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結廬草,憂興亡。

德皇隨口便將自己心中所想說了出來,而且明知武帝定有陰謀,卻毫不減其自信,唐逸眼見於此,甚至暗生疑問,心道德皇的大道正法,難不成當真什麼都不怕?當真是自己多心了不成?

便在這時,就見德皇一擺手,再是笑道:“莫要擔心,那胡人的修爲如何,老朽心中有數。老朽如今不安的非是那胡人本身,而是他的出現。”

說到這裡,德皇搖頭嘆道:“其實域外不是沒有禍亂過中原武林,每百年二百年,便會重複一次,不過次次都非我中原武林力弱,而是我中原武林內亂。”望向唐逸,德皇問道:“聽聞唐公子方進大漠時,忽然走火入魔,爲了治傷而遠走,結果卻隨武帝門下一同前來。想必期間沒少在那沙海天山住宿。不知那胡人治下,以唐公子所見,可有什麼實力?”

在天山住下,唐逸並沒有想隱瞞,當下也不在意,只是答道:“武帝治下,不過萬馬堂餘孽和天山殘派,僅此而已。”

德皇則是微笑道:“明裡只有這些,暗中想來還應該有些後手,不過卻也難成什麼氣候。想我中原,武學昌盛,向來爲天下之首。域外之人,不論西、東還是北面,都不是我中原對手。就算那胡人有暗裡隱藏什麼,亦無什麼威力,否則他若有信心勝我中原,又何需如此辛苦計算,甚至以身犯險,與老朽比武?”

唐逸聞言,心下也頗以爲然,只不過若是中原武林自己先亂了,那便授人予可乘之機,此消彼漲之下,武帝的力量可就不能小覷了。

唐逸想到這裡,就見德皇笑容一淡,搖頭道:“老朽的不安,全是因爲那胡人的出現。這胡人敢明裡挑戰於我,便說明中原名門之爭,已到了外人都看的通透明白之時,更說明各名門已是明裡對老朽不滿,連外人都知他來挑戰於我,身爲中原名門,不僅不會阻攔,反還會如此明目張膽的支持,便就差直接舉劍相向!”

“今日順勢支持武帝來戰,若不成功,明日便就會親自唆使,德皇前輩不安的是如此發展下去,恐難做收拾。”唐逸一念及此,不禁暗自搖頭道:“德皇前輩爲了中原安定,一心保那名門不互相爭殺起來,結果卻反被名門所恨,竟連外人都利用起來,也難怪他心有所嘆。”

心有所想,唐逸當下便道:“以前輩的睿智,既然在當年主動將中原武林的安危攬於一身,想來也早便想到了會有今日吧?”

唐逸的話毫不遮掩,正所謂明人面前不說暗話,德皇既然都說到這裡,其中得失,自是早便想透。

果然,德皇微微一笑道:“公子說的不錯,這等維繫武林安平之舉,最是難爲,老朽的心中也確實早有準備。只不過老朽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兩年,事態便發展至此,可見名門之急迫。”

不過就算如此,德皇亦沒有半分的頹唐,當下指了指自己,德皇淡然道:“雖然老朽如今百有二十,可再活個二十年卻也不成問題,本打算十年內,名門大派能被老朽抑住,而這十年裡,老朽再有佈置。”

唐逸聞言,眉頭一挑,武帝布了好大的局,德皇何許人?自然也不可能虛度光陰。

便在這時,就聽德皇言道:“千百年來,我中原武林,每三五十年,小亂一次,百多年,大亂一次,大亂之後,便是域外之敵入侵一次。待等苦戰完了,於殘門敗派之上,再行修養生息,如此往復,這便是武林千年之規。”頓了一頓,德皇嘆道:“早數百上千年之前,似老朽這般的通天高手,其實也並非這麼稀少,雖仍不會多,但與如今化形高手的數量相比,卻也不讓。至於那魂級高手更多!這其中原因,公子可猜的到?”

