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福利問題

袁灝從袖中抽出一份文書,道:“申迎賓的調職文書下來了,這是川西總督府下發的,申迎賓將調往永鎮,出任永鎮縣主簿。”

白馬院中,迎賓和典造、貼庫、賬房這四個執事都是官府方面人選出任,調動也是通過川西總督府的渠道行文。調出去以後,仍舊回官府任職,故此他去的不是永鎮靈蛇院,而是永鎮縣衙。

申迎賓是八大執事中最晚一個來到白馬院履職的,但兩年來,幾乎無事可做,等於閒散了兩年,唯一的好處,就是此番回到永鎮縣衙出任主簿後,因爲鬆藩地區整體“高半格”的待遇,他的官職由從八品提升爲正八品。

趙然上個月初來白馬院,埋首於各種文書檔籍,也見到了存檔的那份申迎賓的《請調永鎮箋》,以及當時白馬院三都議事準行的議決記錄。曾方丈履任永鎮靈蛇院監院,申迎賓隨調永鎮縣衙,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故此趙然看了之後也沒有太過在意。

只聽袁灝道:“申迎賓已於日前在典造房辦好了手續,本想來拜辭方丈的,可當時方丈不在院中,故此沒有來得及相見。”

趙然點點頭:“未能與申迎賓徹談,實屬遺憾,不過永鎮依舊在鬆藩,將來相見的機會不少。”

袁灝又道:“如今迎賓一職空缺,不知方丈和諸位有何建議?”

趙然有點詫異,按照白馬院的特殊體制,道門這邊四個執事房的職司由趙然考慮,官府那邊四個執事的職司由袁灝提點,如今迎賓一職空缺,袁灝直接拿出建議人選,大家議決通過即可,可他卻詢問自己的意見,這是什麼意思?

於是問:“老袁,你那邊的建議人選是誰?”

袁灝搖頭:“白馬院迎賓一職,其實沒什麼事情可做,我這裡難啊,暫時無人。”

哪怕沒有什麼油水的差事,但至少也是個正八品的官職,袁灝說他那頭夾帶中沒有人選,其實不過是託詞,趙然看着旁邊的袁灝,有些不太敢確定,莫非這是對方在向自己示好?又或者想要和自己有所交換?

只聽都廚雷善也搖頭道:“咱們白馬院清水衙門,也難怪沒有人願意過來。”

都管谷騰豐剛纔沒怎麼說話,此刻卻被勾起了話頭,唉聲嘆氣道:“申迎賓算是逃出去了,難怪他想方設法謀求調任,以咱們白馬院的情形,恐怕很快就會有下一個上書調離的。”

趙然轉過頭來認真聽谷騰豐發牢騷。

“我在玄元觀的時候,每個月六兩薪俸,還有食廩銀二兩、雜耗一兩,一年固定一百零八兩。再加上兩節冰炭錢各十兩,另外還有觀裡香火膏銀的分餘,每年一百五十兩穩穩的。現在到了白馬院,別看做了都管,銀子反而減了大半,現在每年才九十六兩,乾乾淨淨,竟無分毫餘潤!我這一家老小十多口,如何養活?我都是這樣,更別說下頭的執事、管事、道童們了,李知客、範高功、左巡照他們更少。趙方丈初來乍到,老李,你們幾個都說說。”

щшш ●ttKan ●℃O

李知客接口道:“是啊方丈,來了快三年,除了乾巴巴的薪俸銀子,其他什麼都沒有,以前我在都府客堂爲門頭的時候,除了薪俸,府宮每年分發的各種進項不下三、四十兩。今日既然說到這裡,我身爲知客,也爲客堂的同道們說句公道話,曾方丈連我們客堂正常的門包孝敬都不許收,真真是兩袖清風了!”

範高功笑道:“你想收也收不着幾個錢啊,這苦地方,誰給你門包?漢民沒有錢,党項人給你?三部的頭人給你?你這還算好的,我下去做科儀,經常自己往裡貼錢!”

唯有左巡照笑而不語,趙然見狀便問:“老左也說說?”

