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伐楚之議(三)

王真心相待,推心置腹了,按理說李牧應該很感動,爲所動,只淡淡道:“王上以爲可則可,王上以爲不可則不可。”

他這話太模糊了,讓人聽着就不爽,李斯忍不住斥道:“李牧,王上敬你,才真誠相待,就算是塊石頭也該捂熱了。你不想爲王上出主意,儘可以不說。”李牧的表現實在是讓人不憤,不能怪李斯。

秦王揮手阻住李斯再說下去,問道:“李將軍以爲何爲可?”

李牧坐得筆直,彷彿沒有聽到秦王的問話似的,秦王再問道:“李將軍難道認爲寡人昏庸不堪,不稱將軍之意?”

“李牧以爲王上之才千古罕見,王上是多慮了。”李牧淡淡道:“李牧斗膽請問王上,王上以爲攻楚的條件成熟了?”

秦王點頭道:“要是光從軍事角度來說,寡人滅楚的時機成熟了。寡人一舉而滅趙燕魏齊四國,兵鋒正銳,楚國兩派相爭,他們的血都快流乾了,只要寡人大軍一到,還有不轉眼殄滅之理。”

“以王上天威要滅楚自是不成問題,只是李牧有幾個問題想向王上請教一下。”李牧緩緩道:“請問王上,秦軍自出關以來,連續作戰,與司馬尚大戰於西線,再與李牧大戰於東線,再東滅齊,北伐燕,南征魏,四處開戰,萬里轉折,兵士疲憊嗎?”

秦王想也沒有想,道:“自從大軍出函谷關東向,已近兩年,士卒疲憊不堪,極待休整。這理寡人明白。只是,若是大軍休整而不趁機伐楚,那麼長平大戰舊事就要重演,寡人是想趁楚國兩派沒有分出勝負之機滅了楚國。要是楚國兩派分出勝負,寡人要滅楚,楚國也必滅,只是困難會大很多。”

李牧點頭道:“王上所言極是,不過李牧以爲今日之楚非昔日之趙。當年,長平大戰之後,昭襄王錯過了滅趙的最佳良機。後來悔悟兵臨邯鄲,卻落得大敗而歸。究其原因,並不是趙國強大起來了,而是趙國得到諸侯的增援,假使沒有諸侯的增援,若是沒有信陵君竊符救趙,那麼趙國也會爲昭襄王所滅。

“山東六國已滅其五。只餘一個楚國,即使楚國兩派分出勝負,正如王上所言楚國的血已經流乾,要想恢復過來也不是在短時間內所能做得到。楚國統一之後,實力是會有一定程度提升,但沒有了諸侯,楚國又能做什麼?”

衆人齊皆點頭贊同。

秦王擊掌,道:“有道理,有道理。那麼。李牧將軍以爲現在伐楚不是時機?”

李牧直言道:“王上,李牧以爲王上若現在攻楚,則是逆時而爲,會埋下無窮後患。若王上暫緩攻楚。則爲順時而動,其利無窮。”

秦王笑道:“李將軍有話儘管說,不必藏着掖着。只要有道理,就算是逆耳之言,寡人也能接受。不信話,你可以問問周先生,他可是指着寡人鼻子罵過的,可他的話有道理,當時寡人很生氣,寡人還是接受了。”

周衝忙道:“王上。周衝莽撞,還請王上恕罪。”

秦王擺擺手,道:“周先生不必多心。只要你有道理,寡人會接受。”

李牧不無感動道:“王上,請恕李牧狂妄。李牧以爲士卒疲憊,極待休整,這是一不可伐楚。現在的秦軍雖有六十萬之衆,但分散在趙燕齊魏之,要把他們集中起來,又能要費時費力,千里奔走,必然疲憊不堪,這是雪上加霜之事。

“李牧以爲現在的秦軍還是以前的那支秦軍,而大秦已非以前的大秦,擁有長江以北的所有土百姓,若現在伐楚,只不過是用以前的秦軍滅楚,而不是動用大秦的所有力量。兵者,兇器也,不得已而用之,何也?因爲死傷無數,若王上現在伐楚,苦難依然是以前的大秦百姓,而不是現在大秦所有的百姓。”

韓非率先表態支持,道:“王上,韓非以爲李將軍所言極是有理。王上征戰天下,一統宇內,是爲了結束戰亂。可韓非以爲,王上得到五國之而不能善用之,反而有害。韓非以爲越戰越強之道就在於:得其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戰!

