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塞外

寧武關這會兒的空氣是有些焦臭的。這樣的焦臭換一個場景也可以發現,比如說大火炙烤着牛肉烤成了焦炭一樣的程度。焦得像炭,臭得如同地獄裡淤積的屍體。

寧武關的城牆上沒有牛,有的只是奮戰的人。

他們,爲守衛着這座帝國北疆關城以及關城後的京師而戰。

……

“我不管你要說服多少人家有多困難,總之,今日,我得讓我的將士們吃上飽飯!要不然,老子抄了你的家,到要看看你把辛辛苦苦要到的軍餉剋扣了幾成!”一聲咆哮響在將軍府內響徹。

沒多久,山西總兵周遇吉披甲執銳,出了府邸,走上關城。

此刻的關城,到處都是人。

剛走上城頭,就能見到烤焦了的肉,烤熟了的肉。前者是死的,後者約莫還有口氣。

這是城上城下戰死的人。

滾滾熱油在城頭上潑下,地下,又是無數火箭張弓以待,鋪天蓋地飛上。

靠近草原的大同接連無雨,乾燥的空氣裡讓人燥熱地想要發火,也有那鋪天蓋地,將一切吞噬的……戰火。

戰火在寧武關已經染了有兩天了,兩個日夜,狹小的關城裡,在這連天的戰火下已經換了四輪的兵。

但有一種兵卻是從來沒換過。

這是老兵,大明邊軍裡真正的骨幹。

大明的邊軍是格外辛苦的。這樣的辛苦不僅意味着在精神上不被認可,更是切身實地的難以求存。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一路跟着周遇吉到現在的老兵無不是各有一番絕活,這纔會被周遇吉一點點維持着,一直到現在。

王三碗就是這樣一個老兵。

他默默看了一眼城頭上標着的那道紅色旗幟,從這兒到牆角的拐彎處那根綠色旗幟的範圍是他這一隊兵要守着的地方。

這一片戰區其實是有編號的,但王三碗不認字,所以用旗幟代替。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並不影響王三碗的戰鬥。

他身子高而長,高是個子高,長則是手長腳長。這樣的體形天生有利於做一個神射手,僥倖一路都有將官庇佑納爲私兵的他也就靠着一路有人照應成了軍中的神射手。

此刻的他手持長弓,在城牆上逡巡着,時不時貼在城牆後蹲下。每回蹲下的王三碗都是閉着眼睛,讓人不知道是在緊張的戰鬥之中休息還是在思考着什麼。但唯一肯定的是,當閉上眼睛兩三息的時間過後,露出頭張弓射箭的王三碗便已然一氣呵成,長箭疾射,城牆下必有一個穿鐵甲,呼號令的敵軍將官慘叫到底。

沒錯,王三碗從來不殺無名小卒,他專門盯着敵人長官勇猛者下手。

靠着這一手精湛的射術,他在軍中迅速成名了。又因爲每頓飯都必吃三大碗,王三碗又得了這麼一個名號,久而久之,也無人記得真名了。

當週遇吉上了城頭以後,王三碗微微吐出一口氣,望着一干盯着自己的新兵,道:“小崽子們,今個兒的這條命,可以留着過夜了。”

“碗爺,那俺們這要咋辦?”一個年輕後生緊緊握着手中的一干紅纓槍,盯着王三碗。

“還等着啥,趕緊割幾個腦袋,晚上就能尋總兵爺領賞了!多殺幾個叛賊,你小子娶婆娘的銀子也有了!要是手慢了,就要讓總兵府的那羣親衛搶先了!哈哈哈……”王三碗大笑着,張弓待箭,探頭起身便是一箭射出,城頭下如約再度響起一聲慘叫。

隨後,一陣陣密集的腳步聲傳來,王三碗的預料實現了。周遇吉上城以後,他身邊的家丁也開始作戰。攀上城頭的幾處城牆紛紛被重新平推回去,一陣陣歡呼聲中,城下伸上來的一根根雲梯次第被推到。這一回,城頭下的順軍出人意料的沒有繼續來回鏖戰。

沒有歡呼,王三碗身邊剛剛那個年輕後生一屁股跌坐在城牆後頭,看着身邊閉着眼睛像是在休息的王三碗,輕聲道:“碗爺……碗爺您睡了?”

