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紹楨的引薦下,蕭震雷與張季直先生見了面,張謇是清末科舉最後一個狀元,他的文采爲世人所推崇,但他卻以實業爲救國思路,創辦了紡織學校、海洋學校、開中國紡織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紡織原料供應基地,進行棉花改良和推廣種植工作;以家鄉爲基地,努力進行發展近代紡織工業的實踐,爲我國民族紡織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
張季直先生主張“實業救國”、“教育救國”,舉辦了不少工廠企業和教育文化事業。他的“實業救國”雖不能挽救舊中國危亡,但卻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他屬於立憲派的領袖人物,三次主持發起了國會請願運動,但是清廷最後卻搞出來一個皇族內閣,緊接着有宣佈將鐵路權收歸國有,這讓他極爲憤怒,對清廷也失望透頂,清廷的這一系列失措讓他萌生了另尋他路的想法,於是先後找江蘇巡撫程德全和徐紹楨等人交流過。
程德全此時對清廷還很忠心,沒有被張季直說動,徐紹楨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直到現在還沒有看清楚形勢,他雖然知道現在清廷已經很危險了,但是他不敢賭,既然蕭震雷和張季直都是求變的人,他想不如把給他們引薦給對方,也許他們能找到共鳴點。
兩人的見面非常愉快≡⌒,..,有着共同的話題,蕭震雷也是一個務實的人,這一點讓張謇很高興,張謇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觀點。那就是君主立憲,並且說中國有着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如果突然從封建王朝直接進入共和,這會讓人民無所適從。說不定會引發極大的動盪,蕭震雷雖然認爲這個想法有些過於保守,但他說他雖然不贊同君主立憲制,而贊成共和,但是這並不妨礙立憲派和他的鐵血救國黨之間在某些方面達成一致意見,求同存異嘛,西方國家也有保守黨、工黨、保皇黨等等這些政黨,他們還不是在一個國家同時存在?
蕭震雷的坦誠讓張謇極爲欣賞,認爲他很有誠意。而張謇本身就是一個務實的人,兩人在一起很快就找到了相同的看法和觀點。
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和談判,張謇作爲立憲派的領袖人物與蕭震雷的鐵血救國黨之間達成了聯合意向,立憲派在經濟上支持鐵血救國黨在軍隊方面的建設,在政治上互相支持,如果有朝一日,清廷倒臺,鐵血救國黨要在政治上對立憲派進行支持,讓立憲派在政治舞臺上有一席之地。蕭震雷對此深表贊同。
在一次談話中,蕭震雷問道:“季直先生,如果上海光復了,那麼您認爲由誰來出任都督最爲合適?”
張謇想了想說道:“上海灘是一個政治勢力大雜燴的地方。也是全國的金融中心,這裡十分的重要,我認爲當然還是由寰宇你出任都督爲好。你手上有兵權,而且你的二十三混成協距離上海灘最近。一旦上海灘發生什麼變故,你的二十三混成協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趕過去控制局面。接管上海灘的權利也就順理成章了!”
蕭震雷笑着搖了搖頭道:“我倒是願意,可某些人就可能不會願意了,同盟會的陳琪美那幫人如果沒有得到權利,還有光復會那些人,他們會善罷甘休?同盟會裡的主張思想不統一,而且成員複雜,良莠不齊,極容易內訌。武力控制上海灘的局面不難,維持市面的穩定也不難,我早已經在上海灘留下了足夠的兵力,不需要二十三混成協過去就能光復上海,二十三混成協還有更加重要的任務,難的是如何對待同盟會那幫人?光復上海之後,我們肯定還要騰出手來對付其他地方的清廷勢力,如果他們在後方搗鬼怎麼辦?總不能這革命還未成功,我就對他們大開殺戒,話頭落在別人嘴裡,說出去不好聽啊!”
蕭震雷的這番話讓張謇也感到頗爲棘手,他皺眉道:“那寰宇認爲應該怎麼辦?陳琪美當年在日本根本就沒有學過什麼軍事,半吊子都不是,他當上都督能帶兵打仗?”
