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天津衛

大明的十月份越來越冷了,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呼嘯而至,凍得整個北國上的百姓們紛紛縮着身子窩進了屋內。

位於天津的楊柳青鎮裡,盛義念卻站在楊柳青鎮的路口,遙望着北方,靜靜等候。

盛義念年歲四十,身材亦是魁梧,但一張臉上皺巴巴的,滿是歲月留下的痕跡。他是楊柳青盛家的當家人。

要說這一個盛家,那亦非尋常。

因爲,這盛家開着整個天津衛上最大的糧行:萬隆糧行。

萬隆糧行靠着漕糧的便利可以買到大量的低價糧食,於是迅速擠佔了天津衛其他糧行,成了最大的一家。其後,盛家在京畿各處採買田地,積累到田畝數十萬畝的地步,每年產糧衆多,儼然成爲天津一大商業大族,其崛起之迅猛,讓人驚歎,背後背景之隱秘亦是讓天津百姓暗地裡不知議論了多少回。

但今日,這一位大佬卻靜靜地站在楊柳青鎮上,等候着遠方的來客。

一旁,盛義唸的侄子盛慶和有些擔心地看着叔父,道:“叔父,要不回屋裡去歇歇吧。我在這裡守着,一有消息便遣人去喊你。這寒冬臘月的,萬一凍壞了身子可怎生是好?”

盛義念擺擺手道:“無礙,當年走南闖北的日子過慣了,這點初冬算得了什麼。況且,再冷,能有冬日裡運河水冷?崇禎七年時那趟船下面有了水鬼,我一樣也跳下去親自搏殺。這點動靜,還奈何不了我!你們年輕輩,就是少了歷練。”

說着,盛義念微微傲然了起來。

一邊,盛慶和訕訕地說了幾句,低聲應是:“叔父說得對,孩兒過些時日就去左衛尋鍾大郎一起練武。”

“衛所軍裡的功夫,能有幾個好的?”盛義念咕噥了幾句,卻沒有繼續這個話題。

一陣沉默後,楊柳青真北面的官道上出現了一個黑點。

那是一列車隊的頭前一輛馬車。

盛義念趕忙示意全場準備。

沒多久,一人下了馬車。

盛義念滿臉笑容地上前道:“樑大人親來,寒舍蓬蓽生輝啊。小人盛義念,給樑大人請禮了。”

“原來便是運河赫赫有名的盛東主,勞累你過來接送,真是太客氣了。”樑清標熟稔地說着場面話,與盛義念一同朝着鎮內走去。

楊柳青鎮佔着運河的便利,人煙繁茂,屋舍衆多。上面店鋪各處,尤其糧店繁多,都是圍繞着盛家糧行做的配套產業。此刻雖然初冬運河封閉,卻依舊顯得頗爲熱鬧。

樑清標一路走過去,寒暄了幾句,幾人進了盛家大宅裡。

盛家大宅進入大門後便是一條寬闊的長長的甬路,這是整個大院的中軸線。甬路上一共門樓五座,形態各異,都是製作精良,裝飾考究。門樓從南向北門樓逐漸升高,寓意爲“步步高昇”,而每道院門都是3級臺階,寓意爲“連升三級”。道路東西兩邊各有五進院落。東院爲內宅,有內賬房候客室書房鴛鴦廳內眷住房等。

沒多久,樑清標落座花廳。

盛義念與樑清標說說笑笑扯淡了一陣以後,盛慶和笑着帶着三人進了屋內。

爲首一人身材幹瘦,不苟言笑,名作王亨甲。第二任則是與之相反,身材富態一副笑嘻嘻的面容名作孔旭金。至於最後一人,卻是一副書卷氣,名作文福賢。

至於三人唯一的共同點,那便是三人都穿着一身軍裝。準確的說,他們穿的是衛所軍都指揮使的官袍。一個個全部都是正二品的武將。

三人見了樑清標,就連不苟言笑的王亨甲也擠出笑容與樑清標打招呼。

樑清標作爲客人,竟是直接落座到了盛家花廳的主座上,一旁的盛義念見了不覺得驚怒反而笑着款待衆人。

“高老今日去了巡撫衙門遊說,此處的事情便委託了我樑清標過來處置。想必,這一番事情諸位都是知曉了吧?”樑清標環視衆人,不怒自威。

他雖只是翰林院編修,看似無權無勢,但身在翰林院這樣清貴宰輔預備的地方,每日見的不是閣老大臣就是尚書侍郎,看着這些商界大佬與有品無權的衛所軍官天然有一份氣勢壓制。

而四人樑清標如此神態,亦是很是服帖,唯唯諾諾,紛紛道:“高老的書信我們已經收到了。”

