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這是一場決戰

bookmark

寶鼎還在想着戰國貴族們湮沒在歷史硝煙中的時候,蒙恬已經開始講述當前的河北戰局。

這又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後世人都知道一句話,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從古至今,莫不如此。

天下大勢暫時不說了,合縱連橫是戰國政治的核心,而這一政治策略直到楚漢相爭的後戰國時代還是盛行不衰,此後傳承兩千多年,到了寶鼎的前世,這一政治策略更是成爲全球政治的精髓。

大秦自蒙驁死後,王翦就是排名第一的假上將軍,但軍隊實際控制在另一位假上將軍蒙武的手上。好在這一時期,咸陽政治風暴不斷,先有成蛟兵變,後有嫪毐(lao/ai)之亂,接着呂不韋又給罷相了,基本上沒有大規模的對外戰爭。昌平君熊(mi)啓繼任相國後,力薦桓齮(qi)爲上將軍。最後各方妥協,大秦於是就有了三位假上將軍,桓齮、王翦和蒙武,不過這次桓齮排名第一,成爲事實上的秦軍統帥。

第二年,趙國發動了對燕戰爭,老帥龐煖率軍北上征伐。秦軍乘此良機攻打趙國,一路由王翦率軍從太原方向展開攻擊,一路由桓齮、楊端和率軍從河內方向展開攻擊。趙國主力北上,國內空虛,兵敗如山倒。秦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瘋狂進攻,勢如破竹。等到龐煖率軍趕回,北路秦軍已經越過太行山打進了河北,而南路秦軍更是殺到了漳水河,距離邯鄲不足百里。

這一仗趙國慘敗,龐煖前期所創下的退燕敗秦、斬殺秦軍統帥蒙驁等一系列戰果盡數化爲烏有,龐煖因此悲憤而死。悼襄王趙偃隨後駕崩,趙遷繼位爲新王。

秦國乘勢繼續攻擊。還是兩路進攻,一路在北線威脅河北,一路在南線主攻。南線秦軍還是由桓齮和楊端和統帥,在漳水河取得了大捷,殲滅趙軍十萬,斬殺趙軍主帥扈輒。因爲漳水河南岸築有長城,秦軍攻擊不利,隨即調整策略,南線牽制,北線進攻。

北線秦軍主帥一直是王翦,但此刻戰局對秦軍非常有利,邯鄲攻陷之期指日可待,於是咸陽下令,調桓齮到北線出任主帥,指揮作戰,而王翦卻率一支偏師駐守晉陽,以牽制代北李牧。

“公子,你知道晉陽大營有多少軍隊嗎?”蒙恬問道。

寶鼎伸出一隻手。

“五萬?”蒙恬搖搖頭,笑道,“公子,晉陽大營留五萬大軍幹什麼?攻打代北?”

寶鼎沒敢說話。當日他在代北就是這麼想的,秦軍兵分三路,一路在南線漳水河以牽制邯鄲守軍;一路殺進河北,南北夾擊邯鄲;一路則緊逼代北,拖住李牧,若李牧南下則即刻北上攻擊。

“趙國就剩一支代北軍了,如果我們在河北把這支軍隊消滅,邯鄲還用打嗎?代北還用打嗎?”蒙恬笑着問道。

“決戰?”寶鼎吃驚地問道。

“對,決戰。”蒙恬說道,“我們在河北集結了二十萬大軍,在赤麗、宜安一線前後打了三個多月,目的就是要逼着李牧南下,將他的代北軍一口吃掉,然後趙國唾手可得。”

寶鼎面頰微紅,羞赧無語。外行和內行就是不一樣,對整個戰局的分析根本就是南轅北轍。回想當日在代北,自己還自以爲是的把河北戰局分析了一遍,認爲秦軍迫切需要探查到李牧南下的時間,以便迅速北上代北,切斷李牧的退路,贏得大戰的主動權,誰知秦軍根本就沒有這樣複雜的想法,強悍的大秦人根本不鳥李牧,就是陳兵河北,等着他南下決戰。

