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滅韓之戰(上)

三晉是指韓趙魏三國,這三國之所以稱爲三晉是因爲這三個國家都是晉國的領土。晉國當時統一着中原大地,是最強大的國家,即使蠻橫的楚國都要退避三舍。可以想象得到,要是晉國不滅,一直強大的話,統一中國的重任很可能落在晉國頭上。

韓國謀國始者是韓厥,他是晉文公的大臣,最善長的就是執法,他的執法無人能夠挑剔,再加上他有德操,有治國的才幹,很得晉文公的賞識,韓氏一脈因他而逐漸穩固,最終參與了三分晉國之謀,建立了韓國。

戰國七雄中,韓國的領土最小,國力最弱,而其地理位置又處於秦趙魏楚四國包圍中,成了四戰之地,這本身就很不利。更爲嚴重的是,還是處於秦國東進的第一個戰略進攻樞紐上,因而周衝纔有欲取天下,必先滅韓的說法。連年遭到秦軍的重創,國力一日弱於一日。

韓國建國之初的都城是在陽翟(現在河南的禹縣),韓哀侯滅了鄭國,把都城遷到新鄭(現在河南的鄭州),一直到韓國滅亡爲止,其都城一直在這裡。

說起韓國,不要以爲韓國小就無所建樹,要是那樣認爲,是大錯而特錯,韓昭侯命申不害變法,韓國一度強盛,諸國不敢犯境。可惜的是,這僅僅是曇花一現,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衰敗了,一日弱似一日,最終爲秦國所滅。

新鄭城下,殺聲震天,劍戟碰撞聲、戰車的衝擊聲響成一片,人喊、馬嘶、哀號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將士們的熱血飛濺,如血的殘陽斜照,分不清究竟是陽光還是熱血,無數的斷劍折戟、殘肢斷臂鋪滿了新鄭城下。

周衝眼球充血,臉色血紅,胸口急劇起伏,右手不自然地按在劍柄上,這正是一個熱血志士血性上來的表徵,周衝只差拔劍出鞘大喊一聲殺啊,揮劍殺入敵陣,即使身死人手也無怨無悔。

不是周衝好逞血氣之勇,而是他第一次身臨戰場,爲秦軍那種無與匹敵的氣勢所鼓舞,不自然地生出振劍殺敵的想法。

秦國軍隊以作戰勇猛,氣勢驃悍著稱,青史垂名,這點周衝早就熟知於胸,但是從書上讀到的與身處戰場,看着秦軍廝殺,那感覺完全不同,許久以後,周衝評論說:“當我第一次看到秦軍的廝殺,才真正明白了秦始皇爲何能以一國之力,只用十年時間就可以掃滅山東六國的原因,那是因爲他有一支能征善戰的鐵軍。這支鐵軍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鬥志、毅力、慷慨赴死的精神具有震憾人心的力量,只要你有一點點血性,不需要太多,你馬上就會爲他們所感染,不自然就會融入其中!”

斜陽照射下,內史騰高大的身影拖得長長的,他手按劍柄,眼中灼灼生輝,臉色平靜,彷彿眼前富有血性的搏殺是再正常不過似的。

內史騰儘管在歷史上並沒有太大的名聲,更沒有王翦那樣精彩的論兵言論,其實他仍然是一個極其優秀的軍事將領,在秦始皇發動的統一戰爭中立下了不小的戰功。

他一生馳騁在戰場上,這種廝殺場面自然是見得多了,不會如周衝一般反應。冷靜沉着,不爲血性衝昏頭腦,時刻保持頭腦的清醒,這正是一個優秀將領必須具備的可貴品質,而內史騰就有。

內史騰在周衝肩上輕拍一下,道:“周大人這是第一次上戰場吧?”他是何等老練的軍人,一眼就看出周衝是第一次經歷戰場的洗禮。

周衝吸口充滿血腥的涼氣,冷靜一下,道:“將軍說對了,周衝是第一次經歷戰場搏殺。”

內史騰呵呵一笑,道:“第一次是這樣的,我第一次上戰場,比起周大人可慘多了,血性一上來,什麼事也管不了,揮刀就殺了上去,心裡沒有其他念頭,只知道殺人殺人,殺到後來,手都殺酸了,連刀都舉不起來。”

