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給面子

bookmark

蒙武是中原戰場上的最高統率,他有戰場指揮權,他可以決定馮毋擇和李信是否繼續南下攻擊,但此仗齊國是首要目標,蒙武必須全身心投入到中原東部戰場,而東部戰場距離南部戰場有七八百里,訊息傳遞不便,再加上中央有意集中軍權,控制軍隊,所以南部戰場的指揮權便授予了馮毋擇。

馮毋擇和李信都反對繼續南下攻擊。馮毋擇行事謹慎,李信雖然勇猛彪悍,但他自小隨父征戰邊陲,作戰經驗非常豐富。兩人早在攻擊之初就察覺到楚軍隱藏了實力。項燕手上至少掌控了二十萬以上的軍隊,但打了快三個月,直到秦軍攻佔陳,也沒有看到楚軍主力的出現,由此可以推測到項燕肯定有後招。

淮北是主戰場,楚軍主力雲集在泗水、睢水和潁水三條線上,彭城、相城和項城分別是這三條防禦線上的重鎮。現今秦軍打陳,攻擊的就是潁水這條防禦線,所以項城肯定部署有重兵,南下攻擊必然受阻,甚至有可能掉進楚人的陷阱。

退一步說,就算項城方向沒有楚軍主力,南下攻擊有驚無險,但假如項燕打算集結淮北主力從彭城、相城方向攻擊中原腹地,與齊軍形成東西夾擊之勢,從而迫使秦軍主力從東部戰場上撤離,那麼繼續南下攻擊就等於放棄了鎮戍中原,放棄了對東部戰場的保護,拱手送給了齊楚兩軍夾擊秦軍主力的機會。

馮毋擇和李信從南部戰場的作戰任務,從南部戰場的兵力配置,從整個中原戰局出發,定下的攻擊策略就是以攻代守,以攻打陳城,壓迫和牽制楚軍來實現鎮戍中原,從而配合東部戰場上的主力攻打齊國。

從這一策略出發,馮毋擇和李信連續攻打了快三個月也沒有拿下陳。能否攻克陳並不重要,重壓的是牽制楚軍主力,對壽春形成威脅。

項燕和韓王越主動放棄陳,主動後撤,卻是對秦軍這一策略的反擊。我把陳給你,看你接下來怎麼辦。

馮毋擇和李信堅持既定策略不變。此次決戰關係重大,容不得絲毫閃失,一步錯就可能導致戰局扭轉,瞬間從天庭墜落地獄。

他們兩個堅持既定策略不變,但咸陽主導整個戰局的發展,咸陽不允許他們坐在陳城無所事事作壁上觀。

東南戰局並沒有像咸陽所預計的那樣發展。

東南戰場兵力有限,又是遠征作戰,糧草輜重的供應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能否拿下彭澤是關鍵。拿下了彭澤,糧草輜重可以通過水路直接運到九江郡的腹地,從而幫助大軍進入江淮作戰。

誰知楚國準備充分,在彭蠡澤設置了一道堅固的防線,秦軍打不過去,只能取間道,輕車簡從奔襲江淮,這樣一來奔襲軍隊的生存就非常困難,對壽春形成的威脅也就非常有限。

既然東南戰場未能取得預期戰果,未能牢牢牽制楚軍兵力,那麼兩淮方向的楚軍隨時可能殺進中原。如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進攻。秦軍打得越猛,就越能牽制兩淮楚軍,如此就給蒙武和王賁贏得了更多的時間攻打齊國。

另外,淮北戰場戰況激烈,也可以有效緩解東南戰場秦軍的艱難處境。公子扶蘇親自率軍殺進江淮,這種捨生忘死的精神雖然值得褒獎,但也讓秦王政牽腸掛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秦王政當然要給扶蘇以有限的幫助,希望他能在江淮堅持更長的時間,最終能夠率軍平安歸來。