“若王上此時滅楚,勝利自是必然,然而關中、漢中、蜀中的秦國百姓負擔會更重,並沒有做到使用山東之力滅楚的目的。

“王上,應該暫緩伐楚,施仁政,廢苛暴,收拾山東民心,穩固徵服之,使山東之民甘心做大秦百姓。如此一來,不出三年,則山東之民心初定,必願爲大秦奮死殺敵,王上再伐楚,則無後顧之憂也。”

這番話說得結結巴巴的,衆人聽得很吃力,但心裡很興奮,這是真知灼見啊。

列國征戰數百年,各成體系,各有各民風,各有各的文明,要是不能融合的話,率然對楚開戰,後果真的很嚴重。

秦王很是興奮站起來,走了幾步,站到李牧身後,在李牧肩頭輕拍,道:“寡人也正爲此事傷腦筋,難以決斷,才把你們請來商議。看來,楚國又要讓他多活幾年了。李將軍,寡人有一個心病,李將軍可否爲寡人了卻?”

李牧笑道:“王上所慮者,不外是匈奴。蒙恬將軍與匈奴打了一仗,雖然打出了華夏的威風,以李牧之見,匈奴必然不會甘休,會派兵南下,騷擾邊境,這事王上應該早爲佈置。”

“知我者,李將軍也!”秦王欣然而笑,道:“寡人所慮者正是匈奴也!匈奴侵擾華夏不絕,大秦,趙國,燕國爲此而修築了長城,意在阻止匈奴南下。現在趙國,燕國滅了,總不能連他們捍衛華夏的正義之舉也滅了吧?他們昔日與匈奴交戰之事,現在由大秦做了。

“以寡人心裡所想,現在出兵大草原,一舉踏平匈奴,那纔不愧是男兒事。可寡人是王上,不能意義用事,現在的局勢寡人以爲應該是先南後北,先滅楚,再對付匈奴。對匈奴能忍則忍,可也不能忍到任由匈奴自由進出吧?

“李將軍,寡人是想請你坐鎮北方,鎮懾匈奴,爲寡人平定南方爭取時間。李將軍威名遠播草原,只要將軍到了北,匈奴必然不敢南下,李將軍可願爲華夏百姓勉爲其難?”

