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揚州聚首第一百七十四章 途經黃州

紀先成點點頭喝了一杯酒,柳兒趕忙又給他斟上一杯,高懷遠於是也仰脖喝了一杯,將酒杯放下,柳兒卻沒有給他立即斟上,而是勸道:官人還是先吃點東西吧!你空着肚子喝酒對你身體不好!

高懷遠點點頭答應了下來,柳兒的溫柔讓他覺得心中又溫暖了起來,用感激的目光向柳兒示意了一下,拿起筷子夾了菜送入了口中。

人生都有不如意之處,你爲天下人着想,但是老百姓看的卻只有眼前,他們不可能如同你一樣能看的那麼遠,受人蠱惑也是在所難免,這個世上許多事情是說不出個是非曲直的!在老百姓眼中,這次就是你的不對,你假如和他們計較的話,那麼老夫就要對你失望了!

老夫也知道這幾年來,你受的委屈,但是再看一下現在,你已經快要達到了目的,難道你的付出就不值得嗎?發泄一下也好,畢竟他們罪該當死,怨不得你,但是你卻不能因此迷失了心性,墮爲一個嗜殺之人,這纔是老夫擔心你的地方!

高懷遠又吃了口菜,放下了筷子,看着紀先成道:今晚我回來之後,便在想這個事情,雖然我身爲武將,但是自問長久以來卻從未做過什麼惡事,雖然爲了我的目的,這次參與了奪嫡之爭,但是捫心自問,我還是在爲大宋以後着想,爲何這些人卻要如此痛恨於我呢?

紀先成聽罷了高懷遠的話之後,笑道:看來懷遠你是庸人自擾呀!你做自己的事情,何求天下人感激於你呢?人心自有自己的賬本,你能管得住天下人如何所想嗎?再說以老夫所見,天下人恨的不是你,真正恨得應該是史賊罷了,而你現如今所做之事,在人們眼中,何嘗不是在爲史彌遠做事呢?故此在許多人眼中,你乃是爲虎作倀,這纔是這些人要伏殺你的緣故!

假以時日,當你撥亂反正誅除亂黨之後,你再放眼天下,老百姓難道還會這樣對待於你嗎?

這句話倒是說到了高懷遠的心坎裡面,讓他頓時覺得心頭一鬆,於是立即接過了酒壺,給紀先成滿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意道:紀先生真會勸解我呀!今日我要好好敬您一杯,要不然的話,恐怕今天的事情,這輩子我都難以釋懷了!

看到高懷遠的表情,柳兒和紀先成也都微笑了起來,在柳兒的伺候下,高懷遠吃罷了飯,和紀先成對坐喝了起來。

在紀先成的開導下,高懷遠漸漸的走出了今日之事的陰霾心情,眼看天色將亮,他正待下令開船,李若虎在外面稟報道:啓稟殿帥大人,長興知縣在岸上求見!

高懷遠搖頭道:罷了!你去告訴他們,此事就此揭過,請知縣妥善安頓那些孤兒寡母一下,其餘脫逃之人,就不必追究了!告訴他,本官不會怪罪他們地方官的,讓他們放心便是!我們現在就啓程開船,就不在此逗留了!

於是三條官船留下一羣目瞪口呆的地方官,離岸再次駛入了太湖朝着揚州方向失去,連蘇州也沒有停留。

高建在揚州已經提前收到了高懷遠要路過這裡的消息,作爲一個父親來說,他現在對高懷遠可以說滿意到了極點,當官當的比他還高,現在連他這個老爹,還要靠兒子在朝中維護,要不然的話,現在他還不定在什麼地方當個小小的通判呢!

而且隱約之中,他也感覺到高懷遠背後隱藏着許多不爲他知道的東西,甚至很可能會和北軍有所聯繫,他雖說不清楚高懷遠這麼做的原因,但是作爲一個父親,他還是很樂意給自己這個爭氣的兒子助一臂之力的。

至於現在他的二子高懷仁,經過當初那次事情的教訓之後,也開始浪子回頭,眼下跟着高懷遠的船隊做的相當踏實,而且時不時的還會到揚州探望一下他這個老爹和他自己的妻兒,變化之大簡直令人有些不敢相信,而高懷仁現在的狀況可以說也和高懷遠有着分不開的關係,假如高懷遠當初再見高懷仁的時候,稍有一點不容於他的話,天知道這個時候高懷仁會呆在什麼地方受苦呢!

