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戊戌政變

啥?光緒叫袁世凱進京?”張雲飛大驚道。

心中暗想:光緒這丫的當真是急病亂投醫!這麼招搖的詔令袁世凱進京,生怕慈禧太后不知道嗎?

“是的!”張二回答道:“據說是詢問閱兵之事!聽李蓮英總管的口風,少爺您也得參加天津閱兵!”

“閱兵?”張雲飛冷哼一聲,說道:“不用去了,光緒帝這麼招搖的跟慈禧太后對着幹,怕是現在慈禧太后已經動手了!自然不用咱們再去天津了!”

張雲飛說着心中暗罵:該死的光緒,咋就沉不住氣呢?原本老子還打算等你離開京師後,請到老子地盤上待一陣子,避避風頭。也好讓老子也來個攜天子以令諸侯!現在看來,你還是躲不過被囚禁的命兒!

~~~~~~~~~~~~~~~~~

1898年八、九月間,以守舊派中反對最激烈的懷塔布、許應等人爲首的後黨成員漸漸的說服了慈禧太后重新訓政。

而慈禧太后跟光緒帝之的矛盾隨着光緒帝的不斷挑釁慈禧太后的底線而不斷激化。此時慈禧太后的心中已經有了準備廢掉光緒帝的想法,加之光緒帝十分的不聽話,這都增長了慈禧太后重選聽話的皇帝的念頭。

企圖政變的象逐漸顯露,光緒帝以及他的黨羽還有維新派成員們不得不籌劃對策。但是此時的光緒帝才發現,自己的周圍沒有一個信得過的大臣和武將,曾經以爲天下間皇帝最大的他,如今才幡然醒悟,原來他自己纔是五指山中的孫悟空慈禧太后便是那個如來老佛爺,光緒帝如何能跳出慈禧的手掌心?

從一開始慈禧太后便下了這個局,可憐的光緒帝如跳樑小醜般蹦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後,才發現他只不過是別人眼中的戲子而已。

這就政治把戲!在這方面。光緒帝顯然比起慈禧太后來。差得遠了!

等死?

自然不可能!

康有爲也發現了這個問:是想爭取在小站練兵地袁世凱。以借用其武力保衛新政。

但是袁世凱爲人陰險狡詐。他投機加入強學會。表示擁護維新變法他又不斷地送錢巴結榮祿。在榮祿地北洋三軍裡。他統率地乃是清軍中地勁旅。憑靠這支軍隊。如今地袁世凱便已經成爲軍隊中地實力派。

但是。慌了手腳地維新派被袁世凱地表面現象所迷惑。想依靠他來保護新政。於是有爲向光緒推薦袁世凱。請求光緒“結袁以備不測”思是要聯絡袁世凱。依靠其武力。以防備事變。指出這是解救當前危局地唯一辦法。

光緒帝採納康有爲的建議,連續兩天召見袁世凱,授予侍郎侯補,專辦練兵事宜並囑袁世凱:“此後可與榮祿各辦各事”,意爲不受榮祿節制。

袁世凱原本就是一個善於鑽營的人帝后兩黨面前,左右逢源。打心裡講袁世凱支持變法,但是多年的政治滾打袁世凱變得老練。

起初,袁世凱接到光緒帝召見並受封工部右侍郎的時候,他認爲自己的輝煌時代來臨了,皇帝命他單獨掌新軍,從此便不再受榮祿節制。

自練新軍開始後,袁世凱便將新軍視爲他崛起的資本,如今新軍已成,袁世凱認爲目前實力有了,根本就不把其他的清軍綠營兵放在眼裡,如今就差一個提高知名度的機會了。

光緒帝對袁世凱的召見,無疑是在給袁世凱信號,將來光緒帝會重用袁世凱的。

