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昊天轉頭看看蘭兒,蘭兒也剛好狐疑地回過頭來望着他,兩人相視睜大了眼睛,心頭都有一股不寒而慄的恐怖之感。
再看看周圍的諸佛、菩薩,大多紋絲不動,只有少數人微微躁動不安。
若說那麼多修行多年的菩薩一夕之間全都投向真神,葉昊天死也不肯相信。此時此刻,他只能緊緊抓住蘭兒的玉手,盡力壓下心頭的不安,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佛祖。
佛祖的微笑還是那麼微妙,姿態還是那麼自然,眼光在衆人面上掠過,渾厚的聲音響在空中:“什麼是唯我獨尊?這個‘我’並不是指我釋加牟尼本人,而是指大千世界的每一個生命。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宰,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沒有人能無緣無故的提拔你上天堂,也沒有人糊里糊塗的推你下地獄。在這因果相循的世界裡,你的修行決定了你的命運。”
聽到這裡,葉昊天和蘭兒懸到嗓子眼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哈哈,原來是這麼回事,佛祖並沒有發瘋,他清醒得很呢!
開了這麼個驚世駭俗的頭之後,佛祖接下來的講經就比較平緩了:“諸位身爲佛門高層,身上的擔子很重,必須引導衆生抓住難得的人生機緣,好好認識、把握和改造自己。”接下來他便一條條講了下去,首先闡述如何認識自己:“要認識自己生存的環境:處於劣境的人,決不可自卑,更不要怨天怨地怨人,應心安理得的在艱苦環境中好好、改變、磨練自己。至於處境優裕的人,雖然值得慶幸,但應弄清楚成佛之路一樣遙遠,根本沒有什麼值得驕傲自打的資本。
講到這裡,他略爲停頓了一下。目光在衆人面上掠過,隨後闡述道:“人生就象一個大染缸,無時無刻不在洗染着每個人的心靈,稍不留心,則受誘惑,孽生惡念。與惡人爲伍,使惡念膨脹而墮入罪惡的深淵。‘唯我獨尊’,就是呼喚人道衆生堅信自己本來具有佛性;告誡衆生:‘天上地下,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一切全靠自己造化自己。’”
葉昊天知道,這些問題若是闡述起來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他還真怕佛祖一高興講起來沒頭。那樣他就來不及趕到仙岩谷看衆仙走出九天坤鼎了。
幸喜佛祖講的比較簡單,立場也是從如何弘揚佛法的角度出發的:“諸位菩薩,你們要勸慰衆生出染缸而不染,不但要知福,還要培福。勸喻當權者施仁政造福一方,不貪不腐;教育富者平等待人。樂善好施,盡力支助貧困。這樣長期宣揚教導下去,才能慢慢糾正人性偏惡、善心衰弱的狀態,使人類的佛心不斷加強。不要懷疑,佛法是能減少天災、控制人禍的理論。是人生的真諦。”
接下來他又仔細解釋了六道輪迴和佛心的關係:“我受天尊之命掌管宇宙內所有生靈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指標只有一個,那就是佛心水平的高低!每個人的六道輪迴全靠各自造化。佛心高的人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佛心低的人則將墮入阿鼻地獄。作爲一個普通人,不僅領受上一劫所造善惡之果報,也要經受處在‘可留住人道、可進入佛道,可墮入出聲道、鬼道’三岔路口上的選擇與考驗。若想留住人道,繼續努力造化升入佛道。就必須在戒惡律己正當做人的基礎上,跳出自我的圈子,多爲他人着想。多發善心做善事,拔人以苦,予人以樂,這樣積累佛心功德圓滿時,就會顯出本性,立地成佛。這雖然是一個漫長、可涉及幾世的路程,但絕對是一個真正充滿快樂、幸福的光明大道。”
葉昊天聽的明明白白,暗自佩服不已,覺得六道輪迴的管理方式應該算是比較嚴謹的了,理應對人類的整體佛心水平有所促進。可是爲何千年以來人類的佛心數還是不升反降呢?其中的原因何在?難道是因爲佛教的推廣不力麼?