唐逸正被德皇之言所震撼,這武林之局,竟如朝代般,一亂一養,養過再亂!正感嘆間,忽聞德皇問來,唐逸忙收拾心情,答道:“武學日漸衰微,以前輩方纔之言而斷,必是戰亂毀損,高手暴殞,無數神功秘籍下落不明,這便是其中原因。”

德皇拍手道:“正是!這江湖秘藏無數,本是欣榮,其中尤以少林的藏經閣、武當的正道閣、萬劍宗的奉劍閣這三閣並稱於世。三閣之中當真是武學浩瀚,名門內外,亦不乏高深功法。可二百年前的奉劍閣被毀,四年前少林的藏經閣被焚,三閣已去其二。做下此等錯事的,非是外人,俱是中原武林自己!”

唐逸倒未聽說過這三閣一說,此刻聞聽起來,自也唏噓。唐逸不似名門弟子那般,自幼便有師父教導,若是天資好了,更有本門於背後支持,不論是武學秘籍,還是丹丸藥物,均是從來不缺。唐逸的武功則全是歷盡艱險,絞盡腦汁,這才一一習得,也正因此,對這武學秘籍更是珍惜,聽德皇說起往事,心下也更覺得遺憾。

“二百年前立下了嵩山之盟,那時武林正是久亂思治,可順了各派的意願,自此江湖大體上安平了二百年。也正是這二百年的安平,各名門實力暴增,再難隱忍,若真要他們爭殺起來,武當的正道閣怕也難保,各派藏書也怕難保。這一戰後,且不說那胡人如何動作,就我中原武林便會再弱一等。如此慘事,不需經歷幾次,這中原武學第一的位子可就要拱手相讓了。如此一來,中原之地本就豐盈,再兼武學不昌,外人自是想來便來,又有誰能抵擋?”

唐逸聽到這裡,心中對德皇的崇敬更上一層!

庸人只顧眼前,智者則窺將來。唐逸聰慧,當然也做過將來的打算。就似如何趁此中原之亂,如何挾功以迫唐門,如何修改唐門祖規,之後又要如何安然與唐月成婚,數年,十年唐逸都曾打算過。

“不過我顧的只是一己之私,與德皇這百年千年之計比較起來,卻是遠遜!我原本以爲德皇前輩爲了自己生前江湖不亂,將這安危都攬在一身,這已是有足夠的魄力及遠見,可未想他竟然憂心到中原武林千百年後!”

心繫中原武林興衰,又關念的如此之久,唐逸暗道自己又見到一個名與實符之人。只不過唐逸的眉頭隨即卻又微微一皺,開口問道:“前輩如此胸懷,晚輩由衷敬佩,可心頭卻有一言,大是難忍。”

德皇聞言,微笑道:“今日老朽請公子來,便是要誠心相談,公子自可暢言無忌。”

唐逸點了點頭,稍是措辭,隨即便道:“前輩憂心,晚輩自是理解,且亦覺前輩方纔之言振聾發聵。不過人力終有窮盡,如此千百年的大勢,實難一人獨挽。所以晚輩實不知前輩對此有何計較應對?而這,又與召喚晚輩有何關係?”

德皇聞言,笑道:“唐公子果然敏銳,一言直指,正中要害。”

說到這裡,德皇似是自語道:“人力終有窮盡,此言不虛。老朽之前本是有些不服,想與那位二百年前定下嵩山之盟的前輩相比,亦想如他一般,開創個二百年之安定的江湖。只可惜天時不同,人亦不同,二百年前各派正需修養生息,而如今,卻是精神完足,正乃此一時彼一時。所以老朽如今盡了全力,也不過才維持六年,再久,卻也不過老朽壽元之前,與那二百年比將起來,實是太短。”

看了看唐逸,德皇稍是一頓,隨即肅道:“也正因此,老朽入夜苦思,終於想的通了,這江湖未來,非老朽一人所能維持,這江湖未來更非老朽所有。老朽如今已是百有二十,將來終究還是你們的。”

唐逸聞言,心下一動,隱約明白了德皇的打算,只不過這其中如何爲之,卻又十分的難,絕非一時半刻便能想的通透。

德皇見唐逸神色一動,眼中閃過一絲訝色,忽是停下口中之言,問道:“公子可想到什麼?”