此時的袁世凱認爲,中國畢竟是皇權國家,雖然慈禧對國朝的影響力很大,但是畢竟女流之輩,早晚還是要交還給光緒帝的。慈禧年事以高,光緒正值盛年,袁世凱的投機目標便向光緒帝傾斜。

袁世凱也知道慈禧太后可能會發動政變,根據風聲,是準備在1份的閱兵時動手。袁世凱胸有成繡,因爲只要在閱兵時,有袁世凱的保護,誰敢忤逆犯上?憑藉他的一萬新軍,袁世凱自問在直隸附近,無人能跟其抗衡。再說,袁世凱保的是皇帝,處於大義一邊,站着絕對的優勢!

而袁世凱承諾光緒的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他的知名度而已,一旦在閱兵時爆發政變,那袁世凱就是救駕護國的功臣,再加上新軍的威力,勢必一舉成就大清帝國即李鴻章、張雲飛之後的新的政治明星,這是袁世凱目前最想要的東西。

還有一點,在得知光緒帝贊成君主立憲之後,袁世凱明白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以袁世凱的武力加上護駕有功的話,那麼將來開國會時,袁世凱興許就坐上了內閣總理大臣的位置。

野心在這一刻爆發了!

沒錯,如果事態按照袁世凱的估計的方向走的話,無袁世凱將獲得最大的利益。但是,錯就錯在光緒帝大張旗鼓的招袁世凱入京見駕,這豈能不引起慈禧太后的警覺?

召袁上諭一出,朝野震駭。王照立即找徐致靖,問他皇上爲何請召袁世凱。

徐致靖回答道:“請召袁爲御外侮也。”

王照驚訝的問道:“雖如此,太后豈不驚?”

徐致靖回答道:“太后問起,便說詢問閱兵和行宮事宜即可,何來驚嚇?”

王照說道:“詢問事宜,何必要詔令進京?領兵武官進京乃大忌也!”

徐致靖聽後大驚,知道辦了件傻事,於是急忙繕折,請皇上命袁駐河南歸德府以鎮壓土匪,意在掩飾召袁入京之計,以免太后驚。

可惜那時光緒帝已經跟慈禧彙報了,光緒帝對慈禧太后的解釋是詢問十月閱兵和行宮修建之事,但是,正在密謀政變的後黨們對帶兵將領進京實在是太敏感了,畢竟他們行的便是武力逼宮的事兒又豈能不知其中厲害?

火燒眉毛的光緒帝已經顧不得慈禧太后的猜和質問了,在接連兩次召見袁世凱之後,發出一道諭旨:“現在練兵緊要,直隸按察使袁世凱辦事勤奮,校練認真,着開缺以侍郎候補成專辦練兵事務,所有應辦事宜着隨時具奏。”

這道諭旨不僅使袁世凱升遷且使他脫離北洋大臣榮祿的控制而直接向皇帝負責,其“撫慰”的意圖十分明顯。

榮祿等對此“頗覺駭異”,立即調動軍隊,以防他變。

慈禧太后當然也不會掉以輕心。據王

對外國媒體的公開分析時,稱召袁世凱進京一事是的關鍵。他寫道:“至召袁之詔下霹靂一聲,明是掩耳盜鈴局已定矣。”

光緒帝的動作,比慈禧太后的動作都大,京師周遭的八卦新聞更是傳的沸沸揚揚,遠比當初慈禧太后想要在天津閱兵時,要廢掉光緒帝要嚴重的多。

傳言更是離譜,竟然說光緒帝準備命袁世凱舉兵勤王掉榮祿、李蓮英,派兵包圍頤和園殺慈禧。

這種大逆不道的話,都能在民間流傳見帝后之爭由來已久,稍微有點兒風吹草動們便大肆誇張不已。