“事情大致瞭然。唯有清丈田畝到底是如何個法子,實在是讓我等憂慮……”

“只是要如何做,如何個利害,卻還是不明白。”三名都指揮使紛紛道。

樑清標笑了笑,知道天津這裡消息閉塞,很多情況並不清楚,便將此前準備好的說辭一一道了出來。

他說的自然就是朱慈烺這一回的內閣發文第一號令。

也就是田賦改革的具體景象。

一千個人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落到政令的理解上亦是千奇百怪,福利性質的政策誰都想自己能政變。這種要繳稅的,就是使盡法子不希望落到自己的頭上。

眼下的情況亦是一樣,這一回官紳一體納糧,誰都不希望自己也要多繳稅。

這其中,文官有文官的優免法子,衛所也有衛所的法子。

比如說,侵佔民田爲軍田,以及隱藏新開墾的軍田。當然,最重要最弊端的還是將軍田侵佔爲私有的民田,但又按照軍田一樣計算不交納稅賦。衛所制本身設立之初便是寄希望於如唐朝府兵一樣可以成爲帝國骨幹。平時務農,戰時作戰。故而,軍田本身是勇於軍費所需的。

但大明以來,軍中迅速腐化,軍田被侵佔,士卒淪爲農奴。軍田開墾產出也就漸漸落入了軍官的手中,以至於衛所軍反過來還需要朝廷另行支援軍費。

兜兜轉轉來回一圈,軍田還在,產權卻已經混亂不堪,稅收自然是無從談起。

當然,這一回的稅賦改革裡其實並沒有涉及衛所軍制軍田歸屬的地方。清丈田畝之中複本徵之糧的意思是如軍種屯地即納屯糧,軍種民地者即納民糧。並沒有提及是否要清理侵吞軍田之事,只是將那些產權還是軍屯的田地嚴格收稅。

但到了樑清標口中,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這一回朝廷厲行清丈田畝,要複本該徵收之糧,民田要收,官田要收,軍田更是要收。天津三衛乃是成祖皇帝時就已經設立的老資格大衛了。將士數萬,田畝數十萬,眼下這些田地去了哪裡,諸位應是比我更清楚吧?”說着,樑清標表情微妙地拿出了一份報紙遞給了三人。

三人的表情果然嚴肅了起來。

實際上,天津三衛的田地還真不止數十萬畝。貴州新建衛所分田地的時候。軍士一人十畝,小旗一人二十二畝,總旗一人二十四畝。平均下來,一個衛所裡面大約一人十八畝。一個衛所滿編五千六百人,算下來就是一個衛所十萬零八千畝。貴州地方貧瘠,山地太多,少有耕種的地方。

天津三衛地處華北平原,田地更多,這兩百年傳承下來更有諸多田地被開墾,累計田畝更可能高達五十萬畝,也就是三萬頃的規模,比起樑家等人的田畝來得還要多。

當然,這麼比也有些不公平。

在天津三衛裡軍戶十數萬,有田地的卻都在各級軍官手中,最終落到王亨甲三人手裡也許還沒有樑清標一家多。

說來說去,這都是蘊含着巨大的利益在,由不得三人不爲之變色。

樑清標拿的是最新一期的《京師廣評》。

王亨甲三人只是掃了一眼,便紛紛轟然炸開,都好似見鬼了一樣。

盛義念很是驚訝,他手中也收到了一份,只是他比起土包子一般的幾個都指揮使而言消息就要靈通一些,心道:這京師廣評不是在輿論戰中被新聞出版總署關停了麼,怎麼竟然還有發行?

只是,盛義念心中轉而一想就放下了這個念頭去細究。京師廣評本就是王卓如手中的一個工具,要工具往西,他敢往東?

這樣的念頭一動,盛義念反而更加註意京師廣評上的文字了。尤其是,這一份報紙印製頗爲粗糙……

只見上面赫然也是正兒八經地介紹着朝廷這一輪的天賦改革政令,其中關於清丈田畝的內容一樣也有。

1明清丈之例,謂額失者丈,全者免。

此意爲稅額缺失的省份必須厲行清帳,而稅額足夠者則可以不予清帳。

2議應委之官,以各布政使總領之,分守兵備分領之,府州縣官則專管本境。此意簡單,自不用提。

3復坐派之額,謂田有官民屯數等,糧有上中下數則,宜逐一查勘,使不得詭混。上中下則乃是善政,就連京師廣評也讚歎友加。

只是,當到了第四條以後,盛義念心思徒然一動。

果不其然,只見在介紹複本徵之糧這一條的時候,京師廣評話鋒悄然一變:如軍中屯田清丈納糧,軍種民地者即納民糧……

“怎麼會如此?竟然要清丈軍田?”