唐逸愈發的敬佩這個老人,當下也不隱瞞,便就恭道:“晚輩聽前輩之言,言及前輩終是壽命有限,這江湖未來難掌,所以心下有感。依晚輩想來,定是與前輩此番邀請各派的年輕翹楚有關。這些翹楚如今年不過三十左右,正當年少有爲之際,將來十年二十年間,這些人也正是各名門掌門的不二之選。恰好那時又正值前輩壽元未盡,餘威仍在,屆時雙方同心齊力,未必不能開創一個安定的武林!”

德皇聞言怔了半晌,不禁嘆道:“唐公子總能出人意表,雖然每每聽到公子所爲,便要驚歎公子智慧,可過不多久,公子便又會令人再生驚訝,大嘆之前低估。”

說到這裡,德皇忽地哈哈大笑起來!其聲震天,整個草廬真震的撲梭梭直抖,就似要塌了一般!

德皇在人前,向來都是謙和有理,威而不怒,從未有如此放縱肆意的神態,所以不僅在近前的唐逸一驚,整個劍竹島上的所有人都停了手中之事,暗道稀奇。

當然,德皇這笑聲中的暢快歡喜,卻是人人都聽的出來。

第029章 絕地亦做生時路。(一)第023章 暴卷蒼茫千千萬。一舞遮天暗。(四)第103章 自悟上下指輪。第010章 比賽籃球?第036章 赤目奮起衝冠怒。(一)第324章 外侮伺、善惡分。(一)第439章 姑侄細語述香閨。(三)第229章 劍衝宵。(三)第070章 座前較智計,驚神絕目,駭人聞聽。(四)第147章 發斑白,刻骨憎。第041章 鋒寒亂屠戮處,心難捺。第028章 歸途轉頭空,流沙湖。第198章 一縷芳魂渺。(四)第396章 養劍二十載,藉此驅前庭。(一)第410章 雲臺靈骨寄神兵。(九)第499章 齊力誅惡除患,雲心鶴眼。(二)第122章 臺前偶相遇,狂言不藏拙。(一)第006章 炎涼世裡品炎涼,幾許餘溫善心腸。(一)第246章 昂首論天下,誇豔才。(三)第107章 披星夜戰,如墨暗過無痕。(二)第462章 竟循絲毫破綻,截人焚莊,刀磨刃淬。(一)第078章 閉目暗歎路險,環陣固穴失聰。(七)第216章 結廬草,憂興亡。第095章 今朝磨劍爲兩人。(一)第232章 兩頭狼。(二)第093章 言出必信,一語相陪爲真。(一)第153章 離山半日。(一)第216章 結廬草,憂興亡。第355章 雲霧斂盡映赤霞。(七)第093章 言出必信,一語相陪爲真。(一)第107章 披星夜戰,如墨暗過無痕。(二)第153章 離山半日。(一)第501章 秋色橫空太平年,紅羅襖,西子妝慢。(二)第469章 竟循絲毫破綻,截人焚莊,刀磨刃淬。(八)第311章 又悉賊寇猖獗,尋侯府、門前暗聽聞。(三)第227章 劍衝宵。(一)第201章 六載漂泊倦歸巢。(二)第434章 襄陽夜月,殺氣沖天,蝗雨紛飛。(五)第480章 前後詳計算,詳計算。(三)第427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十二)第235章 壽誕成喪。(二)第001章 秋風漸過平涼城,雛鷹初現蹤。第404章 雲臺靈骨寄神兵。(三)第052章 伊人面前嘆虧欠。(一)第170章 安坐垂釣鉤。(二)第117章 歷數青城舊事,三載歲蹉跎。(二)第427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十二)第331章 銘記此恨。(四)第117章 歷數青城舊事,三載歲蹉跎。(二)第481章 前後詳計算,詳計算。(四)第482章 只感嘆、未竟通盤。(一)第023章 暴卷蒼茫千千萬。一舞遮天暗。(四)第158章 墳前草青蔥。第335章 輾轉再相見,把心沉。(一)第281章 驚現。(二)第263章 心思各懷。(一)第010章 總有小人推君子,只道口蜜肚中髒。(一)第461章 巴蜀順天須臾回。