~~~~~~~~~~~~

頤和園佛香閣

崇禮、懷塔布、剛等在京師內的重要後黨官員都彙集在慈禧太后的周圍,商討着光緒帝最近的動作。

懷塔布說道:“太后,皇上如詔令袁世凱進京,又升了袁世凱的官兒,怕是要準備有所動作了啊!”

懷塔布意思光緒帝要對他們動手了,但是話自然不能那麼明說,得說點兒委婉的官話不是?

慈禧太后沒有吭聲,一的鍵銳營統領剛毅倒是說話了,只聽他憨聲憨語的說道:“不就是個漢軍奴才嗎?有什麼了不起的?若是袁世凱敢得瑟的話,我的鍵銳營一定把他打趴下!”

一旁崇禮和懷塔布等人都是一陣的唏噓,天知道這個剛毅是如何爬到鍵營統領的位置的。

就連禧太后聽完都是一皺眉,暗歎這個剛毅也是個草包。不過慈禧就愛用草包!

崇禮說道:“袁世凱久鎮朝,深得用兵之道,兼之署理練兵大臣,新軍一鎮實力不容小覷。若是站到皇上那邊,當是一大禍患,太后老佛爺三思啊!”

慈禧太后點點頭,說道:“着袁世凱,哀家也打榮祿那裡聽說過,倒是個打仗的料兒,不過卻是很善於鑽營,需防着他點兒!”

懷塔布問道:“太后的意思是……”

慈禧太后看了幾人一眼,說道:“原本哀家就沒有打算在閱兵時動手,如今既然皇上要向哀家動手了,那哀家自然不能再坐以待斃!”

自從慈禧太后聽到光緒帝聯合袁世凱想要反制她的消息後,慈禧太后的心中便徹底放棄光緒帝了,原本的那最後一絲的感情也被扯斷。

雖然不知道袁世凱的新軍戰力如何?但是既然是仿照外隊建成的新軍,自然要比國內現有的八旗兵強多了!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崇禮說道:“沒錯,原本太后還想給皇上一個機會,遲遲不想跟皇上攤牌,但是如今皇上意欲對太后動手,不把太后放在眼裡,不把祖宗社稷放在眼裡,我們就再無顧忌,臣崇禮恭請太后訓政!”

着崇禮帶頭跪了下去,衆人自然知道慈禧太后最好面子,這事情到底是非曲直,哪個心中不明白?於是紛紛跪倒扣請慈禧太后訓政。

慈禧太后旋即任命崇禮爲京師步軍統領,懷塔布掌管圓明園八旗、包衣三旗及鳥槍營,剛毅掌管鍵銳營。崇禮、懷塔布、剛毅等人均是實打實的頑固派,同時命令直隸總督榮祿秘密監視袁世凱的新軍動向。經過這一番調動,後黨已牢牢掌握北京地區的防務,而光緒帝卻沒有一個可以信賴的將領

新舊兩派勢力的鬥爭已發展到劍拔弩張的地步。

但是,如今對付的是皇帝,即使是慈禧太后也不能無故廢掉光緒帝,屬下們自然要有所顧忌。

藉口!

沒錯,後黨目前就需要一個藉口!

果然口來了!

自劉光第等人進入軍機處後,使康有爲等維新黨人更加活躍。康有爲跟劉光第商議,建議光緒帝開勤殿,令維新人士入值其中、討論政事。

光緒帝同意,並定於八月二十三日赴頤和園請示慈禧太后。康有爲於二十七日得知光緒帝決定開懋勤殿,於當晚覓人繕折推薦維新黨人入勤殿。宋伯魯於二十八日上折(該折爲康有爲代擬)致靖、王照於二十九日上折。三折分別推薦康有爲、康廣仁、梁啓超、黃遵憲、徐致靖、麥孟華、宋伯魯等。朝廷欲開勤殿事很快傳揚開來。

“開懋勤殿,選才行兼著者十人入殿行走專預新政!”

這風聲一傳出來,不但是國朝震動,就連外國人都十分關注。

清代康熙、乾隆、咸豐三朝均曾在懋勤殿召對九卿科道。光緒帝企圖以“前朝故事”來說服太后,實則想借開懋勤殿引入新人並且擺脫太后的控制。

慈禧太后對此也非常敏感,對開懋勤殿事要查個究竟。八月二十八日宋伯魯的奏摺和二十‘九日王照的奏摺均當日“奉旨暫存”是因爲開懋勤殿尚需徵得太后同意。

二十九日光緒帝遭太后嚴斥,這兩折已無意義。

此時光緒帝進一步感到自己和維新黨人處境危險所以又發出兩道諭旨,一爲明諭,一爲密詔,令康有爲迅速出京赴上海督辦官報。

康有爲不過一總理衙門章京,督辦官報也是小差事,但光緒帝卻發出一道明諭促行並且還特別申明僅召見過康有爲一次。

密詔則是光緒帝委託德玲偷偷帶出來的,要康有爲“迅速外出可遲延”。

這兩道詔書說明形勢更危險了。康有爲在第二天夜晚見到明諭時即“知禍作矣”他所說的“禍”是指八月二十二日清廷發佈訓政詔和拿辦康有爲令,他當時和後來都不知道“禍”已作於九月初三日這天起光緒帝已失去了處理政事的權力,改由太后處理。

