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逐出京師

對於權利慾很重的楊太后,在經過史彌遠一黨的一再懇請和趙昀假意的迎奉下,還是最終決定了垂簾聽政,雖說這並非是個好事,但是對於趙昀來說,也不見得是一件很壞的事情,首先他的表態,讓楊太后對他的印象更好了許多,覺得趙昀這個孩子知孝心,同時她的垂簾聽政,對於保住她在先帝趙擴死後在宮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所以對於趙昀這次的上位,她開始覺得不是一件錯事了,第二個對於趙昀的好處便是,楊太后聽政之後,終於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史彌遠了一些制約,使史彌遠起碼在表面上要做作功夫,起碼不會在跟剛開始時候,一切事情在趙昀面前連個招呼都不打,便自行決定了,這也是史彌遠必須要在楊太后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恭敬。

故此在楊太后第一天聽政的時候,趙昀也正式在大慶殿迎來了他第一次早朝,一大早卯時剛到,大慶殿之中兩列金瓜武士便就位在了大殿之中,這些武士隸屬內殿直,乃是高懷遠在殿前司諸軍之中精挑細選出來的一些兵卒,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出身正統,有着類似被殺的趙本實那樣的愚忠,從小這些人便身受效忠皇室的思想薰陶,可以說視皇上爲天一般,眼中只有皇帝,沒有別人。

之所以選這樣的人在殿內充當金瓜武士,是高懷遠留了一個心眼,畢竟偌大一個皇宮之中,他不可能將整個內殿直的人全部換成他的親信,但是對於原來的那些人他又不放心,所以纔會兩手準備,一邊將他的親信人員安排到了宮中充當宿衛,一邊公開選拔了一批忠勇之士充入內殿直坐班,也堵住了一些人的口,省的有人說他居心叵測,這也是紀先成開給他的藥方,所以在他完成內殿直大調整的時候,也並未引起太多人的關注。畢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像趙昀登基之後,進行這樣的大患血還真就沒人能說些什麼。

這天一早,朝中百官聞訊也都早早的入宮等候早朝,像這樣有皇帝坐朝的日子,他們已經太長時間沒有經歷過了,故此不少人感覺很是興奮,早早便準備好了奏本,準備上朝之後遞上去供新皇審閱。

但是就在他們聽鼓聲準備入殿的時候,忽然間卻有人傳令下來,令百官將奏本統一交到一個都知手中,然後由這個都知代轉給聖上,百官一看才知道,原來還是史彌遠在其中作怪,說白了,就是要將他們的奏本先交給史彌遠把關罷了,於是一些朝官立即大爲泄氣,只好將奏本交給了這個黃門都知,有些人明知自己的奏本到不了聖上那裡,於是便直接填到了袖子裡面,這奏本不奏也罷!

史彌遠當都知將百官奏本都收起來之後,才率領百官入殿見駕,只見大殿之中呼啦啦跪下了一片,百官一起叫道:“恭祝聖上龍體安康!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恭賀太后娘娘垂簾聽政!”

而這次上朝,內侍早已將龍椅之後,扯了個紗簾,後面又擺上了一張大椅,供楊太后臨朝所坐,而此時的楊太后也早早的來到了大殿之中,並且坐在了紗簾之後的椅子上,正好坐在趙昀的背後,趙昀聽罷了百官朝賀之後,輕咳一聲之後,才擺手說道:“諸位愛卿免禮平身!”

百官得趙昀的首肯之下,才一起站了起來,猛然間上朝,看到這麼多文武百官面君,趙昀還真是有些緊張,穩定了一下情緒之後,才擺手說道:“諸位愛卿,此次上朝乃是朕第一次,諸位愛卿由本上奏,無本便可以退朝了!”

這一套東西,自然是有人專門教給他的,在他自己看來,所謂的上朝,也不過只是走走過場罷了,真的有事的話,恐怕還是要史彌遠和楊太后親自處理,輪不到他什麼事的!所以雖然有些興奮,但是一想到這裡,便立即又有些喪氣了起來。

這個時候自然不會如此簡單便退朝作罷的,於是一些官員立即出班,開始彙報這段時間以來的朝廷大事,首先提到的便是先帝趙擴大喪之事,像古代皇帝死後,雖然早在他們生前就開始準備陵墓,但是爲了以示隆重,皇帝剛死還是要將他們的靈柩放在寺廟之中一段時間,然後才移至陵中安葬,故此這段時間以來,朝中主要事情就是趙擴的大喪,以至於其它事情都放在了後面。