事實上咸陽的擔心是正確的,東南戰場在過完年之後就陷入了困境,但東南戰場上的統率們不敢如實上奏,一個個咬牙支撐。

昭公在彭蠡澤防線展開了凌厲反擊。楚軍水師配合陸路大軍猛攻柴桑和下稚,頻繁威脅秦軍糧道。昭公則親自指揮主力攻打尋陽,試圖斷絕秦軍主力的退路。在後路隨時可能被切斷的情況下,公子扶蘇根本不敢深入到江淮腹地,只能在居巢和舒城一帶活動,不時還回援尋陽,以確保退路不失。

秦軍在東南戰場很快陷入被動,不要說擾亂江淮、威脅壽春了,就連自己的生存都岌岌可危。

公子騰和章邯前期是報喜不報憂,等到戰局不利則輕描淡寫,給咸陽的訊息就是雖然沒有達到預期戰果,但一定程度上還是威脅到了壽春的安全,還是起到了牽制江淮楚軍的作用。

東南戰場距離咸陽太遠了,雖然爲了中原決戰,東南各地的驛站得到了加強,但訊息傳遞還是十分緩慢,這也給了東南戰場隱瞞軍情的便利條件。

馮毋擇和李信接到秦王政的命令後,不得不繼續南下攻擊。

兩人仔細商量後,還是決定以防禦爲第一要務。中原的安全至關重要,這是保證主力攻打齊國的首要條件。從這個決策出發,兩人決定避敵鋒芒,選擇一條“捷徑”直接威脅壽春。

楚軍淮北防禦集中在泗水、睢水和潁水三條線上,彭城、相城和項城是這三條線上的第一道防禦重鎮,淮北楚軍主力就集中在這三座重鎮裡。假如項燕要誘敵深入,無法兩個目的,一個是集結重兵圍殺秦軍,然後直殺中原,一個是以偏師誘敵,把南下秦軍牽制住,同時主力直殺中原,與齊軍前後夾擊秦軍主力。若要破解項燕的計策,最好的辦法莫過於直接威脅壽春,迫使項燕不得不調集三路淮北楚軍南下救援。

馮毋擇和李信選擇的“捷徑”就是避開楚軍在淮北的三條防禦線,從防禦線的“縫隙”裡鑽進去,於是城父就進入了兩人的視線。

城父是一座小城,位於潁水和睢水之間,距離相城和項城大約兩百多裡,距離陳也只有兩百餘里。從城父到壽春則是一條直線,距離大約四百餘里。馮毋擇和李信決定先行攻佔城父,做出直殺壽春的態勢,從而迫使項燕把睢水和潁水兩條防禦線上的楚軍全部調過來,繼而實現牽制楚軍的目的。

這個計策既完成了咸陽要求的南下攻擊任務,又達到了防禦中原,牽制淮北楚軍主力的目的,算是面面俱到了。

馮毋擇率軍直殺城父,執行吸引楚軍主力阻截的任務,而李信則率軍駐守陳,一方面策應馮毋擇,一方面防備楚軍反攻陳。假若項燕不上當,率主力反攻陳,然後直殺潁川,那整個中原防禦就被摧毀,此仗必敗無疑。

馮毋擇和李信對戰局的判斷非常準確,項燕的計策正是先示敵以弱,然後誘敵深入,圍殺秦軍,最後則集結主力北上,直殺中原。

秦軍避開楚軍的防禦重鎮,取道城父直接威脅壽春,早在項燕的算計之中,所以當馮毋擇攻打城父的時候,項燕是拍案而起,激動不已。

經過三個月的戰鬥,秦軍在中原東南兩個戰場的兵力部署已經徹底暴露。秦軍在南部戰場上只有十萬大軍,但這十萬大軍是從北方戰場過來的,是秦軍真正的主力部隊,戰鬥力非常強悍,楚軍雖然在淮北戰場上部署了二十多萬大軍,但因爲防禦面太大,三條防禦線上都沒有兵力優勢,根本吃不掉這十萬大軍。不過吃不掉也要吃,否則合縱軍就打不贏這一仗。

