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

【感謝讀者:985526680打賞~】

朱慈烺所言的謀劃,自然就是戶部榷稅分司的改革。

在臨清戶部榷稅分司的內堂書房裡,朱慈烺搬着椅子,讓衆人落座。

“我上任戶部榷稅分司主事,對於朝堂而言,工作合不合格,達到十萬兩的稅額便夠了。至於十萬兩之外能怎樣,朝堂諸公是不太關注的。只要我別像天啓元年那樣一年收五十萬,惹得臨清城幾乎破產就夠了。”朱慈烺笑着說。常志朗等人聽了,也是輕輕一笑。沒有人比他們更信任朱慈烺的能力了。

也沒有人比朱慈烺更加值得他們信任了。

但朱慈烺接下來的一句話,卻頓時讓所有人肅然了起來:“但一年十萬兩銀子的政績,卻絕不是我所滿足的。”

聽着朱慈烺如此說,常志朗頓時抓住了朱慈烺的意思,試探着說道:“大人是想擴收稅額?”

朱慈烺換換頷首:“是也不是。但稅司這裡肯定要收更多稅的。稅務精要之處乃是稅收取之於民,供於朝廷,最後用之於民。所以各位以此角度來看,要做的就是拔最多的鵝毛,讓最少的鵝叫。也只有拔最多的鵝毛,才能讓更多的人穿保暖的鵝毛大衣。”

常志朗等監生若有所思地點頭,但很快又皺眉疑慮了起來:“可是……錢糧多寡,天下自有定理。我處多一分,彼處少一分。只要彼處少一份,那禍亂就由此徒生。縱然大人剋制不會重複天啓元年臨清那等亂局,可一旦惹得地方豪強士族反彈,則大人在臨清行事就要大增掣肘了。”

朱慈烺緩緩頷首。

如果朱慈烺要的只是運轉好戶部榷稅分司的十萬兩銀子,其實之前的佈局已經足夠了。通過揉捏褚祿山,榷稅分司上下再也沒有誰敢撩蹄子,就是多收個幾萬兩也沒問題。

但朱慈烺的渴望卻不止於此,他要改革,看不起而今這樣落後低效,百年沒有進步的稅務制度。

但要改革,自然不可能自己單打獨鬥。朱慈烺需要一個跟自己戰鬥的團隊。

這一批從戶部裡面拉出來的隊伍就可以說是朱慈烺最基本的班底,是保持戰鬥力的基礎。是朱慈烺主持改革最合適的團隊。

想要這個團隊發揮戰鬥力,首當其衝的,當然還是統一思想,明白業務節點與邏輯。甚至,擁有一種同心同力的共同追求而產生的信念。

這樣想着,朱慈烺不知不覺間已經將後世那一套用人行事的法子運轉了起來。

思慮了一下,朱慈烺開口道:“今日喊大家來,我也不客氣,弄什麼虛文。一切爲了儘快投入工作。之後的慶功宴上我再將這接風洗塵等一併補上。”

常志朗等人聽此,倒是沒有怨言,他們又不是過來遊玩的。於是六人紛紛起身,高聲道:“願隨大人建功立業,此等小事,並無重要。”

“好,那我就進入正題了。”朱慈烺笑着道:“我們的稅務工作首先要考慮的是基於政治上的目的,全盤考慮稅收的職能、收稅的方式、收稅的種類、收稅的對象和收稅的策略以此建立一套適合當下需要的稅務制度。”

“在這樣的基礎下,我們首先考慮我們的目的。不僅要收最多的稅,還要讓最少的人反對。事實上,也不要覺得現在維持的制度就是最少的人反對,實際上反對的人從來都沒有消失過,只是新制度的成本早在百年前就投入了,再多的聲音也漸漸沉寂了,但反對的意志是一直存在的。對現行分司事務的改變,也是必然的。”

“變革最首要的關鍵點就在於尋找一個在徵稅最多與反對最少的平衡點。”

