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涅石

第292章 涅石

再往北走就進入太原郡地界。

沈兵有意在這裡停留了一段時間。

在此停留不是爲了別的……太原郡也就是現代山西省省會太原市。

一說到山西肯定就會聯想到這裡的煤。

山西不但有煤,而且還有大量的、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的中厚層煤,且埋藏淺十分適合露天開採。

因爲山西有許多煤,且人們漸漸在生活中發現它可以燃燒,於是對煤已有初步利用,比如生火做飯之類的。

沈兵在太原停留就是爲了打聽煤情況。

不過當然不是沈兵親自打聽,而是派出騎軍四處詢問。

只一個時辰的時間就有了結果。

王賁進帳來報道:

“將軍,我等在城東尋到一戶人家,發現他們正是用石炭生火。”

“只不過他們將其稱作涅石。”

沈兵“哦”了一聲,暗道原來是稱作涅石,這名字倒也貼切,“涅”是染黑之意,涅石也就是黑色的石頭。

沈兵又問了聲:

“可有問過哪有涅石?”

王賁回答:

“晉山、賁門二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說着王賁就在地圖上指出這兩山的位置,沈兵點了點頭沒說什麼,然後就下令部隊繼續北上。

途中扶蘇有些奇怪的問了聲:

“將軍爲何途中打探涅石?此物有何妙用?”

沈兵回答:

“公子可知我等此去北地,首重何事?”

扶蘇想了想,就回答道:

“自是抵禦匈奴。”

“可是以將軍之能,還會怕了那匈奴?”

沈兵搖了搖頭,回道:

“今趟匈奴或與以往不同,公子不可輕敵。”

扶蘇奇道:

“將軍何出此言?”

沈兵回答:

“日前我問過那王柏和雷檜,從北地傳來的消息是去年北地極寒。”

“匈奴牛羊凍死凍傷無數。”

“如此一來……”

扶蘇“哦”了一聲:

“如此一來匈奴便會大舉南下劫掠糧草以供補給?”

沈兵點頭道:

“正是,尤其若李牧身死的消息傳至匈奴,而趙王嘉又放棄北地遷往代國……”

扶蘇聞言也慎重的點了點頭。

中原七國要說有能真正打敗匈奴的就只有李牧了,但現在李牧已死,匈奴又餓得眼冒金星,北地又空無一人,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但扶蘇轉念一想,又問道:

“可這與涅石又有何關係?”

沈兵只回答了兩個字:

“冶鐵。”

扶蘇一臉懵。

他雖然知道冶鐵需要燃料也知道涅石可以燃燒,但冶鐵爲什麼一定要涅石呢?木炭不行?

這也是這時代煤雖然有但卻一直沒有被重視的原因之一。

大家都像扶蘇這樣想,都在用木炭鍊鐵,於是就有大量的煤被發現卻只是百姓自行開採用於做飯取暖。

另一個原因,就是有人試過用煤冶鐵,卻發現以煤冶鐵會產生更多的雜質使鐵的質量下降,於是棄用。

這種情況直到數百年後纔有所轉變。

不過顯然,沈兵不會等到那時候。

繼續沿着黃河北上,總算是十餘日後趕到了北地。

河套地區其實有三塊平原:

一塊是在黃河“幾”字的一撇中部,一塊在第一個轉折處,還有一塊在第二轉折處。

這三塊地區分別被稱爲“西套”、“後套”和“前套”。

沈兵的軍隊就駐守“後套”和“前套”以阻北面南下的匈奴。

其中主要是“前套”地區,因爲“前套”直接連着雁門郡(今山西右玉縣南),是匈奴入侵中原的必經之地。

而“後套”往西,則是河西走廊,通過河西走廊就是不爲中原所知的西域了。

所以古時的事有時還真說不清,中原與西域其實一直都有某種聯繫,比如商人或難民在中原與西域來往。

然而這種來往十分稀少且僅限於民間,再加上道路難行又有匈奴阻隔,於是中原各國竟一度不知道有西域這片地區存在。

前來迎接的是個叫笳(jiā)的軍候。

笳是一種管樂器,流行於塞北和西域,這個笳的父親就是一名樂手,給他起這名是希望其繼續其衣鉢,誰想他居然成爲一名秦軍軍官。

笳是王翦舊部,他所領的三千餘名秦軍是之前王翦奉命來此疏通黃河時留下的,所以當然知道沈兵的大名。

他見到沈兵之後就趕忙帶着置下一干人等上前迎接,見到沈兵後就如釋重負的說道:

“有將軍來援屬下就放心了。”

“這些日子總有匈奴小隊人馬前來試探,屬下三千餘人守北地只怕力有未逮!”