所以這次聽說高懷遠告假回鄉祭祖,高建喜出望外,提前便派人駕船,在運河迎接高懷遠的官船。

當二人在揚州碼頭會面的時候,高建看着一身便裝的高懷遠,激動的嘴脣直哆嗦,半晌才說出一句:來了?好!來了好!

高懷遠聽罷之後笑了起來,這個時候柳兒也一身婦人的裝束出現在了高懷遠背後,以兒媳的身份向高建見禮。

高建看到柳兒現在早已出落成了一個舉止妥帖的少*婦,雖然當初他對高懷遠的婚事不情不願,但是現在看來柳兒嫁給高懷遠也確實沒有擋住他的仕途,而且高懷遠這兩年升官簡直堪稱是飛一般的速度,現在再看到柳兒的時候,高建反倒有點不好意思了,心中暗想,當初高懷遠執意要娶柳兒,看來還是有遠見的嘛,起碼柳兒有旺夫的命,這比娶一個當官人家的女子,還要重要一些。

於是高建放下了身段,對柳兒稱作新婦,算是正式承認了柳兒在高家的身份。

高懷遠今天之所以穿着一身便裝,而未穿官服,那是因爲他現在的品級超過了高建,以宋時的禮節,品級低的官員見品級高的官員是要行禮的,這會讓高建十分難堪,故此他專門傳了一身便服,也使高建臉上好看一些。

高懷遠和高建寒暄了一番之後,四下看了一下高建的隨行人員,奇怪的問道:爹爹,怎麼沒有見到趙兄呢?

高建知道高懷遠問的乃是趙範,於是立即笑道:趙範正要讓我代他謝過你呢!他在揚州知通判也有兩年多了,幸好有你在京中爲他活動,現在他已經以直密閣學士,權知光州去了,眼下應該是已經到了光州赴任了,這次你見不到他了!

高懷遠這纔想起來,前段時間宋軍收復光州(潢川)之後,要派人去權知光州,朝中不少人不太願意去那裡,因爲那裡和金國交界,不知道什麼時候金國又會和南宋翻臉,到時候光州變成了一個首當其衝的戰場了,故此高懷遠便想到了趙範,心想趙範的老爹趙方就是京西制置大使,而光州又是京西的北門,於是不假思索的便對薛極提出了趙範的名字,於是沒成想的是最終史彌遠他們居然還真就答應了這件事,將趙範派至了光州,當了光州知州,說來還真是算他的功勞呢!

高建也不在酒樓設宴,直接在揚州知府衙門裡面設宴款待高懷遠,兩個人也不請當地的士紳,只有他們二人加上紀先成三個人把酒言歡。

高建對於紀先成十分感激,覺得高懷遠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和紀先成的輔佐有着分不開的關係,席間連連向紀先成敬酒,現在這裡只有他們三個人,倒是也不用擔心別人得知了紀先成的身份,紀先成再見高建,也覺得十分親切,畢竟高建當年也曾經對他有恩,所以三個人相處倒是相當高興。

而直到現在高建才總算是明白了高懷遠的理想,聽聞高懷遠將會在以後的日子裡對付史彌遠的時候,高建驚得差點沒有摔倒在地,驚呼道:你怎麼如此大膽?史相現在可以說是在聖上登基之後,更加權傾朝野,你們如何鬥得過他呢?這不是找死嗎?

高懷遠知道高建難免會有這樣的吃驚,於是鄭重的對高建問道:那麼以父親所見,孩兒當如何做爲好呢?

高建不禁也有些語塞,他也知道當今聖上登基之後,基本上被史彌遠架空,而現在的聖上年輕氣盛,也絕不會甘心皇權旁落於他人之手,和史彌遠爭權那是遲早的事情,而高懷遠眼下的地位和身份確實是十分尷尬,一邊是皇帝這個發小,一邊卻是權傾朝野的權臣,說起來還真是不好選擇。

而高懷遠接着的一席話讓高建明白了過來:父親請想一下,史彌遠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他還能執掌朝政多長時間,假如孩兒這次作壁上觀的話,史彌遠只要一死,當今陛下能不能不清除朝中史黨?那麼孩兒將來又會有什麼下場呢?

朝廷之中權利紛爭想必父親也明白,沒有幾個人可以當騎牆派,而孩兒乃是陛下少年時期的莫逆之交,假如連孩兒也不幫陛下的話,豈不令陛下寒心嗎?

高建聽罷之後,頓時無話可說,沉默半晌之後還是說道:那麼這件事爲父就管不了你了,還望紀先生能繼續輔佐三郎,莫要讓三郎惹下大禍纔是!