第7章 不戰而獲(八)第4章 尋訪張良(二)第35章 張良掛帥(四)第19章 大破李牧(四)第1章 片言迴天(二)第13章 沛裡英豪(四)第7章 不戰而獲(五)第12章 胯下將軍(四)第31章 英雄歸來(五)第14章 攻韓(上)第2章 歷史罪人(下)第7章 折辯荊軻(一)第5章 新政(上)第1章 人,要靠自己第4章 一語定乾坤(三)第8章 亂楚奇計(三)第5章 奇書問世(上)第34章 收復河套(四)第13章 絕世美人(十)第13章 絕世美人(六)第2章 攻韓之戰(下)第24章 滅三國(十)第20章 勸降李牧(下)第3章 驚世之技(上)第29章 張良間楚(五)第1章 絕代劍客(下)第16章 伐趙(十二)第3章 名儒到訪(中)第6章 河西走廊(五)第16章 伐趙(二)第24章 滅三國(一)第4章 問計(上)第7章 不富不行(中)第11章 初識秦王(三)第37章 平定百越(六)第11章 初識秦王(三)第10章 絕世神醫(中)第1章 韓非出使(五)第27章 伐楚之議(七)第12章 胯下將軍(九)第12章 藉口(上)第22章 再商大計(二)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7章 出使楚國(上)第29章 張良間楚(一)第37章 平定百越(四)第33章 收復河套(一)第28章 故人歸來(一)第32章 滅楚之戰(一)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七)第37章 平定百越(三)第6章 治理韓地(四)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七)第7章 人生喜事(四)第4章 尋訪張良(七)第6章 官袍加身(二)第4章 問計(上)第30章 一箭雙鵰(五)第5章 諫秦王(一)第18章 西線決戰(四)第13章 絕世美人(五)第3章 驚世之技(上)第9章 李牧論兵(四)第27章 伐楚之議(六)第7章 人生喜事(二)第1章 羣英聚會(四)第29章 張良間楚(五)第16章 伐趙(十六)第二十章 中第1章 高人(下)第2章 滅韓之戰(上)第8章 疲趙之計(一)第5章 諫秦王(四)第29章 張良間楚(四)第4章 尋訪張良(六)第12章 裡中趣聞(四)第10章 破擊匈奴(一)第16章 伐趙(十五)第10章 帝王之師(八)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31章 英雄歸來(一)第8章 疲趙之計(四)第22章 再商大計(二)第2章 君臣歡聚(下)第1章 韓非出使(四)第1章 周衝議政(三)第36章 冒頓弒父(四)第35章 張良掛帥(三)第18章 西線決戰(八)第13章 絕世美人(六)第10章 絕世神醫(下)第16章 伐趙(十四)第17章 攻佔邯鄲(七)第12章 迷惑敵人(一)第3章 鬧分封(三)第7章 折辯荊軻(四)第3章 鬧分封(三)第5章 一語點醒(上)第37章 平定百越(六)第37章 平定百越(六)
第7章 不戰而獲(八)第4章 尋訪張良(二)第35章 張良掛帥(四)第19章 大破李牧(四)第1章 片言迴天(二)第13章 沛裡英豪(四)第7章 不戰而獲(五)第12章 胯下將軍(四)第31章 英雄歸來(五)第14章 攻韓(上)第2章 歷史罪人(下)第7章 折辯荊軻(一)第5章 新政(上)第1章 人,要靠自己第4章 一語定乾坤(三)第8章 亂楚奇計(三)第5章 奇書問世(上)第34章 收復河套(四)第13章 絕世美人(十)第13章 絕世美人(六)第2章 攻韓之戰(下)第24章 滅三國(十)第20章 勸降李牧(下)第3章 驚世之技(上)第29章 張良間楚(五)第1章 絕代劍客(下)第16章 伐趙(十二)第3章 名儒到訪(中)第6章 河西走廊(五)第16章 伐趙(二)第24章 滅三國(一)第4章 問計(上)第7章 不富不行(中)第11章 初識秦王(三)第37章 平定百越(六)第11章 初識秦王(三)第10章 絕世神醫(中)第1章 韓非出使(五)第27章 伐楚之議(七)第12章 胯下將軍(九)第12章 藉口(上)第22章 再商大計(二)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7章 出使楚國(上)第29章 張良間楚(一)第37章 平定百越(四)第33章 收復河套(一)第28章 故人歸來(一)第32章 滅楚之戰(一)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七)第37章 平定百越(三)第6章 治理韓地(四)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七)第7章 人生喜事(四)第4章 尋訪張良(七)第6章 官袍加身(二)第4章 問計(上)第30章 一箭雙鵰(五)第5章 諫秦王(一)第18章 西線決戰(四)第13章 絕世美人(五)第3章 驚世之技(上)第9章 李牧論兵(四)第27章 伐楚之議(六)第7章 人生喜事(二)第1章 羣英聚會(四)第29章 張良間楚(五)第16章 伐趙(十六)第二十章 中第1章 高人(下)第2章 滅韓之戰(上)第8章 疲趙之計(一)第5章 諫秦王(四)第29章 張良間楚(四)第4章 尋訪張良(六)第12章 裡中趣聞(四)第10章 破擊匈奴(一)第16章 伐趙(十五)第10章 帝王之師(八)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31章 英雄歸來(一)第8章 疲趙之計(四)第22章 再商大計(二)第2章 君臣歡聚(下)第1章 韓非出使(四)第1章 周衝議政(三)第36章 冒頓弒父(四)第35章 張良掛帥(三)第18章 西線決戰(八)第13章 絕世美人(六)第10章 絕世神醫(下)第16章 伐趙(十四)第17章 攻佔邯鄲(七)第12章 迷惑敵人(一)第3章 鬧分封(三)第7章 折辯荊軻(四)第3章 鬧分封(三)第5章 一語點醒(上)第37章 平定百越(六)第37章 平定百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