這纔是大秦軍隊,只有大秦軍隊纔有這種氣吞如虎的大氣魄,但可惜……

“你在代北的刺殺對我們來說是個非常好的消息,這可以大大鼓舞前線將士的士氣。”蒙恬笑道,“對於我們來說,先前最擔心的有兩件事,一是燕趙結盟,燕軍進入河北戰場,二是代北的公子恆在李牧走後,率偏師南下襲擊太原。”

“讓人沒想到的,你竟然在此關鍵時刻刺殺了燕國國相公子隆,徹底斷絕了兩國結盟的可能,並且導致燕國政局大亂。燕王喜現在自顧不暇,連派燕軍趁火打劫的時間都沒了。而尤其讓人高興的是,你還刺殺了公子恆。公子恆的死不僅僅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更重要的是打破了邯鄲和代北兩地長期以來所維持的和睦關係。李牧失去了公子恆的支持,邯鄲再不會讓他稱霸代北。邯鄲和代北的矛盾一旦激化,趙王和李牧勢必反目成仇,其結果可想而知。”

寶鼎微微皺眉。難道趙王和李牧反目成仇,爲的是爭奪代北的控制權?但代北三郡貧瘠,拿到它的控制權對邯鄲有什麼直接好處?當年的歷史真相到底是什麼?還有,公子恆到底是誰殺的?既然李牧知道公子恆對他的重要性,李牧還要殺他?

“左庶長,公子恆不是我殺的。”寶鼎苦笑道,“但那位趙國公主的話顯然不可信,李牧沒理由殺他。”

“公子,公子恆就是你殺的。”蒙恬嚴肅地說道,“即使在大王面前,即使你知道大王知道真相,也不能矢口否認,有些秘密永遠都是秘密。”

寶鼎急忙點頭。蒙恬一旦嚴肅起來,那股撲面而至的威嚴還是頗有威懾力。

“至於李牧爲什麼要殺公子恆,在我看來原因很簡單。公子恆就是給公子隆陪葬的,讓邯鄲給燕國一個交待,同時避免邯鄲和李牧因爲此事而發生激烈衝突,導致河北大戰失敗,趙國敗亡。”蒙恬說道,“公子恆不死,趙國就要拿李牧開刀,以便給燕國一個交待,否則燕國必然以此爲藉口出兵南下。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燕王喜即使不願出兵也沒辦法。趙國現在就指望李牧的代北軍了,邯鄲敢把李牧拿掉?趙國生死存亡懸於一線,就算邯鄲要拿李牧,李牧會答應?代北軍會答應?所以公子恆是爲國而死,死得其所,值了。”

寶鼎有些明白了,不過此事既然蒙恬都看得出來,難道瞞得過燕王喜?

蒙恬看到寶鼎還是面帶疑惑,於是又補了一句,“燕國兩次伐趙,兩次大敗,如今的實力不堪一擊,假如趙國亡了,燕國保得住?這個年代就是弱肉強食,誰相信盟約?趙國亡了,燕國必定難逃一死,所以燕王喜迫於我大秦的威逼,雖然不敢出兵支援趙國,但這種事,只要雙方默契配合一下,彼此心照不宣也就算了,畢竟趙國也賠了一個公子恆,那可是平原君的兒子,趙國的柱石大臣,也算是損失慘重了。”

“難道燕王喜相信公子隆是秦人所殺?”寶鼎問道,“黑冰刺殺公子隆的理由實在太牽強了。”

“燕王喜即使懷疑又怎麼樣?難道他要眼睜睜地看着趙國滅亡,然後燕國跟着死去?”蒙恬冷聲說道,“這個世上,什麼都是假的,唯有實力是真的。燕王喜沒有實力,只有忍氣吞聲,不忍也得忍,不信也得信。”

寶鼎無語。秦人太強悍了,有實力就是不一樣,話裡話外都是霸氣十足。

蒙恬不再與他糾纏這件事,把話題重新引到了河北戰局。

“此戰,桓齮在河北擊敗李牧,然後與南線楊端和南北夾擊,攻克邯鄲,從此趙國亡,山東六國去其一。兩人居功至偉,功勳蓋世。”蒙恬面色不善,語氣裡更是透出一股憤懣,“桓齮和楊端和都是楚系的人,你可以想像一下,此仗過後,咸陽局勢將如何變化?”

“大王有沒有應對之策?”寶鼎試探着問道。他現在也被蒙恬的自信感染了,覺得河北大戰確實十拿九穩,但桓齮怎麼打敗了?會不會和咸陽局勢有關係?