紀先成捋着下頜的鬍鬚笑道:高大人現在太小看懷遠了,以懷遠現在的心智,即便老夫不在他的身邊,懷遠也犯不了什麼大錯,不過高大人放心好了,紀某會一如既往的幫助懷遠的!

第一百七十四章 途經黃州

高建想想也沒辦法,於是撇下了這件事,問起了高懷遠爲何受傷,高懷遠簡單將太湖遇襲之事告訴了高建,令高建感到十分震驚,拍着桌子罵道:“大膽!太大膽了!你現在乃是朝廷命官,他們居然還敢伏擊於你,真是要造反了!這樣的人一定不能放過,定要剿滅他們不可!”

高懷遠又想起了那晚他在太湖邊作出的屠村之舉,嘆息了一聲不再多說什麼,三個人靜默了一會兒之後,於是又將話題扯回了京中的局勢上。

高建想了想之後對高懷遠說道:“現在爲父已經沒有什麼可幫上你的地方了,京城裡面的事情,你自己妥善處置吧!但是你要記住,萬不可意氣用事,累得我們高家滿門不得善終,我也只有這一個要求了!”

高懷遠點頭答應了下來,轉而說起了北邊的李全軍,這幾天時間,他在路上,沒有聽聞李全那邊的消息,很是有些擔心。

“李全乃是一個匹夫,只知投機鑽營,前段時間濟王之亂的時候,他大軍壓境,一看濟王兵敗,便立即換了張臉,眼下掉頭又去和北軍之中的那支飛虎軍打了起來,聽說兩軍在蒙陰一帶展開了激戰,飛虎軍也不是好惹的,一邊在蒙陰頂住了李全軍的猛攻,另一邊卻在海州出兵,直下灌雲,將李全軍打得落花流水,現在又聽聞飛虎軍的主將付大全,攻克了灌雲縣之後,開始朝沭陽進兵,沭陽乃是楚州門戶之地,李全恐怕是無法不回兵支援沭陽,而且我還聽說北軍中的彭義斌也已經引兵南下,從泰安州出兵,威逼李全軍側翼,如此一來,這一次他李全恐怕又討不得好了!

說起來這個李全我就有氣,揚州本無事,但是因爲他,搞得揚州這邊也很是緊張,以前得你的消息,我不得不派人在揚州組織鄉勇習武練兵,就怕李全不知道什麼時候和我們大宋反目,我這裡當會首當其衝,不得不防呀!”高建立即將他聽說的消息告訴了高懷遠,同時偷偷的觀察高懷遠的表情。

果真高懷遠不防備高建,聽了這些消息之後,露出了一副如釋重負的表情,心道看來周俊和付大全他們還是按照他的吩咐做了,李全這廝這次恐怕是又要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高建看罷了高懷遠的表情之後,更加確定高懷遠和這個飛虎軍一定有所聯繫,於是對高懷遠問道:“三郎,你可是有事瞞着我嗎?這飛虎軍到底和你有什麼關係?你難道還不告訴爹嗎?”

紀先成也露出一副看好戲的神態,臉上的表情明顯是看你這次還有什麼話說的!因爲紀先成也是個人精,早已聽說了飛虎軍的事情,並且在聽說了飛虎軍又出了一個叫周俊的將領之後,便更加確定飛虎軍就是高懷遠暗中扶植起來的一支兵馬,但是紀先成卻從未對高懷遠問及過這個事情,他就是想看看,高懷遠這麼佈局,到底是想做什麼。

高懷遠事到如今,也知道瞞不住了,於是便將飛虎軍的事情吐露給了高建和紀先成。

“請紀先生恕我隱瞞,因爲此事畢竟有些放不到檯面上!其實我早已看出李全的狼子野心,他只不過想要在京東當一個山東王罷了,早已將當初起兵之時的目的給忘了!而李全和我們大宋反目也是遲早的事情,從許國之事便可以看出他心中所想,李全現在的想法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故此我才暗中扶植了飛虎軍,在京東一帶壯大起來,就是要以北軍制約李全,至於彭義斌那裡,我沒有和他有什交往,但是彭義斌乃是一個大義之人,有他和飛虎軍在,便可以在地域上阻止蒙古軍南侵進入到山東等地,以此將來有朝一日蒙古軍和大宋反目之時,起碼淮東便不會受到蒙古人的威脅!

而時下飛虎軍之中,孩兒也已經安排了不少手下在那裡做事,就是要在那裡爲大宋培養一支精兵強將,有朝一日一旦用時,便可以牽制蒙古軍大量兵力,我這麼做,也是爲了以後打算,絕無擁兵自重坐地爲王的想法!請父親和紀先生你們相信我吧!”