蕭震雷想了想說道:“我是這樣想的,同盟會確實在革命方面做出過大的貢獻,如果不給他們一些職位也說不過去,既然如此,那我們索性大方一回,就推舉陳琪美做上海都督,我們這邊主要控制好軍隊和財權就可以了,這兩方面絕對不能讓步,對於同盟會那幫人,我還不放心,只有控制軍權和財權,同盟會就不能撇開我們單獨組閣執政,季直先生以爲呢?”
“不錯不錯!”張謇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就讓陳琪美做上海都督好了,我們這兩方抓好軍權和財權,剛纔你說二十三混成協還有其他任務?不知是
???”
蕭震雷道:“一旦上海光復,江寧方面會沒有反應?兩江總督張人駿等人對南洋第九鎮防備甚嚴,徐統制又不是我們的人,而且他還有些舉棋不定,我不敢把希望全部放在他的身上,如果南洋第九鎮因爲他的猶豫不定而失敗,我的第二十三混成協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江寧,並且穩定局面,南洋第九鎮內部極爲複雜,充斥着各種革命組織,這些人並不同屬同一陣營,到時候肯定會極爲混亂”。
張謇見蕭震雷已經將事情都考慮到這一步了,心中越發認定他是一個可以成事的人,與鐵血救國黨合作的心也堅定了一些。
蕭震雷又道:“現在各地都掀起了保路運動,其中以四川方面尤爲激烈,我得到消息,四川各地已經全亂了,保路同志會已經接杆而起,清廷在四川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我猜測最近清廷方面很可能會從周邊地區抽調兵力入川鎮壓,而從湖北方面抽到兵力入川又是最快的。一旦湖北的兵力空虛,同盟會的外圍組織共進會和文學社那幫人只怕會坐不住。到時候說不定會鬧出什麼事情,所以這幾個月。我們要隨時最好準備!”
張謇聞言嘆道:“想不到寰宇對局勢看得這般清楚,看來跟你們鐵血救國黨聯合是對的,一切就看你的了!” щшш ☢тт kan ☢¢ O
“大家共同努力吧!”
蕭震雷回到蘇州之後就立即下令軍隊在這段時間內進行封閉式強化訓練,任何人不得請假、私自外出,如有違反,一律嚴辦。
過後,蕭震雷將陳繼祖叫過來,陳繼祖是秘密徵召的一個鎮兵力的統制,這個鎮還沒有被外界所知。官府方面當然也不知道,因此沒有番號,全靠蕭震雷一個人養着,這新招的鎮一共有一萬四千多人,分散在三個秘密駐地。蕭震雷暫時命名爲新軍四十鎮,經過半年的徵召和半年的訓練,基本上已經可以成軍了。
“長官,陳繼祖前來報道!”
蕭震雷招收示意他坐下,起身倒了兩杯茶放在桌子上。坐在陳繼祖的對面問道:“現在部隊情況怎麼樣?訓練和思想方面有沒有懈怠?”
“報告長官,沒有任何懈怠,儘管現在訓練已經全部結束,但是自從前日接到長官發來的強化訓練的命令之後。我們已經制定了強化訓練的內容,現在已經開始實施,這是詳細的訓練計劃。請長官過目!”說着從腋下將文件夾雙手遞過去。
蕭震雷接過文件夾翻開粗略的看了一遍,看完後合上文件夾示意他坐下。說道:“很好,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軍隊都不能攜帶,不訓練的時候可以給士兵們安排一些業餘活動、文化活動、可以安排他們學習,不能士兵的腦子閒下來,人的腦子一旦閒下來,就容易想七想八,這在軍隊是極爲不好的現象,要堅決杜絕!”