左巡照笑道:“我還好,比起從前,如今已經強很多了。聽諸位剛纔訴苦,我當真是又羨慕又嫉妒,不過呢,也就是僅僅如此了。當年我在鬆州廟的時候,每個月能有二兩銀子便很不錯了,如今一個月拿到五兩,我知足。當然,如果能提高一些,我自是更歡喜的。”

紅原白馬院底層的基幹道士都來自以前的鬆州廟,鬆州廟被改建爲天鶴宮後,這十多名道士便整體轉到白馬院,成爲白馬院第一批入職的道士。

左巡照便是原鬆州廟的廟祝,當年在葉雪關大議事時他也是參與了的,但和趙然不在一個分組,故此兩人比較陌生。

不過這種陌生只是單方向的,左巡照曾聽過趙然“不忘初心”的高論,當時也很是激情澎湃了一番,將票投給了杜騰會。所以,他對趙然能來做白馬院的方丈,一直是十分期待的。

衆人你一言我一句議論起來,談的都是每年的進項問題。這個問題的確是很重要的問題,也是白馬院目前迫在眉睫的問題,直接關係着白馬院同道們的心氣和幹勁,關係到闔院道士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這段時間,趙然其實已經感受到了白馬院同道們身上那股子懶洋洋的狀態,身爲白馬院“一把手”,如果不能解決好這個問題,如申迎賓這樣謀求外任的道士便會越來越多,大家都在想辦法調離,還有誰會給你好好辦事呢?

其實就初立的白馬院來說,道士們的進益在紅原絕對是高人一等的,如左巡照這等原先的“土著”就比較滿意,但架不住六七成道士都是從內地調配而來,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他們可真是被“傷害”得很徹底。

趙然又詳細問了問靈蛇院、飛龍院、龜壽院乃至天鶴宮道士們的福利問題,發現都比白馬院好不少,雖說不能和內地道院相比,但絕不至於如白馬院這般“清湯寡水”。

其中待遇最好的是天鶴宮,同階道士,天鶴宮要比白馬院多拿五成左右。比如天鶴宮的執事,和白馬院方丈、監院平級,每年的收入差不多可以達到一百八十兩左右。哪怕是小河的龜壽院,也比白馬院多兩成。

