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

徐彥琦常志朗司琦以及劉勝若有所思。劉振此刻也不撓頭了,只是擰着眉毛想着朱慈烺說的話。柳泉悶頭不言,看着一旁的李峻,想着此前朱慈烺說的話。

柳泉與李峻反而是在場所有人裡最爲純粹的人。

朱慈烺對他們的期望一直都非常清晰,專研技術,旁事勿擾。故而,李峻在充足的經費支持之下,不斷試圖改進掣電銃,完成掣電銃的實用化。同時,也專心着魯密銃的改進與維護。作爲一個身有隱疾之人,李峻做得比任何人都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甚至,還有力氣處理着朱慈烺主持之下新建的軍械所,負責軍中器械維修改進以及研發的任務。

工匠在明朝是個低賤的職業,但能夠得到朱慈烺的重視。卻讓工匠們活得比原先好很多。於是,軍中軍械所的氣氛在李峻的手中變得格外單純,格外高效。

柳泉則是一個性格有些懦弱的人。這樣的人,安全感極低。但正是如此,柳泉格外清楚,自己的位置以及朱慈烺的信任,都來源於柳泉手中的技術。故而,柳泉甚至是一個比起李峻而言,還要拼命的人。

這也讓炮兵營成了朱慈烺手中最早形成戰鬥力的地方。

所以朱慈烺對這兩人並不擔心。

至於其他人,朱慈烺眯着眼睛,笑了下,沒有繼續這個話題。

只見朱慈烺站了起來走出門外。庭院裡。老十七牽着一批棗紅駿馬,早已久候。

其他人這時才如夢初醒,紛紛跟上。

朱慈烺翻身上馬。道:“去校場,見我的大軍”

大校場上,山東鎮全部官軍都已經出列。各營長官在朱慈烺的軍帳之中開會,但各個百戶便趁着這個時間,不斷地整肅軍陣。

自從山東鎮佔據柳園口,得到了入局開封會戰的入場券後,官軍的訓練就進入了一種奇怪的氛圍之中。

首先。戰術上的訓練力度開始大幅減輕。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奇怪的訓練,無論是負重跑步。還是長槍白刃刺殺,短兵搏殺對練,都開始變着花樣出現。

負重跑步顯然是爲了體能,長槍白刃刺殺與短兵搏殺都是軍中正常的訓練項目。

但一干百戶軍官卻都覺得少了一點什麼。

與此同時。在朱慈烺的強制推動之下,各部又開始了進展艱難的識字課。訓練完了,還得苦巴巴地跟着軍務司徵集過來的老秀才認字。還好,也只是認字,並沒有學習什麼經義之類的東西。