楊太后顯然對於趙擴的喪事十分關心,接連問了不少問題,直至覺得沒有什麼紕漏之後,才點頭算是對這件事滿意了,趙昀得到了楊太后的指示之後,才下令七日之後爲趙擴出殯,可憐他一個新君,這登基之後作出的第一個決定,就是爲趙擴定下一個出殯的日子,說起來也真夠悲哀的了。

接下來的事情便開始熱鬧了起來,在史彌遠的唆使下,立即他的爪牙們便依次出列,開始大肆彈劾當初幫着太子的那些大臣,林林總總羅列出了一大堆他們的罪狀,上到不孝,下到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將這幫人彈劾成爲一幫十惡不赦之徒,要求趙昀將他們罷官免職,逐出京城。

趙昀當然無法當朝作出決定,於是假模假樣的將這些奏本收了上來,交給了太后過目,老老實實的當他的傀儡皇帝。

接着史彌遠便親自出面,提出了將濟王移居湖州之事,這件事乃是他們早已定下之事,連楊太后也沒有表示反對,於是當朝便定下了這個事情,將趙竑從最開始矯詔冊封的濟陽郡王改爲濟王,賜第湖州,並着令殿前司派兵護送他出京,到湖州定居。

說起來這件事大家可以說心照不宣,太子一黨在趙昀登基之後,便大勢已去,各個早已自身不保,更沒人能出面爲他說情了,故此這件事只是在朝上公開宣佈一下,便將這件事給定了下來。

說起來是派兵護送,其實說白了就是將趙竑押解到湖州軟禁起來罷了,可憐趙竑連一點反抗的餘地都沒有,便就這麼連先帝大喪都沒機會參加,便被趕出了京城,一路被押至了湖州而去。

當這些事情定下之後,沒幾天時間,朝中便開始了一次大清洗活動,在奪嫡之爭中,幫着太子趙竑的那些大臣,隨即便被扣上了各種罪名,一竿子打翻在地,丟官罷職被一個個的趕出了京城。

而隨即因爲這次趙昀上位,又開始了一輪封賞,像史黨之中這次參與的有功之人,自然是各有升遷,使他們在這次爭鬥之中,獲得了更大的權利和利益。

就連高懷遠這次因爲表現出色,在完成了到紹興安葬先帝趙擴之後,也再次被擢升爲上騎都尉,繼續掌護聖軍和內殿直兩班人馬,原來的御龍直統領一職免去,交給了他的一個手下擔綱,一下便又從正六品的官職升到了正五品的官職上,算是武將之中官職很高的位置了,和步軍司都指揮使方書達成了平級,要是到地方任職的話,起碼也是個觀察使的職位,令殿前司之中不少同僚都大爲眼紅,因爲現在高懷遠和殿前司副都指揮使都已經平級了,除了夏震之外,算是殿前司之中數得着的前幾個人物了。

而且這次因爲護聖軍表現出色,護聖軍之中的諸將也隨即各有封賞和升遷,陳震因爲圍困太子府有功,被擢升爲神勇軍都統制,到了京中另一支重要的兵馬神勇軍之中擔綱老大去了,這讓陳震大爲高興,知道高懷遠定是給他背後說了不少好話,故此得到擢升的敕書之後,便立即給高懷遠送了一份厚禮,算是對高懷遠的答謝。

而像趙府堂、華嶽等人,在這次事件之中,分別被升任爲護聖軍統領和護聖軍軍都虞侯之職,其他那些各營諸將,也都各有升遷,連本來無官無職的李若虎在這一次事件之中,也獲得了一個九品忠訓郎領仁勇校尉一職,算是正式進入內殿直,成爲了一個保護趙昀的鎮殿將軍,算是高懷遠留在趙昀身邊的一個貼身侍衛。

至於方書達和夏震兩人,夏震這次因爲官職已經夠高,撈取了大筆賞錢,而方書達卻因爲當初沒有約束好手下的右虎翼營還有飛山軍的事情,雖然最後平息了步軍司對於太子趙竑的幫助,但是卻沒有受到任何獎賞,但是對於方書達來說,也總算是長長的鬆了一口氣,對這樣的結果很是滿意了,沒敢表示任何不滿的情緒。

至此算是完成了這次皇帝的更迭,在趙擴大殯之後,趙昀便以當今皇帝的名義大赦天下,得到了各地地方官員的認可,算是徹底正式成爲了南宋的第五任皇帝。

從開始行動,到這些事情的結束,整個過程大約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京城之中的局勢算是徹底穩定了下來,漸漸的坊間對於這件事的議論也開始平復了下來。

但是讓史彌遠和趙昀、高懷遠等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這次的這個決定,居然險些釀成了一個大禍,只是現在沒有人能預料到罷了。

