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脣·狼煙》
大戰狼煙,風塵滾滾知多少。
男兒義氣,拔劍驚飛鳥。
鐵馬金戈,血染河邊草。
笛聲起,一聲長嘆,只愛春光好。
這是蒙古大汗蘇勒坦感懷當年衛拉特人和喀爾喀人生死搏殺所作的詞。詞作得激烈,其實他所在的輝特部在大戰中一直注意保存實力,損失並不大。
“大臺吉,遵照您的命令,我等在裕勒都斯草原收容各部的難民,已經收容了近千戶”,鐵鉬爾等人恭敬地向諾木達萊報告。
大戰一開始,諾木達萊便聽從自己兒子蘇勒坦的建議,派鐵鉬爾、巴爾思、西日莫諸將分別帶兵巡弋邊境,收容準噶爾、土爾扈特、杜爾伯特等部的難民。沒想到居然讓他的本部人口由兩千三百戶增加到三千三百戶,實力大增。如今,他是越來越喜歡大兒子了,這小子,小小年紀便知道勸自己保存實力、削弱異己,真的是聰慧的“賢哲”啊!
“嗯,爾等辛苦了,守好部衆,等待吾的號令”,他威嚴地下令,
“是”,諸將齊聲應喏。
諾木達萊將蘇勒坦喚到身邊:“兒啊,你勸爲父避戰、擴充勢力,如今爲父已收容了千戶牧民,實力大增,接下來該做些什麼?”
“額祈葛,接下來您應該築城和種地”,小蘇勒坦剛剛七歲,說話的聲音卻是老成。
“築城倒是容易,將大裕勒都斯河谷鷹娑川的營寨擴充一下,四周壘上土,便是座土城。只是這種地卻甚難,我蒙古人只會騎馬牧羊,不會種地呀”。
“蒙古人不會種地,南邊的葉爾羌人會。我聽說這些年該國一直在內鬥,連他們的可汗都被人刺死了,正是虛弱的時候。您何不興兵南下,劫持他們的財富充實國庫,擄掠他們的人口爲您種地,再讓他們的工匠爲您打造兵器?”一提到搶劫,小傢伙的目中射出熠熠的光。
“搶劫葉爾羌人?”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老父親聽完後,不住的點頭。以前東察合臺系的葉爾羌汗國相對自己是個龐然大物,不敢惹。可這些年,他們四分五裂,而自己兵強馬壯,倒是塊大肥肉,可以啃一啃。
從薩伊德汗開始,這葉爾羌汗國便信奉蘇菲派中的納克什班底教派,其第五任教長馬哈圖木去世後,長子額敏一派成爲白山派,四子伊斯哈克一派成爲黑山派。兩派一開始在河中地區鬥來鬥去,後來伊斯哈克來到葉爾羌城,取得了馬黑麻汗的信任,令黑山派權傾朝野。
馬黑麻汗死後,按照長者繼位的傳統,汗位應由馬黑麻汗的幼弟吐魯番總督阿杜剌因王子或者侄兒和田總督沙·海達爾王子繼承,可伊斯哈克之子、黑山派的和卓沙迪卻擁立馬黑麻汗的長子阿黑麻繼位。這一下壞了事,先是叉力失總督哈斯木王子造反;被鎮壓後,吐魯番總督阿杜剌因又割據吐魯番獨立;接着喀什噶爾總督沙拉夫王子、女婿亦斯干答兒又先後反叛。
阿黑麻再也不相信這些大貴族,提拔小貴族和平民對抗權臣沙家族,從而引起了這個家族的嫉恨,打算派刺客刺殺汗王。有人告訴阿黑麻汗這個消息,汗王卻不相信,認爲自己對沙家族有恩,如果他們要反叛,“至高無上的真主就是目睹者和見證人”。結果遊獵時被叛軍包圍,爲了不牽連別人,勇敢的汗王死前高呼:“你們要找汗,汗就在這裡”。然後,便化作了一堆屍骨。
動亂並沒有結束,沙家族擁立阿黑麻汗的堂弟忽失歹爲汗,
僅過九天,阿黑麻汗之子拉提甫王子便殺了忽失歹汗,剷除了沙家族,又將和卓拉扎克驅逐出境。有權有勢的大貴族死的死、逃的逃,汗國的實權便轉移到黑山派沙迪和卓手中。
這位和卓最擅長的便是暗殺政敵。葉爾羌汗國流傳着一個笑話:
和卓沙迪拜訪葉爾羌阿奇木,“我是黑山和卓沙迪,我要和阿奇木馬黑麻的遺孀講話”。
“遺孀?阿齊木可一直都活着呀?”看門的侍衛驚呼。
和卓沙迪走出大門,衝身旁的哈里發大喊:“混蛋!爲什麼把原訂的行動時間推遲了?”
如此混亂恐怖的政局,帶來的自然是國力的衰弱。
??
諾木達萊大臺吉率領兩千五百名輝特勇士從大裕勒都斯河谷出發,翻越天山,突然出現在葉爾羌汗國的庫車城下。
原本應該守衛森嚴的軍事重鎮,居然沒見到多少士兵, 城門大開着,來來往往的商旅堵塞了城門。
隨着輝特驍將脫裡衝上城牆,將守將伊沙噶伯克哈萊一刀砍倒,戰鬥便結束了。
蒙古強盜洗劫了全城,將大量的金銀珠寶牲畜劫掠一空,又將城裡的人,包括貴族、平民、工匠、會種地的塔裡雅齊(農奴)們,用繩子捆成一串串,押回裕勒都斯草原。
接着,大軍不費吹灰之力又攻下了拜城,再次大搶特搶,收穫頗豐。
按說收穫巨大,理應見好就收。可勝利來得實在太過容易,連克兩座重鎮,輝特軍竟然僅傷亡了三十多人。諾木達萊看透了葉爾羌軍隊的軟弱無能,率軍繼續往西,直抵葉爾羌的另一座重鎮阿速(阿克蘇)城下。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阿速守將穆罕默德阿齊木伯克居然不敢戰,遣使求和:只要蒙古軍撤退,他願意奉上一萬枚金幣和十萬枚銀幣。已經吃飽喝足的諾木達萊其實已有回家之意,趁機敲詐了一大筆錢財,返回了裕勒都斯草原。
這一次發了大財,不但將原本有些空虛的國庫填滿,還掠奪了大量的布匹牲畜和一萬一千多人口。
諾木達萊聽從兒子的建議,將搶來的一千工匠安置在鷹娑川,又在大裕勒都斯河谷、小裕勒都斯河谷各安置了五千多人種地、築城。
蘇勒坦建議他將這兩座小城打造成輝特部的糧食基地、仿大明朝的官制管理。諾木達萊深以爲然,設大裕勒都斯縣、小裕勒都斯縣,並置知縣、縣丞、主簿、典史等官吏管理,鼓勵農耕、徵收賦稅,誓要將二地變成自己的大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