“嗯……?我說,七娃子,好不容易打完這一仗,你個小崽子不讓老子睡覺難道讓老子尋婆娘玩去?這又不是大同城,去那幾個私窯子都膩歪了。”說着,一陣呼嚕聲就這麼響了起來。

被喚作七娃子的年輕後生是王三碗的同族本家,同一個姓,因爲是一地出來的,從前雖不認識,但在戰場上既然有這一層關係在,也是熟絡許多。七娃子家中排行老七,也沒個大名,都是王七王七地喊着。

王七心中一肚子的話,這會兒見了王三碗嫌棄,頓時也不敢開口了。心中一動,王七忽然想探出頭。

還未等王七看個明白,這時,一隻手猛地伸過去,將王七的腦袋摁了下去。

緊接着,一道破空之聲響起,一道羽箭飛來,擦着牆頭略過。王七摸了摸腦袋,感覺上面涼颼颼的,要是再晚一步他的腦袋就要多個貫穿的動了。

“特孃的,這是盯上我了。這羣反賊,還不死心!”說着,王三碗伸手過去拿弓就要張弓射箭,只是動作做了一半,王三碗默默收了回去。

“箭沒了……”王七看得仔細。

城頭下,一陣呼喊聲響起:“城頭上的明軍聽着!而今我大順皇帝親征殺來,天下無不跟從。你等負隅頑抗,結果唯有飛灰湮滅。破城之日,定叫寧武關雞犬不留!要是及早投降,還能留下寧武蒼生性命!”

“反賊!”王三碗念念着,緩緩吐出一口氣:“可以了。”

王七再度探出頭,城頭下,順軍徐徐退卻。弓手們已然率先撤退,收起長弓。餘下步卒各自拖着地上的屍骸離開戰場。

城頭上,越來越多的士兵們站起身看着眼前的景象。沒有歡呼,沒有喝彩。所有人都知道,這一場戰爭只是中止,遠沒有結束。

直到周遇吉一步步巡視過來,親自走到王三碗身前的時候,城頭上的氣氛這才稍稍熱烈。

“王三碗發了……”

“聽聞是代王出了血呢。”

“不管怎麼樣,犒賞有了,之前的軍餉一應都補了,咱當兵吃飯的,還能有啥說頭?”

“這一回王三碗宰了幾個,怕是能升官……”

……

周遇吉從身邊親衛的手中拿出一個小木盒子。小木盒子做工精緻,上面刻着日月龍紋,整體赤紅如鮮血,濃烈而熱切。

“王……福根?這是你的大名罷。來,拿着,這是你此戰的功勳。是從京師兵部配發到各部邊鎮的,我山西鎮自然也有。這是二等功勳章,從今個兒起,每三日發一張給軍功最重者。拿了這個,往後你家加上你還有一人可以不用服徭役。不僅如此,今後拿着二等功,見官不跪。此外,二等功賞銀五百兩!”

一片倒吸一口涼氣的歡呼聲中,一個沉沉的箱子丟到了王福根的身前。

“標下,謝總兵爺賞!”王福根顫悠悠地接着。

衆人一陣鬨鬧聲響起:“碗爺,可得請客啊!五百兩的賞,夠多少畝田了?”

“能吃多少頓酒?能進多少個私窯子?”

“恭賀碗爺了啊!”

“哈哈,你們一羣廢物,就念着這個。要吃花酒,老子陪了!”王三碗大笑着,寧武關內,氣氛一片歡暢。

……

與此同時,距離大同北方一百餘里的草原裡,人頭涌動。整個大地都緩緩顫動了起來。

這裡是察哈爾前翼右旗。

沒錯,這裡是蒙古人的地方。

準確說,是漠南蒙古的地方。曾經的蒙古帝國早已煙消雲散,被大明驅逐出草原後就分裂衰落,漠南蒙古所在的黃金家族最後一個大漢林丹汗被黃臺吉殺敗後更是讓漠南蒙古已經臣服到了清國的麾下成了大清陣營中的一員。

而現在,草原裡一片喧囂。

十王多鐸看着這一幕,微微一笑。這是他的傑作。

在他的身前,是一部超過三萬人的部隊。

這些人來自草原各處,他們之中彼此的稱呼不再是某個部落,而是一個強大帝國麾下有組織的軍隊:大清蒙古八旗!

蒙古正黃旗,蒙古鑲黃旗,蒙古正白旗,蒙古鑲白旗……

他們都有一個統一的前綴,大清國的八旗。通過八旗制度,多鐸將蒙古草原各處一共兩萬七千餘人的牧民集結起來,將這些弓馬嫺熟的騎士組織成一支軍隊。

現在,他們聚集在了察哈爾前翼右旗這裡,等候着多鐸的檢閱。

伊金霍洛旗的札薩克巴音領着其餘蒙古四十九旗的札薩克走到了多鐸的面前,靜靜肅立。

多鐸的身邊,一個年輕英武的蒙古騎士策馬前驅,在多鐸身前下馬一禮。此人,正是巴音的兒子巴爾哈拉:“豫親王殿下,蒙古八旗在此全軍預備完畢,等候殿下命令。”

多鐸齜牙咧嘴,笑了一下:“爾等在正黃旗固山額真圖賴率領下,全軍開拔,進攻大同!”