第23章 蟊賊第198章 戰事第167章 白鐵鑄奸佞第373章 成吉思汗的抉擇第136章 煙花驚魂第181章 獻禮第33章 反擊2第19章 掌摑第36章 游擊戰術第64章 忠順軍之變(上)第87章 走馬上任第228章 受命起兵第213章 大局初定第54章 小勝一場第36章 悔第96章 湖匪屠村第23章 侍衛總管(下)第166章 再世奸商第61章 鴿癡第100章 兵至白水第77章 幕賓第3章 又見楊四娘第42章 墨水瓶第187章 再露鋒芒2第194章 又見秋桐第79章 翻臉第97章 人贓俱獲第98章 叛軍軍師第2章 以拳服人第10章 戰馬第43章 殺俘第59章 殺猴敬雞第110章 暗流涌動第9章 大江東去第134章 意在秦鳳第40章 父子相見(下)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173章 揚州聚首第一百七十四章 途經黃州第145章 佯攻第48章 靳黑虎第105章 揭開謎底第301章 殤第11章 露餡第2章 兩強相遇第213章 大局初定第106章 軍中論戰第230章 鳩佔鵲巢第316章 秋桐的心意第288章 夜襲第17章 沂王王妃(上)第318章 北上第13章 民報第261章 兩雄相遇第39章 暗算第44章 中原大定第46章 賈涉請辭(上)第140章 勸降第49章 包藏禍心(上)第4章 兵發襄陽第33章 反擊2第166章 重大收穫第36章 游擊戰術第102章 名將來投第57章 皇后壽禮(下)第29章 天羅地網(上)第127章 又見米囊花第151章 入地有門第178章 捷報頻傳1第154章 一夜不眠第6章 名將第77章 中計第56章 縣衙第8章 抗敵第24章 激戰第188章 敵中有我第87章 劍指吐蕃第34章 宮門之屠第62章 問計(上)第87章 走馬上任第78章 交手第18章 軍統司第176章 萊蕪炮作第40章 拿命來第257章 恩州之戰第351章 兵退冀州第86章 誰更缺德第126章 垂簾聽政第41章 偷襲敵營第20章 噩耗第181章 獻禮第19章 冗兵屯田第1章 亡金第42章 中伏第110章 暗流涌動第34章 宮門之屠第145章 大吃一驚第277章 積極備戰第96章 湖匪屠村第262章 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第37章 勾心鬥角
第23章 蟊賊第198章 戰事第167章 白鐵鑄奸佞第373章 成吉思汗的抉擇第136章 煙花驚魂第181章 獻禮第33章 反擊2第19章 掌摑第36章 游擊戰術第64章 忠順軍之變(上)第87章 走馬上任第228章 受命起兵第213章 大局初定第54章 小勝一場第36章 悔第96章 湖匪屠村第23章 侍衛總管(下)第166章 再世奸商第61章 鴿癡第100章 兵至白水第77章 幕賓第3章 又見楊四娘第42章 墨水瓶第187章 再露鋒芒2第194章 又見秋桐第79章 翻臉第97章 人贓俱獲第98章 叛軍軍師第2章 以拳服人第10章 戰馬第43章 殺俘第59章 殺猴敬雞第110章 暗流涌動第9章 大江東去第134章 意在秦鳳第40章 父子相見(下)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173章 揚州聚首第一百七十四章 途經黃州第145章 佯攻第48章 靳黑虎第105章 揭開謎底第301章 殤第11章 露餡第2章 兩強相遇第213章 大局初定第106章 軍中論戰第230章 鳩佔鵲巢第316章 秋桐的心意第288章 夜襲第17章 沂王王妃(上)第318章 北上第13章 民報第261章 兩雄相遇第39章 暗算第44章 中原大定第46章 賈涉請辭(上)第140章 勸降第49章 包藏禍心(上)第4章 兵發襄陽第33章 反擊2第166章 重大收穫第36章 游擊戰術第102章 名將來投第57章 皇后壽禮(下)第29章 天羅地網(上)第127章 又見米囊花第151章 入地有門第178章 捷報頻傳1第154章 一夜不眠第6章 名將第77章 中計第56章 縣衙第8章 抗敵第24章 激戰第188章 敵中有我第87章 劍指吐蕃第34章 宮門之屠第62章 問計(上)第87章 走馬上任第78章 交手第18章 軍統司第176章 萊蕪炮作第40章 拿命來第257章 恩州之戰第351章 兵退冀州第86章 誰更缺德第126章 垂簾聽政第41章 偷襲敵營第20章 噩耗第181章 獻禮第19章 冗兵屯田第1章 亡金第42章 中伏第110章 暗流涌動第34章 宮門之屠第145章 大吃一驚第277章 積極備戰第96章 湖匪屠村第262章 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第37章 勾心鬥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