唯一沒有變化的,或許就是方陣的隊列訓練了。

大校場不遠,朱慈烺等人很快就到了。

當朱慈烺出現在大校場上的時候,各部將官也迅速回到自己所部面前。朱慈烺的身前,排在最前的是徐彥琦所部。

此刻。徐彥琦所部軍陣排開了三個軍陣。這是三個百戶方陣。

一直以來,朱慈烺都缺乏足夠的條件去改變軍制。大敵當前,之前的所有安排都是指向儘快形成戰鬥力。能夠拉上戰場爲主。

直到最近,柳園口站穩了腳跟,也開始結寨而守,反而讓朱慈烺有了時機可以琢磨一下軍制的改變reads;土豪,你有血光之災又名村妞算卦記。

對於軍中名目,朱慈烺並沒有打算做改變。但山東鎮的訓練綱目,其實早已被朱慈烺改的面目全非。多了更多朱慈烺熟悉的東西。

方陣之中,橫排二十人。豎有六排。

這意味着,橫排二十人將組成一個小旗,有小旗軍官負責。豎排六人,則意味着一個總旗手下會有六個小旗,組成一個總旗。

而這一百二十人,便是軍中最基礎的小方陣。

每個方陣之間或者緊密,或者稀疏,再由四個方陣排列,由四個總旗匯聚起來由百戶統領。

再往上,就是目前徐彥琦劉振以及劉勝等人這類千戶官了。

這一套在大明盛行了百年的衛所軍制名目,顯然是北人最爲熟悉的。對此,朱慈烺並沒有想徹底革新掉。

在這個識字率低下的年代,換上所謂班排連營的制度,恐怕只有皓首窮經的老儒生才曉得這是周朝軍制。

小旗總旗百戶以及千戶反而能夠讓這些大多數在北方,知曉軍戶制的北人明白。同時,爲了避免軍戶制的惡劣印象影響士氣,朱慈烺特地要求各級將官宣揚清楚,山東鎮依舊是戰鬥募兵制,並不會搞子孫世系軍戶那一套。

當然,在朱慈烺的嚴令之下,無論是軍務司還是各級將官都把重文抑武的一套都收了起來。取而代之的,是鼓舞軍人勇戰,拯救黎明不爲賊寇侵犯榮耀神聖的一套。

同時,又對新加入的河南兩戰下來的戰俘加入山東鎮的新兵側重強調保家衛國,拯救同胞的宣傳。

總之,此刻的山東鎮已經與傳統的官軍差距越來越大了。

當朱慈烺走到徐彥琦所部的時候,徐彥琦高吼一聲:“各部集合,列陣”

頓時,各個總旗的小方陣紛紛在百戶軍官的號令之下迅速併攏。

“預備”

一千五百餘人在有些慌亂與遲滯之下,齊齊肅然站立,目光刷刷刷地看向朱慈烺。

“敬禮”徐彥琦擡頭挺胸,右手擡起按胸。

這一刻,一千五百餘人齊齊敬禮,格外整齊。

朱慈烺輕輕舉起右手,按在胸前,回禮:“將士們好,禮畢。準備授營旗”

“是”徐彥琦大聲道:“請大人授旗”

此刻,朱慈烺親衛隊中四名身材高大的將士擡起一面赤紅色繡着張牙舞爪巨熊,上書“飛熊”兩個大字的旗幟緩緩走來。

整個校場上,所有人的目光紛紛望來。

在徐彥琦的身後,無數人感覺自己的胸腔開始緩緩被一種莫名的東西填充,下意識想要做出最端正肅穆的身姿,迎接這一刻的到來。

“你部東明一戰,隨同劉振堅守待援堅韌不拔,柳園口一戰出擊如奔虎,勇戰敢當。本官現授予你部,飛熊營的稱號。希望你部不辱使命,傳承勇士精神。”朱慈烺聲音鏗鏘有力,一字一句說出。

徐彥琦感覺熱血無可抑制地沸騰起來。未完待續

ps:感謝三車六鬥打賞了100起點幣

...

