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親衛

第174章 親衛

這也可以說是沈兵的一種無奈。

沒受過教育的百姓比如蒼,他的缺點就是凡事先考慮自身安全,這心態別說軍候了,任個工師都名不符實。

澮則過於謹慎小心,且由於生活困苦小農思想嚴重。

仞滿腦子想的都是殺敵立功而不是胸懷兵甲。

這其中讓沈兵意外的倒是看似魯莽粗野的剺……

沈兵原本也覺得他這直來直去的性格不太適合指揮部隊作戰。

然而在讓剺任教頭這段時間卻發現他有出色的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也不知道怎麼練出來的。

沈兵就此事也問過剺,他只道是長期帶着村民圍獵的原因。

沈兵知道此事不會如此簡單,因爲這能力可不是打獵能練出來的。

不過剺不願說他也就不多問。

像剺這樣的只能說是萬中無一,大多沒受過教育的百姓在眼界、性格及技能上都不足以擔當大任。

魏軍兵士也是如此,於是在訓練中能脫穎而出的依舊是受過教育的貴族子弟。

李箋和陳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箋原本只是個五百主,也就是指揮五百人的軍官。

但是他指揮的部隊總能最快、最好的完成任務甚至還進行對比究錯並及時改進。

這是沈兵最看中的,這說明了他的主觀能動性並不斷分析問題然後我完善。

陳端則是在沉船事故中組織了一次成功的救援,於是直接被提拔爲軍候。

這兩人倒也有意思,沈兵查了下他們的資料,發現李箋好學兵法而陳端卻自小在士伍中長大。

簡單的說就是前者主理論而後者重實用。

這就是魏國……確切的說是六國的與秦國的差別。

秦國那是將貴族子弟甚至百姓中出類拔萃者編入弟子籍統一教學,於是每名貴族子弟會的都差不多,就是識字、公文、律法、禮數、兵法及軍事訓練等。

於是秦國出來的將領不需要看資料,這些基本都會,只是優劣不等。

便是那不學無術的蒙良也受過這些基本教育。

而其它六國就不一樣了,他們沒有這種集中式批量教學,大多是各自請先生私教。

哪種教育方式更好沈兵不好說。

因爲六國的私教更注重個體發展,比如適合學兵法就往兵法發展,適合習武便習武。

而秦國的教育方式難免有抹殺個性的情況發生。

但最終秦國教育制度勝出是勿庸置疑的,因爲秦國這種教育制度可以用有限的教育資源儘可能多的培養人才,然後再尋求量變到質變的昇華。

反觀六國,一個貴族子弟就得一個甚至幾個老師教:律法老師一個、兵法老師一個、騎術箭術老師再一個……

便是普通貴族都難以承受只能退而求次。

其結果就是爲一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

若這棵樹成材也就罷了,不成材或是其中出了什麼意外,之前所有的付出便付之一炬。

而秦國卻是培養一片森林,最終總有幾棵樹能成材。

就像現在擺在沈兵面前這由魏國方式培養的這兩人才:一個偏理論一個偏實用,誰又能說清哪個更重要?

這二人若是能彼此學習互通有無還好,若是兩人不合明爭暗鬥,那便是一盤散沙了。

另外沈兵任免的幾個二五百主也差不多是這情況,他們雖在訓練中有突出表現卻總有明顯的弱點。

不過這些只是暫定,往後隨着戰鬥的發展升起官來就簡單多了:誰立的功誰上位。

沈兵相信隨着戰事發展,這些兵士和軍官也會逐漸成熟。

就在沈兵翻看着名冊時,魏呴進門朝沈兵拱手提醒道:

“校尉,水軍親衛軍尚未組建。”

“校尉之意是……”

沈兵“哦”了一聲,這一點倒是忘了。

這是這時代的傳統,軍官通常要有統兵量十分之一的親衛。

比如沈兵置下有三千水軍,就該有三百親衛。

這是爲了避免主將被敵人“擒賊先擒王”。

另外還有主將的生活、飲食、紮營等,都由親衛負責。

這其實就是現代的警衛部隊。

區別是這時代爲了能讓親衛誓死保衛主將而將他們的生命與主將安危捆綁在一起。

想了想,沈兵就說道:

“此時若從水軍中挑選親衛只怕會打亂編制。”

“便從蒙山營再點三百騎軍吧!”

