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非洲和西亞的事態

一戰發展到現在,已經呈現出一種極度紛亂的局面。

自從俄國暴發二月革命之後,前線官兵普遍士氣低落,而且缺乏後勤補給,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土耳其軍隊就看準機會,在3月份的時候來了一次“高加索風暴”行動,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惡戰,土耳其軍隊一舉殲滅了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一帶的25萬俄軍,完全佔領了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的大部。

俄軍潰敗後,只能退守高加索山,憑藉當地的地形優勢擋住了土軍。不過,土耳其軍隊雖然取得“南高加索戰役”的勝利,但也同樣損失不輕。他們在這一戰中,陣亡人數達到17萬,多達36萬人負傷,30個師都被打殘了,同樣是元氣大傷,一時也無力再次組織進攻。

土耳其軍隊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缺少有能力的軍官團領導,而且軍隊內部腐化嚴重,大部分軍官都是尸位素餐的東西,軍事科學非常落後,還有嚴重的派系矛盾。儘管得到了中國提供的大量現代武器,參加同盟國之後也得到德奧等國的支援,但戰鬥力也提升得並不太多。如果打打防禦戰,他們還勉強可以放手一搏,可一旦開始進攻戰和治安戰就抓瞎了。

這次戰役就把土軍的這些毛病暴露無遺,大部分損失都是在追擊俄軍時產生的,非常的讓人無語。要不是俄軍也有着同樣的毛病,而且被國內革命拖垮了士氣,他們這一戰根本無法擊破俄軍。

不過,土耳其軍的表現也不是全無亮點,他們在巴勒斯坦一帶的表現就非常出色。因爲這裡的土軍是奧社黨的核心班底,他們在凱末爾的領導,發揮出了極爲強大的戰鬥力。

從去年10月開始,到今年4月份,土軍和英印軍在巴勒斯坦一帶爆發了五次戰役,每次都是以英印軍的失敗告終。到4月份的最後一戰爲止,英印軍總共戰死了27萬人,多達40萬人負傷,另有16萬人被俘(大多是印度人)。而土軍僅僅陣亡3萬餘人,8萬多人負傷。

在本位面,協約國在中東的局勢要比原時空差得多。因爲阿拉伯共和國的成立,讓很多原本他們可以煽動起來對抗土耳其的阿拉伯人有了自己的國家,以前的計劃就只能調整了。

本位面的阿拉伯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地盤很大,相當於原時空後世的沙特除哈桑地區的全部,伊拉克的基夫裡以南(大約就是北緯35度以南),約旦河以東的大部分地區,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到阿薩德湖一線以東,幼發拉底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

土耳其政府當時已經無力維持上述地區的統治,再加上被俄羅斯宣戰了,而且阿拉伯共和國也相當能打,爲了不被兩面夾擊,他們再不爽也只好捏着鼻子默認了現實。

而協約國出於牽制土耳其的目的,同時考慮到中國的反應,也就順水推舟的承認了這個新國家。但是這樣一來,就有得有失,雖然阿拉伯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成立是相當於在土耳其身上狠狠的挖了塊肉,但之後阿拉伯人就有了自己的國家,協約國也就失去了大部分可以拉來當炮灰的阿拉伯羣衆。

而阿拉伯共和國在取得獨立之後,就和土耳其達成了默契,井水不犯河水。並不摻和協約國和同盟國的戰爭,英法幾次拉攏、忽悠不成之後,也沒了辦法。後來他們也看出來了,這個阿拉伯共和國是中國的小弟,要是中國沒有動作的話,他們是絕對不會動的。

於是以前的很多計劃就只能改變了,比如原時空歷史上那個著名的傳奇人物,原英軍北非情報員“阿拉伯的勞倫斯”。這會兒就失去了大半的舞臺,不得不灰溜溜的跑到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一帶活動,造成的聲勢遠遠無法和原時空相比。但即使是這樣,也給土耳其在當地的統治造成了很多麻煩。

