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羣英聚會(七)

皇上垂詢,韓信不敢不盡言。”韓信說出想法,道:信以爲大秦應該好好利用利用匈奴取得大秦支持進而滅東胡的心理,取得一些實質性的好處,比如獲取更多的戰馬。這樣做一是有利於我們自身力量的增加,同時也可以迷惑冒頓。

“只要我們開價越高,冒頓也就認爲大秦支持他們的決心越大,卻不會想到大秦還有另一手準備。”

秦始皇身子前傾,問道:“快說說,另一手準備是什麼?”

他這話可是說到衆人心裡去了,韓信的話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引人興趣,要衆人不急都不行啊。

韓信應一聲,道:“皇上,韓信以爲大秦可以把匈奴欲滅東胡的陰謀告訴東胡王,雖然東胡王不會相信,但是可以爲將來出兵打下埋伏。”

秦始皇韓非尉繚張良李斯王翦蒙武看了一眼周衝不言,萬未想到韓信的主意和周衝的法子如出一轍,兩人都是這樣認爲,好象早就商量好了似的。

韓信接着道:“只要我們把這事一說,等到東胡給冒頓打得一敗塗地之時,他就會轉而向大秦求援,大秦軍隊北上就是名正言順了。大秦的軍隊一出動,名爲援助東胡,實爲佔領土地,行動一定要快,儘可能多地佔領土地,越是佔得多,對大秦越是有利。”

周衝計策的翻版,正所謂英雄所見皆同是也,秦始皇笑問道:“你就不怕冒頓派人來責問我們不守信用?”

“他肯定會那麼做。”韓信想也沒有想。道:“只要我們手裡有了更多的土地,就可以和冒頓談判,一談起來我們就更有利。甚至,大秦可以與東胡和匈奴同時談,因爲大秦地態度決定着他們的生死存亡,大秦的價錢他們不敢不給。”

秦始皇帶頭,衆人一齊鼓掌。周衝嘆道:“周衝當日也曾如此說,只是沒有說到談判一節,還是韓先生高明。”

韓信謙虛一聲。接着出主意,道:“韓信大膽妄猜,冒頓最後不得不屈從於大秦的條件,以實際佔領地區爲分界線。這個實際佔領線又可以做文章,我們可以蠶食冒頓的領土,他的實力還不夠強大,不敢和大秦翻臉。”

秦始皇指指韓信。再指指周衝,笑道:“你們兩個想到一塊去了。正所識英雄所見皆同,妙妙妙!”

“周衝先生大才,韓信佩服!”韓信略一謙遜,接着道:“韓信聽說草原上有很多部落,冒頓要想與大秦分庭抗禮,就得把這些部落滅掉。正所謂積弱成強。他在滅了東胡之後,一定會掉頭西進,去滅那些小部落,這些部東深處大漠深處,大秦要想和處理東胡一樣處理不太可能,因而大秦應當奉行他打他的,我們打我們的。

“樓煩白羊一帶有好些小國小部落,大秦應當出兵迅速滅掉。儘可能減少匈奴增強實力的機會。滅了樓煩白羊,大秦就在河西走廊上站住了腳跟。到那時,大秦就要兵分兩路,一路與匈奴爭奪鄰近地小國小部落,一部分南進,與西羌開戰。

“西羌民風驃悍,但是物資奇缺。而大秦富饒。以大秦之金玉絹帛來馭使西羌百姓。必得一支能征善戰的生力軍,爲日後與匈奴決戰打下基礎。”

當時的西羌主要是現在西藏和青海一帶。這一帶的原住民悍不畏死,但是生活條件奇差,要是運籌得當,韓信所提之事未必不可能實現。

這一帶土地的開拓是漢武大帝擊破匈奴,解除北邊強大的威脅之後,西漢王朝才能騰出手來進軍這一帶,趙充國是中國歷史上擊西羌取得重要成就的第一個名將。到了東漢時期,段炯,張煥兩大名將繼續開拓這一帶領土,歷代用兵不絕,纔有了我們現在地青海西藏一帶的領土。

若是韓信這一計劃實現的話,那麼中國的版土就會擴大很大,秦始皇的功業將更甚,而且開拓西羌之地將整整提前差不多兩百年時間,功莫大焉!