高懷遠說罷之後,又讓高建吃了一驚,原來果真高懷遠和飛虎軍有着解不開的關係,甚至可以說飛虎軍就是他的一支私兵,如此作爲在這個時代來說,可以說是大大的大逆不道,一旦泄露出去的話,他們高家恐怕就要捲鋪蓋跑路,到京東飛虎軍的地盤避難去了!

而紀先成聽罷之後,也感到大爲吃驚,一邊是爲高懷遠的膽大妄爲感到吃驚,另一邊卻又爲高懷遠的高瞻遠矚感到吃驚,可以說高懷遠很早就已經開始了這種安排,這麼做實際上就是爲了以後應對蒙古軍的南侵提前佈局,如此作爲,放眼大宋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由得讓紀先成也對高懷遠感到欽佩不已。

這晚一場酒喝下來之後,高懷遠簡直把高建給震暈了,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曾經的這個傻兒子,現在居然成長到了如此程度,無論是眼光還是膽識方面,都不知道超過他這個當爹的多少倍了,他再也不敢將高懷遠還看做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了,最終對高懷遠說道:“既然如此,爹也就無話可說了,我眼下能幫你的,也只有在這裡,儘可能的爲飛虎軍提供各種便利,這也是你爹我唯一能幫你做的事情了,爲了咱們高家將來,你爹我這次也膽大妄爲一次吧!只要你在京城幫爹暗中支持住,讓爹在這裡多幹幾年,但願能多給你做點事情好了!”

高懷遠在揚州逗留的時間不長,只待了一天時間,便再次登船沿着長江逆流而上,朝楚州方向駛去,這一次的揚州之行,讓他收穫也算是頗豐,起碼徵得了老爹的支持,以後飛虎軍在揚州採辦物資,起碼又多了一層保護。

最讓他感到開心的卻不是這個,而是他進入了高建在揚州的家中的事情,高建這些年自從妾室李氏和大兒子高懷亮鬧出了亂、倫之事,將李氏活活餓死之後,便沒有再續絃娶妾,家中只剩下了那幾房夫人,現如今這些人聽聞高懷遠的事情之後,哪兒還敢小看他呀,高懷遠一進家門,這些女人們恨不得高懷遠就是她們的兒子,把高懷遠和柳兒奉作上賓對待,高懷遠她們巴結不上,可是對柳兒卻好的不能再好了,各個都拿出了壓箱底的好東西,送給柳兒充作給柳兒的嫁妝,特別是高懷仁的母親全氏,更是因爲高懷仁的緣故,對高懷遠感激涕零,要不是因爲身份的緣故,她甚至想把柳兒認作乾女兒了。

這讓柳兒很是開心,在高家受了那麼多委屈之後,她也因爲高懷遠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而柳兒的開心,也正是高懷遠的開心,他也把以前在高府受過的那些委屈,拋到了腦後。

一路上沒什麼好交代的,自從金主完顏守緒繼位之後,宋金兩國便休兵罷戰,長江上又恢復了往日的繁忙,來往船隻如同過江之鯽一般,往來穿梭於江面之上,讓人看的嘆息不已,假若沒有兵災的話,南宋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真不知道幾百年之後,中國會成爲一個什麼樣子,一想到這裡,高懷遠便不再爲自己這些年來受了這麼多累,吃了這麼多苦感到委屈了,他現在只想着能推動歷史,將歷史的車輪扭轉過來,保住南宋的繁華,爲漢人多做一點事情,至於是非功過,就由後世之人去評判吧!

高懷遠現在可是朝廷之中身份顯赫的大官了,而且他們乘坐的官船也乃是京師特有的官船,所過之處難免會引得各地官員前來參謁,而高懷遠懶得爲這種應酬耽擱時間,一路上着令水手加快趕路,儘量減少停靠的時間,並且推掉任何官員的宴請,以不便打攪地方爲由,推掉一切應酬。

既便如此,這一路回大冶,船上也還是收到了不少的貴重禮品,高懷遠也不在乎這些東西,時不時的就拿出來分賞給手下以及水手,讓這些人無不喜出望外,更加賣力的朝前趕路,如此一來本來需要六七天才能走完的水程,只用了四天時間便抵達了楚州一帶。