“我大秦將士,上下齊心,誓死奮戰。”蒙恬鄭重說道,“這一仗,不僅關係到趙國的存亡,也關係到我秦國的興衰,不容有失。”

寶鼎把嘴巴閉上,不敢亂說話了。

“李牧的大軍已經抵達河北戰場,正與我大軍激戰。”蒙恬繼續說道,“李牧固守營壘,死守不出。爲了把李牧的代北軍主力誘出來,桓齮上將軍打算示敵以弱,命令原先暗藏於井陘的麃(biao)公暫時不要出動,太原、上黨兩地的軍隊也暫時停止東進,就地待命。所以,你還有一點時間,馬上派人去離石要塞,叫你的蒼頭短兵火速趕來晉陽。”

“我有軍職嗎?”寶鼎有些期待地問道。

“暫時還沒有。”蒙恬笑道,“公子可以暫居我的軍營,公子的蒼頭短兵則在我的軍營外自建一營,糧秣武器自可就近補充。”

寶鼎微笑點頭。看得出來,這一仗的大功勞沒有王翦的份,也沒有蒙恬的份,而自己不過跟在他們後面看看熱鬧,然後順手撿便宜,撈點軍功而已。

這就是貴族和平民的區別啊。貴族拿軍功太容易,而平民若想拿軍功,就要靠砍人頭。靠砍人頭來積累軍功聽上去很公平,其實裡面的名堂太多,某種程度上就是忽悠人。假如你的上官死了,你不但沒有功勞,還要連坐;假如己方的死亡人數等於或者超過對方,你砍再多的人頭也沒用,不但無功還有罪責,總而言之,最低層的士卒想靠砍人來積累軍功,太難太難,幸運者有,但太少了。

不過相比閭左貧賤連從軍的資格都沒有,這些從軍的平民待遇就很不錯了,最起碼有進爵加祿的希望,要知道砍一顆敵國甲士首級,加爵一級,賞田一頃(一百畝),住宅九畝,庶子(侍從的統稱)一人,要做官就是五十石之官。爵位到了五等大夫爵的時候,不但有相應的田地賞賜,還允許有六個奴隸,做官就是縣尉一級,算是很高的待遇。

過去那些跟在武安君白起後面的將士,幸運者較多。武安君打的都是大仗,一仗打下來常常要宰殺對方几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人,所以跟在他後面的將士都很幸運,只要不死,都能撈到爵位,這大概也是秦軍將士們崇拜他,至今還在緬懷他的原因之一吧。

“公子,如果你同意的話,今天下午就搬到我的軍營來。”蒙恬已經打定主意,絕不讓寶鼎離開自己的視線。

寶鼎現在對王系來說太重要了,不僅他的安全至關重要,他內心的想法和選擇更是至關重要。

秦王政爲什麼在河北大戰如火如荼之際,調集黑鷹銳士到離石要塞?正是在確保寶鼎安全的同時確保完全控制寶鼎,不是要限制寶鼎的人身自由,而是斷絕楚系或者其它對手接近寶鼎,以防他們威逼利誘這位涉世不深可以說是懵懂無知的少年,一旦寶鼎的想法變了,走上了秦王政的對立面,那不僅意味着這個計策的失敗,更意味着秦王政的失敗。秦王政決不允許失敗。

蒙恬自感責任重大啊。坐在他對面的畢竟是個少年人,就算這個少年人發誓效忠,就算自己日夜派人看護,但心智畢竟沒有成熟,對複雜殘酷的權力鬥爭也沒有直接認知,尤其令人頭痛的是,他一直在邊塞蠻荒之地長大,一直以刑徒的身份生活在屈辱當中,突然天地變了,烏鴉變成了鳳凰,刑徒變成了公子,這種衝擊太大了,他的心理如何變化?他能否像預想的那樣順利成長?