韓信的計劃和周衝的看法大同小異,這沒什麼值得稱道地。只是,周衝卻沒有說到西羌之事,而韓信卻說到了,周衝輕拍腦門,心想自己這個現代人卻沒有韓信的膽略,太也慚愧,首先附和道:“韓先生所言極是有理,周衝附議。”

當時對西羌的認知雖然不深,但是能夠得西羌之力而制匈奴的話,那是很好的戰爭負擔轉嫁措施。金銀絹帛用了可以再生產,人死了卻不能復生,當時的中國極需的就是人力資源,百姓不能損失過大,何樂而不爲呢?秦始皇撫掌讚道:“妙妙妙!這事朕看沒什麼問題,就這麼定了。不過,一定要派一位得力的幹員去坐鎮北方,朕看就讓扶蘇去吧。”

他這一手謀得很遠,是在爲後事做安排,目地是煅煉扶蘇,再者給他建功立業的機會,一旦立下功勳,將來登上帝位,駕馭羣臣就更容易,衆人不會不明白這個理,齊道:“任憑皇上聖裁。”

扶蘇忙道:“父皇,兒臣年幼,恐誤國事,不敢擔此大任。”

秦始皇笑道:“這事你不用擔心,朕請周先生與你一道坐鎮北方,總理攘夷大業。”

扶蘇雖然精明過人,但畢竟年幼,缺少閱歷經驗,把周衝這個老謀深算威名素著的老手派過去保駕再好不過了,周衝道:“周衝領旨!”

秦始皇看着蕭何道:“蕭何曹參就留在朝中,協助丞相處理政務。”

蕭何曹參齊道:“遵旨。”一來就把他兩人放到中樞之地,那是重點培養,只需要他他熟悉政務之後,自然飛快提升。

“韓信,虞子期,樊噲你們就隨太子一起去北邊,一切聽從太子調度。”秦始皇下旨。

韓信虞子期樊噲領旨。

秦始皇看着扶蘇道:“扶蘇,你與周先生陳平去應付一下匈奴使者。”

扶蘇周衝陳平領旨,扶蘇問道:“請問父皇,兒臣該怎麼說呢?”

秦始皇笑道:“這事你自個去想,不要什麼事都來問朕。周先生,陳平,你們要記住,儘可能由太子去應對。”

這是給扶蘇處理外事的機會,周沖和陳平自然明白秦始皇安排他們去的目的,只是起個輔助作用,要是扶蘇有欠思慮之處,他們才能出面糾正,齊道:“遵旨!”

