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清君側

“你們都看看,對這個方略有什麼意見?”

王寧安將分權方案交給了政事堂的幾個人,呂惠卿首先拿起來,從頭到尾閱讀一遍,然後傳給了別人。

坦白講,這個方案步子有點小,皇帝不但保留了最終的人事任免權,還成爲三軍統帥,擁有絕對的軍權,只要兵權在握,隨時都會反覆,從心裡講,呂惠卿是不滿意的。

但他轉念一想,誰都知道兵權重要,假如直接從趙曙手裡搶奪,沒準會激起皇帝的憤怒,把來之不易的局面破壞。

飯要一口一口吃,先把成果穩固下來。

想到這裡,呂惠卿看了看章惇幾個,發現他們都點頭了,呂惠卿帶頭道:“師父的安排很合適,只是弟子有個建議,樞密院和參謀部的主官必須是文官,而副手纔是武人,不知道師父意下如何?”

呂惠卿有自己的盤算,雖然皇帝是名義上的三軍統帥,但是具體事務還是下面的人幹,主要是三個機構,軍中的預算和人事是兵部的,訓練選拔歸樞密院,制定作戰方略則是參謀部的職責。

在三個衙門,兵部當然是歸政事堂說了算,另外兩個衙門如果主官都換上文人,等於文官掌軍。

雖然武人地位很高了,但是權力卻沒有了。

顯然,呂惠卿想靠着這一條把實際的兵權攬在政事堂手裡。

其餘的幾位相公,有人贊同,也有人猶豫。

王韶就有保留,“如果都是文人當主官,萬一沒有不通軍務,豈不是耽誤了大事,我看不妥。”

章惇悶聲道:“既然這樣,參謀部交給武人全權負責,樞密院則是文人執掌。”

他的建議提出,蘇轍立刻道:“子厚兄的提議不錯,樞密院負責徵兵訓練,徵兵要和地方打交道,而訓練則是有章法可尋,只要按照規矩,就錯不了,交給文官能夠勝任。”

呂惠卿眼珠轉了轉,能都拿到最好,但是退而求其次,掌握了樞密院,等於調兵和統兵的大權都在文官手裡,武人只能負責戰爭謀劃,方略制定,也算是達到了目的。

“師父,弟子也贊同,就這麼辦吧!”

王寧安又沉思半晌,終於點頭,他和幾個人把內容仔細推敲幾遍,直到沒有半點錯誤,才立刻封存,派遣專員,送去幽州,交給趙曙御覽。

……

“萬世之功,萬世之功啊!”

大家喜笑顏開,跟吃了蜜糖似的,只要等皇帝點頭,正式公佈頒行,這麼多年變法的成果就鞏固了,君臣的責權也就明確了。

雖然還會有傾軋,還會有黨爭,但是大的規矩定下來,就算再鬧騰,也不至於毀了大局。幾乎每個人,都有種如釋重負的舒爽。

成功近在咫尺,我們能行的!

政事堂洋溢着喜氣,可其他人卻是如喪考妣。

趙曙旨意下來,同意劃分君臣權力,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官場都沸騰了,王寧安他們雖然秘密商討,但是一些內容還是流傳出來。

當看到這個結果,許多人承受的震撼絲毫不比王雱小,王大國舅能被嚇瘋了,他們也差不多!

“怎麼會?怎麼會啊?”

文彥博赤着腳,在地上走來走去,一雙老眼都要瞪裂了。

還真是奇葩!

趙曙肯讓權力夠奇葩了,政事堂拿的不多,僅僅是把目前的局面用條文規定下來,這就更奇葩了。

至於兩個奇葩加在一起,則是奇葩中的奇葩!

王寧安啊,這麼難的事情,怎麼到了你手裡,就容易了嗎?

蒼天不公啊!

文彥博的判斷其實和王雱等人都一樣,爲了權力,君臣一定會開戰的,所不同的是王雱把籌碼壓在趙曙身上,而文彥博則是忌憚王寧安的力量,決定先靜觀其變,時機成熟再出手。

就是這點猶豫,救了文彥博。

可老文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姓王的和陛下不打了,還談妥了,你們如膠似漆,相安無事,老夫哪裡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這不是要人命嗎!

文彥博看着自己的草堂,老傢伙簡直要哭出來了。

這輩子怕是要永遠如此了,大丈夫手裡無權,活着有什麼味道,還不如來一把刀子,把自己殺了算了!

老文鬱悶要死,但是他也知道不能飛蛾撲火,既然到了這一步,就沒有什麼可以做文章的餘地了。

看起來王寧安是真的要立地成聖了,老夫算是被死死吃了一輩子。

文相公無可奈何,但是有些人卻有着不同的看法……“王寧安這是欺君了!”理學衆人湊在一起,仔細研究應對策略。

以往他們痛失議政會議的陣地,已經被逼到了牆角,到了不得不戰的時候。

“我絕不相信陛下是主動交權,一定是王寧安脅迫天子,纔有了這一道旨意,他這是蓄謀已久的!”楊時氣哼哼道。

有人也跟着附和,“當初陛下去幽州養病,而幽州就是王寧安的老巢,他應該是早有佈局,我懷疑此刻陛下已經落在了王寧安的手裡,身邊都是王寧安的人,他這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真是想不到啊,王寧安居然成了我大宋的活曹操!”

“辜負先帝聖恩,這個賊臣當千刀萬剮!”

……

這些人越說越狠,如果王寧安在他們身邊,保證給撕碎了吃!

更有人公然喊出了“清君側”的口號!

廢了王寧安,廢了新法!

只是他們似乎忘了,一直主張限制皇權的就是理學,他們喊得最大聲,如今卻堅決反對,真是夠諷刺的。

理學的主張也無非是爲了奪權而已。

別的都是虛的。

如果能夠拿到權力,支持皇帝也沒有什麼不好。瞧瞧,人家就是善於變通,了不起啊!