自九月初三日“還擬定辦法,恭呈慈覽,俟發下後再行辦理”。這種變化表明光緒帝已不能自行處理日常政事,他僅能“擬定辦法”,然後向太后請示,待太后同意才能辦理,權力已轉到太后手上。

可以說事實上初三日已經發生政變。

不過維新派顯然過於高興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光緒帝去了頤和園一趟,實際上已經被軟禁。之所以還沒有動手,是因爲後黨不想打草驚蛇,而是準備一舉消滅帝黨和維新黨。

風向變了!

京師裡的最敏感的牆頭草們頓時感覺到了事態的不對勁兒,紛紛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裡,而老百姓們也都紛紛閉上了嘴巴!

國事!

在時局緊迫之際,光緒皇帝特地密詔給康有爲,稱:“近來朕仰窺皇太后聖意,不願將法盡變,並不願將此輩老謬昏庸之大臣罷黜,而登用英勇通達之人,令其議政,……今朕問汝,可有何良策……爾等與林旭、劉光第及諸同志等妥速籌商,密繕封奏。”

連光緒帝都秘密發旨意了,維新派們自然也清楚了事態嚴重了。

維新派聽說頑固派策劃提前發動政變,廢黜光緒,於是決定孤注一擲,讓袁世凱迅速返回天津,舉兵勤王,殺榮祿,派兵包圍頤和園誅殺慈禧。

他們把皇上的命運,他們自己的命運、連同整個新政的命運全都寄託在袁世凱身上。

9月15日,袁世凱前向光緒請訓迴天津,剛離開京師水關,便得知京師內部兵馬調動。

袁世凱那哪裡不清楚這政變的前兆?於是匆匆趕回天津,結果半路遇到心腹將領,說小站新軍的槍械被榮祿收繳,說是檢查槍械磨損程度。

袁世凱大驚,道事情敗露,搞不好要被殺頭的,於是沒有直接去天津軍營,而是拐彎去了保定直隸總督府。

接着便向榮祿告密,將上如何準備誅殺慈禧太后的部署都和盤托出。榮祿原本是準備在袁世凱的軍營裡抓住袁世凱,趁機奪了袁世凱兵權,可是如今卻失去了下手的藉口。然而由於袁世凱說的很是驚人,榮祿怕京師有變,於是報告慈禧太后。

此時,禧太后已在北京發動了政變。但是對於帝黨和維新黨,慈禧太后還沒有要殺人的念頭。

畢竟禧太后也知道,自己掌權後得用人不是?

政變起初,慈禧太后在上中只是斥責康有爲“莠言亂政”未申斥劉光第等人,而“莠言亂政”的罪名並不嚴重,起初對康有爲的處分也僅是停職待參,而接到榮祿報告後,劉光第勸袁世凱出兵圍園誅後則屬情節嚴重的謀逆大罪。

慈禧太后聞之大怒令逮捕康、樑諸人下獄,並誅殺劉光第等維新派人士。

原本只是奪權的戊戌政變因袁世凱告密而發生血腥的一面,才使維新運動導致毀滅性後果。

接着,大部分新政被推翻、廢止,重行禁止士民上書;廢官報局,查封全國報館,嚴拿報館主筆;禁止集合結社;新政所裁減的閒散衙門詹事府、通政司等予以恢復,又廢農工商總局;恢復馬步箭弓刀石的武試和八股取士的文試製度經濟特科,停止各省、府、州、縣設立中、小學堂。

大權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虛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

維新派慘遭迫害,康有爲、梁啓超逃亡國外。劉光第拒絕出走,慷慨就義。御史楊深秀臨危不懼,在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追捕維新派的恐怖氣氛裡,他抗疏直言,要求慈禧太后撤簾歸政。後來被捕入獄。與劉光第一起被殺害。此外,還有林旭、康廣仁同時遇難,史稱戊四君子。