“吾等領命!”多鐸的身邊,一個面目兇惡,滿臉絡腮鬍的滿清戰將高聲領命。

其後蒙古諸王聞言,轟然應諾:“吾等領命!”

巴音帶着巴爾哈拉紛紛高呼:“吾等領命,殺嚮明國!”

……

一聲令下,萬夫聽從。多鐸身前的蒙古大軍各自騎着胯下駿馬,浩浩蕩蕩,朝着南方涌去。都說人馬上萬無邊無岸,當人馬達到三萬的時候,已經不是無邊無岸來形容。整個草原上,到處都是人,極目望去,彷彿整個世界的盡頭還是人。

在這樣一個地方下令,都需要身邊有十數個壯士齊聲高喊來作爲傳聲筒。

一聲領命過後,此起彼伏,蔓延到各處,彷彿整個世界都是這樣的號令。

在這樣的震撼的場面裡,多鐸微微有些沉醉於自己的權勢。

但很快,他的沉浸就被打斷了。

他響起了一個人:“吳三桂……啊吳三桂。蒙古的事情已經解決了,那麼,你……還是不願意臣服麼?”

“哼……既然已經是我大清的人了,還裝模作樣,那隻能是一個給臉不要臉了。”多鐸心中念念着,策馬東去。

很快,吳三桂就能收到消息了。

……

山海關。

沒有人知道張鎮與吳三桂說了什麼,總之,山海關裡彷彿從未出現過張鎮這個人一樣,再也沒有人能打聽到他的聲息。

山海關漸漸有了厲兵秣馬的動靜。

經歷了小半年的沉默後,多爾袞決意不給朱慈烺一點好受。

礙於國內糟糕的局勢,多爾袞沒有實力在農忙的關頭動員全國。要知道,除非是頂尖貴族,大部分普通的滿族人也是要種田耕地的,尤其是漢人大肆逃亡之後。

大清遼東的土地沒有刀兵的聲音,但當一車車僅存軍資在滿清軍國高效的系統裡運抵遼西走廊以後,三順王的地盤裡迅速吹響了戰爭的號角。彷彿傳染一樣,關寧軍各部也開始厲兵秣馬,準備軍資。

孔有德三人眼見如此情況,悄悄鬆了一口氣。

關寧軍似乎真的即將開始進攻大明。

“七天……”吳三桂轉身看着身後的景象:“短短的七天時間,延遲我關寧軍七天的時間,真的會有用嗎?現在,距離出兵,只剩下五天了。我,只能拖延五天。這明清之間,究竟誰爲勝者?不對……又來了一個順軍呢。”

吳三桂明白,以多爾袞的眼裡決計是不會以爲區區一部關寧軍與三順王的漢軍就可以被少數滿清軍隊驅使攻佔滿清。

wωw ▲тTk án ▲℃O

多爾袞爲的,只不過是在戰略上前後夾擊從而讓順軍順利進攻,加速大明的衰弱,甚至……滅亡。

歷史上,滿清每一次入關幾乎都伴隨着大明國內圍剿農民軍到了即將成功的階段。

現在,也一樣。

……

李建泰到了井陘關,沒多久,也有人回到了井陘關。

李茂春並不是什麼當世名將,徐標之清楚這一點,李巖更清楚這一點。但大家更清楚的李茂春麾下固關的重要意義。

作爲參將,李茂春是固關附近除了井陘關外最高將領。

在固關上下將士們的眼中,這一位扮相不錯的上官似乎是有幾分能力的。

很快,另一個動作讓他們顛覆了這一印象。

似乎,李茂春也覺得自己能力不錯,哦不對……是非常不錯。

李茂春擊鼓聚將,環視一干下屬,帶着身後數百精壯的兵丁道:“我決意率領葦澤關,新固關所以及我關三部兵馬,親自去會一會那李巖所部,真如傳說中那般厲害不成!”(未完待續。)