“將軍神勇,視生死於不顧,周衝欽佩!”周衝這話不是說假話,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是人都會欽佩馳騁在疆場上的熱血之士。

內史騰謙道:“周大人過獎了,神勇不敢當。周大人第一次上戰場,就有如此冷靜的表現,內史騰想不讚揚周大人都不行。要是換個人,肯定是拔劍就上了,周大人還能站在這裡靜觀,實是難能可貴。”

“將軍言重了。”周衝遜道:“不是周衝不想廝殺,而是周衝不知所措。”

內史騰笑道:“周大人說笑了,內史騰一生在戰場上度過,其他的事不知道,唯有這戰場,內史騰是瞭若指掌,周大人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非常明白。周大人千金之軀,身負重任,要是象兵士一樣衝殺,萬一有個不測,豈不是大秦之不幸?”

周衝笑道:“將軍擡舉周衝了,周衝一介之身,哪有那麼重要。敢問將軍,要攻下新鄭,還需要多少時間?”

內史騰皺着眉頭道:“這是韓國的亡國之戰,打得異常頑強,完全不似以往那樣,聞我大秦之名而逃跑,他們是拼死抵抗,沒有了武器,就用拳頭,拳頭沒了就用牙齒,牙齒沒有了就用眼睛瞪。要是他們以往象現在這樣勇猛,我大秦哪裡能到達新鄭。”

這是新鄭,韓國的都城,對於韓國將士們來說,這是死地,只有死中求生了,這仗打得自然是很艱苦,並非是秦軍的戰鬥力不足造成的。這是戰爭的規律,無可厚非。

周衝打量戰場,道:“請問將軍,如此打下去,傷亡將有多少?”

內史騰略一估算,道:“比平時多出三五萬吧。”

多死三五萬,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周衝心中一疼,道:“將軍可想過攻下城門?”

內史騰有點煩躁地道:“早用過了,該死的韓人,城門守得象鐵桶。最近一次,我們快攻下城門,硬是給他們用人海戰術頂出來,他們人挨人,人擠人,構築了一道厚厚的人牆,一點點把我們頂出來的。”

指着城門邊的護城河,道:“周大人你看,護城河裡的屍體絕大部分就是那一次留下的。很多韓國士兵給擠死了,當我們撤離城門時,就掉進護城河裡,老遠就能聽到卟嗵卟嗵的落水聲。”

周衝一瞧,護城河裡厚厚一層屍體,心中慘然,知他所言不假,心念一轉,道:“將軍,我有一個辦法可以奪取城門,不過,要先停止進攻,不要增添無謂的傷亡。”

第一次上戰場的周衝居然有辦法攻佔城門,內史騰有點難以置信,驚奇之極地問道:“周大人,什麼辦法?快說。”