在土耳其正式加入同盟國之後,就和俄羅斯在高加索一帶捏起來了,但毛子不給力,反而被土耳其狠狠抽了一頓。英法爲了打開局面,就準備從埃及發起對土耳其的進攻。這個時候西線也非常緊張,從歐洲調兵是不可能的,於是英國在去年的8到10月份,就從印度徵集了15個師的兵力到埃及,準備大幹一場。

此時統治土耳其的青年黨在得知英軍即將進攻的消息後,也有急眼了。因爲他們控制的心腹主力部隊此時大都在高加索一線和毛子開戰,一時根本抽調不出足夠的部隊。於是他們只好啓用以前坐冷板凳的奧社黨,讓他們這一派的部隊去巴勒斯坦地區抵抗英印軍。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非常明智的,以凱末爾爲首的奧社黨武裝,不但成功的扛住了英印軍的大舉進攻,守住了巴勒斯坦。還在這裡把英印軍打出翔了,取得了極爲輝煌的勝利。

………………

而非洲的局面也非常的混亂,在意大利參戰後,在北非利比亞的意軍就打了法國一個措手不及。他們在取得了科西嘉海戰勝利後,就在海空軍的支援下向法屬北非大打出手。當時法屬北非的軍力被抽調了大半去援助本土,所以一度被意呆利壓着打,缺兵少將的法國人連戰連敗,被意大利佔領了整個*和阿爾及利亞東部。

不過,協約國很快就扳回一局,英埃聯軍從蘇丹攻擊了意大利的厄立特里亞,該地的意軍抵擋不住,半個月後就徹底撲街了。

但是,很快協約國就笑不出來了。

打通了大洋出口的德國人,在去年8月派了一支龐大的船隊去援助德屬東非,這支船隊由四艘戰列艦和四艘戰列巡洋艦爲首的大批軍艦護航。當時英法兩國在非洲的艦隊實力弱小,只得眼睜睜的看着二德子大搖大擺的從眼皮子低下通過。

這支船隊運載了一個正規步兵師、兩個炮兵團和一個空軍聯隊,以及大量的武器、給養。德國的東非軍團在得到了這麼多的援助之後,被稱爲“非洲戰神”的軍團司令萊託-福爾貝克中將立即開始大展拳腳。他先是在護航艦隊的配合上,佔領了守備薄弱的桑給巴爾。

然後又和意屬索馬里的意軍配合,在去年11月份一舉擊敗了英屬東非的守軍,佔領了整個英屬東非(肯尼亞)和烏干達。

隨後福爾貝克又憑藉着手裡掌握的大量武裝,大規模擴充了當地人組成的殖民地部隊,組建了6個師。而且德國人在非洲還玩了招掀桌子的把戲,他們以解放者自居,對黑蜀黍們做出承諾,一旦這場戰爭結束,就支持這些殖民地獨立建國。

毫無疑問,二德子的這一手立刻得到了當地人的大力支持。不但他們佔領的地方很多當地人都甘願效力,而且就連附近的英屬羅得西亞、比屬剛果、葡屬東非的黑蜀黍都鬧起來了。就連剛剛被鎮壓下去的南非獨立運動,也重新開始蠢蠢欲動。不得不說,威廉二世腦洞大開的這一招,確實收到了奇效,使得協約國在東非、南非以及部分中非的局面一下子被動起來。

雖然黑蜀黍的戰鬥力只有五,但是架不住人家數量多啊。歷來治安戰就是最麻煩的,尤其是在有外敵支援和策應的情況下,這種麻煩的程度就會呈幾何級數增加。本來協約國在殖民地的部隊就不多,又在前些時候被福爾貝克狠狠搞了幾次,實力更是不足於鎮壓整個殖民地了。

而且,德國人除了給那些黑蜀黍提供武器和訓練之外,還給他們提供了很多興奮劑。於是協約國的軍隊就慘了,嗑了藥的黑蜀黍戰鬥力可是很強的,他們在德國人的支援下,組建了很多所謂的“獨立自由軍”,到處攻擊協約國的聚居點和殖民者們。

