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天下不一樣了

瀛臺裡,朱慈烺打發走了幾個弟弟。

朱由檢卻是感嘆:“這就定下來了?”

“定下來了。”朱慈烺說:“雖然是大事,但其實也是收割果子。這幾個地方,本來是幕府要自己收掉的。朕想了想,還不如分封給自家人來得好。”

“朕是覺得,這麼一樁大事……”朱由檢在朝時,想要做一件事可是挺難的。更別說分封這等大事,指不定朝堂會有多少非議。

但朱慈烺顯然對此輕描淡寫。

“父皇,天下不一樣了。”朱慈烺輕聲說。

朱由檢明白,這不是他治下的天下了。他與這個兒子全然不一樣。朱由檢的天下是從木匠皇帝手裡繼承來的。

但朱慈烺的天下,是自己打下來了。

從他出宮以後,一切都是自己掙出來的。朱慈烺的軍隊是自己的,班子也是自己一把手帶出來的。這意味着,哪怕朝中那些言官怎麼說,都壓不住他的意志執行政令。

更別提朝廷已經被朱慈烺一次又一次的大勝壓服。

朱由檢只是感慨了一下,並沒有別的意思。與朱慈烺說了一些閒話,也就撤了。

朝廷啓動分封,這是國家大事。內外都很震驚,也很提氣。

分封到外國去,這是長臉面的事情。當然,對於三名皇子而言,這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朱慈烺固然打下了雄厚的基礎,可幾個十來歲的少年能不能駕馭得住,這是個問題。

閒談之餘,另一個問題也浮現在了水面。

“朝廷要分封了。”

這樣一道留言如颶風一樣,迅速席捲在了京師。

分封三個皇子,這似乎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伴隨着越來越多的船隊抵達了南洋,更廣闊的世界也落到了大明京師衆人的眼中。

與此同時,分封皇子爲郡王也讓許多人想起來一樁事。

皇帝陛下近年分封的功臣不多呢。

京師權貴犬子一下子又熱鬧了起來。無數人都意識,朝廷打算分封了。這意味着此前以軍功獲得封賞的將領們都可能再次收到追封。

朱慈烺一連在京中忙碌了許久,也是忙活着這些事情。

他的確是想多分封幾個諸侯出去。而目標,朱慈烺已經選好。就在東南亞,只不過,這些東西顯然得一步一步來。

將政務都清理了一遍以後,朱慈烺的關注點落在了柳如是的那個檢舉之上。

支持開辦工坊,鼓勵資本主義發展,這是歷史之大勢。更何況朱慈烺自己就帶頭幹。他很清楚這對社會的發展。

但同樣,資本是一頭巨獸。他固然可以吞吃着營養茁壯成長,讓國家強大。但同樣,他也可能飢不擇食,讓百姓淪爲資本的血肉。

在輕視技術,幾乎沒有科研概念的大明。指望資本家醉心技術降低成本是很難指望的,他們更熟練的……是如何剝削工人。

壓低工人的薪資來壓低成本,甚至……使用童工。

朱慈烺敲着桌子,他不得不承認,自己被柳如是說的意動了。只是,具體如何,他還得了解清楚才能再作打算。

這不是簡單下幾個命令就可以解決的,作爲皇帝,他的目光更加幽深,想的長遠。

……

谷科望了一眼身後的京營大營,吐出了一口氣:“三年了呀。”

三年,到了義務兵退伍的時間了。回想着往事,谷科心中依舊眼眶有點溼潤。昨天營裡放了假,許多交好的袍澤戰友一起給谷科送行,一場大醉,三年軍旅生涯走上了結尾。

從後勤處裡拿了退伍安置費五十元,又辦理了一應退伍手續,谷科拿到了那張退伍安置推薦信。

上面蓋着第二軍樞秘處的大印,代表着第二軍對退伍老兵的關注與支持。

這是國朝新例,不讓老兵們流血流汗又流淚。每一個退伍老兵退伍之後,都會寫一封推薦信,安置出一份職司。

以而今樞密院的執行力,老兵們安置的結果大多不壞。

谷科妥帖地收好了書信,回到了老家。

他的家位於大興縣盧溝橋鎮黃家村。進了村口就見到了老孃激動的表情。

“回來啦?當兵回來啦?好哇,打熬了一副好身板。平平安安回來了,那就都號!”老孃很激動,拉着谷科進了村,叨叨絮絮地說起了最近身邊的事情。

都是些家長裡短的小事,但谷科聽了卻覺得很舒心,很平安。

“三年前的時候,我說要送你去當兵。隔壁的四嫂子還說我豬油蒙了眼,谷家就剩這麼一個獨娃竟然要拿去當兵?可三嫂子也不想想,當初要不是萬歲爺平了賊,這京畿左近的,哪兒還有活路?要不是萬歲爺分的地,別說順天府裡置辦家業,咱們都還是沿着黃河當流民呢……”