說到這裡,朱慈烺目光一撇,看到常志朗身後一人微微凝眉,露出了一點鄙夷的神色。

心念於此,朱慈烺頓了頓,笑着道:“這麼一篇長篇大論下來,雖然諸位不覺得枯燥,但我想,肯定有人心中對這樣一套大談而談利益十分不適應。更是覺得我弄出這樣一套奇怪理論,很有些歪魔邪說之意吧。”

朱慈烺說完,頓時就見六人紛紛面紅耳赤了起來。

常志朗急忙解釋道:“大人一片公心,我等不當以小人之心揣度。”

“這小人與君子,從來就不該以是否言利作爲標準區分。事實上,認爲不言利纔是君子,這是一套僞善的理論。是一套將所有人逼上道德反面的錯誤觀點。當然,今日我也不是來反駁這個觀點的。若是能夠讓天下最多的百姓得利,我就是做個千古第一的小人也無所謂。”朱慈烺又是笑着。

這下子,常志朗等六人的表情這才肅然了起來,他們感受到了朱慈烺的心胸,方纔的小心思紛紛消散一空:“請大人繼續講學。”

“所謂天下錢糧,我之一處所贈乃彼之一處所減,如此說法我可不認同。就如同認爲,稅收是純粹的負面一樣,乃是奪民之利一樣。”朱慈烺斟酌着字句,輕聲着道:“若使天下無盜匪之徒,無飢餓凍斃之民,無天災水旱之禍。稅收便是極其重要的一處所在。讓富得流油的大商人和大地主交納稅賦,讓窮困得搏命成盜匪的人在成爲盜匪之前,得到財政的救濟。讓飢餓之民在飢餓之前,因爲免稅減稅而度過艱難之時。讓水利河工得以順利督造,使水旱天災來臨,亦能有所減輕。”

“如此稅收財政,如何當不得仁義二字?”朱慈烺說到“仁義”二字的時候,眼前六人頓時紛紛一震。

常志朗聽着,目光閃亮:“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若能如此,就是三代之治亦能恢復!”

三代之治,就是上古堯舜禹時代的生活。可以說是歷代儒生心中最高的信念。常志朗如此誇獎,着實已經是儒生心中最高的評價了。

其他監生也是聽着朱慈烺這奇怪的理論,震驚於朱慈烺這一套慷慨大義的言論同時,也感覺到一股滾燙的使命感在胸懷激盪。

萬萬沒想到,他們本以爲要做的是與民爭利,現在想來,這纔是真正的可以幫到百姓的事情。是真正的仁義,而不是君子不言利的虛僞和僞善!

;