顯然佛祖也在一直考慮這個問題,這不,只見他臉上地笑容微微收斂了一些,同時提高了聲音道:“我知道諸位菩薩爲弘揚佛法已經盡心了,可是效果卻不甚理想。這是爲什麼呢?佛門弘法不暢,誰知道其中的原因?”說完他環視臺下端坐的衆人,等着有人回答。
可是臺下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開口。
佛祖故作輕鬆的“呵呵呵呵”笑個不停,渾厚的聲音在空中迴盪:“這纔是本次大會的中心議題。大家都盡力說說看,即使錯了也不要緊。我們要集思廣益,探討一下佛宗的發展方向。”
聽了這話,臺下開始有人交頭接耳小聲議論起來,可是過了好大一會兒還是沒人站起來回答。
蘭兒看看葉昊天,側過身來在他耳邊輕聲笑道:“公子,要不你去說兩句?這可是揚名立萬的好機會阿!”
葉昊天看着她眼若秋泓,笑語嫣然的樣子,恨不得一把將她的櫻脣捂住。
因爲蘭兒說話的聲音雖然很低,可是還是被很多人聽見了。周圍坐的都是功力極高的菩薩諸佛,耳朵靈着呢!這不,好多人回頭去看蘭兒,附帶着瞄了葉昊天一眼,想知道這兩人是何方神聖。
葉昊天被看的心理髮毛,恨恨的對蘭兒做了一個鬼臉,同時將一道神識傳了過去:“這可不是人間的武林聚會,說什麼揚名立萬,看看,讓人家笑話了不是?”
蘭兒紅着臉低下了頭。
佛祖等了一會兒,見衆人始終不肯發言,於是看了看身邊的幾位大菩薩,說道:“你們有什麼看法,先說說看。”
身材高大的金剛手菩薩上前一步,率先答道:“弟子說話直率,我比較崇尚武力。我覺得,佛宗的武功見效太慢,不及仙家和別的門派立竿見影,所以衆生大多首選修仙。修佛者少之又少,佛教的發展也就很慢。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先創出一套見效快的佛功來!”說完他將一雙眼睛熱切的盯着佛祖。希望能得到對方的肯定。
佛祖不置可否,目光已經瞄到了莊嚴優雅彩袖飄飄的觀音菩薩身上。
觀音和藹可親的臉上現出慈悲的神色,合掌道:“弟子覺得。不是佛宗的功夫見效慢,而是入門容易精深難,越到後來越難精深下去。弟子號稱千手千眼,大慈大悲神功修到了第九十七層境界。還差一點點未能達到極致,可是這最後兩層卻花了我極大的精力,到今天仍遙遙無期。世上的苦難看太多了,我們的目標是普度衆生,可是現實很難很難,要是能早日修到大乘就好了……”
佛祖憐惜的看了她一眼,微微搖頭之後,眼光又轉到文殊菩薩身上:“文殊,你的智慧列佛宗第一,你怎麼看呢?”
文殊菩薩躬身道:“弟子以爲,佛宗的理論還不夠完善,很多方面闡述的還不夠清晰,還有些自相矛盾。世尊若能號召諸佛,請大家每人寫一部佛經出來,將自己修行的經驗向西總結,那樣我們的佛典將會極爲豐富,也好推及天下,弘揚佛法。”
佛祖聽完三人的回答,臉上的笑容不覺又淡了幾分,很是惋惜的道:“你們說的都不算錯,但是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地藏呢?他怎麼還沒回來?或許他能有些高見呢。”說完他收起笑容。表情嚴肅的看着臺下衆人,用無比渾厚的聲音道:“諸位還有什麼好的見解,請不要再推託了。佛宗看似是盛,其實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弘揚佛法不是一件小事,大家一定不要客氣!”