“做人不能不講道理,不報恩。忠君報國當兵打仗,這就是報恩。要我說,萬歲爺就是個聖君。你說說,三年前四嫂子還笑我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可現在,年年鎮公所給咱家送米糧。你爹一人耕了二十畝地,一天徭役沒出過。爲啥,咱家谷科當了兵!”

“現在過得就是好呀,村裡也沒有大戶欺咱們小莊戶人家。有什麼官司,直接找村裡的派出警,也不用受衙門裡的皁隸欺。聽說那派出警黃警官也是當兵出身呢,他說進了軍營,人人都能會識字,這是不是真的?”

“娘,是真的。”谷科一路上聽着老孃碎嘴地說着,心裡一片溫情,只不過老孃說話速度快,好多話他都叉插不上話。唯獨到了讀書上,谷科一下子有了精神:“娘,孩兒我還在營裡擔任過文書呢。營官退伍的時候也和孩兒說,以後不能忘了讀書識字。考軍校,讀大學堂,當兵都有加分。咱是三年老兵,能多加好多分呢。”

“哎呀,軍校大學堂,那些都是文曲星武曲星去的地方。當了三年兵,學了本事回來,娘就滿足了。得趕緊給你尋一門親事,家裡這些年攢了你的娶親本,再尋個媒婆給你仔細說說,不能再耽誤了。”

“這倒是不用娘擔心,軍裡給孩兒尋了一門差事,過些天咱家也算吃皇糧的了。到時候,就是媒婆踏破咱們家門檻嘍……”

……

一路說着碎話,谷科回到了家,卻見家裡果然不一樣了。

他們本來是淮北的流民,天下大亂之際,跟着闖軍四散亂跑,最終流落到了京畿一帶。

流民軍到了哪裡,哪裡就被打得一團殘破。這固然讓鄉間凋零,卻也讓朝廷收攏了一大堆無主之地。有了地,朝廷終於可以幹一件堪稱穩固國本的大事。

提起國本,很多人會想起立儲。對於小民百姓而言,卻是土地。

朝堂有了大量空缺的土地,就終於可以幹一件點擊了漢唐偉業的大事:授田。

谷科就這麼獲得了二十畝地,這二十畝其中有十畝是直接給他們的,還有十畝是谷科當兵以後作爲軍屬附贈的。不過,這十畝不能賣,得耕種十年以後才能算他們完整的私產。

授田完畢,大明立刻穩住了民間的基本盤。

一時間,許多良家子都踊躍參軍。

谷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進了第二軍。他運氣好,還是個技術兵種,上熱氣球,翱翔九天。

腦海裡想着往事,對比着而今村裡的模樣,卻是感覺大爲不一樣。

路往常好走了,一路走過去,還發現了一條水渠。這是過去不敢想象的事情。沒有一縣老父母集合全縣之力,是幹不好水利工程的。但聽老孃說,鎮公所趁着農閒,出資買了一批水泥修築了一共三條水渠。

進了黃家村,一路遇到了熟人,打着招呼,老孃一路都說谷科當兵回來了,在鎮公所分配完了就是吃皇糧的,得瑟得不行。

谷科摸着鼻子,不好意思地低着頭。他是被分配到了鎮公所,約莫是警察的幹活。不過他有些不甘心,他的筆桿子是不錯的。

但光是一個警察已經足夠惹人羨慕了。

國朝改制,皁隸不再是下九流的勾當,也可以當官,也可以科舉。自然,新設的警察署裡當警員就成了人人覺得體面的工作。這畢竟是個吃皇糧的,不管水旱蝗災,朝廷都不會短缺了他們那一份糧。