高懷遠在到了京西江面上之後,卻並未立即到楚州登岸,而是首先在黃州靠了岸,並且在黃州下船,住入了黃州官方的驛館之中。

說起來黃州這個地方,高懷遠可是記憶猶新,黃州可算得上是他高懷遠成名之地,黃州之戰在南宋戰史上後來被列入了大捷之列,使軍中將領大多都得以瞭解了這場戰爭,也知道了高懷遠的名字,而且黃州知州在得知了高懷遠駕臨黃州之後,興奮之極帶着黃州的文武官員,一起到驛館參見高懷遠,並且要在驛館設宴,款待高懷遠一行。

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4章 紛雜第39章 浴血孤城2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20章 噩耗第40章 分兵進擊第333章 漢奸第22章 覬覦第147章 偷渡第30章 楊氏訓子第85章 正面衝突第92章 守制第26章 孤島第75章 分化處之第45章 報門而入第353章 進退兩難第30章 棍棒相迎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上)第275章 李全之煩第9章 初戰告捷第135章 再次入川第364章 砲車攻陣第367章 療傷第16章 密謀第9章 平章第32章 高老根的想法第250章 雞鳴蕩第92章 可疑的火災第28章 入川平叛第144章 金朝宗室第151章 亂戰1第125章 詔告天下引章殉職第147章 激戰山口第192章 強助第93章 驗屍第27章 勸慰第55章 調整第196章 柳兒的心事第76章 疑兵第106章 軍中論戰第184章 竊聽者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52章 彙報第276章 破釜沉舟第163章 論功行賞第59章 養犬第200章 陳震第227章 密謀降蒙第276章 破釜沉舟第126章 垂簾聽政第153章 兵圍湖州城第5章 餘孽第171章 戾氣第276章 破釜沉舟第270章 奇怪援軍第148章 範小五第201章 發動第4章 據理以爭第159章 和談2第24章 激戰第326章 先禮後兵第303章 小勝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195章 敲詐勒索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323章 兇悍第17章 九品芝麻官第327章 當頭棒喝第46章 意外第155章 倉皇撤退第78章 前村第82章 老不正經第76章 曬太陽第199章 北進第19章 冗兵屯田第63章 縣尉之職第254章 損招第96章 會審第5章 對簿前堂第95章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165章 得勝回朝第25章 堵口第249章 叛軍水師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上)第69章 再返紹興第117章 兵發黃州第7章 降第112章 趙昀的決定第86章 誰更缺德第85章 崩潰第187章 再露鋒芒2第147章 偷渡第125章 金國名將第350章 措手不及第109章 身份第96章 奪情起復第39章 整頓第136章 煙花驚魂
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278章 厲兵秣馬第4章 紛雜第39章 浴血孤城2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20章 噩耗第40章 分兵進擊第333章 漢奸第22章 覬覦第147章 偷渡第30章 楊氏訓子第85章 正面衝突第92章 守制第26章 孤島第75章 分化處之第45章 報門而入第353章 進退兩難第30章 棍棒相迎第30章 侍衛親軍步軍司(上)第275章 李全之煩第9章 初戰告捷第135章 再次入川第364章 砲車攻陣第367章 療傷第16章 密謀第9章 平章第32章 高老根的想法第250章 雞鳴蕩第92章 可疑的火災第28章 入川平叛第144章 金朝宗室第151章 亂戰1第125章 詔告天下引章殉職第147章 激戰山口第192章 強助第93章 驗屍第27章 勸慰第55章 調整第196章 柳兒的心事第76章 疑兵第106章 軍中論戰第184章 竊聽者第32章 縮小範圍(下)第52章 彙報第276章 破釜沉舟第163章 論功行賞第59章 養犬第200章 陳震第227章 密謀降蒙第276章 破釜沉舟第126章 垂簾聽政第153章 兵圍湖州城第5章 餘孽第171章 戾氣第276章 破釜沉舟第270章 奇怪援軍第148章 範小五第201章 發動第4章 據理以爭第159章 和談2第24章 激戰第326章 先禮後兵第303章 小勝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195章 敲詐勒索第59章 改過自新(上)第323章 兇悍第17章 九品芝麻官第327章 當頭棒喝第46章 意外第155章 倉皇撤退第78章 前村第82章 老不正經第76章 曬太陽第199章 北進第19章 冗兵屯田第63章 縣尉之職第254章 損招第96章 會審第5章 對簿前堂第95章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165章 得勝回朝第25章 堵口第249章 叛軍水師第19章 史彌遠的安排(上)第69章 再返紹興第117章 兵發黃州第7章 降第112章 趙昀的決定第86章 誰更缺德第85章 崩潰第187章 再露鋒芒2第147章 偷渡第125章 金國名將第350章 措手不及第109章 身份第96章 奪情起復第39章 整頓第136章 煙花驚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