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16章 伐趙(十五)第1章 羣英聚會(二)第19章 大破李牧(一)第14章 攻韓(上)第9章 李牧論兵(四)第6章 官袍加身(四)第1章 高人(下)第9章 李牧論兵(一)第5章 狼煙四起(一)第17章 攻佔邯鄲(十一)第13章 絕世美人(六)第37章 平定百越(二)第8章 亂楚奇計(四)第7章 人生喜事(四)第15章 大戰前夕(下)第1章 韓非出使(一)第22章 再商大計(三)第7章 不戰而獲(九)第12章 裡中趣聞(二)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四)第10章 國士之禮(下)第1章 韓非出使(二)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12章 迷惑敵人(一)第1章 羣英聚會(六)第18章 西線決戰(七)第18章 西線決戰(十)第13章 沛裡英豪(九)第1章 周衝議政(六)第10章 帝王之師(五)第10章 破擊匈奴(五)第12章 裡中趣聞(一)第32章 滅楚之戰(九)第17章 攻佔邯鄲(八)第27章 伐楚之議(一)第13章 沛裡英豪(九)第4章 絕世兵法(下)第5章 諫秦王(三)第18章 西線決戰(十)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第12章 胯下將軍(二)第10章 帝王之師(六)第12章 迷惑敵人(一)第10章 帝王之師(六)第24章 滅三國(三)第28章 故人歸來(五)第6章 官袍加身(四)第31章 英雄歸來(一)第28章 故人歸來(三)第9章 滿載而歸(上)第8章 進軍西域(二)第6章 治理韓地(六)第13章 絕世美人(四)第3章 名儒到訪(中)第23章 一網打盡(上)第5章 狼煙四起(二)第4章 一語定乾坤(四)第17章 攻戰邯鄲(十二)第3章 鬧分封(四)第9章 李牧論兵(五)第6章 廢分封(五)第1章 周衝議政(六)第5章 周衝請客(下)第10章 破擊匈奴(五)第12章 裡中趣聞(五)第1章 高人(上)第3章 國士無雙(一)第26章 打造海軍(三)第5章 狼煙四起(四)第33章 收復河套(二)第10章 帝王之師(二)第6章 財運亨通(下)第19章 大破李牧(六)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五)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12章 胯下將軍(五)第35章 張良掛帥(一)第2章 攻韓之戰(下)第13章 遇刺(上)第17章 攻佔邯鄲(十三)第11章 初識秦王(四)第2章 滅韓之戰(中)第10章 破擊匈奴(五)第10章 帝王之師(六)第11章 另類遊學(下)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第7章 不富不行(中)第8章 亂楚奇計(五)第2章 隱居(下)第7章 不戰而獲(六)第1章 羣英聚會(三)第6章 河西走廊(六)第7章 折辯荊軻(一)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第8章 進軍西域(四)第1章 周衝議政(五)第11章 另類遊學(下)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
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16章 伐趙(十五)第1章 羣英聚會(二)第19章 大破李牧(一)第14章 攻韓(上)第9章 李牧論兵(四)第6章 官袍加身(四)第1章 高人(下)第9章 李牧論兵(一)第5章 狼煙四起(一)第17章 攻佔邯鄲(十一)第13章 絕世美人(六)第37章 平定百越(二)第8章 亂楚奇計(四)第7章 人生喜事(四)第15章 大戰前夕(下)第1章 韓非出使(一)第22章 再商大計(三)第7章 不戰而獲(九)第12章 裡中趣聞(二)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四)第10章 國士之禮(下)第1章 韓非出使(二)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12章 迷惑敵人(一)第1章 羣英聚會(六)第18章 西線決戰(七)第18章 西線決戰(十)第13章 沛裡英豪(九)第1章 周衝議政(六)第10章 帝王之師(五)第10章 破擊匈奴(五)第12章 裡中趣聞(一)第32章 滅楚之戰(九)第17章 攻佔邯鄲(八)第27章 伐楚之議(一)第13章 沛裡英豪(九)第4章 絕世兵法(下)第5章 諫秦王(三)第18章 西線決戰(十)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第12章 胯下將軍(二)第10章 帝王之師(六)第12章 迷惑敵人(一)第10章 帝王之師(六)第24章 滅三國(三)第28章 故人歸來(五)第6章 官袍加身(四)第31章 英雄歸來(一)第28章 故人歸來(三)第9章 滿載而歸(上)第8章 進軍西域(二)第6章 治理韓地(六)第13章 絕世美人(四)第3章 名儒到訪(中)第23章 一網打盡(上)第5章 狼煙四起(二)第4章 一語定乾坤(四)第17章 攻戰邯鄲(十二)第3章 鬧分封(四)第9章 李牧論兵(五)第6章 廢分封(五)第1章 周衝議政(六)第5章 周衝請客(下)第10章 破擊匈奴(五)第12章 裡中趣聞(五)第1章 高人(上)第3章 國士無雙(一)第26章 打造海軍(三)第5章 狼煙四起(四)第33章 收復河套(二)第10章 帝王之師(二)第6章 財運亨通(下)第19章 大破李牧(六)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五)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12章 胯下將軍(五)第35章 張良掛帥(一)第2章 攻韓之戰(下)第13章 遇刺(上)第17章 攻佔邯鄲(十三)第11章 初識秦王(四)第2章 滅韓之戰(中)第10章 破擊匈奴(五)第10章 帝王之師(六)第11章 另類遊學(下)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第7章 不富不行(中)第8章 亂楚奇計(五)第2章 隱居(下)第7章 不戰而獲(六)第1章 羣英聚會(三)第6章 河西走廊(六)第7章 折辯荊軻(一)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第8章 進軍西域(四)第1章 周衝議政(五)第11章 另類遊學(下)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