隨着戰局的發展,項燕不斷地調整兵力部署。當秦軍拿下薛郡,猛攻陽關,其攻打齊國的意圖完全暴露之後,項燕也就下了決心,不惜代價也要吃掉這十萬秦軍。

遵照項燕的命令,就在韓王越棄守陳的時候,彭城和相城兩地的楚軍也悄悄渡過睢水,在下城父一帶集結。

在項燕看來,秦軍如果繼續南下攻擊,不外乎兩條路線,一條是攻打項城,沿着潁水攻擊前進,一條是取道城父,避開楚軍防禦重鎮,以最近的路線直殺壽春。假如秦軍攻打項城,必定是傾巢而出,那二十萬對十萬,是一場慘烈的血戰,楚軍要付出驚人的代價。假如秦軍取道城父,那必然要分兵駐守陳,這就給了楚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果然,秦軍南下攻擊了,而且還是取道城父,秦軍一分爲二了。項燕驚喜萬分,對上蒼的幫助更是感激不盡。

下城父距離城父八十里。馮毋擇的大軍一日之內攻佔城父,但一夜之後,就被楚軍團團包圍了。

李信聞訊,斷然棄守陳,率軍直殺城父,打算不惜代價救出馮毋擇。

當他率軍趕到距離城父八十里的淝亭時,楚軍從四面八方包圍而來。李信和五萬將士陷入絕境,只有拼死一戰。

雙方展開血腥廝殺。

與此同時,馮毋擇開始突圍,指揮大軍向李信靠攏。

項燕豁出去了,即使把二十萬大軍打完了,他也要吃掉這十萬秦軍,徹底贏得決戰的勝利,但他還是低估了秦軍的戰鬥力,尤其低估了馮毋擇和李信誓死一搏的決心。

戰局已經明朗,秦軍中計了,這時候若想保住中原,唯一的辦法就是死戰,以命搏命,以十萬將士的性命換取楚軍十萬條性命。不管楚軍有多少人,拼掉十萬,項燕無論如何也沒有能力反攻中原了,那麼此仗秦軍雖然敗了,但最起碼還可以保住中原,甚至還有可能保住東線主力大軍的戰果。

李信就地佈陣,擺出了一副同歸於盡的架勢。手下將士也知道沒有退路,逃回去的下場更慘。秦律的基本原則就是連坐,百人將戰死,手下肯定要全部陪葬,即使有人僥倖逃回去了也是死,還要連累家人,而李信假如戰死,手下將領不死也要脫層皮,那是生不如死啊。

激戰兩天兩夜,秦軍固然是死傷殆盡,而楚軍付出的代價更是高昂。項燕以十五萬主力連續攻擊,斬殺秦軍七個都尉,都未能摧毀這支軍隊的意志,相反,李信和秦軍將士們越來越瘋狂,一個個酣呼鏖戰,不死不休。

在阻擊戰場上,楚軍也是節節敗退。項燕以五萬人阻擊馮毋擇,按照他的預計,馮毋擇一旦救援受阻,必定會急速撤離。楚軍既然以主力圍殺李信,李信生存的希望太渺茫,如果馮毋擇不及時撤離的話,他勢必被再一次包圍,更嚴重的是,假如他也被圍殲了,那中原門戶大開,這場決戰秦軍不但大敗,而且連中原都丟了。

只要馮毋擇還有理智,他就一定會放棄李信,斷然撤離,然而,讓項燕想不到的是,馮毋擇竟然比李信還瘋狂,馮毋擇根本就失去了理智,竟然帶着大軍瘋狂攻擊,突破了楚軍的一道道防禦,誓死也要救出李信。

戰局的發展完全超出了項燕的預料,本來應該是各個擊破,勝券在握,誰知竟然演變成了一場不死不休的血戰,這樣打下去,就算楚軍把秦軍吃掉了,把馮毋擇和、李信和十萬秦軍將士都殺了,楚軍還能剩下多少?整個淮北防線還有多少軍隊?這樣一場慘烈的勝利還是勝利嗎?

項燕不得不佩馮毋擇和李信,如果繼續打下去,秦軍在淮北戰場上是敗了,但在中原決戰中卻是打贏了,齊國遭到重創,楚國也遭到重創,那麼當秦軍發動第二次決戰的時候,齊楚兩國怎麼辦?

