一樣,也要激發地方精英對於海外追逐財富的熱情。

考成法的效果,遠遠不止於簡單的激勵工商呀。

招商引資當然可以拉動地方經濟,但還有什麼比起海外擴張更能獲取財富呢?

當初,一個馬可波羅遊記讓無數外國人來中國尋找財富。朱慈烺而今一樣,也要激發地方精英對於海外追逐財富的熱情。

考成法的效果,遠遠不止於簡單的激勵工商呀。

第五十五章:三缺一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六十一章:又一個神醫第一百五十七章:激戰抉擇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一百四十四章:損敵利己第八十章:一言以立法第十七章:開封城裡丁督師第一百零七章:特林城的巴什科夫第六章:出宮安家第三十六章:新時代的序曲第六十五章:復興報第二十五章:變天了第八章:新儒者第一百一十八章:政變第二十章:最強戰營踏征程第五十九章:戰場之上聞捷報第四十三章:李巖復起第五十九章 我能反殺第四十一章:外交戰線第十六章:皇太子的檢閱第十七章:京師盔甲廠第三十六章:鄭成功第七十七章:新的王牌:金吾團第一百二十五章:元宵燈會的小青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務是送他見閻羅!第一百一十三章:殖民第二章:進擊吧,我的大明第十四章:威尼斯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七章:民生之多艱第十三章:你以爲都是編的嗎第七十九章:“死”而復生第十六章:皇太子的檢閱第五十九章:回禮第一百一十六章:興子微微一笑第八十五章:京師大學堂第七十六章:阻擊第二十八章:大明的目標第九章:新東林黨第一百四十章:以皇太子的身份宣告第一章:天下不一樣了第四十六章:海外第二章: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九章:羅剎兵敗第六十七章:篡位第九十六章:沙姆沙的震驚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九十八章:與君再相見第一百五十九章:鰲拜的末路第二十三章:李巖的依仗第二十八章:士子不風流第一百一十四章:信你便夠了第九十九章:巷戰第五十一章:新的希望第二十二章:新的來客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50章:亡國滅族,不死不休第七章:周王與代王第八十九章:北征廣場第三十七章:蒙古與北伐第四章:招攬人才第一步第二章:登基大典第七十三章:女軍醫與她的女護士第三十四章:太子的信念第三十三章:秦俠出府第五十一章:百貨大樓第一百二十四章:攻守之勢異也第一百七十六章:心志在北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第三十章:海戰 一第四十四章:右哨出營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七十章:臣請誅湯若望第一百四十二章:反包抄第21章:老兵的最後1支箭第三十四章:另有隱情第十四章:光明與黑暗第一百二十七章:強弱分明第十四章:八大晉商第一百一十九章:試探決心第五十三章:帝國命運的路口第二十六章:大維齊爾柯普呂律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七十八章:勢如破竹第五十六章:大明偉男子第九十七章:伯力第五十一章:新的希望第五十章:盛京外的京觀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八十二章:漢城交易會第六十章:開封攻守第九十一章:產業與利器第十六章:公審公判第一百二十二章:闖軍一心第一百零八章:一舉擊潰第二十六章:大維齊爾柯普呂律第九章:慕華賤夷
第五十五章:三缺一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六十一章:又一個神醫第一百五十七章:激戰抉擇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一百四十四章:損敵利己第八十章:一言以立法第十七章:開封城裡丁督師第一百零七章:特林城的巴什科夫第六章:出宮安家第三十六章:新時代的序曲第六十五章:復興報第二十五章:變天了第八章:新儒者第一百一十八章:政變第二十章:最強戰營踏征程第五十九章:戰場之上聞捷報第四十三章:李巖復起第五十九章 我能反殺第四十一章:外交戰線第十六章:皇太子的檢閱第十七章:京師盔甲廠第三十六章:鄭成功第七十七章:新的王牌:金吾團第一百二十五章:元宵燈會的小青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務是送他見閻羅!第一百一十三章:殖民第二章:進擊吧,我的大明第十四章:威尼斯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七章:民生之多艱第十三章:你以爲都是編的嗎第七十九章:“死”而復生第十六章:皇太子的檢閱第五十九章:回禮第一百一十六章:興子微微一笑第八十五章:京師大學堂第七十六章:阻擊第二十八章:大明的目標第九章:新東林黨第一百四十章:以皇太子的身份宣告第一章:天下不一樣了第四十六章:海外第二章:登基大典第一百一十九章:羅剎兵敗第六十七章:篡位第九十六章:沙姆沙的震驚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九十八章:與君再相見第一百五十九章:鰲拜的末路第二十三章:李巖的依仗第二十八章:士子不風流第一百一十四章:信你便夠了第九十九章:巷戰第五十一章:新的希望第二十二章:新的來客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50章:亡國滅族,不死不休第七章:周王與代王第八十九章:北征廣場第三十七章:蒙古與北伐第四章:招攬人才第一步第二章:登基大典第七十三章:女軍醫與她的女護士第三十四章:太子的信念第三十三章:秦俠出府第五十一章:百貨大樓第一百二十四章:攻守之勢異也第一百七十六章:心志在北第八十三章:興子天皇的另一個禮物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第三十章:海戰 一第四十四章:右哨出營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七十章:臣請誅湯若望第一百四十二章:反包抄第21章:老兵的最後1支箭第三十四章:另有隱情第十四章:光明與黑暗第一百二十七章:強弱分明第十四章:八大晉商第一百一十九章:試探決心第五十三章:帝國命運的路口第二十六章:大維齊爾柯普呂律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七十八章:勢如破竹第五十六章:大明偉男子第九十七章:伯力第五十一章:新的希望第五十章:盛京外的京觀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八十二章:漢城交易會第六十章:開封攻守第九十一章:產業與利器第十六章:公審公判第一百二十二章:闖軍一心第一百零八章:一舉擊潰第二十六章:大維齊爾柯普呂律第九章:慕華賤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