協約國被這些嗑了藥的黑蜀黍搞得焦頭爛額,只得退守一些重要據點,大部分地盤都不得不放棄,任由那些黑蜀黍瘋了。

不過,協約國也很快在北非扳回一局。在直布羅陀海戰之後,同盟國海軍被逼退回去舔傷口,而不久之後,英法從中美購買的大批二手軍艦也到了。爲了打開地中海的局面,他們把其中的二十艘前無畏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調到了地中海,加上英法原有的海軍力量,協約國在地中海的艦隊就有了兩艘孤拔級無畏艦、四十艘前無畏艦和十六艘裝甲巡洋艦了,局面一下子改觀了不少。

雖然同盟國在地中海還有12艘無畏艦、11艘前無畏艦和6艘裝甲巡洋艦,在無畏艦數量上還佔據絕對優勢。但協約國現在也不是毫無還手之力了,無畏艦雖然不夠,但前無畏艦管夠啊。必須承認,中美的這批二手船雖然賣出了天價,但對於協約國的幫助卻是非常明顯,他們不但穩住了地中海的局面,還有閒暇讓日本聯合艦隊去增援法國的大西洋地區。

而同盟國的聯合艦隊在直布羅陀海戰中吃了大虧之後,就散架了,現在都沒重新組織起來。於是協約國就趁着這個機會,開始重新控制地中海。首先倒黴的就是意呆利控制的北非,多達18個師的援軍被運到了阿爾及利亞,還有三個日本師團在*登陸。同時,埃及也趁機從東面發動進攻。

在三面夾擊下,意大利人抵擋不住了,進攻阿爾及利亞的軍隊一路敗退。到現在,意大利人不但吐出了剛剛佔領的阿爾及利亞東部和*,就連自己的利比亞也丟了大半。目前意軍被協約國聯軍打得不敢冒頭,龜縮在班加西和的黎波里兩個據點苦苦支撐。

於是在非洲就出現了很神奇的一幕,在北非是同盟國被暴打。而在蘇丹以南,卻是同盟國耀武揚威,協約國被搞得雞毛鴨血的。

…………

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終究還是在歐洲,而其中的重點又是在西線,這裡纔是交戰雙方的根本。無論是西亞還是非洲的戰局,比起歐洲來說都顯得次要了。

而現在這個階段,最要緊的地方還是不列顛島,無論是對協約國還是同盟國而言,這裡都是重點的重點。剛剛參戰的美國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他們在5月30日向法羅羣島發動了攻擊……