激戰到第二天深夜,楚軍阻擊軍隊在馮毋擇和秦軍將士猛烈而頑強的攻擊下丟掉了最後一道防線。五萬對五萬,楚軍敗北,馮毋擇和秦軍將士的“瘋狂”終於扭轉了戰局。

項燕無奈長嘆,下令撤離戰場。

李信堅持到了最後,五萬大軍折損大半,但大秦的戰旗依舊在風中狂舞,大秦的將士始終在戰鬥。

馮毋擇救出了自己的袍澤,救出了一萬多個兄弟,他爲此付出了近兩萬人的代價,但他無怨無悔,他寧願戰死疆場,也絕不拋棄自己的兄弟。

王賁拿下了陽關,其前鋒軍直殺盧奇長城,但就在此刻傳來了南線戰敗的消息。

蒙武果斷下令,王賁率軍退守陽關、魯城一線,自己率十萬大軍直殺彭城。

魯城距離陳有八百餘里,距離彭城不足五百里,若想阻擋楚軍攻打中原,當然是攻打彭城最爲便捷。攻敵所必救,項燕若要確保淮北,就不得不回援。

項燕已經料到秦軍主力爲阻截自己攻打中原,必定要打彭城,所以在退出城父戰場後,親自率主力趕赴彭城。

兩軍在彭城相遇,激烈交戰。

中原戰局的變化迅速傳到咸陽,秦軍戰敗城父,損失慘重的消息如迎頭一棒,打得咸陽眼冒金星,頭暈目眩。

中原決戰已經無法繼續了,楚軍的戰鬥力遠遠超出了咸陽的預料,如果繼續打下去,不但蒙武和王賁會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恐怕就連東南戰場都岌岌可危。

咸陽第一時間做出決策,秦王政下令,即刻停戰。王賁率軍與齊軍對峙,蒙武率軍阻御楚軍,公子扶蘇撤出江淮,與公子騰、章邯撤回夏口。

咸陽的氣氛令人窒息。

這一仗前前後後打了四個多月,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雖然秦軍在中原東線戰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戰果,但相比折損在三個戰場上近十萬將士的性命,這一仗肯定是打敗了,而且還是敗在咸陽中樞的指揮之下,這等於狠狠地打了秦王政和中樞一個響亮的大巴掌,顏面盡失。

咸陽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還是出現了。秦王政失語,中樞失語,文武百官齊齊沉默。

就在這個令人窒息的時刻,太傅、武烈侯公子寶鼎上奏,恭賀中原決戰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此仗戰果顯赫,秦軍奪回了整個中原,掃滅了韓魏餘孽,重創了齊楚兩國,尤其重要的是,它爲第二次決戰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中原決戰是個大戰略,要分幾個階段進行,而第一階段完全實現了中樞的攻擊目標,可以說是一場輝煌的勝利。秦王政和中樞指揮得好,秦軍將士們打得好,咸陽要馬上着手部署第二次攻擊,要將中原決戰進行到底,要堅決實現中土的統一。

武烈侯的奏章向咸陽清晰地傳遞了一個訊息,他無意利用中原決戰的失利打擊咸陽的威信,挑戰咸陽的權威,相反,此時此刻咸陽要團結一致,要激勵前線將士的士氣,要齊心協力打贏中原決戰,完成統一大業。

咸陽的氣氛驟然扭轉,秦王政和中樞立即開始籌備第二次中原決戰。

給前線將士的封賞異常豐厚。秦王政和中樞主動承擔了責任,馮毋擇和李信不但無過,反而得到了嘉獎。不過實事求是地說,馮毋擇和李信的確是有功無過,如果不是他們拼死作戰,那中原戰局完全就是一邊倒了,根本就不會給秦王政和中樞贏得迴旋的餘地。