“朝廷這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嗎?”

“我看未必是朝廷吃了熊心豹子膽,是那李邦華不要命了吧!竟然要清丈軍中田畝?”

……

衆人紛紛議論不休,解釋一臉驚愕又惶恐的模樣。

見此,樑清標板起臉遮住內心的竊喜,十分嚴肅道:“事到如今,再發泄情緒也是徒勞。諸位,我們是時候行動起來了!要讓朝廷明白,官紳乃是國本,一舉一動不得輕率。而今朝中有奸臣禍亂國家,我等不能坐視不管,必須讓聖上知曉我等的苦心啊!”

王亨甲不苟言笑的臉上更加嚴肅了:“必須行動了……”

孔旭金微微有些猶豫。不比王亨甲,他已經有了一些商行貨棧,更像是一個富商而不是武將。

倒是文福賢更加看得清新:“官紳沒了優免田賦的條例,那就是凍死餓死。我等要是被查出來了侵佔軍田,那就等着這一身官皮被扒掉。沒了官皮……不管其餘什麼,都是化爲烏有。”

中華天下自古以來都是權力社會,武將比起文官再是不堪那也是比起****更加強勢的存在,屬於趙家人的邊緣序列。

可要是沒了官皮,那再是創下偌大家業也就保不住了。

這時,盛義念也是輕聲道:“聖上在臨清開封等地新建的稅關一直以來可都是要徵商稅的……”

屋內一陣沉默。

良久,孔旭金與文福賢看向王亨甲,緩緩點頭。

王亨甲騰地起身,朝着樑清標躬身一禮:“還請樑大人指一條明路!”

“指一條明路這是言重了。”樑清標緩緩站了起來,扶住王亨甲,道:“眼下,咱們都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子曰無衣,與子同袍。都應該齊心協力,爲國剷除奸臣,停止那禍亂大明的暴政!”

“說得好!”文福賢激動地道:“齊心協力,爲國剷除奸臣,停止那禍亂大明的暴政!”

“齊心協力,爲國剷除奸臣,停止那禍亂大明的暴政!”孔旭金熱切地高喊着。

盛義念鬆了一口氣,這些可都是他的後臺啊。見衆人齊心協力,他亦是跟着高呼了起來。

“好哇,好哇!”樑清標也有些動容,他滿臉歡喜地道:“我等衆志成城,定能讓我大明正本朔源,剷除奸邪!”

角落裡盛慶和很是茫然,心道:不就是一起商議着法子要抗稅麼,怎麼搞得好像這是要起義一樣,竟是這般多大道理……

不多時,盛義念走了出來,他看了一眼侄兒,表情難得的輕鬆,道:“行了,這裡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了。此前說的,東安和武清的事情先放放,你去把大興縣那幾個莊子料理一下。京師腳下是風向標啊,宛平頂住了,咱們天津這邊要抗稅,就輕鬆了……”

朱慈烺這一回的田賦改革雖然看似激進,其實事實上是做了極大準備的。比如,這一回政令便是先在宛平縣大興縣試點,隨後纔會推廣到京畿。到最後,纔會推廣到全國。

當年張居正用時三年清丈田畝,朱慈烺這一回自然也不打算操之過急。

宛平縣一下子便成了全部視線的焦點。

...