但這些困難都不算什麼,最讓人忐忑不安的就是對手的動作。寶鼎傳奇般的故事一旦在咸陽傳開,咸陽馬上就會風起雲涌,楚系會在第一時間找到他,甚至會派重量級人物趕到太原來拉攏他。

有一個事實無法否定,那就是武安君曾經和楚繫有過幾十年的密切關係,姑且不說當年宣太后對他的器重和賞識,就以穰侯魏冉、華陽君熊(mi)戎這兩位老一輩的楚系中堅來說,他們就與司馬錯、白起這兩代大秦軍隊的統帥有着深厚的私人情誼,楚系甚至與司馬氏有聯姻,而司馬氏又與白氏有聯姻。這三家的親密關係在昭襄王決意清除楚系的時候發揮了最大作用,昭襄王考慮到楚系的功績、一家人的親情,還有楚系和大秦兩代統帥的親密關係,不得不面對現實,還是以“固幹削枝”爲原則,在王權得到鞏固和集中的情況下,驅逐了以穰侯、華陽君爲首的楚系中堅,沒有痛下殺手,徹底肅清楚系。

其實當時也肅清不了,楚系已經經營四十年,其勢力早已植根於大秦每一個角落,昭襄王怎麼肅清?恐怕把楚系勢力徹底剷除的同時,大秦國祚的根基也動搖了,所以只能從長計議。其後十六年裡昭襄王就一直在幹這件事,包括誅殺白起,禁錮白氏和司馬氏,甚至不惜忍痛割愛,把自己十分疼愛的嫡長孫都賠了進去,目的都是爲了把楚系外戚對大秦朝政的影響力降到最低,然而,物極必反,昭襄王最終還是沒有鬥過自己的母親宣太后,功虧一簣。

楚系外戚重新崛起至今已經十七年,華陽太后卻一直沒有解禁白氏和司馬氏,更不要說爲武安君平反了,至於公子弘,那絕對是應該被遺忘的人物,這一支王族血脈肯定要被湮沒在茫茫大漠中。華陽太后的這種做法當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即使當年的老一輩楚系中堅還活着,從本系利益考慮,也會支持的。

然而,寶鼎突然橫空出世,大王的雷霆一擊打了楚系一個措手不及。

在武安君這件事上,大秦王族做得不好,從孝文王開始的三代君王更沒有做好,雖然原因很複雜,但寒了老秦人的心,這是事實啊。大王不願自己打自己的臉,楚系當然不能欺人太甚主動打大王的臉,所以無論是大王,還是楚系,都欠武安君太多,欠白氏和司馬氏太多。

如今大王準備自己打自己的臉了,楚系怎麼辦?是阻止呢,還是搶先給他一個巴掌?當然是搶先給他一個巴掌了,先把他打“清醒”了再說。大王可沒安好心,他自己那一巴掌最終打不打還不知道,但在他打自己一個巴掌之前,肯定要把楚系打得暈頭轉向。

楚系搶先打巴掌的辦法無法兩個,一是利用三家老一輩的關係,先把白氏和司馬氏拉過去,然後再利用白氏和司馬氏,把寶鼎拉過去,但他們非常被動的是,十七年了,他們都沒有幫助白氏和司馬氏,此刻突然找上門去,結果未必如願。

大王不一樣,他和寶鼎本是血統關係很近的堂兄弟,他們是一家人,他只要把寶鼎從邊疆接回來,寶鼎就對他感激涕零了,當然願意爲他賣命,何況爲他賣命其實就是爲寶鼎自己賣命,爲大秦嬴姓王族賣命,他們本來就是一家人嘛。

蒙恬思來想去,覺得在寶鼎這件事上,大王雖然優勢明顯,但宣太后一脈的楚系外戚已經在大秦打下了七十多年的深厚根基,而秦楚二十一代的聯姻更是讓擁有楚人血統的秦人遍佈朝野,大王這種優勢恐怕不堪一擊,所以當務之急,還是把寶鼎牢牢抓在手裡爲好,最起碼在將其交給大王之前,要牢牢抓在手裡,寸步不離。

寶鼎沒有馬上回答。他想到蒼頭說還要等幾天才離開晉陽,因此暫時他還想和蒼頭待在一起,和蒼頭好好商量。另外從心理上來說他對眼前的一切太陌生,本能地感到不安和恐懼,有蒼頭在身邊他覺得安全。

他臉上的表情絲毫不拉地落在蒙恬的眼裡,蒙恬心裡驟然一緊,不待寶鼎回答,馬上站了起來,以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道:“我這就回去急奏咸陽,下午我去館驛接你。”