聽他這麼說,臺下之人終於憋不住了。
有人站起來高聲道:“世尊,我看問題的根源出在妖孽橫行上面。俗語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這種魔焰洶洶的情況下,我們再怎麼努力也沒有效果,只有先把大大小小的魔頭清除了纔會好點。”
此言一出,當即引來不少人的響應。另有一人高叫道:“別的門派都在奮死力戰,清剿真神,只有佛宗按兵不動,我們的反應是不是太遲鈍了?如果再這樣下去,佛宗的地位將會一落千丈!”
這下子,原本鴉雀無聲的廣場一下子熱鬧起來,羣情激昂,很多人摩拳擦掌,紛紛請戰。
佛祖大手一揮:“請諸位先靜一靜,剿滅真神的事情是大會第二個議題,等下再議不遲!現在先說如何弘揚佛法。對於弘法不力來講,妖孽橫行只是外因,關鍵的原因只能從佛宗內部尋找。就是說我們面臨着一場巨大的變革,只有變革纔有發展。大家說說,我們應該怎樣變革?怎樣變革才能使佛宗發揚光大?”說完,他的眼睛依次掃視臺下衆人。
衆人面面相覷,現場一下子又變得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開口說話。很多人心裡想到:“怪事,佛宗也要變革?幾千年了,這還是第一次聽說。”
葉昊天一直認真傾聽衆人的發言,同時想着這兩日讀過的無數佛經,思考着解決問題的關鍵。他的心裡隱隱約約有些想法,可是又有些遲疑,不敢當着那麼多人的面班門弄斧。
他的眼睛緊緊盯着佛祖,想看佛祖究竟要如何處理。
沒成想佛祖的目光從周圍轉了一圈,最後剛好落在他的身上,同時渾厚的聲音響在半空:“昊天大帝,你有什麼高見?”
聚然之間,葉昊天幾乎被嚇了一跳,轉頭看看周圍,發現很多人都在望着自己。
不少人驚訝的議論紛紛:“昊天大帝?是哪個?就是那個年輕人麼?”
知道的人解釋道:“玉帝新封的二品天官,聽說最近風頭很盛。”
又有人道:“奇怪,我們是佛宗大會,他是一個仙家之人,怎麼跑到這裡來了?”
葉昊天避無可避,只好站起身來,對大家抱了抱拳,朗聲說道:“弟子非是佛宗科班出身,佛學知識有限,說錯了請諸位師傅不要笑話。”然後他轉頭回答佛祖的問題:“弟子愚見,佛宗的弘法不力可能有兩個原因。”
佛祖“哦”了一聲,眼中神光聚然增強了很多,鼓勵道:“說來聽聽。”
葉昊天大着膽子道:“第一個原因或許與佛經有關。弟子的意見剛好和文殊菩薩的意見相反。我認爲佛學理論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簡直是浩如煙海,汗牛充棟。這麼多的經文即是好事,也是壞事。說它是好事,是因爲每部經文都是菩薩、諸佛心血的結晶,代表了一個人辛苦修佛的經歷,是佛學研究的珍貴寶庫。說它是壞事,是因爲每個人精力有限,很難將那麼多經文全部仔細閱讀。所以,弟子的意見是,需要答理加強佛經的管理工作,最好能將無數的經文總結壓縮爲一本小冊子,最多不超過幾十頁,那樣才能方便推廣。”
佛祖聽完雖然沒有說話,臉上的笑容卻慢慢恢復了.臺下有人不以爲然,起身大聲說:“修佛將就資質,必須有大智慧才能修成。有了大智自然不怕佛經多;沒有大智,再修也很難進步。”
葉昊天微笑辯解道:“弘揚佛法的目的不在於造就幾個高僧菩薩,而是爲了救苦救難,讓普通的百姓找到失去的佛心,從而提高整個人類的佛心水平。這樣說來,佛經自然是越簡單越好。”
臺上的文殊菩薩鼓掌道:“好,我同意昊天大帝的觀點。修佛與智力關係不大,只要有一分上進心就夠了。”
臺下也有不少人表示贊同。
更多人這樣表示:“嗯,說的似乎也有道理,不過……可是……”底下的聲音低不可聞,顯然即有認可的地方,也不是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