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增建四個軍團

在高爾察克對抗蘇俄的事情上,蕭震雷與阿姆特蘭相互交換了看法並且達成了一致的看法之後,蕭震雷又安排己方外交官員與阿姆特蘭以及美國、法國等駐華公使進行多國會談。

就目前的情況,協約國方面對高爾察克對抗蘇俄的事情進行公使級別的會談在級別上稍低,不過如果這次能夠在某些方面達成一致,對以後各國高層會談是有好處的。

在各國公使進行會談時,華國代表和英國首相特使阿姆特蘭都表示在各國還沒有最終一致之前,兩國會先對高爾察克進行支援,特別是武器彈藥、裝備和生活物資,華國和英國表示,凡是先對高爾察克進行的國家都將先在俄國獲得相應的利益。

這個宣告讓法國和美國公使坐不住了,甚至其他國家,例如比利時、意大利、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的使者都坐不住了,誰不知道俄國是一塊大蛋糕?誰不想多分一杯羹?

這些國家的公使紛紛給國內發電報將情況上報,各國政府接到駐華公使的電報之後迅速做出反應,召開高層會議商討是否要高爾察克對抗蘇俄當局,各國高層會議經過多日磋商,基本上都認爲蘇俄的威脅太大了,必須要在它政權還不穩的時候將它打垮,將它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於是各國政府紛紛授權給駐華公使,讓他們全權代表各自的政府與華英兩國的代表進行協商。

各國代表秘密在華國京城匯聚一堂商討聯合對抗蘇俄,經過連日的討論,所有國家的代表一致決定要對付蘇俄,將它消滅,重新在俄國扶持新的政權。對付蘇俄的方案有兩個,第一,在武器裝備、彈藥和生活物資上對高爾察克進行大規模,幫助他訓練軍隊;第二,直接派兵參戰。不過這一點暫時還不能實現,畢竟同盟國還沒有被打敗,現在協約國方面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打敗德奧同盟,另外在武器彈藥、裝備和生活物質上對高爾察克進行支援。等待打敗德奧同盟之後再視情況而定。如果有必要就聯合成立干涉軍,直接派兵進入俄國對蘇俄作戰。

這兩個方案獲得了所有國家的代表們的一致同意,現階段暫時實施第一個方案,各國紛紛籌措武器彈藥、裝備和物資運往華國,再由華國運往烏法。畢竟目前華國的鐵路運輸線已經十分發達,還有公路運輸線可以使用,在通往烏法的交通上非常方便。

代表們在忙着商討高爾察克的事情,蕭震雷這邊正在與蔣百里談話。

“大總統,蔡國棟將軍和張孝准將軍發回電報說前一段時間第二軍團減員非常嚴重,現在第二軍團只剩下五十萬人了,相比三年前開赴歐洲戰場的一百一十萬人已經減員差不多六成,儘管剩下這五十萬人已經成爲精銳,但是常年征戰在外,無論是精神還是身心方面都非常疲憊。戰鬥力大打折扣,第一軍團也是一樣,第一軍軍團減員沒有那麼嚴重,但他們是最先派往歐洲戰場的,將士們都有些想家了,蔡國棟將軍、伍世友將軍、張孝准將軍聯合打來申請報告,請允許將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調回國內休整!”

聽了蔣百里的報告,蕭震雷的神情有些恍惚,是啊,這場仗都打了四年了。華軍派遠征軍加入歐洲戰場都已經三年了,第一、二軍團已經在歐洲戰場呆了三年,無非戰死或者重傷無法再參加戰鬥,其他人都沒有一個人回來過。哪怕士兵和軍官的家中發生生離死別的大事都沒有人回過家,而英法等國的士兵因爲距離近,一般每年都會一兩個月的回家探親假期,稍微受傷都會被送回國內,但是華國遠征軍卻不行,將士們都沒有這種待遇。主要原因是路途太過遙遠,一來一回就要大半年的時間,高層根本不可能給士兵和軍官們放探親假期。

蕭震雷想想,也是時候讓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回國了,可是新的問題就出現了。如果將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抽調回國,那麼在歐洲戰區華國遠征軍就只有兩個軍團六十萬人了,而奧匈帝國在東線有一百萬,德軍在北方還有兩百萬,用六十萬對付三百萬的風險太大。

蕭震雷將自己的擔憂說了出來:“現在如果調回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我遠征軍在防線上的力量將大爲減弱,德軍一旦得到消息只怕會不顧一切的大規模反撲啊!”

蕭震雷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德國和奧匈此前被華軍打得夠慘,如果華軍在巴爾幹的兵力突然空虛,德奧肯定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蔣百里聞言想了想建議道:“那不如立即抽調第三軍團和第四軍團開赴歐洲?”

蕭震雷詫異道:“日本投降之後,第三、四軍團的建制不是已經撤銷了嗎?”

