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釣魚島,這事由來已久。
1951年,老美依據《舊金山合約》,取得了琉球羣島的託管權,隨其也掌握了釣魚島的軍事管轄權和行政管轄權。
而實際經營使用的權利,則在臺彎漁民的身上。
因爲美蔣聯盟的特殊存在,臺彎漁民在釣魚島海域的捕魚活動,實則得到老美的默許。
二戰結束後的二十幾年間,釣魚島大體上風平浪靜,各方都相安無事的,但事情的轉折發生在1968年。
這一年,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所屬的“聯合探勘亞洲近海地區礦物資源合作委員會”,發佈了一份報告,當中宣佈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可能蘊藏了豐富的石油資源。
衆所周知,石油被稱作是“黑色的金子”和“工業的血脈”,中東國家依靠石油搖身變成了土豪,各工業國依靠石油才能維持工業機器的運轉。
可想而知,石油對各個國家有着多大的吸引力和重要性。
對於資源貧乏的東瀛來說,自然對釣魚島垂涎欲滴。
釣魚島海底發現大量石油的消息一經傳開,東瀛政府就立即採取行動,1969年5月8日,派人登上了釣魚島列島,並在每個島建立了一塊鋼筋水泥構造的標識碑。
次年七月,琉球地方政府還派出船隻赴釣魚島海域巡邏,並在島上設置了中、英、日文警告牌,禁止無關人員進入。
1970年9月,琉球當局又強行拆除臺彎方面在釣魚島上設置的“中華民國國旗”,並開始大肆驅趕在釣魚島海域作業的臺彎漁民。
東瀛是想通過在釣魚島的一系列舉動,達到事先佔領,造成既成事實的目的。
然而,東瀛企圖侵佔釣魚島的這一連的挑釁舉動,很快便引發了海峽兩岸的強烈不滿,臺當局和內地正府,分別於1971年6月11日和12月30日,相繼向外界宣示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
但在釣魚島的歸屬上,老美有意偏袒東瀛。
早在1970年,華府就發佈聲明,稱釣魚島包含在琉球羣島之內。
老美的這種態度,首先便激起了臺彎、香江留美學生和在美華人華僑的怒火,他們紛紛走上街頭,高喊保衛釣魚島的口號,抗議華府和東瀛私相授受,損害中國的領土主權。
留學生們的遊行示威活動,迅速席捲了紐約、華盛頓、芝加哥、西雅圖等各大城市,各地中國留學生也紛紛響應,成立保釣組織。
外抗強權,內爭主權。
正當老美境內的的保釣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之際,港澳臺地區的民間保釣運動也如同星星之火,迅速成長爲燎原之勢。
其後,1971年6月17日,隨着美日簽署轉移琉球管轄權文件後,保釣運動更趨於激烈。
但隨後,隨着臺當局、港府的壓制,保釣運動開始降溫。
時隔十一年之久,保釣運動雖然不復往日激烈,但每年的固定時間,6月17日,港澳臺地區的保釣組織都會舉行民間保釣遊行。
眼下已經六月初了,距離17日還剩不到十天。
1971年,當老美境內的保釣運動傳至香江時,香江高校中學教師和學生,組成“香江保衛釣魚島行動委員會”,發動學生上街示威,指控美日勾結。
其中7月7日學聯在維園發起的七七大示威,更演變成嚴重衝突。
香江皇家警察,威利警司率領千多名警察,以近乎一比一的警民比例,武力驅散示威者,用警棍隨意毆打手無寸鐵的市民,港府此舉不止轟動全港,更是聞名世界,造成包括教師和學生在內的知識分子,對港府的嚴重不信任。
其後遺症,一直持續至今。
就港府內部而言,他們絕對不希望這件事重新被人提起。
但是對林曉光而言,當然是他們怕什麼,咱就做什麼,不僅要做,而且還要做的漂亮,把事情鬧大。
當下,他便把自己的打算,給紀筠說了。
後者聽罷,十分震驚。
萬萬沒想到,他竟然要在這件事上,捅港府一刀,這把刀子戳出去,夠港府喝一壺的了,那時,哪還有什麼心思去對付丁屋計劃,先把這把火撲滅再說吧。
略一回想,她有些擔憂,便問:“港府不會發現是咱們乾的吧?要是把咱們暴露在外,以後長安國際就別想在香江混了。”
“做得隱蔽一點,聯繫美國境內的保釣人士,務必把長安國際摘出來。”
他態度很簡單,紀筠也不好再阻止,當下點頭:“行。”
隨即二人陷入沉默中。
林曉光思考這麼做,還有沒有遺漏。
紀筠想了下,最後盯着他,道:“你有沒有想過?這件事情到最後,會怎麼收尾?”
“今日不同以往,內地改革開放,老美在一些涉華事情上,需要注意內地的態度,老美需要的是穩定,香江出了問題,老美會不高興,他會給英國人壓力。”
“同樣的,眼下中英會談時斷時續,這節骨眼下,警隊若是再對教師學生出手,這不是把把柄給談判對手送嗎?”
“所以,英國人顧忌重重,一定會謹慎行事。”他擲地有聲。
紀筠是不大懂政治的,不過這半年以來,跟着他也學了不少,聽他這麼一說,略微思索一下,便明白了,這才放心。
“行,那就這樣做,我會按你說的辦。”
事情商量完畢,隨後又待了一陣,林曉光就撤了,過了不久,紀筠從茶樓後門離開。
離開之後,他又去了一趟域多利道的翟老家裡,坐了一下,然後去海邊吹了下海風,二人互相聊了一下,直到把衣服上的香水味吹散,他才準備告辭回家。
“小光,給你,你看下,我這個老頭子還行不行?”翟老笑呵呵遞過來一沓文件。
之前,秦淮集團五人董事會議上,達成一致,秦淮集團要開辦自己的報紙,然後林曉光就把這事彙報給了費振勳,誰料,轉眼翟老就知道了,聽說秦淮集團要做報紙,自告奮勇,非要給他做一份策劃案。
林曉光知道翟老的心思,怕秦淮集團財大氣粗,直接和香江商報、大公報、文匯報展開競爭,但這事已成定局,不能阻止,只好另闢蹊徑。
他做了份策劃案,籌備期的秦淮日報,定位上,準備和這三份報紙避開,以免直接競爭。
大公報和文匯報,專注於國際政治經濟和社會民生,香江商報專注於財經商業。
因此,林曉光看到這份策劃案,寫的秦淮日報,應該在國際政治經濟、社會民生、財經商業以及娛樂八卦等多個領域。
他看到後,不由笑了。
這該說是翟老一心爲秦淮集團好,想讓香江地區多一家實力強的報紙友商,還是想讓秦淮日報什麼都要做,變成四不像,最後被撐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