第五十章:侯恂反被坑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一章:西安裡第二十七章:運河堵住了第八十二章:革新與擴軍第七章:明照坊的英雄第七十六章:打造新東林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二十二章:軍火出口第一百零五章:行進射擊第三十七章:柳生但馬守第一百章:聖彼得堡增兵第二章:蒙古援軍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八十四章:文明與野蠻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八十八章:漲漲漲第十章:五十萬清軍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四十章:煮酒論名將第一百一十七章:保定將官第七十四章:朕不慣她第五章:仁川登陸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二十六章:秦府來客第七十五章:截胡第六十八章:來了很多人第31章:300年頑疾終結第一百六十三章:三圍李自成第六章:忠臣義士第一百六十一章:喜訊第十五章:塞外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五十七章:校場進兵第七十二章:另一樣神兵利器第七章:明定國是第五十章:收復赤嵌城第五十一章:飛熊團的新打法第二十五章:捷報在京師第三十章:大買賣第一百零二章:大人物與小人物第52章:天罰1式火炮第一百七十二章:隻手撐天第二十五章:軍心可用第六十六章:青冢第一章:太子的闊氣第十二章:得了更大的便宜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務是送他見閻羅!第一百二十九章:衛國保家第一百零八章:一舉擊潰第一百零四章:後勤之疑第五十八章:攝政王,盛京丟了第一百六十九章:硬實力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六十二章:大局已定第五十六章:劍禪道場第四章:攔路虎第四十章:一口毒奶第四十六章:將軍,活不了幾年啦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六十三章:神仙佳人的心甘情願第七十八章:入宮面聖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六十六章:青冢第83章:河套收回了!第九十八章:出兵平倭第六十章:海上來兵第八十八章:北上偶遇第八十章:皇帝大婚 下第二章:建太子護軍第六十八章:勝負將明第七章:鐵甲艦第一百一十九章:羅剎兵敗第四十章:軍費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十八章:海外貿易第九十六:胸有成竹第三十四章:太子的信念第二章:登基大典第四十八章:找命門第三十六章:排隊收錢第五十五章:擲彈兵出擊第十五章:錦衣衛廉政公署要對你雙規第一百二十二章:闖軍一心第七十一章:後膛槍第十五章:饒命服軟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十章:鄭芝龍的未來第八十九章:鄭氏父子第七十二章:戰後封賞第六十三章:千代姬與疫苗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一百四十一章:戰略轉進的清兵第二十八章:李巖施妙計
第五十章:侯恂反被坑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一章:西安裡第二十七章:運河堵住了第八十二章:革新與擴軍第七章:明照坊的英雄第七十六章:打造新東林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二十二章:軍火出口第一百零五章:行進射擊第三十七章:柳生但馬守第一百章:聖彼得堡增兵第二章:蒙古援軍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四十三章:右哨的過去第八十四章:文明與野蠻第七十二章:賊軍策略第八十八章:漲漲漲第十章:五十萬清軍第二十六章:逆孤者亡第六十六章:參覲交代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四十章:煮酒論名將第一百一十七章:保定將官第七十四章:朕不慣她第五章:仁川登陸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二十六章:秦府來客第七十五章:截胡第六十八章:來了很多人第31章:300年頑疾終結第一百六十三章:三圍李自成第六章:忠臣義士第一百六十一章:喜訊第十五章:塞外第十八章:藩王與巡撫第五十七章:校場進兵第七十二章:另一樣神兵利器第七章:明定國是第五十章:收復赤嵌城第五十一章:飛熊團的新打法第二十五章:捷報在京師第三十章:大買賣第一百零二章:大人物與小人物第52章:天罰1式火炮第一百七十二章:隻手撐天第二十五章:軍心可用第六十六章:青冢第一章:太子的闊氣第十二章:得了更大的便宜第四十五章:柳生十兵衛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務是送他見閻羅!第一百二十九章:衛國保家第一百零八章:一舉擊潰第一百零四章:後勤之疑第五十八章:攝政王,盛京丟了第一百六十九章:硬實力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六十二章:大局已定第五十六章:劍禪道場第四章:攔路虎第四十章:一口毒奶第四十六章:將軍,活不了幾年啦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六十三章:神仙佳人的心甘情願第七十八章:入宮面聖第149章:明軍反包圍第六十六章:青冢第83章:河套收回了!第九十八章:出兵平倭第六十章:海上來兵第八十八章:北上偶遇第八十章:皇帝大婚 下第二章:建太子護軍第六十八章:勝負將明第七章:鐵甲艦第一百一十九章:羅剎兵敗第四十章:軍費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十八章:海外貿易第九十六:胸有成竹第三十四章:太子的信念第二章:登基大典第四十八章:找命門第三十六章:排隊收錢第五十五章:擲彈兵出擊第十五章:錦衣衛廉政公署要對你雙規第一百二十二章:闖軍一心第七十一章:後膛槍第十五章:饒命服軟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十章:鄭芝龍的未來第八十九章:鄭氏父子第七十二章:戰後封賞第六十三章:千代姬與疫苗第六十七章:明國騎兵第一百四十一章:戰略轉進的清兵第二十八章:李巖施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