再說,退伍安置的警員是有編制的,可不是臨時工呢。

對於莊戶人來說,這已經是脫離階層的飛躍了。

不過村裡的日子的確是好過許多,一路走過去,家家戶戶蓋了新房。

這是日子紅火的象徵。

到了傍晚的時候,谷老爹也回來了,一家三口並着兩個小姑娘吃飯。谷科退伍回家,老孃特地買了一斤酒,多做了三個肉菜,兩個小姑娘吃得開心,谷老爹笑呵呵地看着,前所未有的滿足。

這時,門外卻敲響了大門。

谷老爹感覺很意外,推開門一看,卻發現是村裡的大戶黃老爺。

黃老爺眯着眼睛,見人就帶着笑,身後一個僕人提着一個褐色的小木盒,看分量還挺沉。

谷老爹見了這場面認出了對方是要送禮,他只是個莊戶人心慌了,站起身,話也有點哆嗦:“黃老爺,您什麼風把您吹來了?”

“都是鄉里鄉親,拜訪拜訪,就怕谷老弟嫌棄呀。”黃老爺笑呵呵地,徑直入內。

谷科他娘倒是機靈一些,捅了一下谷科,笑道:“早上就聽着喜鵲叫,沒想到是應了這兒,黃老爺您請進,哎呀,來就來還帶什麼東西。”

谷科也是茫然,這個黃老爺他在家書裡聽到提及過。無他,因爲爹孃不識字,書信是黃老爺家裡帳房幫忙寫的。

只是,黃老爺是村裡大戶,良田千畝,更厲害的是他開着一家三個磨坊一個紡織工坊,是整個盧溝橋鎮裡排前的大戶。兩家完全扯不上關係,卻不知他怎麼尋到這裡了?

“這就是令郎谷科了吧?”黃老爺來得很直接,笑呵呵地看着谷科,點了點頭道:“果然是一表人才。”

谷老爹是個悶葫蘆,典型的莊戶人,嘿笑着說不出話。

谷科從軍營裡出來,見慣了大人物。作爲飛行兵,他經常見到各路高級軍官,現在的場景倒是應付得來,拱手說:“黃老爺擡愛了。只是無功不受祿,這禮,小子不敢收。”

老孃雖然收下了,卻還是忍痛送了回去。

黃老爺眼裡閃過一絲異色,嘆道:“不知谷朋友對工坊如何看待?”

這就是拿谷科當同輩人說話了。

見此,谷科沉吟稍許,說:“我朝甲兵之利,多賴於工坊之助。若是工商本末頁之事,咱們小民是置喙不上的。”

“軍中果然是鍛鍊英才之處啊。”黃老爺一鼓掌,讚道:“能說出這等話,不愧是軍中英豪。”

“黃老爺過獎了,軍中如我輩中人,如過江之鯽。”谷科應付着,一臉疑惑。禮下於人必有所求,但他想不到自己一個小退伍兵能幫得到對方什麼。

黃老爺這會兒終於不再繼續打啞謎,而是直接開口,沉聲說:“開辦工坊,這是利國利民之舉。比起田地出產,一縣工坊稅收,倍于田稅。一縣新增一處工坊,則平均能有十戶百姓得一安身立命之處,月月有薪酬,不復躬耕田野之辛苦。然則……此等利國利民之舉,卻是近來多有攻訐之輩。眼下,京師非議滔滔……已經波及到此間鄉野了。”

聽完黃老爺所言,谷科明白了。

這是要搞輿論戰。谷科在軍中也曾經寫過誇耀武功的文章寄去報社,這既是他自己喜愛,也是軍中將官指使。但他相信,這些**之事黃老爺不會知曉。

定然有隱情。

谷科點頭,卻不多說。

見此,黃老爺又遞出一個信封,低聲說:“聽聞鎮上來了一員編修,在鎮公所裡選人調查。那編修端的是厲害,不選老人,專門調集了最近退伍安置的新丁。據聞,咱們黃家村也是在目標之中。三日後,谷科賢弟報道之事……就拜託了……”