第451章 又聞巨擎故去,任重吾輩。(九)第374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七)第326章 外侮伺、善惡分。(三)第138章 不敢忘,被擒之辱,今朝還奉。(三)第492章 萬里黃沙盡染。(一)第501章 秋色橫空太平年,紅羅襖,西子妝慢。(二)第054章 暗月疏影,低聲輕喚,才覺處處性情。第031章 生時路,是禍亦是福。第181章 指狼食湯,乃敢與虎弈謀。(一)第243章 蝗雨似蓮開。第094章 言出必信,一語相陪爲真。(二)第034章 卒讀尋真處,痛難書。(一)第178章 天將曉。(一)第218章 護中原、本我所望。(二)第286章 目眥裂,猛頓首,恩情重念。(一)第453章 衆口皆道利厚,便算豪傑,竟也如癡似醉。第119章 歷數青城舊事,三載歲蹉跎。(四)第096章 今朝磨劍爲兩人。(二)第266章 封祀壇前。(一)第330章 銘記此恨。(三)第126章 白衣素顏,遠似仙子近妖魔。(一)第297章 終與舊人再聚,僅識半面。(二)第291章 忽聞錦衣飛至,疑竇叢生。(一)第407章 雲臺靈骨寄神兵。(六)第487章 殺人做血路,豺狼走、脫難關。(三)第342章 挽弓向月滿鋒華。(二)第225章 萬手舉杯同慶,唐哉德皇。(一)第185章 閉門靜思嘆計巧。(一)第424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九)第191章 怒橫掃。第071章 座前較智計,驚神絕目,駭人聞聽。(五)第217章 護中原、本我所望。(一)第366章 臥榻。(二)第329章 銘記此恨。(二)第189章 百丈高。第374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七)第274章 聞風嘯萬道,矯矯翩翩。(一)第245章 昂首論天下,誇豔才。(二)第424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九)第060章 劍縱橫,心香一瓣飄灑,望東急行。(二)第014章 檐矮人高需低首,且忍讓。(二)第413章 身後一諾,人謹守、東言九鼎。(二)
第029章 絕地亦做生時路。(一)第023章 暴卷蒼茫千千萬。一舞遮天暗。(四)第103章 自悟上下指輪。第010章 比賽籃球?第036章 赤目奮起衝冠怒。(一)第324章 外侮伺、善惡分。(一)第439章 姑侄細語述香閨。(三)第229章 劍衝宵。(三)第070章 座前較智計,驚神絕目,駭人聞聽。(四)第147章 發斑白,刻骨憎。第041章 鋒寒亂屠戮處,心難捺。第028章 歸途轉頭空,流沙湖。第198章 一縷芳魂渺。(四)第396章 養劍二十載,藉此驅前庭。(一)第410章 雲臺靈骨寄神兵。(九)第499章 齊力誅惡除患,雲心鶴眼。(二)第122章 臺前偶相遇,狂言不藏拙。(一)第006章 炎涼世裡品炎涼,幾許餘溫善心腸。(一)第246章 昂首論天下,誇豔才。(三)第107章 披星夜戰,如墨暗過無痕。(二)第462章 竟循絲毫破綻,截人焚莊,刀磨刃淬。(一)第078章 閉目暗歎路險,環陣固穴失聰。(七)第216章 結廬草,憂興亡。第095章 今朝磨劍爲兩人。(一)第232章 兩頭狼。(二)第093章 言出必信,一語相陪爲真。(一)第153章 離山半日。(一)第216章 結廬草,憂興亡。第355章 雲霧斂盡映赤霞。(七)第093章 言出必信,一語相陪爲真。(一)第107章 披星夜戰,如墨暗過無痕。(二)第153章 離山半日。(一)第501章 秋色橫空太平年,紅羅襖,西子妝慢。