寶鼎立感不快。他的心理還停留在前世小人物的狀態,和蒙恬待在一起,蒙恬身上那股上位者的威勢讓他很緊張,壓力非常大,這就好比前世他突然見到一位封疆大吏一般,雖然不至於噤若寒蟬口不成言,但讓他以一顆平常心或者以平等的姿態與上位者說話,太難了,最起碼第一次的時候肯定不行。當然了,現在寶鼎的身份很顯赫,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調整,應該差不多可以做到。

蒙恬察覺到寶鼎眼裡掠過的那絲不快,但他顧不上這麼多了,馬上給自己找了個理由,“此刻秦趙兩國交戰正酣,有大量的趙國黑衣潛伏晉陽,公子的安全沒有保障,尤其在公子刺殺了燕趙兩位顯貴之後,必定成爲趙國黑衣和燕國虎騎追殺的首要目標,所以,爲公子的安全計,還是去軍營暫住最爲妥當。”

寶鼎雖然覺得蒙恬太霸道,但他前世小人物的心理還是讓他非常自然地順從了。

蒙恬虛手相請。寶鼎與其並肩走出小亭。

“公子,此去咸陽一千五百里,驛馬日夜疾馳,三天之內大王就能接到我的奏章。”蒙恬輕聲說道,“六天後,大王的聖旨必會送達晉陽,到那時,公子的身份就可以公開。然後我陪公子去拜訪假上將軍王翦,只要公子提出從軍殺敵的要求,公子的軍職也就解決了。”

寶鼎只是點頭,心裡卻在想,蒙恬也是統軍大將,他難道就不能給我一個軍職。這事寶鼎卻是想錯了,王翦是北疆軍統帥,蒙恬只是他的裨將,以寶鼎的身份和一千私兵的規模,只有王翦纔有權給一個臨時建制。

這個念頭不過一閃而已,寶鼎的心裡隨即就被即將見到王翦的興奮所填滿,腦海中已經不由自主地開始推想王翦的相貌。

“上將軍的頭髮白了嗎?”寶鼎隨口問道。

“還沒有。”蒙恬笑着指指自己的鬢角,“不過這裡已經見白了。”

寶鼎旋即想到了王翦的兒子王賁,他是不是也在晉陽?他剛想問,忽然想到直呼其名太不禮貌,於是拐彎抹角地試探到,“左庶長,上將軍之子,那個,他也在晉陽嗎?”

“上將軍的子孫很多,隨侍左右的有好幾個,你問的是哪一個?”

“那個,最厲害的……”寶鼎瞎蒙了。

“左更王賁嗎?”蒙恬笑了起來,“你想見他?可以,我安排一下,請他晚上過來。”(左更,秦二十等爵第十二等。)

寶鼎無語。這位蒙恬太強勢了,也不問問自己的意見就做主了。也好,先見見這位王賁,這員悍將不比他的父親差,在統一大戰中可是獨自率軍連滅三國,先滅魏,再滅燕,最後滅齊,大秦統一天下後,父子俱封侯,一門兩貴,顯赫至極。

蒙恬帶着甲士匆匆而去。

寶鼎站在樹叢中,望着他雄壯挺拔的背影,突然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這種感覺非常強烈,以致於他猛地咬住了嘴脣,用力地咬着,任由痛疼蔓延開來。

美妙,寶鼎現在就自我陶醉在這種美妙的意境裡。這是一次美妙的穿越,一次美妙的奇遇,前世做夢都不會有的奇遇竟然就這樣不可思議地出現了,自己竟然與蒙恬坐在一起,暢談天下大事,指點大秦江山,而未來的始皇帝就在遙遠的咸陽默默地注視着自己,他與自己的距離竟然如此之近,近到自己仿若看到了他的笑容,聽到了他的聲音,讀到了他的心靈。

蒙恬高大的身影消失在綠色的叢林之中。寶鼎注視良久,這才緩緩轉身,望向那座小木亭,目光停留在亭中石桌上。這座小木亭,這張石桌,或許見證了有自己穿越而來的大秦歷史上最爲重要的一次會面,這次會面或許將就此改變既定的歷史軌跡,把未來的大秦帝國推向一個嶄新的方向。

寶鼎心潮起伏,思緒在現實和虛幻之中交錯。忽然,他發現自己就站在歷史長河邊上,波濤洶涌的大河奔騰咆哮,自己長髮狂舞衣袂翻飛,就象一位出塵仙人,默默地凝視着大河,觀察着大河,探究着大河……古往今來,多少英雄人物早已被大浪淘去,湮沒在滾滾洪流當中,自己呢?自己是站在大河邊上,做個超然物外的旁觀者,還是投身到大河之中,劈波斬浪?

