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以農治國

第89章 以農治國

從此,屯田方面就不需要沈兵等人操心了。

砲師做的事就改爲製作水車和翻車,再有就是接待一批批的外來者。

說是“接待”那是實至名歸。

因爲每天都有大量各地派的人員前來學習製作方法。

有本郡的也鉅鹿和太原郡的,甚至秦國其它郡縣也派了許多人來。

各種身份都有,士農工商一個都沒落下。

士農工這三類人來學習沒什麼問題。

士是知識份子。

這時代普遍認爲士學問多學得快,讓他們學會了再回去傳授,沒毛病。

農、工則是有直接利益關係,這其中尤其是工,他們乾的就是這行。

至於那商人也來學……沈兵就搞不明白了,他們學這水車、翻車又能有什麼用?

商人卻振振有詞的回答:

“此乃引水利器。”

“我等可乘其還未普及之時批量製作。”

“再賣予急需的農民……”

沈兵竟無言以對。

也難怪這時代的商人地位會這麼低,他們總是找機會卡別人脖子。

比如批量製作水車、翻車。

從農民的角度來說,商人是乘着他們趕農期時擡高價格。

從工人的角度來說,商人會搶了他們的飯碗甚至壓低價格。

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商人低買高賣徵稅困難,而損害工人、農民的利益就更是間接減少國家稅收……

於是商人這麼不受待見也就是常理之事了。

不過這些都不關沈兵的事,砲師反正自己幹自己的,其它人站在一旁參觀便是。

製作和管理上有澮盯着沈兵可以放心。

接待方面有蒼打點。

蒼這傢伙別看他一副沒出息的樣子,嘴巴還是很在行,動不動就“我師兄怎麼怎麼着”胡吹一番,把那些人給唬得一愣一愣的。

沈兵就搬把摺疊凳坐樹下乘涼,順帶喝幾口楊端和使人送來的米酒……這米酒味道雖然不行,但這時代就不要要求那麼高了。

然後藉着些許酒意靠在樹上打個盹,不知不覺天色就暗了下來。

此時,睡得舒服的沈兵早已把論農的事拋諸腦後。

還是澮來提醒了一聲:

“工師,戌時已近,你與內史之約……”

沈兵睜開眼,打着哈欠伸了個懶腰,迷迷糊糊的回答:

“快到戌時了嗎?”

“好在左工師提醒,我卻把這事忘了。”

“對了,許應下榻處在何處?可要乘馬車前去?”

澮吃驚得下巴都差點掉了下來。

不過澮當然不會責備什麼,他給沈兵指明瞭方向,只望着他離去的背影暗自搖頭。

要知道論農通常是不請外人蔘與的。

多好的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工師居然能把它給忘了?

許應的住處離耕地不遠,步行一刻鐘就到了。

這住處其實是許應要求的。

身爲農家就該住在農舍與耕地爲鄰。

否則王翦怎麼也會在城內爲許應安排幾間上房。

論農卻是在院外。

這或許也是農家的傳統,農舍一般較小無法容納太多人。

擺設十分簡單,就在地上鋪幾張席子擺幾張案桌,再點上火把照明就完了。

讓沈兵有些意外的是,農舍旁的小河及溝渠里居然分別擺着一具水車和翻車。

正有許多人圍在附近觀看。

不過想想又覺得正常。

論農嘛,便是討論和交流經驗。

現在新增了兩種引水神器當然要拿出來展示一下,然後再由這些農家子弟帶到五湖四海。

在這商業不發達的古代,農家就是用這方式達到傳播技術的目的。

否則,若只依靠百姓一傳十十傳百,從秦國這一頭傳到那一頭都不知道要多久。

一見沈兵來,許應便興奮的向衆人介紹道:

“這位便是製出水車、翻車的砲師工師,沈兵!”

霎時所有目光都集中到沈兵身上,接着便是一雙雙拱起的手:

“工師有禮!”

“工師大材!”

“見過工師。”

……

這些農民打扮的農家子弟其實大多都是讀書人。他們雖然以農民的身份要求自己,但難免還會留帶些禮節和酸氣。

衆人又客套一番後就各自就座。

沈兵被安排在許應的右手側。

秦時以右爲尊,也就是說沈兵被當作只在許應之下的貴客看待。

沈兵是無所謂,什麼左右尊貴的,在他眼裡一文不值。

然而,坐在對面的張格望着沈兵的眼神卻像要噴火似的。

許應挺起上半身朝周圍拱了拱手,用帶有些許嘶啞的聲音說道:

“士有當年而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飢矣。”

“女有當年而不績者,則天下或受其寒矣。”

“我農家創辦至今已有百餘載,始終以天下爲己任,以報國爲夙求!”

