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出使楚國(上)

“周爲東遷王氣歇,楚因屢徙霸圖空。從來避敵爲延敵,莫把遷岐託古公。”望着壽春高大的城門,周衝在心默唸後人哀嘆楚國國勢日弱的詩句。

楚國在歷史上一共有五個都城,丹陽,郢都,鄀,陳,壽春。其中郢都最爲有名,也就是現在湖北的鐘祥縣,朋友們不要以爲楚國的都城就只有郢都,要是那樣的話就大錯特錯了。

楚國最早的都城是丹陽,隨着楚國的崛起,定都於郢。可以說,這是好事,可這好事並沒有持續多久,楚莊王之後,楚國日衰,國力一日不復一日。直到吳國崛起,兵家之祖孫武率帶三萬吳軍攻入楚國都城郢都。

這一戰,對楚國來說是一場浩劫,已達到駭人聽聞的程度:伍員爲了報父兄之仇,特地教唆吳王闔閭和孫武他們淫辱楚國君臣的妻妾。

經過這一仗,楚昭王雖有中興之象,楚國最終沒有恢復過來,畏於強大的吳國,遷都於鄀,安定了一段時間。

秦國著名的天才將領白起攻入郢,把楚國的王陵給燒了,楚國大懼,又遷於陳。白起攻郢,只不過是楚國噩夢的開始,在秦國一連串打擊之下,楚國一敗再敗,楚考烈王聽從春申君黃歇的建議,又遷到壽春。

楚國從郢都遷出,就是一部楚國的衰敗歷史,後人讀史至此,感嘆萬端,才寫下了周沖默唸的詩句。

壽春就是現在安安徽的壽縣,現在壽縣地位已經下降了許多,在戰國時代,其地位非常重要,是南下江南的戰略要地,是以楚考烈王決定遷都於此。

不要以爲楚國一敗再敗,就無能爲力了,要是那麼認爲的話,肯定是犯了大錯誤。別的不說,單說楚國的疆域號稱五千裡,這決不是吹牛的,從湖北到上海就差不多五千裡,都是楚國的領土,雖是屢挫於秦,其實力仍是不容小視。要是出一明君,革新進取,不要其他五國,只憑楚國一國之力,天下大勢還未可知。

“鮮衣怒馬,名裘大車,天下雖大半入於楚,果是名不是虛傳,楚國好大的氣派,不愧是天下最大之國。”淳于珏望着在街上往來不停的車馬,感嘆不已:“齊國也是大國,物產豐饒,可和楚國比起來差得太多了。要不是我親見,說什麼也不相信楚國竟然如此富饒。”

茅焦點頭贊同道:“是啊,好多的人,肩摩肩,踵挨踵。這麼多的人,要是每人揮一把汗,都會下一場暴雨。”

“周兄,你怎麼不說話?”淳于珏眨着好看的鳳目看着擰着眉頭的周衝問道。

周衝微微搖頭,道:“楚國是很大,財力也雄厚,壽春成都時日雖短,卻有如此之氣象,實是不簡單。不過,延續了章華臺的華麗,氣派是氣派了,極其巧飾之能事,卻喪失了楚成王、楚莊王時的銳氣,只知沉迷於享樂,遊獵於雲夢之境,由此觀之,可知天下大事。”

“周兄這話有點玄了,能否明示一二?”淳于珏有點不太明白,向周衝請教。茅焦也給周衝的話弄得有點頭暈乎乎的,看着周衝不說話。

周衝解釋道:“你們看,楚國的宮室極盡巧飾,雖是華麗好看,卻奢靡氣十足,而秦國的宮室宏大氣派,沒有多少僞飾,崇尚的是一種宏大的氣勢,可以說是銳氣吧。天下大勢,決定於秦楚兩國,兩國的差別這麼大,那麼這天下大勢豈不一目瞭然?”

