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逆鱗

第103章 逆鱗

這事很快就驚動了王翦。

是時王翦已在帥帳內睡得正香……

這段時間王翦因邯鄲事務沒能好好休息,好不容易等萬事皆步入正軌,終於可以放心睡上一覺了。

才睡下沒多久卻有信使來報:

“楊將軍請大將軍移步大牢,有要事……”

迷迷糊糊醒過來的王翦不耐煩的打斷了信使的話:

“有事明日再處理不遲,爲何此時來報?!”

王翦只道又是抓了幾個流匪,要麼就是搜到在逃的貴族。

信使回答:

“大將軍,據聞是抓了燕國的使節……”

王翦皺了皺眉,略帶着怒意問:

“抓燕國使節作甚?”

“這楊端和是嫌三郡是非不夠多麼?”

卻不料信使回答:

“大將軍,那燕國使節有意行刺大王……”

王翦正張嘴打哈欠,被這話嚇得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什麼?你說什麼?”

“燕國使節要行刺大王?”

信使回答:

“確是如此!”

王翦蹭的一下就從牀上跳了起來,然後也不披掛,只匆匆套上不借(鞋子)就往大牢趕去。

大牢便在兵營中,不過半刻鐘便趕到了。

楊端和已候在牢外,一見王翦上來就匆忙迎了上來,隨後一邊引着王翦往裡走一邊解釋道:

“應是亥時發生的事。”

“屬下所部兵士追着流匪到祥雲客棧。”

“搜索客棧時無意間搜至燕國使節房內。”

“竟在其獻予大王的地圖中搜到淬毒利刃。”

“燕國使節見事敗露,出手殺了幾名兵士才被我等擒住……”

正說着,王、楊兩人已進入刑訊室。

楊端和一招手,便有人以麻布爲底呈上短刃。

王翦拿起短刃一看,此刃在火光下微微泛光,刃口鋒利無比。再掂掂重量,王翦當下就知道這是一把以百練精鋼打造的寶刃。

這百練鋼便連王候將相都未必配得起的,一個尋常使節又如何能隨身帶着此物防身?!

如此看來這行刺一事是確有其事了。

王翦問:

“卻是誰發現的?”

楊端和拱手回答:

“正是工師沈兵!”

這讓王翦有些意外:

又是這傢伙?

這才眨吧下眼的功夫便又立了大功!

王翦瞄了瞄正傳來陣陣慘叫的刑訊室,問:

“他們招了與否?”

楊端和搖了搖頭:

“那兩名使節口風甚嚴。”

“其它兵士只怕並不知情。”

……

王翦點了點頭暗道這才合理,這麼隱秘的事自然不能讓普通兵士知道。

遲疑了下,王翦就下令道:

“令他們手下留情,將刺客秘密送往咸陽。”

“同時派快馬飛報大王。”

看了一眼那淬毒的寶刃,王翦又補充道:

“將罪證也帶去!”

“另外,此事要嚴守口風,不能讓任何人知道,明白嗎?”

楊端和趕忙回答:

“屬下明白。”

王翦這麼做當然有他的深意。

這事涉及到秦、燕兩國是戰是和,所以當然要保密。

站在王翦的角度來說,他是不希望這些使節是刺客。

因爲此時的秦軍還不適合作戰。

雖然三郡旱情得治民心也逐漸穩定,但大批糧食用於屯田之後已所剩無幾了。

甚至王翦還知道,秦國存糧也因作戰屯田而消耗殆盡。

此時若與燕國因“行刺”再起兵端……又如何解決?

然而,王翦卻知道這不是他能決定的。

甚至這些燕國使者是不是“行刺”也不是他說了算。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封鎖消息並將犯人、罪證等一古腦兒的送到咸陽由嬴政自行定奪。

然而楊端和雖是應聲卻沒有動。

王翦疑惑的問了聲:

“有何不妥?”

楊端和回答:

“大將軍,這一路上流匪衆多,其中還有幾支規模上千。”

“這又是送證物又是送犯人,萬一讓流匪劫了去……”

被楊端和這麼一說王翦不由倒抽了一口涼氣。

這話說的是,這段時間送信的郵人就常在路上被劫。

尤其危險的還是犯人,這囚車一排排的老遠便能看見,那些流匪若是把這犯人當作是趙國貴族前來劫人……

不論犯人最終是被劫還是被殺,這罪責都不是他們能擔得起的。

若要護送的話,那又要以多少兵力護送纔夠呢?

幾千?

上萬?