蔣百里點頭道:“建制是撤銷了,但是原來的各軍、師卻沒有打亂,只是分散在西伯利亞、朝鮮和日本等地,如果

??”。

蔣百里的話還沒有說完,蕭震雷就擺擺手:“不不不,且不說建制已經撤銷了,就說他們分散在各地,想要將他們集結完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說了,如果把他們抽調走了,西伯利亞、朝鮮和日本這些地方的駐防怎麼辦?又從國內調兵過去?這太麻煩了,還不如再組建第七軍團和第八軍團,國內各地駐軍師一級一下的編制都是現成的,如果組織得快,應該可以很快完成兩個軍團的組建工作,就這麼辦吧,在三個月之內將第一、第二軍團從歐洲調回來休整,同時在三個月之內將第七和第八軍團分別調去歐洲接管第一、第二軍團的防區。運過去一個師,就調回來一個師,不能在防線和兵力上出現漏洞!”

蔣百里想了想說道:“這樣倒是可行,只是四個集團軍的兵力一百二十萬人,相對於德奧三百萬大軍還是兵力單薄了一些啊!”

蔣百里不提醒的話,蕭震雷還沒有想起第二軍團是東南亞軍團,總人數還有五十萬人,加上傷員只怕還有六十多萬人,而華國國防軍的一個軍團只有三十萬人,如果只派兩個國防軍軍官過去,兵力上就會減少近四十萬,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權衡了一番之後,蕭震雷拍板道:“那就從東南亞、日本、朝鮮再次徵兵五十萬,組建成第九軍團。這樣一來,遠征軍的兵力規模就達到了一百七十萬,應該可以應付任何規模的戰事了!”

蕭震雷的想法不是不可行,但是蔣百里還是有些擔心地說:“再從東南亞徵兵?這會不會引起東南亞各國的不滿?會不會讓我國在政治上處於被動地位?”

蕭震雷搖頭道:“你只要考慮軍事上的事情就行了,政治上的事情,我和內閣方面來協調解決,我們把第二軍團調回來休整,順便解散他們,讓士兵和軍官們都回家,無論是還活着的士兵,還是戰死的士兵,他們都獲得了榮譽和金錢,除此之外還練就了一身本事,東南亞各國還有什麼好說的?又不是讓他們所有人一去不回,再說,這次只徵兵五十萬,人數上比三年前少了一多半,而東南亞各國本身的人口就不少,就算突然之間少了數百萬人都沒有任何問題,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你回去之後準備一下組建第七、第八軍團的事情,另外還要爲東南亞的第九軍團準備好足夠的將領和軍官!”

蔣百里答應:“好的,那麼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各國在徵兵的問題上,各徵兵多少?”

蕭震雷問道:“你有什麼意見?”

“日本現在有足夠的兵力可以用,只需要將那些降兵組織起來,給他們發放武器彈藥,就能夠作戰,而且日軍的軍紀嚴明,我們只需要在各部隊派駐憲兵、督戰隊、主要軍官和一些翻譯人員,就算徵調一百萬都不是問題”。

蕭震雷權衡了一下蔣百里的建議,很快便有了決定,他道:“這樣吧,從朝鮮和東南亞各國和已經加入我國的省份各徵兵三萬人,一共組建三十萬人,組成第十軍團,任命姚成年爲軍團長,再從日本降兵中抽調五十萬精銳組成一個超編制的第九軍團,任命蔡威爲軍團長”。

任命姚成年爲第十軍團長,蔣百里倒是沒有意見,畢竟姚成年統兵多面,參加過兩次北伐戰爭,指揮作戰經驗豐富,不輸於伍世友、黃英傑、張孝準等人,可是讓蔡威當任第九軍團統帥五十萬日軍精銳,蔣百里有些不放心,儘管蔡威是一開始就跟隨蕭震雷的,但是隻參加過一次北伐戰爭,之後一直在地方上統兵,而且在軍校學習期間經常不守規矩,戰略戰術指揮課程常常不及格,此人在性格上有些狠戾,在軍中就常常喜歡獨斷專行。

蕭震雷注意蔣百里的表情,知道他不放心蔡威出任第九軍團的軍團長,於是笑道:“是不是擔心蔡威無法勝任?知道我爲什麼用他嗎?以日本人的性格,一般的軍事將領根本鎮不住他們,蔡威兇悍、喜歡獨斷專行的性格恰恰能壓制他們,而且蔡威的指揮風格常常不墨守成規,我就是看中他這一點,在歐洲戰場同德國人打仗,就是要不按常理出牌,你想想,以德國的參謀制度,只要我軍有什麼動作,德國參謀們馬上就會分析出來我軍意圖,但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指揮官,他們就摸不準我軍的脈絡了!”