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八十六章:今日之世界第六章:深海戰略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六十六章:戰鼓我先擂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五十八章:攝政王,盛京丟了第十章:接觸京派第二十二章:瘟疫第四十七章:草原上第二十八章:藩王臣服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四十二章:宣佈大勝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二十章:囂張使節王夫之第八十五章:水師檢閱第十六章:行軍蒙古草原第七十章:金陵火炮工坊第一百一十四章:毀城奪糧第八十五章:滿清新皇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四章:我有太祖朱元璋託夢第七十四章:一個單挑全部的獲勝第一百二十三章:清軍主力第一百四十八章:上蒼助我第三十七章:逆風行舟第九十七章:伯力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十八章:亂戰第七十二章:西班牙公主的嫁妝第八十五章:投筆從戎第十五章:一人對千軍 四千字大章第三十章:大明糧倉第五十六章:收復寧遠第六章:認規矩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七十六章:名將李定國第二十六章:醫護女兵第三十章:大買賣第六章:武英殿的召集第四十章:軍費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張底牌第二十章:埋伏奏效第三十五章:官軍打來了第五十八章:左手天堂右手地獄第五十二章:平賊的希望是我軍第二十七章:太原亂象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務是送他見閻羅!第四十章:擊敗正黃旗第五十章:侯恂反被坑第二章:琉球往事第三十八章:復我山河第一章:天家親情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四十九章:自信與從容第四十二章:早朝第三十章:崩潰土佐藩第十二章:人和人的差距第十章:接觸京派第八十六章:中華同盟第七十四章:一個單挑全部的獲勝第八十七章:封王第三十八章:戰備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六章:武英殿的召集第四十一章:只有站着生的勇士第八章:新儒者第三十四章:盛京無間道第二十五章:軍心可用第八十六章:中華同盟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一百六十二章:凱旋渾河畔第四十章:玄武湖上柳如是第六十二章:大局已定第八十二章:革新與擴軍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五十六章:豪格之死第十三章:關稅主權入手 限免第一更第二章:登基大典第六十五章:索尼到來第11章:山海關內吳3桂第二十九章:救我第五十九章:三軍將士何在?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二十三章:有情況第五章:剷除碩鼠圖謀出宮第二十四章:貿易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一百二十一章:暗戰第五十五章:三缺一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七十五章:喜訊第六十七章:預備登基第一百一十章:天壇檢閱第六十一章:真假虛實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六十二章:出征馬六甲第五十九章:太子的分量
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八十六章:今日之世界第六章:深海戰略第一百零二章:一往無前第六十六章:戰鼓我先擂第二十六章:敬酒不吃第五十八章:攝政王,盛京丟了第十章:接觸京派第二十二章:瘟疫第四十七章:草原上第二十八章:藩王臣服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四十二章:宣佈大勝第十九章:大明使節第二十章:囂張使節王夫之第八十五章:水師檢閱第十六章:行軍蒙古草原第七十章:金陵火炮工坊第一百一十四章:毀城奪糧第八十五章:滿清新皇第二十章:圍城圖援第四章:我有太祖朱元璋託夢第七十四章:一個單挑全部的獲勝第一百二十三章:清軍主力第一百四十八章:上蒼助我第三十七章:逆風行舟第九十七章:伯力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一百四十五章:再復撫順關第十八章:亂戰第七十二章:西班牙公主的嫁妝第八十五章:投筆從戎第十五章:一人對千軍 四千字大章第三十章:大明糧倉第五十六章:收復寧遠第六章:認規矩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七十六章:名將李定國第二十六章:醫護女兵第三十章:大買賣第六章:武英殿的召集第四十章:軍費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張底牌第二十章:埋伏奏效第三十五章:官軍打來了第五十八章:左手天堂右手地獄第五十二章:平賊的希望是我軍第二十七章:太原亂象第二十九章:而我的任務是送他見閻羅!第四十章:擊敗正黃旗第五十章:侯恂反被坑第二章:琉球往事第三十八章:復我山河第一章:天家親情第一百四十九章:闖軍頭陣第四十九章:自信與從容第四十二章:早朝第三十章:崩潰土佐藩第十二章:人和人的差距第十章:接觸京派第八十六章:中華同盟第七十四章:一個單挑全部的獲勝第八十七章:封王第三十八章:戰備第三十四章:擊敗倭寇第六章:武英殿的召集第四十一章:只有站着生的勇士第八章:新儒者第三十四章:盛京無間道第二十五章:軍心可用第八十六章:中華同盟第十七章:天生驕傲第一百六十二章:凱旋渾河畔第四十章:玄武湖上柳如是第六十二章:大局已定第八十二章:革新與擴軍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五十六章:豪格之死第十三章:關稅主權入手 限免第一更第二章:登基大典第六十五章:索尼到來第11章:山海關內吳3桂第二十九章:救我第五十九章:三軍將士何在?第五十五章:山東鎮改制第二十三章:有情況第五章:剷除碩鼠圖謀出宮第二十四章:貿易第二十章:從未屈服第一百二十一章:暗戰第五十五章:三缺一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七十五章:喜訊第六十七章:預備登基第一百一十章:天壇檢閱第六十一章:真假虛實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六十二章:出征馬六甲第五十九章:太子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