第六十四章:接戰第四十九章:回到兵部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三十七章:戶部清理京營覈算小組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四章:招攬人才第一步第一百章:軍心第二十章:攻略安南第三十三章:秦俠出府第三十六章:闖軍迎戰第二十八章:兵甲交易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六章:出宮安家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一百五十八章:鏖戰時分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二十九章:敵人的橄欖枝第六十四章:接戰第二十九章:號召第三十七章:劫中伏殺第八十九章:鄭氏父子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八十四章:文明與野蠻第七十五章:再入京師第十九章:大手筆第四十九章:更強的火炮第四十七章:被欺負的清軍第一百三十八章:斷後第二十四章:大明的條件第四十四章:鍊鐵之法第一百二十章:急兵北進第三十七章:敵我虛實第十六章:一身傲骨第八十九章:北征廣場第一百一十四章:全軍出擊第四章:親征閱兵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一百四十八章:這纔是大明強軍第二十二章:一日滅其國第六十六章:青冢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貿易區第五十七章:校場進兵第四十九章:掀桌子了第五十九章:回禮第二十四章:大明的條件第十八章:開火碾壓第七十三章:太子常服第五十章:關係微妙第十二章:劍拔弩張總兵府第三十章:龍歸大海第二十七章:傷兵歸營第九章:頭陣開打第五十章:不平靜第五章:皇子取名第十三章:南京廷對第七章:周王與代王第九章:皇權下縣第二十五章:樺山久守的失敗第三十章:龍歸大海第六十一章:亡命而逃的多鐸第十五章:錦衣衛廉政公署要對你雙規第六十二章:萬家生佛第四十二章:早朝第四十一章:還真不客氣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七章:民生之多艱第四十三章:京師鋼鐵廠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九十九章:乾坤逆轉大手筆第十九章:使詐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十章:山西與順軍第三十七章:蒙古與北伐第36章:東亞唯1強國第六十七章:治國清單第七十六章:頒獎禮上又喜事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五十六章:撐起中國人的尊嚴第八十七章:我們的時代第六十三章:全面反擊第五十六章:收復寧遠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十二章:劍拔弩張總兵府第七十章:捷報入通州第六章:武英殿的召集第十四章:國務會議開始第二十六章:大維齊爾柯普呂律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四十七章:開拓朝鮮第二十八章:誇耀武功第四十八章:不曾拋棄第一百二十章:鑽石第一百五十九章:決不辜負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一百六十九章:硬實力第六章:揮斥方遒
第六十四章:接戰第四十九章:回到兵部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三十七章:戶部清理京營覈算小組第一百零三章:殖民護衛隊第四章:招攬人才第一步第一百章:軍心第二十章:攻略安南第三十三章:秦俠出府第三十六章:闖軍迎戰第二十八章:兵甲交易第一百四十五章:勁敵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六章:出宮安家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一百五十八章:鏖戰時分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二十九章:敵人的橄欖枝第六十四章:接戰第二十九章:號召第三十七章:劫中伏殺第八十九章:鄭氏父子第七十一章:新式鑄炮法第八十四章:文明與野蠻第七十五章:再入京師第十九章:大手筆第四十九章:更強的火炮第四十七章:被欺負的清軍第一百三十八章:斷後第二十四章:大明的條件第四十四章:鍊鐵之法第一百二十章:急兵北進第三十七章:敵我虛實第十六章:一身傲骨第八十九章:北征廣場第一百一十四章:全軍出擊第四章:親征閱兵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一百四十八章:這纔是大明強軍第二十二章:一日滅其國第六十六章:青冢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貿易區第五十七章:校場進兵第四十九章:掀桌子了第五十九章:回禮第二十四章:大明的條件第十八章:開火碾壓第七十三章:太子常服第五十章:關係微妙第十二章:劍拔弩張總兵府第三十章:龍歸大海第二十七章:傷兵歸營第九章:頭陣開打第五十章:不平靜第五章:皇子取名第十三章:南京廷對第七章:周王與代王第九章:皇權下縣第二十五章:樺山久守的失敗第三十章:龍歸大海第六十一章:亡命而逃的多鐸第十五章:錦衣衛廉政公署要對你雙規第六十二章:萬家生佛第四十二章:早朝第四十一章:還真不客氣第四章:太上皇的紅包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七章:民生之多艱第四十三章:京師鋼鐵廠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九十九章:乾坤逆轉大手筆第十九章:使詐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十章:山西與順軍第三十七章:蒙古與北伐第36章:東亞唯1強國第六十七章:治國清單第七十六章:頒獎禮上又喜事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五十六章:撐起中國人的尊嚴第八十七章:我們的時代第六十三章:全面反擊第五十六章:收復寧遠第十八章:武昌烽火第八十四章:王師北定河套時,捷報無忘傳京中第十二章:劍拔弩張總兵府第七十章:捷報入通州第六章:武英殿的召集第十四章:國務會議開始第二十六章:大維齊爾柯普呂律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四十七章:開拓朝鮮第二十八章:誇耀武功第四十八章:不曾拋棄第一百二十章:鑽石第一百五十九章:決不辜負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一百六十九章:硬實力第六章:揮斥方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