魏呴有些意外,沈兵說的蒙山營就是關押魏軍俘虜的俘虜營,因爲它坐落在蒙山山坳所以被稱作蒙山營。

如果說水軍是因爲命令不得已必須由魏軍俘虜組建,這親衛沈兵卻可以從秦軍中挑選且也應該要從秦軍挑選的。

因爲親衛該是最信任的部下當然不能隨隨便便點來就是。

沈兵察覺到魏呴眼中的疑惑,他先是不解然後便想到了這一點。

於是就笑了起來:

“左校尉多慮了。”

“沈兵自是信得過左校尉同時也信得過水軍兵士。”

“否則也不會任這水軍校尉。”

“左校尉只管放心去點來便是!”

魏呴一時感動得老淚縱橫。

要知道他之前在魏王假置下時,雖是貴爲將軍可卻各種猜疑、各種受氣、各種寒心……

現在雖只是一個小小的左校尉卻能得如此信任和器重。

回首不堪的往事,魏呴暗道往後便是再有大將軍也不做了。

於是魏呴也不多說什麼,只朝沈兵拱了下手,然後就點兵去了。

魏呴當然不知道沈兵這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如果可以的話沈兵不會拿自己小命冒險,畢竟這可是親衛,隨時都可以要了自己命的親衛。

但若是再往細裡想想:

就算以秦軍兵士任親衛又有什麼區別?

水軍可是有三千人,且往後還要出城作戰。

魏呴及其部下若有心要反的話,三千對三百那隻怕便是探囊取物吧。

既是如此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用秦軍做親衛就顯得不相信這些降兵,往後指揮起來隔閡是少不了的。

還不如大大方方的全用魏兵……

不過沈兵還真有些後怕。

但願這些魏兵沒什麼小心思吧,否則要是死在他們手裡那就冤枉了。

(本章完)

第75章 樂趣第422章 樓蘭王第481章 試探第399章 三危山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266章 喜訊第400章 算盤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274章 失衡第298章 戰法第544章 真相第79章 挖坑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370章 收購第514章 訓練第338章 人才第76章 簡在帝心第397章 丘就卻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142章 大水第5章 底牌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19章 爲師老了第206章 潰逃第220章 撤軍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83章 農家第206章 潰逃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38章 調虎離山第5章 底牌第446章 巧合第46章 不世功勳第157章 選兵第340章 忽悠第156章 官大夫第103章 逆鱗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69章 一己私慾第120章 承功第495章 嫁衣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495章 嫁衣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241章 援軍第344章 齊國亡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500章 接敵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391章 炒麪第284章 俯首稱臣第439章 降軍第507章 出逃第548章 書信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324章 補貼第324章 補貼第145章 楚軍第221章 回師第260章 水力第287章 分別第230章 汝陰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230章 汝陰第346章 騎軍第393章 肅州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425章 交河第500章 接敵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501章 炮戰第188章 軍魂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184章 包圍第220章 撤軍第412章 試炮第259章 冶鐵作坊第372章 西套第325章 騎軍第506章 霍木桑第378章 交集第441章 問題第139章 出戰第30章 禁民二業第324章 補貼第15章 釜底抽薪第536章 龜茲王第427章 矛盾第371章 控制第316章 工業化第260章 水力第103章 逆鱗第61章 火彈
第75章 樂趣第422章 樓蘭王第481章 試探第399章 三危山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266章 喜訊第400章 算盤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274章 失衡第298章 戰法第544章 真相第79章 挖坑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370章 收購第514章 訓練第338章 人才第76章 簡在帝心第397章 丘就卻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142章 大水第5章 底牌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19章 爲師老了第206章 潰逃第220章 撤軍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83章 農家第206章 潰逃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38章 調虎離山第5章 底牌第446章 巧合第46章 不世功勳第157章 選兵第340章 忽悠第156章 官大夫第103章 逆鱗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69章 一己私慾第120章 承功第495章 嫁衣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495章 嫁衣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241章 援軍第344章 齊國亡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500章 接敵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391章 炒麪第284章 俯首稱臣第439章 降軍第507章 出逃第548章 書信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324章 補貼第324章 補貼第145章 楚軍第221章 回師第260章 水力第287章 分別第230章 汝陰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230章 汝陰第346章 騎軍第393章 肅州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425章 交河第500章 接敵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501章 炮戰第188章 軍魂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184章 包圍第220章 撤軍第412章 試炮第259章 冶鐵作坊第372章 西套第325章 騎軍第506章 霍木桑第378章 交集第441章 問題第139章 出戰第30章 禁民二業第324章 補貼第15章 釜底抽薪第536章 龜茲王第427章 矛盾第371章 控制第316章 工業化第260章 水力第103章 逆鱗第61章 火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