沈兵點了點頭。

河套地區總面積有兩萬多平方公里,三千餘人當然守不過來。

然而就算沈兵等一干人趕到了形勢也不容樂觀……沈兵置下的大梁軍、神武軍總兵不過一萬餘人。

其中神武軍五千、大梁軍六千,再加上笳的三千秦軍,勉強只有一萬四千餘人。

沈兵問着跟在王賁身後的王柏:

“李牧將軍當初是如何守此北地?”

王柏一愣,然後就回答道:

“將軍,當初李牧將軍卻是領兵十萬守北地。”

“經過數年經營後,已發展至二十萬北地精兵。”

“此二十萬兵分守前、後兩套。”

沈兵一時無語。

戰神李牧在此駐守還要二十萬人才能讓匈奴不敢來犯,而他卻只有區區一萬四千人。

更嚴重的還是趙王嘉在建立代國時還將一帶的百姓盡數遷走,留下的只是些沒有利用價值的老弱,於是沈兵擁有的僅僅只是兵士和一座空城。

唯一的好處,就是這一帶有許多原居民留下的房舍,秦軍不需再費力建造。

扶蘇見此情形就小聲自責道:

“卻是扶蘇連累將軍了。”

“此地情形,趙高及李斯只怕早已知曉。”

“他們譴將軍前來其實是想借匈奴之力除掉扶蘇。”

沈兵覺得扶蘇說的有理。

因爲笳肯定已經把這裡的情況向嬴政報告過,所以趙高就是知情者。

嬴政或許是沒把匈奴這蠻夷當一回事。

但趙高和李斯卻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於是一着借刀殺人之計就這麼橫空出世了。

沈兵卻鎮定的回答:

“此時說這些也無濟於事,我等應抓緊備戰纔對。”

(本章完)

第532章 西域第137章 圍城第289章 北地第507章 出逃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364章 偷師第415章 引信第70章 番木鱉第196章 昌平君第224章 叛秦第154章 謠言第50章 虛張聲勢第222章 追敵第370章 收購第244章 心計第104章 好奇心第485章 遷移第152章 破冰第332章 騷擾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461章 改革第305章 反包圍第84章 桔槔第394章 智慧第114章 首級第101章 荊軻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266章 喜訊第307章 索箭第82章 許應第320章 高人第179章 牽城第378章 交集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375章 野人第216章 截殺第31章 火攻第41章 福禍相倚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12章 試炮第294章 礦石第382章 獵人第443章 改革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391章 炒麪第514章 訓練第125章 心理第36章 暗箭難防第400章 算盤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72章 西套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9章 矛盾第448章 聯軍第105章 真相第203章 陳城第522章 奴隸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216章 截殺第252章 消息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184章 包圍第5章 底牌第4章 工丞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452章 英明第82章 許應第7章 除非……第107章 合縱第370章 收購第392章 獨輪車第68章 督陣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374章 服務業第81章 高田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125章 心理第94章 荊軻刺秦第198章 求降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522章 奴隸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240章 滲透戰第355章 圍城第287章 分別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239章 奸細第190章 降兵第237章 圍城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146章 配給制第107章 合縱第452章 英明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330章 重點第246章 圍城第287章 分別第416章 方略第539章 嚀泉
第532章 西域第137章 圍城第289章 北地第507章 出逃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364章 偷師第415章 引信第70章 番木鱉第196章 昌平君第224章 叛秦第154章 謠言第50章 虛張聲勢第222章 追敵第370章 收購第244章 心計第104章 好奇心第485章 遷移第152章 破冰第332章 騷擾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461章 改革第305章 反包圍第84章 桔槔第394章 智慧第114章 首級第101章 荊軻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266章 喜訊第307章 索箭第82章 許應第320章 高人第179章 牽城第378章 交集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375章 野人第216章 截殺第31章 火攻第41章 福禍相倚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12章 試炮第294章 礦石第382章 獵人第443章 改革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391章 炒麪第514章 訓練第125章 心理第36章 暗箭難防第400章 算盤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72章 西套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9章 矛盾第448章 聯軍第105章 真相第203章 陳城第522章 奴隸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216章 截殺第252章 消息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184章 包圍第5章 底牌第4章 工丞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452章 英明第82章 許應第7章 除非……第107章 合縱第370章 收購第392章 獨輪車第68章 督陣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374章 服務業第81章 高田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125章 心理第94章 荊軻刺秦第198章 求降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522章 奴隸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240章 滲透戰第355章 圍城第287章 分別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239章 奸細第190章 降兵第237章 圍城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146章 配給制第107章 合縱第452章 英明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330章 重點第246章 圍城第287章 分別第416章 方略第539章 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