蔣百里一想蕭震雷的話,也感覺頗有道理,最終還是同意讓蔡威出任第九軍團軍團長。(。)

第614章 對俄政策第707章 指揮權問題(一)第230章 賣火炮技術(1)第104章 人頭第606章 英國首相暈倒第754章 會議前協議第125章 打探第584章 要重用第336章 檢閱第589章 日本人打對攻第48章 醫院第178章 牛仔傑克第51章 公興記(一)第665章 東京審判(1)第128章 策劃救人第182章 殺鄂那海第257章 大好青年被忽悠第356章 兩面夾擊第189章 兩敗俱傷第570章 步兵進攻(4)第104章 人頭第445章 進兵沙俄第633章 發行國債第426章 謀日(1)第168章 私家偵探第497章 成立第65章 葛縣令的煩惱第306章 獨立浪潮(2)第31章 找茬第533章 爭相請戰第244章 最後的手段第190章 救命大洋第373章 神針之威第770章 炮擊珍珠港第596章 絕密電令第240章 輿論攻擊(2)第570章 步兵進攻(4)第704章 國籍第741章 醜惡嘴臉第479章 痛宰英國佬第323章 泗水慘案、護僑第447章 關東風起第112章 獨闖龍潭第765章 野望第492章 政盟會議第105章 入獄第86章 結仇第779章 華山體系第486章 海軍艦船加裝防空武器第261章 約見第655章 戰區重組第752章 炮灰的用途第533章 爭相請戰第583章 巷戰開始第305章 獨立浪潮(1)第265章 連打帶嚇第430章 待宰羔羊第93章 翻臉第591章 炮打日軍神槍手第754章 會議前協議第734章 奧匈求和(1)第347章 擊敗曹錕第242章 應對之法第295章 盤點力量第102章 收服第759章 敬重第345章 西線攻勢第762章 狗急跳牆第781章 大力支持第513章 籌備組建遠征軍第221章 走後門救人第382章 待價而沽第203章 露馬腳第673章 目標火車站第566章 登陸日本本土第151章 妙計第252章 出油了第755章 首腦聚會第758章 疲勞戰術第407章 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2)第400章 世界大戰爆發第61章 加入第332章 飛機制造第145章 商團司令第27章 人爲財死第710章 脅迫(2)第673章 目標火車站第676章 滅口第139章 終逃脫第248章 北洋第一軍第487章 圖謀東南亞第763章 繳械第99章 單刀赴會第758章 疲勞戰術第413章 保護農民利益政策第587章 穿牆進攻戰術第409章 圖謀德國東亞艦隊(2)第662章 朱爾典與天皇密談第103章 巡捕上門第758章 疲勞戰術
第614章 對俄政策第707章 指揮權問題(一)第230章 賣火炮技術(1)第104章 人頭第606章 英國首相暈倒第754章 會議前協議第125章 打探第584章 要重用第336章 檢閱第589章 日本人打對攻第48章 醫院第178章 牛仔傑克第51章 公興記(一)第665章 東京審判(1)第128章 策劃救人第182章 殺鄂那海第257章 大好青年被忽悠第356章 兩面夾擊第189章 兩敗俱傷第570章 步兵進攻(4)第104章 人頭第445章 進兵沙俄第633章 發行國債第426章 謀日(1)第168章 私家偵探第497章 成立第65章 葛縣令的煩惱第306章 獨立浪潮(2)第31章 找茬第533章 爭相請戰第244章 最後的手段第190章 救命大洋第373章 神針之威第770章 炮擊珍珠港第596章 絕密電令第240章 輿論攻擊(2)第570章 步兵進攻(4)第704章 國籍第741章 醜惡嘴臉第479章 痛宰英國佬第323章 泗水慘案、護僑第447章 關東風起第112章 獨闖龍潭第765章 野望第492章 政盟會議第105章 入獄第86章 結仇第779章 華山體系第486章 海軍艦船加裝防空武器第261章 約見第655章 戰區重組第752章 炮灰的用途第533章 爭相請戰第583章 巷戰開始第305章 獨立浪潮(1)第265章 連打帶嚇第430章 待宰羔羊第93章 翻臉第591章 炮打日軍神槍手第754章 會議前協議第734章 奧匈求和(1)第347章 擊敗曹錕第242章 應對之法第295章 盤點力量第102章 收服第759章 敬重第345章 西線攻勢第762章 狗急跳牆第781章 大力支持第513章 籌備組建遠征軍第221章 走後門救人第382章 待價而沽第203章 露馬腳第673章 目標火車站第566章 登陸日本本土第151章 妙計第252章 出油了第755章 首腦聚會第758章 疲勞戰術第407章 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2)第400章 世界大戰爆發第61章 加入第332章 飛機制造第145章 商團司令第27章 人爲財死第710章 脅迫(2)第673章 目標火車站第676章 滅口第139章 終逃脫第248章 北洋第一軍第487章 圖謀東南亞第763章 繳械第99章 單刀赴會第758章 疲勞戰術第413章 保護農民利益政策第587章 穿牆進攻戰術第409章 圖謀德國東亞艦隊(2)第662章 朱爾典與天皇密談第103章 巡捕上門第758章 疲勞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