而譚嗣同和楊銳因爲遠離中樞,在盛京爲張雲飛打工,因此就算後黨以前痛恨他們兩個人,如今也不得不給張雲飛面子。

話說,他們可是沒有膽量跑盛京去抓人不是?

~~~~~~~~~~~~~~~

盛京將軍府,張雲飛接到了英國公使竇納樂爵士的電報,將京師的動亂告訴給了張雲飛,並對清政府的維新改革被慈禧中斷十分的不滿,同時詢問張雲飛的態度。

放下電報,張雲飛一陣苦笑,心想:老子有什麼態度?愛咋地咋地,現在老子沒有功夫管那事兒!

不一會兒,接到政變消息的一干盛京內閣成員在唐紹儀的帶領下,紛紛來到張雲飛的書房,饒是張雲飛的書房足夠大,也被擠得滿滿登登的!

不過令張雲飛驚訝的是,譚嗣同赫然側身其中。

張雲飛心中偷着樂了一下,心道:小樣兒的,看你這回還不對老子感激的五體投地?

張雲飛笑笑說道:“你們都來了!說說吧!都有什麼感想?”

但見衆人都是望向了總理大臣唐紹儀,看來是等唐紹儀先說。張雲飛也望向唐紹儀,點點頭,心道:不錯,有個總理大臣的樣子了,好好幹!老子看好你!

唐紹儀說道:“真沒有想到,維新變法會是這個結局!看來我還是高看了清政府了!後黨們是決計不會犧牲他們的利益而讓國家強大起來的!真是浪費了我這幾年對大清的一絲希望,現如今我看,只能指望元首您來富國強民了!”

張雲飛點點頭,知道唐紹儀現在纔算是徹底放棄了清朝,全心全意的將心思和希望都放到了張雲飛的身上了。

張雲飛點點頭,說道:“我也不是神,富國強民的事情,靠我一個人是不行的,要靠大家的齊心協力纔是!”

衆人都點頭,認爲張雲飛的話十分之好,不但包含着上位者的高瞻遠矚,同時博大胸懷纔是他們最看重的,跟着這樣的上位者,無是他們這些能臣幹吏的最好歸屬。

“都說說吧!咱們沒有啥莫談國事之類的東西,暢所欲言啊!”張雲飛繼續鼓勵大家發言。

這時,原本對張雲飛有些記仇的譚嗣同突然說道:“中國之言改革,三十年於茲矣,然而不見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舊與布新兩者之用力相等,然後可有效也。芶不務除舊而言布新,其勢必將舊政之積弊,悉移而納於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可嘆!”

張雲飛費了了好大勁兒纔算聽明白譚嗣同的文言文,心中暗罵:丫的,跟老子拽文?欺負老子不懂文言文是嗎?

不過轉念又一想,難得譚嗣同對自己看法轉變,跟自己說話了,於是故作沉痛的說道:“是呀!三十年的辛苦算是白費了!真正的開創中國之偉大復興的任務,還要靠諸位的齊心協力啊!”

汗!

dd又在收買人心!

衆人心中都知道張雲飛又在籠絡人心,但是他們偏偏明知道是這樣的,卻無法生出反感來,反而很是覺得受用!

張雲飛的人格魅力已經在他們這些閣臣心中生根發芽!

第268章 傳說中的故事第390章 青島要塞攻堅戰(四)第368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552章 迷失百慕大三角第333章 試探進攻第60章 三國干涉還朝第99章 西班牙求和第181章 殺氣第49章 完美的計劃第83章 南非派遣軍第354章 ‘三景’覆滅第307章 電磁風暴第一章第500章 美洲戰略第195章 辛酸十年第122章 回國(上)第314章 海牙國際和會第319章 風起雲涌(3)第456章 所羅門海戰(五)第269章 處境第399章 水榭驚魂第206章 破城第303章 第六帝國第554章 始皇大帝級航空母艦第416章 統一中國第五章第446章 驚悉內幕卷首語第557章 金融擴張第111章 暗流涌動的菲律賓第127章 瘋狂的遠東(二)第96章 馬尼拉海戰第275 各懷鬼胎第198章 壯士斷腕第408章 說服竇納樂第371章 中途島海戰(三)第269章 處境第521章 香豔電影第二十三章第456章 所羅門海戰(五)第77章 逼我幹掉你第339章 北海夜戰第241章 意外驚喜第608章 猶太國第486章 英法關係緩和第499章 陸戰之王 1型豹式坦克第54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八章第422章 中國的無畏艦第445章 飛虎隊第155章 漁翁得利第318章 風起雲涌(2)第461章 所羅門海戰第380章 嚴詞拒絕第281章 日本六六海軍計劃第209章 底牌(上)第487章 國際禁菸第264章 人模狗樣的裝純情第251章 海軍工業第549章 德國潛艇第173章 環球考察第392章 青島要塞攻戰(六)第400章 圈套第143章 黃海海戰(十)第119章 戰爭與聊天(一)第195章 辛酸十年第264章 人模狗樣的裝純情第214215章 調停於互信第431章 舉國之力第276章 我自橫刀向天笑第566章 中國槍族的新成員第421章 美國海軍抉擇第468章 中國海軍崛起第430章 要捅馬蜂窩嗎?