第三十一章 大乘菩薩千器法第十章 折耳山下第六十章 脊樑第一百二十八章 年終工作總結第四十章 貢布山口的閒言碎語第二十四章 不打不相識第二十二章 情書和上升之路第五十八章 繼續聽和尚講故事第一百零六章 三代首徒第七十三章 名單第二十章 離山第五十七章 大禁術的威力第十章 第一股功德力第二十六章 “朝三暮四”第七章 拉隊伍第三十九章 犯了哪條王法第十五章 一路向西第九十八章 配售第二十三章 少年曲鳳和第三十三章 張雲兆的決心第六章 君山洞天開工第六十九章 人選第三十四章 谷陽縣的夏秋風雲第四十二章 後盾第三十四章 槍打出頭鳥第三十四章 谷陽縣的夏秋風雲第十七章 大沼澤第七章 新任方主第三十二章 再見張雲兆第二十七章 心志堅定的雨墨(爲阿喵家的貓盟主加更)第五十一章 如此交換虧不虧第九章 神神叨叨第一百零六章 九姑娘入山第三十三章 轉變第十三章 傳說中的“三英局”第四十三章 有沒有第十九章 禿驢和牛鼻子第四十章 圓滿第二十五章 樓觀的年輕人第四十八章 兵發太華山第七十七章 月上女第四十九章 上觀第三十九章 和尚罵禿驢第五十八章 裴中澤任滿第八十八章 以君山廟的名義第一章 記名第四十五章 感悟第二十七章 狙擊雪蓮第十五章 普真的幸與不幸第十七章 三本道書第五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七十六章 燒的是銀子封推感言第四十一章 關鍵人物第四章 正派和反派的角色互串第四十章 趙府第三章 做客君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麻煩還是不麻煩第四章 碉門(爲zzz1220盟主加更)第三十七章 新的漩渦第二十七章 西北線第二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六十七章 爲什麼要說又第三十九章 天馬臺寺第四十九章 栽培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師兄出關第五十六章 大禁術的新用法第一百四十章 調配和分組第九十二章 各方來客第八十九章 關於記憶力的問題第七十一章 肚子問題第八十五章 複雜的局面第二十五章 深入談話第五十九章 家訪第八十六章 拜年第六十九章 一鍋端了第三十章 裁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驚無險的結果第一章 記名第十三章 望氣第四十一章 開田耕地真忙第十七章 捉妖(上)第五十四章 慶雲山的日常第二十八章 一飛沖天的雪蓮花第三十九章 童老第九章 使節第七十七章 趙方丈的慈悲第五十七章 打就一個字第四十二章 高日昌寺的追索第一百三十三章 邏輯關係第二十九章 斷案和門禮第七十一章 何爲胸襟第一百零八章 向老祖學習第七章 又是趙致然第八十三章 再啓青苗錢第三章 做客君山第四十三章 老師的故事第七十二章 順序第二十八章 生活還要繼續第七十四章 要關心下屬的成長進步
第三十一章 大乘菩薩千器法第十章 折耳山下第六十章 脊樑第一百二十八章 年終工作總結第四十章 貢布山口的閒言碎語第二十四章 不打不相識第二十二章 情書和上升之路第五十八章 繼續聽和尚講故事第一百零六章 三代首徒第七十三章 名單第二十章 離山第五十七章 大禁術的威力第十章 第一股功德力第二十六章 “朝三暮四”第七章 拉隊伍第三十九章 犯了哪條王法第十五章 一路向西第九十八章 配售第二十三章 少年曲鳳和第三十三章 張雲兆的決心第六章 君山洞天開工第六十九章 人選第三十四章 谷陽縣的夏秋風雲第四十二章 後盾第三十四章 槍打出頭鳥第三十四章 谷陽縣的夏秋風雲第十七章 大沼澤第七章 新任方主第三十二章 再見張雲兆第二十七章 心志堅定的雨墨(爲阿喵家的貓盟主加更)第五十一章 如此交換虧不虧第九章 神神叨叨第一百零六章 九姑娘入山第三十三章 轉變第十三章 傳說中的“三英局”第四十三章 有沒有第十九章 禿驢和牛鼻子第四十章 圓滿第二十五章 樓觀的年輕人第四十八章 兵發太華山第七十七章 月上女第四十九章 上觀第三十九章 和尚罵禿驢第五十八章 裴中澤任滿第八十八章 以君山廟的名義第一章 記名第四十五章 感悟第二十七章 狙擊雪蓮第十五章 普真的幸與不幸第十七章 三本道書第五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七十六章 燒的是銀子封推感言第四十一章 關鍵人物第四章 正派和反派的角色互串第四十章 趙府第三章 做客君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麻煩還是不麻煩第四章 碉門(爲zzz1220盟主加更)第三十七章 新的漩渦第二十七章 西北線第二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六十七章 爲什麼要說又第三十九章 天馬臺寺第四十九章 栽培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師兄出關第五十六章 大禁術的新用法第一百四十章 調配和分組第九十二章 各方來客第八十九章 關於記憶力的問題第七十一章 肚子問題第八十五章 複雜的局面第二十五章 深入談話第五十九章 家訪第八十六章 拜年第六十九章 一鍋端了第三十章 裁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驚無險的結果第一章 記名第十三章 望氣第四十一章 開田耕地真忙第十七章 捉妖(上)第五十四章 慶雲山的日常第二十八章 一飛沖天的雪蓮花第三十九章 童老第九章 使節第七十七章 趙方丈的慈悲第五十七章 打就一個字第四十二章 高日昌寺的追索第一百三十三章 邏輯關係第二十九章 斷案和門禮第七十一章 何爲胸襟第一百零八章 向老祖學習第七章 又是趙致然第八十三章 再啓青苗錢第三章 做客君山第四十三章 老師的故事第七十二章 順序第二十八章 生活還要繼續第七十四章 要關心下屬的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