谷科掂量了一下,想了想,點了點頭。

他感覺到自己的虛榮心無限膨脹了起來。而且,他也的確很認可工坊。若非是京師軍械工坊,何來那麼多神兵利械?更何況,皇帝陛下一向是支持工坊的。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七十九章:傑日涅夫的計劃第一百零一章:孤兒寡母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一百七十六章:心志在北第四十七章:兵圍盛京第二章:登基大典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十一章:良才幹將第六十五章:拼殺第二十三章:收復河間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三十二章:海戰 完第七十六章:針鋒相對第一百二十二章:薩爾滸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四十七章:參贊機務史可法第二章:蒙古援軍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十一章:國務大會堂第四章:凱旋午門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四十六章:圍點打援第三十五章:官軍打來了第三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十六章:海外第一百六十八章:私情與基本盤第五章:明軍虛實第四十章:戰、戰、戰!第五十三章:暴富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務是送他見閻羅!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六十八章:盛京亂第七章:氣死皇太極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六章:傅青主第二十八章:重禮第一百五十三章:百萬軍資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一百一十三章:孝莊的辦法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四十二章:第一輪第八章:送來的精兵第八十一章:來者何人 四十萬字已肥可宰~第二十八章:大明的目標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八十二章:日本太上皇第五十章:不平靜第31章:300年頑疾終結第一百零六章:怎麼這麼能打第四十章:戰、戰、戰!第六十三章:高奏凱歌第七十四章:朕不慣她第二章:幸福的煩惱第一百零一章:全部家底第一章:意外的野心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一百五十一章:太及時了第三十三章:周王的驚喜第六十三章:伏殺雲內第三十七章:蒙古與北伐第二十八章:錦衣衛辦案第七十七章:德川家光的真面目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十五章:太原的戰鬥第七十五章:剿匪方略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十六章:給他準備好了棺材錢第四十九章:日本人用大明的教科書第六章:深海戰略第一章:帝國的方向第一百二十八章:撫順關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十五章:時間不多了第六十九章:緣分第二章:柳如是的苦衷第九十二章:團結一致第一百一十五章:再造新世界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四十九章:回到兵部第一章:意外的野心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五十九章:戰場之上聞捷報第二十四章:畫龍點睛的扭轉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八十二章:戰爭到來第三十八章:燒冷竈第二十三章:變革第一百四十一章:戰略轉進的清兵第四十二章:早朝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六十四章:挖坑設伏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三十八章:燒冷竈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三十六章:大明希望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
第七十九章:傑日涅夫的計劃第一百零一章:孤兒寡母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一百七十六章:心志在北第四十七章:兵圍盛京第二章:登基大典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十一章:良才幹將第六十五章:拼殺第二十三章:收復河間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三十二章:海戰 完第七十六章:針鋒相對第一百二十二章:薩爾滸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四十七章:參贊機務史可法第二章:蒙古援軍第四十八章:窯村兵源第十一章:國務大會堂第四章:凱旋午門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四十六章:圍點打援第三十五章:官軍打來了第三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十六章:海外第一百六十八章:私情與基本盤第五章:明軍虛實第四十章:戰、戰、戰!第五十三章:暴富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務是送他見閻羅!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六十八章:盛京亂第七章:氣死皇太極第二十四章:籌餉之策第六章:傅青主第二十八章:重禮第一百五十三章:百萬軍資第五十四章:言出法隨經濟戰第一百一十三章:孝莊的辦法第九十一章:人口論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四十二章:第一輪第八章:送來的精兵第八十一章:來者何人 四十萬字已肥可宰~第二十八章:大明的目標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八十二章:日本太上皇第五十章:不平靜第31章:300年頑疾終結第一百零六章:怎麼這麼能打第四十章:戰、戰、戰!第六十三章:高奏凱歌第七十四章:朕不慣她第二章:幸福的煩惱第一百零一章:全部家底第一章:意外的野心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一百五十一章:太及時了第三十三章:周王的驚喜第六十三章:伏殺雲內第三十七章:蒙古與北伐第二十八章:錦衣衛辦案第七十七章:德川家光的真面目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十五章:太原的戰鬥第七十五章:剿匪方略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十六章:給他準備好了棺材錢第四十九章:日本人用大明的教科書第六章:深海戰略第一章:帝國的方向第一百二十八章:撫順關第七十四章:真的勇士第十五章:時間不多了第六十九章:緣分第二章:柳如是的苦衷第九十二章:團結一致第一百一十五章:再造新世界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四十九章:回到兵部第一章:意外的野心第一百零九章:做大事的人第五十九章:戰場之上聞捷報第二十四章:畫龍點睛的扭轉第一百二十八章:我講個故事第八十二章:戰爭到來第三十八章:燒冷竈第二十三章:變革第一百四十一章:戰略轉進的清兵第四十二章:早朝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六十四章:挖坑設伏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三十八章:燒冷竈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三十六章:大明希望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四十章:戰時與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