第224章 北風之神第559章 中華帝國建元第170章 廷議第441章 不對稱戰爭第442章 刺蝟思想第398章 攻克青島第518章 愛琴海空戰第578章 宿命之戰第九章第370章 中途島海戰(二)第204章 兵臨城下第46章 小樣兒,嚇着了吧第570章 快速戰列艦第353章 浦南登陸第56章 《清日天津條約》第三章第609章 軸心國擴大第367章 祭奠高升號第190章 燃燒的海參崴(四)第299章 袁世凱的煩惱第325章 光緒之死第241章 意外驚喜第54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571章 坦克大戰第299章 袁世凱的煩惱第429章 要致富先修路
第268章 傳說中的故事第390章 青島要塞攻堅戰(四)第368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552章 迷失百慕大三角第333章 試探進攻第60章 三國干涉還朝第99章 西班牙求和第181章 殺氣第49章 完美的計劃第83章 南非派遣軍第354章 ‘三景’覆滅第307章 電磁風暴第一章第500章 美洲戰略第195章 辛酸十年第122章 回國(上)第314章 海牙國際和會第319章 風起雲涌(3)第456章 所羅門海戰(五)第269章 處境第399章 水榭驚魂第206章 破城第303章 第六帝國第554章 始皇大帝級航空母艦第416章 統一中國第五章第446章 驚悉內幕卷首語第557章 金融擴張第111章 暗流涌動的菲律賓第127章 瘋狂的遠東(二)第96章 馬尼拉海戰第275 各懷鬼胎第198章 壯士斷腕第408章 說服竇納樂第371章 中途島海戰(三)第269章 處境第521章 香豔電影第二十三章第456章 所羅門海戰(五)第77章 逼我幹掉你第339章 北海夜戰第241章 意外驚喜第608章 猶太國第486章 英法關係緩和第499章 陸戰之王 1型豹式坦克第54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八章第422章 中國的無畏艦第445章 飛虎隊第155章 漁翁得利第318章 風起雲涌(2)第461章 所羅門海戰第380章 嚴詞拒絕第281章 日本六六海軍計劃第209章 底牌(上)第487章 國際禁菸第264章 人模狗樣的裝純情第251章 海軍工業第549章 德國潛艇第173章 環球考察第392章 青島要塞攻戰(六)第400章 圈套第143章 黃海海戰(十)第119章 戰爭與聊天(一)第195章 辛酸十年第264章 人模狗樣的裝純情第214215章 調停於互信第431章 舉國之力第276章 我自橫刀向天笑第566章 中國槍族的新成員第421章 美國海軍抉擇第468章 中國海軍崛起第430章 要捅馬蜂窩嗎?第224章 北風之神第559章 中華帝國建元第170章 廷議第441章 不對稱戰爭第442章 刺蝟思想第398章 攻克青島第518章 愛琴海空戰第578章 宿命之戰第九章第370章 中途島海戰(二)第204章 兵臨城下第46章 小樣兒,嚇着了吧第570章 快速戰列艦第353章 浦南登陸第56章 《清日天津條約》第三章第609章 軸心國擴大第367章 祭奠高升號第190章 燃燒的海參崴(四)第299章 袁世凱的煩惱第325章 光緒之死第241章 意外驚喜第54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571章 坦克大戰第299章 袁世凱的煩惱第429章 要致富先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