(二)第469章 竟循絲毫破綻,截人焚莊,刀磨刃淬。(八)第311章 又悉賊寇猖獗,尋侯府、門前暗聽聞。(三)第227章 劍衝宵。(一)第201章 六載漂泊倦歸巢。(二)第434章 襄陽夜月,殺氣沖天,蝗雨紛飛。(五)第480章 前後詳計算,詳計算。(三)第427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十二)第235章 壽誕成喪。(二)第001章 秋風漸過平涼城,雛鷹初現蹤。第404章 雲臺靈骨寄神兵。(三)第052章 伊人面前嘆虧欠。(一)第170章 安坐垂釣鉤。(二)第117章 歷數青城舊事,三載歲蹉跎。(二)第427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十二)第331章 銘記此恨。(四)第117章 歷數青城舊事,三載歲蹉跎。(二)第481章 前後詳計算,詳計算。(四)第482章 只感嘆、未竟通盤。(一)第023章 暴卷蒼茫千千萬。一舞遮天暗。(四)第158章 墳前草青蔥。第335章 輾轉再相見,把心沉。(一)第281章 驚現。(二)第263章 心思各懷。(一)第010章 總有小人推君子,只道口蜜肚中髒。(一)第461章 巴蜀順天須臾回。第451章 又聞巨擎故去,任重吾輩。(九)第374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七)第326章 外侮伺、善惡分。(三)第138章 不敢忘,被擒之辱,今朝還奉。(三)第492章 萬里黃沙盡染。(一)第501章 秋色橫空太平年,紅羅襖,西子妝慢。(二)第054章 暗月疏影,低聲輕喚,才覺處處性情。第031章 生時路,是禍亦是福。第181章 指狼食湯,乃敢與虎弈謀。(一)第243章 蝗雨似蓮開。第094章 言出必信,一語相陪爲真。(二)第034章 卒讀尋真處,痛難書。(一)第178章 天將曉。(一)第218章 護中原、本我所望。(二)第286章 目眥裂,猛頓首,恩情重念。(一)第453章 衆口皆道利厚,便算豪傑,竟也如癡似醉。第119章 歷數青城舊事,三載歲蹉跎。(四)第096章 今朝磨劍爲兩人。(二)第266章 封祀壇前。(一)第330章 銘記此恨。(三)第126章 白衣素顏,遠似仙子近妖魔。(一)第297章 終與舊人再聚,僅識半面。(二)第291章 忽聞錦衣飛至,疑竇叢生。(一)第407章 雲臺靈骨寄神兵。(六)第487章 殺人做血路,豺狼走、脫難關。(三)第342章 挽弓向月滿鋒華。(二)第225章 萬手舉杯同慶,唐哉德皇。(一)第185章 閉門靜思嘆計巧。(一)第424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九)第191章 怒橫掃。第071章 座前較智計,驚神絕目,駭人聞聽。(五)第217章 護中原、本我所望。(一)第366章 臥榻。(二)第329章 銘記此恨。(二)第189章 百丈高。第374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七)第274章 聞風嘯萬道,矯矯翩翩。(一)第245章 昂首論天下,誇豔才。(二)第424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九)第060章 劍縱橫,心香一瓣飄灑,望東急行。(二)第014章 檐矮人高需低首,且忍讓。(二)第413章 身後一諾,人謹守、東言九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