註釋:

短兵,私人衛隊。

閭左:“閭左”一詞的確切含義,從東漢以後在歷代注家的解釋中就一直存在歧義,在當代學者的研究中,亦沒有定論。“閭左”並不是閭里的左邊,而是與“朝右”、“豪右”相對應的一個詞,表示居住在閭里的普通平民,此論前人雖有所及,但始終沒有詳證。

有說閭左主要由僱農、佃農等構成的貧苦人羣。雖然秦律在形式上並不徵發閭左,但特殊時期常常違反。

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175章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第149章 與鉅子論道第383章 底線第137章 鼓風機第314章 胡亥的母系血統第245章 操控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383章 底線第184章 韓非有難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136章 趙高出現了第295章 逼迫第377章 措手不及第10章 你只要殺死一個人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24章 身陷重圍第312章 變故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238章 叔侄第96章 攻第379章 給面子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441章 北疆的冬天第78章 無間道第229章 西河、鬼谷第192章 我是一滴水第46章 老秦人的憤怒第254章 荊軻求助第361章 破燕第140章 引火燒身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246章 天災第266章 秦王政的改變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240章 換帥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76章 打發叫化子啊?第240章 換帥第43章 魏人張耳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237章 攻魏第232章 鳥獸散第339章 亡國之痛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169章 撈一票就跑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272章 選擇第280章 公子扶蘇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311章 大王東巡第384章 不歸路第234章 李園來了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22章 出事了第349章 臨危受命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410章 誰是獵物?第237章 攻魏第251章 趙高要來了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332章 趙高的恐懼第355章 出塞作戰第257章 施壓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267章 大災?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378章 決戰開始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397章 陳祿的選擇第457章 點了一把小火第131章 泡溫泉第456章 坑儒第329章 妥協的第一步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110章 烹第33章 大秦相國是誰?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335章 環環相扣第427章 輸了一局第236章 贖買
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175章 人生就是一場賭博第149章 與鉅子論道第383章 底線第137章 鼓風機第314章 胡亥的母系血統第245章 操控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383章 底線第184章 韓非有難第368章 咸陽的妥協第136章 趙高出現了第295章 逼迫第377章 措手不及第10章 你只要殺死一個人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24章 身陷重圍第312章 變故第143章 謀事在人第238章 叔侄第96章 攻第379章 給面子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441章 北疆的冬天第78章 無間道第229章 西河、鬼谷第192章 我是一滴水第46章 老秦人的憤怒第254章 荊軻求助第361章 破燕第140章 引火燒身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246章 天災第266章 秦王政的改變第265章 擊掌爲誓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240章 換帥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76章 打發叫化子啊?第240章 換帥第43章 魏人張耳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第106章 又見黑鷹第353章 白馬教誨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237章 攻魏第232章 鳥獸散第339章 亡國之痛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運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169章 撈一票就跑第26章 老夫恨他們第414章 驅虎吞狼第293章 見招拆招第278章 借刀殺人第272章 選擇第280章 公子扶蘇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311章 大王東巡第384章 不歸路第234章 李園來了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22章 出事了第349章 臨危受命第304章 此分封非彼分封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436章 爲何恐懼?第410章 誰是獵物?第237章 攻魏第251章 趙高要來了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332章 趙高的恐懼第355章 出塞作戰第257章 施壓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296章 尋找史祿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267章 大災?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378章 決戰開始第318章 身不由己第397章 陳祿的選擇第457章 點了一把小火第131章 泡溫泉第456章 坑儒第329章 妥協的第一步第17章 蓋聶,大師也第110章 烹第33章 大秦相國是誰?第73章 老子的隊伍來了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335章 環環相扣第427章 輸了一局第236章 贖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