四月,秦王政親自趕赴頻陽看望王翦,其意思很明顯,你不出山也得出山了。

王翦還是那兩個條件,六十萬軍隊,主攻楚國,那麼這一仗還可以打。

“主攻楚國”的意思說白了就是授予全部的軍權,不但給予統兵權和戰場指揮權,還要授予一定的決策權,也就是說,中樞要下放軍權,否則免談。

此仗之所以失敗,其實就敗在中樞過度集中軍權,不但拿走了全部的決策權,連前線統率的指揮權都要干涉,結果不言而喻。

秦王政可以接受。此次他和中樞的威信遭到了沉重打擊,若想重振威信,就必須打贏中原決戰,所以這個軍權不放也得放。

至於六十萬軍隊,秦王政卻是不敢一口答應。

中原目前還剩下二十五萬可戰之兵,東南還能湊出十萬,滿打滿算三十五萬,距離王翦的要求太遠了。

秦王政得到了王翦的承諾後,馬上返回咸陽,向武烈侯公子寶鼎求助。

第445章 決裂第340章 代北之地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8章 云溪谷地第4章 最大內奸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2章 地下工作者第263章 人荒馬亂第413章 頑固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276章 拔劍相向第240章 換帥第316章 神仙家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207章 兩位老將軍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320章 項燕憤怒了第320章 項燕憤怒了第158章 襲擊第306章 中原變局第405章 歸來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130章 匈奴人第288章 河北人的野心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179章 殘月四絕第427章 輸了一局第49章 初見蒙恬第310章 不打了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237章 攻魏第457章 點了一把小火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200章 歷史把我吞噬了第329章 妥協的第一步第31章 她是我的人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182章 死也不娶你第88章 麃公危矣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97章 最後一刻第116章 拿回老府第268章 救人還是殺人?第205章 相信你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9章 被你害了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427章 輸了一局第61章 恍若一夢第384章 不歸路第7章 小小爆發第133章 狼來了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38章 武安君白起引發驚天風暴第133章 狼來了第186章 人吃人第238章 叔侄第240章 換帥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387章 回家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73章 那片蠻荒之地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280章 公子扶蘇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72章 極度誇張第77章 一等黑鷹令牌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6章 白衣張良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22章 出事了第454章 一本書引發的風暴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364章 序幕第376章 武烈侯的利劍第118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89章 風雲變幻第316章 神仙家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38章 武安君白起引發驚天風暴第270章 誰被拋棄?
第445章 決裂第340章 代北之地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8章 云溪谷地第4章 最大內奸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2章 地下工作者第263章 人荒馬亂第413章 頑固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172章 我想和你做朋友第276章 拔劍相向第240章 換帥第316章 神仙家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207章 兩位老將軍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320章 項燕憤怒了第320章 項燕憤怒了第158章 襲擊第306章 中原變局第405章 歸來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130章 匈奴人第288章 河北人的野心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146章 與寡婦清共宴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179章 殘月四絕第427章 輸了一局第49章 初見蒙恬第310章 不打了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237章 攻魏第457章 點了一把小火第437章 彪悍李斯第218章 兩手空空第200章 歷史把我吞噬了第329章 妥協的第一步第31章 她是我的人第190章 救贖未來的秦三世第222章 百鍊成鋼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182章 死也不娶你第88章 麃公危矣第220章 重裝鐵騎第97章 最後一刻第116章 拿回老府第268章 救人還是殺人?第205章 相信你第299章 災難再臨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9章 被你害了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427章 輸了一局第61章 恍若一夢第384章 不歸路第7章 小小爆發第133章 狼來了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38章 武安君白起引發驚天風暴第133章 狼來了第186章 人吃人第238章 叔侄第240章 換帥第227章 三個貴胄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387章 回家第249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73章 那片蠻荒之地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280章 公子扶蘇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72章 極度誇張第77章 一等黑鷹令牌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425章 何謂統一?第6章 白衣張良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22章 出事了第454章 一本書引發的風暴第404章 能否回京?第157章 第一次指揮戰鬥第69章 囂張就要捱打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364章 序幕第376章 武烈侯的利劍第118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289章 風雲變幻第316章 神仙家第141章 做大做強第38章 武安君白起引發驚天風暴第270章 誰被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