“是,長官!”陳繼祖起身答應一聲,又坐下。
蕭震雷考慮了一下從辦公桌的抽屜裡拿出一個文件夾,然後打開抽出一疊文件看了看,遞過去說道:“這是四十鎮的具體編制情況,從你一直到下面的營一級主官的任命都已經確定了,你回去之後召集軍官們開一個會,宣佈一下,之後一邊訓練一邊要把營級以下軍官的名單確定下來,這個可以從展開軍事指揮、戰鬥技能的考覈和思想考覈這兩個方面綜合考慮,最遲要在兩個月之內報給我,明白嗎?”
陳繼祖起身敬禮:“是,長官!”
幾天後,蕭震雷左等右等海軍方面的消息,重要在這一天有了迴音,秘書小高前來報告:“秘書長,我方派往浙江象山港的人傳回消息,經過這幾個月的接觸和做思想方面的工作,清廷海軍主力的一些艦船上的官兵們都有革命傾向,我們的人已經與他們取得了一定的一致,例如海籌號巡洋艦艦長黃鐘瑛就表示只要我們大力支持海軍建設、添購新艦就支持我們,不過其他艦船如海容和海琛等艦官兵的態度還不明確,另外阿成和白思秦從英國倫敦發來電報,說他們已經和出訪英國的‘海圻’號巡洋艦艦長程璧光聯繫上了,他說
??”。
今年五月,由於是英王喬治的生日,程璧光率海圻艦前往英國出訪,至今還在倫敦。自從甲午之後,北洋艦隊全滅,如旅順、威海衛、煙臺等地的軍港都被列強租用,清廷在最近幾年整合了海軍,分爲長江艦隊和巡洋艦隊,由於沒有港口,巡洋艦隊只能在浙江象山另尋港口,江南造船廠已經從江南製造局獨立出來,爲海軍艦船做維修保養工作。
蕭震雷立即問道:“噢,他怎麼答覆的?”
“他說暫時還無法答覆我們,不過他很看好我們,如果我們起事,他會給巡洋艦隊發報讓黃鐘瑛等人支持我們!”
蕭震雷聞言極爲高興,興奮道:“好,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吩咐下去,要繼續做海軍方面的工作,要加派人員進入江南造船廠、福州船政局等地,一旦局勢有變,我們的人要迅速接管!”
小高立即用筆在筆記本上作好記錄後說道:“明白!”
小高又道:“有一件事情不知道該不該說?”
“說!”
“是!”小高道:“由於海軍統制薩鎮冰在清廷方面資歷太深,我們的人沒敢去接觸他,不過我們的人倒是與他的參謀長湯薌銘進行一定的接觸,但是進展效果不大,據說湯薌銘的哥哥湯化龍是各省諮議局聯合會的會議主席,是著名的立憲派頭面人物,與張季直的關係極好,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湯化龍來將湯薌銘拉進來?”
蕭震雷聞言心中一喜,“原來還有這一層關係?如果是這樣,事情就好辦得多了,我去找張季直,讓他出面去聯繫湯化龍,能不能成功就看張季直的了!”
張謇得到蕭震雷的只會後,馬上與湯化龍取得了聯繫,湯化龍當即寫了一封書信給其弟湯薌銘,在信中勸說他要認清大勢,一旦局勢有變,要立即響應。接到哥哥親筆信的湯薌銘很快與鐵血救國黨的人再次見面,這次見面雙方都談的很愉快,蕭震雷派去的人向其承若,只要海軍方面歸附,鐵血救國黨必定爲海軍方面添船購艦,增加軍費,並且當場給了一筆錢讓海軍方面發薪水,這讓湯薌銘和黃鐘瑛等人看到了鐵血救國黨的誠意。海軍即使再強大也必須要依靠陸地才能存活,總不能一直漂在海面上,自從甲午戰爭之後,清廷方面對海軍就是愛理不理的,軍費經常不夠,這些年添加的艦船都極爲有限,而且都是一些小船,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沒有足夠軍費的支持,海軍是無論如何也發展不起來的,而湯薌銘和黃鐘瑛也都知道鐵血救國黨有錢,當然是伴着金主的日子好過一些。
與海軍方面的關係有了極大的進展,這讓蕭震雷放心不少,只要武昌起義打響,到時候海軍方面就可以及時宣佈易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