第12章 胯下將軍(四)第3章 美人芳心(五)第13章 絕世美人(八)第38章 天下歸一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二)第4章 一語定乾坤(一)第7章 人生喜事(三)第3章 國士無雙(二)第9章 李牧論兵(二)第1章 周衝議政(六)第17章 攻佔邯鄲(二)第12章 胯下將軍(八)第17章 攻佔邯鄲(五)第22章 再商大計(三)第18章 西線決戰(十七)第5章 周衝請客(上)第4章 絕世兵法(下)第6章 河西走廊(四)第1章 周衝議政(八)第29章 張良間楚(六)第12章 裡中趣聞(五)第16章 伐趙(十一)第31章 英雄歸來(二)第6章 河西走廊(五)第3章 鬧分封(六)第5章 狼煙四起(四)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七)第4章 尋訪張良(七)第7章 又逢奇人第9章 李牧論兵(四)第7章 折辯荊軻(三)第29章 張良間楚(七)第22章 再商大計(二)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四)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12章 胯下將軍(八)第10章 國士之禮(下)第6章 河西走廊(一)第17章 攻佔邯鄲(六)第4章 尋訪張良(七)第5章 狼煙四起(三)第8章 奇招斂財(上)第13章 絕世美人(十)第3章 美人芳心(五)第5章 新政(下)第17章 攻佔邯鄲(二)第11章 另類遊學(下)第7章 不戰而獲(三)第8章 疲趙之計(三)第7章 縣令來訪第6章 廢分封(一)第19章 大破李牧(六)第5章 狼煙四起(三)第3章 鬧分封(八)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13章 遇刺(上)第17章 攻佔邯鄲(一)第3章 鬧分封(八)第5章 奇書問世(上)第3章 一點小發明(中)第28章 故人歸來(一)第6章 治理韓地(一)第1章 片言迴天(二)第33章 收復河套(一)第7章 不戰而獲(四)第7章 又逢奇人第2章 隱居(上)第18章 西線決戰(十五)第1章 羣英聚會(三)第8章 疲趙之計(二)第17章 攻佔邯鄲(三)第14章 御駕親征(上)第36章 冒頓弒父(四)第32章 滅楚之戰(五)第24章 滅三國(三)第5章 奇書問世(上)第4章 尋訪張良(二)第6章 河西走廊(三)第13章 遇刺(下)第3章 鬧分封(五)第2章 君臣歡聚(下)第14章 御駕親征(上)第9章 李牧論兵(一)第6章 治理韓地(五)第12章 胯下將軍(一)第10章 帝王之師(六)第27章 伐楚之議(五)第17章 攻佔邯鄲(六)第13章 遇刺(下)第29章 張良間楚(二)第5章 一語點醒(下)第7章 出使楚國(下)第6章 河西走廊(六)第1章 韓非出使(四)第7章 折辯荊軻(二)第6章 治理韓地(二)第3章 美人芳心(二)第6章 官袍加身(一)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7章 人生喜事(三)
第12章 胯下將軍(四)第3章 美人芳心(五)第13章 絕世美人(八)第38章 天下歸一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二)第4章 一語定乾坤(一)第7章 人生喜事(三)第3章 國士無雙(二)第9章 李牧論兵(二)第1章 周衝議政(六)第17章 攻佔邯鄲(二)第12章 胯下將軍(八)第17章 攻佔邯鄲(五)第22章 再商大計(三)第18章 西線決戰(十七)第5章 周衝請客(上)第4章 絕世兵法(下)第6章 河西走廊(四)第1章 周衝議政(八)第29章 張良間楚(六)第12章 裡中趣聞(五)第16章 伐趙(十一)第31章 英雄歸來(二)第6章 河西走廊(五)第3章 鬧分封(六)第5章 狼煙四起(四)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七)第4章 尋訪張良(七)第7章 又逢奇人第9章 李牧論兵(四)第7章 折辯荊軻(三)第29章 張良間楚(七)第22章 再商大計(二)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四)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12章 胯下將軍(八)第10章 國士之禮(下)第6章 河西走廊(一)第17章 攻佔邯鄲(六)第4章 尋訪張良(七)第5章 狼煙四起(三)第8章 奇招斂財(上)第13章 絕世美人(十)第3章 美人芳心(五)第5章 新政(下)第17章 攻佔邯鄲(二)第11章 另類遊學(下)第7章 不戰而獲(三)第8章 疲趙之計(三)第7章 縣令來訪第6章 廢分封(一)第19章 大破李牧(六)第5章 狼煙四起(三)第3章 鬧分封(八)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13章 遇刺(上)第17章 攻佔邯鄲(一)第3章 鬧分封(八)第5章 奇書問世(上)第3章 一點小發明(中)第28章 故人歸來(一)第6章 治理韓地(一)第1章 片言迴天(二)第33章 收復河套(一)第7章 不戰而獲(四)第7章 又逢奇人第2章 隱居(上)第18章 西線決戰(十五)第1章 羣英聚會(三)第8章 疲趙之計(二)第17章 攻佔邯鄲(三)第14章 御駕親征(上)第36章 冒頓弒父(四)第32章 滅楚之戰(五)第24章 滅三國(三)第5章 奇書問世(上)第4章 尋訪張良(二)第6章 河西走廊(三)第13章 遇刺(下)第3章 鬧分封(五)第2章 君臣歡聚(下)第14章 御駕親征(上)第9章 李牧論兵(一)第6章 治理韓地(五)第12章 胯下將軍(一)第10章 帝王之師(六)第27章 伐楚之議(五)第17章 攻佔邯鄲(六)第13章 遇刺(下)第29章 張良間楚(二)第5章 一語點醒(下)第7章 出使楚國(下)第6章 河西走廊(六)第1章 韓非出使(四)第7章 折辯荊軻(二)第6章 治理韓地(二)第3章 美人芳心(二)第6章 官袍加身(一)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7章 人生喜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