這都不現實。

兵少了不起作用。

多了又意味着要在路上走很久才能到咸陽,且三郡兵力奇缺無法派出這麼多人手。

思量一番,王翦就下令道:

“你去封鎖消息便可,其它事我自會處理。”

楊端和應了聲這才退下。

王翦什麼都沒做,他只是修書一封將前因後果說了清楚,然後又說明了無法將犯人及證物送往咸陽的原因。

簡單的說就是將皮球踢給嬴政。

如果嬴政硬要將犯人送到咸陽,到時犯人或證物在路上被劫,他王翦也能撇開點干係。

這事可是十萬火急,王翦爲了信件能安全送到咸陽還派了一隊騎兵護衛。

同時囑咐郵人若是有流匪劫件,定要乘騎兵擋着敵人時將信件毀掉。

這倒不難,古時送件尤其是送軍事信件的郵人爲避免軍情外泄都有準備:

送件時隨身帶上一觥墨汁,一旦有危險預計信件不保,便將墨汁灌進竹簡毀去字跡。

十分幸運,信件兩天後便送到嬴政手裡。

嬴政一看便火冒三丈……

自小受夠死亡威脅的他最恨也最怕有人想要他的命。

其實誰都怕,當然也恨。

但嬴政更特殊,這就像他不可觸摸的逆鱗,一旦感覺到死亡威脅,他便會瘋了般的嗜殺,直到他感得安全爲止。

所以,嬴政一點都不關心那什麼犯人或是什麼證據。

這事只要王翦這麼一說在嬴政心裡就已敲定了:必是姬丹那廝想要取我性命。

嬴政之所以一猜就猜姬丹是有原因的。

這姬丹原是嬴政好友,兩人同在趙國爲質時那是同病相憐。

那時的嬴政若有誰可以掏心窩子說話,就只有姬丹了。

可若干年後,嬴政成了秦王而姬丹卻到秦國爲質……

若嬴政念舊情也罷,然而此一時彼一時,這時的嬴政哪裡還會理會姬丹這患難之交,於是馬上就將其晾在一邊。

這姬丹也是氣量小,受冷遇後竟一氣之下逃回了燕國……

他嬴政不計較這事就罷了,你姬丹居然還暗中派人刺殺?

活膩了是吧?!

(本章完)

第502章 騎戰第325章 騎軍第240章 滲透戰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373章 農業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416章 方略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294章 礦石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443章 改革第388章 月氏王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51章 錯有錯着第95章 宣傳攻勢第84章 桔槔第254章 突圍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438章 巴豆第525章第404章 教育權第427章 矛盾第254章 突圍第53章 軍心第448章 聯軍第371章 控制第251章 陷阱第506章 霍木桑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449章 改革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473章 分裂第27章 以逸待勞第158章 騎兵第402章 勸降第260章 水力第501章 炮戰第179章 牽城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479章 挑明第207章 王賁第211章 百越第144章 人質第237章 圍城第491章 大宛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19章 爲師老了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150章 使節第6章 眼見爲實第176章 藤甲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317章 工人第62章 舉薦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227章 反攻第155章 水軍第235章 伏擊第94章 荊軻刺秦第342章 市場化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25章 心在滴血第288章 請降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23章 劓刑第522章 奴隸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290章 門客第375章 野人第398章 肅州第429章 榜樣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294章 礦石第195章 力量第360章 西域第461章 改革第277章 結果第397章 丘就卻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321章 私鬥第29章 兒女私情第87章 翻車第286章 難題第386章 屬國第318章 售賣第476章 勸降第157章 選兵第399章 三危山第155章 水軍第284章 俯首稱臣第463章 馬鐙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102章 絆馬索第328章 戰車第131章 淳于越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471章 火球騎軍
第502章 騎戰第325章 騎軍第240章 滲透戰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373章 農業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416章 方略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294章 礦石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443章 改革第388章 月氏王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51章 錯有錯着第95章 宣傳攻勢第84章 桔槔第254章 突圍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438章 巴豆第525章第404章 教育權第427章 矛盾第254章 突圍第53章 軍心第448章 聯軍第371章 控制第251章 陷阱第506章 霍木桑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449章 改革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473章 分裂第27章 以逸待勞第158章 騎兵第402章 勸降第260章 水力第501章 炮戰第179章 牽城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479章 挑明第207章 王賁第211章 百越第144章 人質第237章 圍城第491章 大宛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19章 爲師老了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150章 使節第6章 眼見爲實第176章 藤甲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317章 工人第62章 舉薦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227章 反攻第155章 水軍第235章 伏擊第94章 荊軻刺秦第342章 市場化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25章 心在滴血第288章 請降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23章 劓刑第522章 奴隸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290章 門客第375章 野人第398章 肅州第429章 榜樣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294章 礦石第195章 力量第360章 西域第461章 改革第277章 結果第397章 丘就卻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321章 私鬥第29章 兒女私情第87章 翻車第286章 難題第386章 屬國第318章 售賣第476章 勸降第157章 選兵第399章 三危山第155章 水軍第284章 俯首稱臣第463章 馬鐙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102章 絆馬索第328章 戰車第131章 淳于越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471章 火球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