茅焦點頭贊同道:“秦國雖被稱爲虎狼之國,上首功之國,但是那種銳氣遠非六國所能擁有,周兄高明,窺一斑而知全豹,如此小事卻給周兄看出天下大勢,要茅焦不服也不行。”

周衝的話是有感而發,絕不是因爲他是現代人,熟知歷史走向。一個國家的崛起,原因非常之多,涵蓋各個方面,楚國雖大,卻是一派歌舞昇平之象,君臣耽於玩樂,不思進取,建築卻極盡巧飾,的確是沒落的象徵。

淳于珏也是一個聰明女子,螓首輕點,稱讚道:“周兄眼力如神,如此小事居然給你說出大道理來,淳于珏要不服都不行。”

可以想象得到,要是這話換作她的父親淳于越來說,肯定是正話反說,給他斥得一文不值,還要弄一大堆聖賢之言,周衝在心裡暗自感嘆父女二人的差別如此巨大,遜道:“我不過是有感而發,卻給你們說盡了好話。”

三人正說間,街上大亂了,一隊兵士騎着高頭大馬,這些馬與衆不同,全是純白的良馬,神駿非凡,可以說匹匹價值連城,稱得上寶馬了。這些兵士很多,足有五百人之多,個頭高大,孔武有力,更不得了的是他們身上穿的鎧甲居然是銀甲而不是鐵甲,在日光下銀光閃閃,手裡的武器也是銀色。

“閃開,閃開。”兵士一邊飛馳,一邊吼起來。兵士縱馬如飛,橫衝直撞,街上的攤販、行人哪裡來得及閃避,被撞倒的不知凡幾。而這些兵士沒有絲毫停下來的打算,仍是飛馳不停,死在馬蹄下的人不下數十人。

淳于珏俏臉微變,很是氣憤地道:“哪裡是兵士,簡直就是匪盜,就算是匪盜也比他們好些,還把人當不當人?”

看着一面錦繡李字大旗在風中招展,一輛極盡氣派奢華的八馬大車飛馳而來。這車要不是周衝親眼見到,還真難以相信世上竟然有如此奢華的車了,車簾是用珍珠做的,真正意義上的珍珠簾。而車子本身,竟然是黃金打造,在日光下金光閃閃。

如此奢侈,不要說在戰國時期,就是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不多見,茅焦很是吃驚地道:“竟然是黃金車打造的車,誰有如此權勢?”

“還能有誰,自然是相國李園了。茅兄,你沒看見那有一面李字旗嘛。”周衝不住搖頭,給出答案。

淳于珏太氣憤了,道:“堂堂相國,如此草菅人命,成何體統,我找他理論去。”飛奔而前,攔在街上。

周衝伸手一拉,居然沒拉住,大叫道:“快回來,你不要命了。”

淳于珏已經犯了犟勁,哪裡肯聽,衝迎而來的車隊喝道:“停下,給我停下。”