第十四章:威尼斯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四十一章:德川義直第一章:大明猛人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三十章:駐華使節們的信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第三十三章:諜戰風雲第四章:我有太祖朱元璋託夢第七十五章:不走套路要走心第五章:皇子取名第四十章:玄武湖上柳如是第十一章:工業強國論第二十八章:錦衣衛辦案第二十三章:櫻島第三十七章:清洗到徹底掌握第十三章:未進化版國姓爺第四十六章:坩堝鍊鋼法第十一章:國務大會堂第一百零九章:不止一個敵人第五十七章:迪亞戈的反擊第七十七章:新的王牌:金吾團第三十二章:南下德州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十五章:塞外第二十六章:山海關旁現強敵第四十二章:西班牙人的進攻第九十一章:北征朝鮮第一百一十三章:拉開帷幕第十六章:給他準備好了棺材錢第八十四章:財政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第83章:河套收回了!第二十三章:有情況第二十章:埋伏奏效第一百一十五章:再造新世界第二十章:囂張使節王夫之第九十九章:巷戰第八十五章:水師檢閱第十五章:錦衣衛廉政公署要對你雙規第六十五章:索尼到來第一百一十七章:啓蒙歌曲第二十八章:誇耀武功第五十一章:敘功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五十一章:真理越辯越明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九十三章:臣服還是死亡第二十八章:誇耀武功第一百一十八章:宋應星第一百三十三章: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第一百一十九章:羅剎兵敗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二十八章:皇者的挑戰第七十五章:喜訊第七十四章:折服人心第三十七章:蒙古與北伐第八十五章:哈巴羅夫的野望第四十一章:包圍荷蘭人第六十五章:老將歸服第三十二章:大明新生活第四十一章:只有站着生的勇士第一百二十三章:清軍主力第十八章:戰果第四章:攔路虎第八十五章:滿清新皇第八十四章:神興寺第七十九章:“死”而復生第三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九章:薩摩藩增兵第六十三章:盛京皇宮裡的典禮第五十三章:動真格的第四十七章:同盟破裂第四十九章:利劍出鞘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六十八章:盛京亂第五十四章:旭日初昇第五十七章:清濁分流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三十九章:接陣開打第七十六章:頒獎禮上又喜事第七十章:劍拔弩張大政殿第四十一章:反攻的前奏第三十三章:周王的驚喜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二十三章:一國興亡一念間第九十九章:巷戰第二十七章:最危險的關頭第一百三十九章:開封大校場第五十章:論國是奪聲威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五十六章:劍禪道場第五十章:盛京外的京觀第二章:進擊吧,我的大明第八十四章:財政第四十章:精彩纔剛開始第九章:皇權下縣第二十二章:捷報面前再分兵第十五章:擁兵自重
第十四章:威尼斯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四十一章:德川義直第一章:大明猛人第三十四章:動刀子了第三十章:駐華使節們的信第八十四章:開倉賣糧釀反擊第三十三章:諜戰風雲第四章:我有太祖朱元璋託夢第七十五章:不走套路要走心第五章:皇子取名第四十章:玄武湖上柳如是第十一章:工業強國論第二十八章:錦衣衛辦案第二十三章:櫻島第三十七章:清洗到徹底掌握第十三章:未進化版國姓爺第四十六章:坩堝鍊鋼法第十一章:國務大會堂第一百零九章:不止一個敵人第五十七章:迪亞戈的反擊第七十七章:新的王牌:金吾團第三十二章:南下德州第二十一章:宣南坊裡第十五章:塞外第二十六章:山海關旁現強敵第四十二章:西班牙人的進攻第九十一章:北征朝鮮第一百一十三章:拉開帷幕第十六章:給他準備好了棺材錢第八十四章:財政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第83章:河套收回了!第二十三章:有情況第二十章:埋伏奏效第一百一十五章:再造新世界第二十章:囂張使節王夫之第九十九章:巷戰第八十五章:水師檢閱第十五章:錦衣衛廉政公署要對你雙規第六十五章:索尼到來第一百一十七章:啓蒙歌曲第二十八章:誇耀武功第五十一章:敘功第二十五章:衆志成城第五十一章:真理越辯越明第一百一十一章:天下坤輿圖第九十三章:臣服還是死亡第二十八章:誇耀武功第一百一十八章:宋應星第一百三十三章: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第一百一十九章:羅剎兵敗第三十一章:爲了什麼?第二十八章:皇者的挑戰第七十五章:喜訊第七十四章:折服人心第三十七章:蒙古與北伐第八十五章:哈巴羅夫的野望第四十一章:包圍荷蘭人第六十五章:老將歸服第三十二章:大明新生活第四十一章:只有站着生的勇士第一百二十三章:清軍主力第十八章:戰果第四章:攔路虎第八十五章:滿清新皇第八十四章:神興寺第七十九章:“死”而復生第三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九章:薩摩藩增兵第六十三章:盛京皇宮裡的典禮第五十三章:動真格的第四十七章:同盟破裂第四十九章:利劍出鞘第六十一章:國色天香登門第六十八章:盛京亂第五十四章:旭日初昇第五十七章:清濁分流第二十七章:激情燃燒的皇帝第三十九章:接陣開打第七十六章:頒獎禮上又喜事第七十章:劍拔弩張大政殿第四十一章:反攻的前奏第三十三章:周王的驚喜第六十七章:新的世界體系第十六章:史可法、絆腳石第二十三章:一國興亡一念間第九十九章:巷戰第二十七章:最危險的關頭第一百三十九章:開封大校場第五十章:論國是奪聲威第五十九章:攻佔聖地亞哥堡第一百四十六章:空城計第五十六章:劍禪道場第五十章:盛京外的京觀第二章:進擊吧,我的大明第八十四章:財政第四十章:精彩纔剛開始第九章:皇權下縣第二十二章:捷報面前再分兵第十五章:擁兵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