……

聽到這沈兵不由皺了皺眉。

他雖然能聽懂許應這些話,但怎麼感覺說的有點大了?

種田而已!

如果說爲了百姓疾苦還可以理解,怎麼扯到天下興亡與報國夙求頭上?

但仔細想想,種好田若能讓百姓富足、國庫充盈,也算是報國。

然而接下來一句話卻讓沈兵發覺自己理解錯了。

只聽許應接着說道:

“百姓飢則天下亂。”

“百姓足則天下盛。”

“是以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這下沈兵是聽明白了。

農家這是以爲戰爭是因爲有人吃不飽飯。

因爲吃不飽飯纔要去搶去殺。

若人人都有足夠的食物就不需要去搶去殺,於是就天下太平了。

於是賢者治國的話就應跟百姓一起耕種一起吃飯發展農業……

也難怪這羣讀書人會甘願以農民來要求自己。

沈兵之前就覺得他們的志向不應該只是讓百姓填飽肚子。

卻原來……

這是說破好呢?

還是不說破好呢?

心下惦量了一番,沈兵覺得還是不說破好。

先不說這是農家的根本,說破或將他們說服則可能意味着農家的解散。

再者,不說破又能怎樣?

他們雖然不明真相,但至少還有這麼一羣人努力研究種田之道。

至少有這麼一羣人願意爲農民分憂解愁。

至少有這麼一羣人爲理想而奮鬥。

這一刻沈兵突然發現,農家這些人還是挺可愛的。

(本章完)

第126章 水網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109章 修橋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341章 雲畋第481章 試探第158章 騎兵第199章 蒙武第418章 援兵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139章 出戰第83章 農家第209章 權力第184章 包圍第541章 姑師第346章 騎軍第93章 姬丹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230章 汝陰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344章 齊國亡第78章 七國第202章 棄城第19章 爲師老了第109章 修橋第346章 騎軍第454章 大將軍第476章 勸降第324章 補貼第432章 道民君第388章 月氏王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167章 良商第500章 接敵第88章 論農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52章 消息第370章 收購第501章 炮戰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461章 改革第109章 修橋第454章 大將軍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271章 敵人第242章 撤軍第398章 肅州第185章 牽城第274章 失衡第257章 奇人第92章 家書第415章 引信第198章 求降第322章 招工第152章 破冰第512章 訓練第550章 大結局第34章 勸降第184章 包圍第105章 真相第374章 服務業第94章 荊軻刺秦第135章 沙袋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4章 工丞第438章 巴豆第105章 真相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487章 賜婚第548章 書信第303章 獵鷹第9章 矛盾第68章 督陣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283章 仁君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394章 智慧第216章 截殺第44章 通敵第67章 術數第68章 督陣第74章 這只是客套話……第199章 蒙武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44章 通敵第379章 党項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370章 收購第419章 試射第392章 獨輪車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52章 李牧亡第63章 王翦第292章 涅石第477章 分割第379章 党項第361章 封禪
第126章 水網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109章 修橋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341章 雲畋第481章 試探第158章 騎兵第199章 蒙武第418章 援兵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139章 出戰第83章 農家第209章 權力第184章 包圍第541章 姑師第346章 騎軍第93章 姬丹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230章 汝陰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344章 齊國亡第78章 七國第202章 棄城第19章 爲師老了第109章 修橋第346章 騎軍第454章 大將軍第476章 勸降第324章 補貼第432章 道民君第388章 月氏王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167章 良商第500章 接敵第88章 論農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52章 消息第370章 收購第501章 炮戰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461章 改革第109章 修橋第454章 大將軍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271章 敵人第242章 撤軍第398章 肅州第185章 牽城第274章 失衡第257章 奇人第92章 家書第415章 引信第198章 求降第322章 招工第152章 破冰第512章 訓練第550章 大結局第34章 勸降第184章 包圍第105章 真相第374章 服務業第94章 荊軻刺秦第135章 沙袋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4章 工丞第438章 巴豆第105章 真相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487章 賜婚第548章 書信第303章 獵鷹第9章 矛盾第68章 督陣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283章 仁君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394章 智慧第216章 截殺第44章 通敵第67章 術數第68章 督陣第74章 這只是客套話……第199章 蒙武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44章 通敵第379章 党項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370章 收購第419章 試射第392章 獨輪車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52章 李牧亡第63章 王翦第292章 涅石第477章 分割第379章 党項第361章 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