第106章 引刀成一快第686章 印度猶太人問題第391章 大西洋上的獵人第343章 爪哇海之戰(五)第496章 小鬍子的崛起第716章 根本停不下來(3)第685章 次大陸戰爭(4)第595章 美國的動作第253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上)第286章 意大利的科西嘉奇蹟第108章 魏總工的生意第614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415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中)第648章 托爾之錘第355章 陸遠的日常第385章 地中海風雲(七)第42章 第八鎮的慘敗(下)第201章 釣魚島大海戰(三)第125章 蘇皖魯戰役(七)第18章 人生贏家第245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435章 yes,rpg!第330章 航空工業的成果第438章 逼出來的大西洋公約組織第79章 空中攻擊(下)第499章 萬靈丹第624章 澳洲攻略之獵殺潛航(下)第56章 進口妹子第6章 出售鑽石第271章 威力巨大之酸素魚雷(中)第509章 即將失效的華盛頓條約第315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第271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上)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504章 鎢網裝甲第311章 新型軍艦第346章 金風細雨樓會議第712章 嫦娥奔月第80章 兩廣局勢第299章 揚基佬的憂慮第210章 《中日上海條約》第182章 巴爾幹戰爭第238章 倒黴的約翰牛(下)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666章 非洲問題(2)第616章 天罰(上)第161章 接船第626章 藉機收篷第444章 新飛機第119章 蘇皖魯戰役(上)第506章 加納新政第692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6)第230章 熱鬧的十月第371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中)第140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下)第13章 忽悠錫良第705章 新局面第641章 二虎競食第561章 顛覆進行時(上)第491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下)第470章 “奔月”和“東風”第627章 裝甲熊貓(上)第216章 歸國的舊船和新的超無畏第315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第667章 非洲問題(3)第5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535章 太空試驗田(中)第24章 佈局美國第460章 南美烽火(上)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594章 剛剛開始而已第41章 第八鎮的慘敗(上)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171章 法國遠東艦隊覆滅(下)第488章 國內國外的人才第697章 打擊(5)第403章 國慶十週年第525章 歐洲局勢再起波瀾第459章 南美起風波第146章 間諜(下)第646章 法德談判第394章 席捲全球的瘟疫第227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451章 夜起暴風掃日本第315章 非洲和西亞的事態第448章 一?二八刺殺事件第503章 超級烏龜殼第607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685章 次大陸戰爭(4)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308章 揚基佬參戰了第302章 當前局勢第719章 根本停不下來(6)第90章 席捲天南(中)第147章 落網的黑島第609章 林登萬的旗幟高高飄揚(上)第287章 澡盆裡的海軍第383章 地中海風雲(五)
第106章 引刀成一快第686章 印度猶太人問題第391章 大西洋上的獵人第343章 爪哇海之戰(五)第496章 小鬍子的崛起第716章 根本停不下來(3)第685章 次大陸戰爭(4)第595章 美國的動作第253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上)第286章 意大利的科西嘉奇蹟第108章 魏總工的生意第614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415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中)第648章 托爾之錘第355章 陸遠的日常第385章 地中海風雲(七)第42章 第八鎮的慘敗(下)第201章 釣魚島大海戰(三)第125章 蘇皖魯戰役(七)第18章 人生贏家第245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435章 yes,rpg!第330章 航空工業的成果第438章 逼出來的大西洋公約組織第79章 空中攻擊(下)第499章 萬靈丹第624章 澳洲攻略之獵殺潛航(下)第56章 進口妹子第6章 出售鑽石第271章 威力巨大之酸素魚雷(中)第509章 即將失效的華盛頓條約第315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第271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上)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504章 鎢網裝甲第311章 新型軍艦第346章 金風細雨樓會議第712章 嫦娥奔月第80章 兩廣局勢第299章 揚基佬的憂慮第210章 《中日上海條約》第182章 巴爾幹戰爭第238章 倒黴的約翰牛(下)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666章 非洲問題(2)第616章 天罰(上)第161章 接船第626章 藉機收篷第444章 新飛機第119章 蘇皖魯戰役(上)第506章 加納新政第692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6)第230章 熱鬧的十月第371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中)第140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下)第13章 忽悠錫良第705章 新局面第641章 二虎競食第561章 顛覆進行時(上)第491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下)第470章 “奔月”和“東風”第627章 裝甲熊貓(上)第216章 歸國的舊船和新的超無畏第315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第667章 非洲問題(3)第5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535章 太空試驗田(中)第24章 佈局美國第460章 南美烽火(上)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594章 剛剛開始而已第41章 第八鎮的慘敗(上)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171章 法國遠東艦隊覆滅(下)第488章 國內國外的人才第697章 打擊(5)第403章 國慶十週年第525章 歐洲局勢再起波瀾第459章 南美起風波第146章 間諜(下)第646章 法德談判第394章 席捲全球的瘟疫第227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451章 夜起暴風掃日本第315章 非洲和西亞的事態第448章 一?二八刺殺事件第503章 超級烏龜殼第607章 大洋風雨起澳新第685章 次大陸戰爭(4)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308章 揚基佬參戰了第302章 當前局勢第719章 根本停不下來(6)第90章 席捲天南(中)第147章 落網的黑島第609章 林登萬的旗幟高高飄揚(上)第287章 澡盆裡的海軍第383章 地中海風雲(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