第4章 尋訪張良(五)第20章 勸降李牧(上)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12章 胯下將軍(五)第11章 另類遊學(下)第29章 張良間楚(一)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五)第14章 御駕親征(上)第18章 西線決戰(九)第13章 周衝論兵(四)第8章 疲趙之計(九)第4章 尋訪張良(三)第1章 周衝議政(二)第31章 英雄歸來(三)第2章 絕處逢生(上)第13章 遇刺(下)第1章 羣英聚會(六)第26章 打造海軍(五)第7章 縣令來訪第9章 西羌降服(上)第2章 匈奴使者(三)第6章 官袍加身(四)第1章 絕代劍客(上)第3章 鬧分封(一)第8章 進軍西域(四)第26章 打造海軍(三)第32章 滅楚之戰(十)第6章 財運亨通(上)第12章 胯下將軍(八)第3章 鬧分封(三)第13章 絕世美人(九)第1章 絕代劍客(上)第1章 羣英聚會(七)第9章 西羌降服(上)第16章 伐趙(六)第37章 平定百越(五)第14章 攻韓(下)第1章 韓非出使(四)第3章 國士無雙(一)第7章 出使楚國(上)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16章 伐趙(九)第1章 高人(上)第6章 河西走廊(一)第7章 折辯荊軻(二)第35章 張良掛帥(三)第24章 滅三國(三)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五)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30章 一箭雙鵰(二)第5章 諫秦王(三)第28章 故人歸來(三)第3章 活捉韓王(上)第3章 美人芳心(二)第24章 滅三國(七)第24章 滅三國(九)第13章 沛裡英豪(十四)第14章 御駕親征(中)第6章 財運亨通(中)第1章 羣英聚會(五)第32章 滅楚之戰(一)第7章 不戰而獲(一)第8章 疲趙之計(一)第32章 滅楚之戰(六)第7章 出使楚國(中)第23章 一網打盡(上)第3章 美人芳心(二)第13章 絕世美人(三)第8章 亂楚奇計(八)第10章 破擊匈奴(七)第6章 治理韓地(三)第4章 宮闈之亂(上)第13章 遇刺(上)第6章 河西走廊(五)第31章 英雄歸來(四)第30章 一箭雙鵰(四)第7章 不戰而獲(八)第5章 諫秦王(四)第4章 一語定乾坤(四)第12章 胯下將軍(八)第15章 大戰前夕(上)第9章 李牧論兵(三)第5章 奇書問世(中)第18章 西線決戰(四)第3章 鬧分封(八)第7章 不戰而獲(五)第30章 一箭雙鵰(五)第3章 鬧分封(一)第2章 絕處逢生(下)第1章 片言迴天(三)第8章 進軍西域(二)第19章 大破李牧(七)第15章 大戰前夕(上)第17章 攻佔邯鄲(一)第10章 帝王之師(八)第1章 片言迴天(二)第17章 攻佔邯鄲(五)第6章 治理韓地(六)第18章 西線決戰(九)第16章 伐趙(十二)
第4章 尋訪張良(五)第20章 勸降李牧(上)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12章 胯下將軍(五)第11章 另類遊學(下)第29章 張良間楚(一)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五)第14章 御駕親征(上)第18章 西線決戰(九)第13章 周衝論兵(四)第8章 疲趙之計(九)第4章 尋訪張良(三)第1章 周衝議政(二)第31章 英雄歸來(三)第2章 絕處逢生(上)第13章 遇刺(下)第1章 羣英聚會(六)第26章 打造海軍(五)第7章 縣令來訪第9章 西羌降服(上)第2章 匈奴使者(三)第6章 官袍加身(四)第1章 絕代劍客(上)第3章 鬧分封(一)第8章 進軍西域(四)第26章 打造海軍(三)第32章 滅楚之戰(十)第6章 財運亨通(上)第12章 胯下將軍(八)第3章 鬧分封(三)第13章 絕世美人(九)第1章 絕代劍客(上)第1章 羣英聚會(七)第9章 西羌降服(上)第16章 伐趙(六)第37章 平定百越(五)第14章 攻韓(下)第1章 韓非出使(四)第3章 國士無雙(一)第7章 出使楚國(上)第6章 官袍加身(五)第16章 伐趙(九)第1章 高人(上)第6章 河西走廊(一)第7章 折辯荊軻(二)第35章 張良掛帥(三)第24章 滅三國(三)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五)第5章 少年宰相(上)第30章 一箭雙鵰(二)第5章 諫秦王(三)第28章 故人歸來(三)第3章 活捉韓王(上)第3章 美人芳心(二)第24章 滅三國(七)第24章 滅三國(九)第13章 沛裡英豪(十四)第14章 御駕親征(中)第6章 財運亨通(中)第1章 羣英聚會(五)第32章 滅楚之戰(一)第7章 不戰而獲(一)第8章 疲趙之計(一)第32章 滅楚之戰(六)第7章 出使楚國(中)第23章 一網打盡(上)第3章 美人芳心(二)第13章 絕世美人(三)第8章 亂楚奇計(八)第10章 破擊匈奴(七)第6章 治理韓地(三)第4章 宮闈之亂(上)第13章 遇刺(上)第6章 河西走廊(五)第31章 英雄歸來(四)第30章 一箭雙鵰(四)第7章 不戰而獲(八)第5章 諫秦王(四)第4章 一語定乾坤(四)第12章 胯下將軍(八)第15章 大戰前夕(上)第9章 李牧論兵(三)第5章 奇書問世(中)第18章 西線決戰(四)第3章 鬧分封(八)第7章 不戰而獲(五)第30章 一箭雙鵰(五)第3章 鬧分封(一)第2章 絕處逢生(下)第1章 片言迴天(三)第8章 進軍西域(二)第19章 大破李牧(七)第15章 大戰前夕(上)第17章 攻佔邯鄲(一)第10章 帝王之師(八)第1章 片言迴天(二)第17章 攻佔邯鄲(五)第6章 治理韓地(六)第18章 西線決戰(九)第16章 伐趙(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