他們討論了好半天,漸漸也覺得無聊了,要是背地裡罵人,就能把對方罵死,只怕王寧安的骨頭都爛沒了。

“你們大家都想想,有什麼辦法,能對付王寧安?”楊時發出了疑問。

他這麼一說,許多人都傻眼了。

政事堂鐵板一塊,議政會議掌握不了,雖然他們說皇帝被挾持,但是誰能跑到幽州,請求趙曙出面澄清,然後拿下王寧安?

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再有,金融勢力也掀起了那麼大的風波,滿世界擠兌,結果卻促成了朝廷迅速接收銀行,偷雞不成蝕把米,還想和王寧安鬥,有多少的能耐?

理學這幫人,也就剩下一點嘴炮了。

楊時非常苦惱,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辦法。

假如王寧安和趙曙之間,調和了關係,連最後的隱患也消失了,他們的末日真的不遠了。

什麼辦法都沒有?

難道王寧安真的無敵了?

正在這時候,有個年紀在30出頭的人站了起來,他叫張繹,是程頤的弟子,眼下在禮部做事。

光是這一點,就證明此人不簡單。

在理學普遍受到打壓的情況下,還能在六部混得風生水起,沒有一點功力怎麼行!

張繹做事冷靜認真,很有些韜略。

“我看王寧安還沒有到呼風喚雨,爲所欲爲的地步……他如此限制皇權,其實犯了大忌。”

“怎麼說?”楊時好奇問道。”

“是這樣的,我大宋出來原來的路改成行省之外,其餘的地盤,只有河套和渤海等地是以行省併入大宋,其餘的地方全是向陛下臣服。”

大多數人沒在禮部混過,也沒研究過外藩的情況,不明所以。

張繹給大家解釋,原來很多的部落和藩國,並不是直接併入大宋,而是向趙曙宣佈效忠,比如遼東的女真,比如高麗,比如倭國,還有交趾等地,全都是如此,他們只是歸皇帝一個人,政事堂雖然也能派員過去,但是原則上,政事堂無法直轄這些地區。

楊時聽到張繹的話,似有所得。

“把話說明白點。”

張繹點頭,“那些蠻夷只認大宋天子,如今天子權力被限制,將政務交出來,他們也要劃歸政事堂直轄,這幫人全都野性難馴,能願意低頭嗎?”

效忠皇帝一人,只要每年交點土產,還能得到賞賜,名義上臣服大宋,實際上和土皇帝一模一樣。

不是王寧安不想收拾這些人,而是沒有功夫,也沒有時機。

想想吧,大宋的面積有多大?事情有多少?

天竺還在叛亂呢,其他地方的王公,貴胄,部落,頭人等等,數之不盡,根本來不及整頓。

張繹笑得格外陰險,“既然天竺的叛亂挑起來了,那就不如多來幾處烽火,讓王寧安自顧不暇,他應付不過來,還有什麼臉留在政事堂。他垮臺了,那些蝦兵蟹將也就沒法自保了。”

楊時認真聽着,他的眼前一亮。

不得不說,張繹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對啊,從海外下手,讓王寧安自顧不暇!

好巧不巧,理學在海外頗有勢力,二程還在外面漂泊呢!門人弟子,遍地都是,弄出點動靜,絕不困難。

可楊時還有些猶豫。

“海外固然是很好的發難藉口,可這麼多地盤,情況如此複雜,該從哪裡下手,誰能教我?”

還是張繹,他早就有了盤算。

“論起對海外情況的熟悉,首推是張方平,假如張相公能幫着我們出謀劃策,這事情就成了一半。”

楊時聽完,直接泄氣了,“張方平不傻,他纔不會幫忙!“

張繹笑嘻嘻道:“不用擔心,張方平此前給陛下上了一道疏,寫的就是他對海外的分析,極爲詳盡,如果能拿到手,我們照着上面所寫下手就是了。”

第873章 給西夏的最後通牒第662章 五百個太監第1061章 真打起來了第962章 第一批乘客第25章 長街毆鬥第994章 朕是不一樣的皇帝第917章 丹書鐵券第224章 罷相第420章 帝國碰撞第1008章 大金國立第552章 交子危機第633章 韓琦錯了第983章 善戰的趙曙第118章 好大的魚第278章 糧倉和錢庫第230章 還是有聰明人的第761章 貫通河西走廊第1036章 爲了活命第897章 分封與殖民第48章 聲聞於天第856章 又一個相公被抓了第954章 民心在我第606章 請斬文彥博第111章 裝完就跑第6章 罰與賞第437章 趙禎的執着第388章 中毒第451章 趙禎很支持第1071章 師徒裂痕第880章 西夏來降第879章 趙曙的新兒子第472章 投資的妙用第739章 告黑狀第685章 國事爲重第3章 偏心第33章 進擊的包拯第777章 萬國來朝第109章 財路和擴軍第540章 不要臉的相公們第1164章 衆望所歸 大結局第618章 下重手第904章 耕田不用牛第968章 趙曙傻眼了第733章 圈地熱第536章 不一樣的將門第1029章 收穫頗豐第473章 終於造反了第93章 實話不好聽第293章 敵人總動員第316章 王寧安的怒火第1153章 絕命書第391章 任性的皇帝第506章 絕望的錢家叔侄第89章 無恥的名臣第911章 王爺問案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952章 勤勞的文相公第910章 傳說中的柴大官人第399章 不想做宅男的趙禎第363章 壯哉,王家軍第40章 弓箭社第514章 拉官家下水第946章 火燒糧倉第32章 線索第77章 職業武士第996章 陷入絕境的耶律洪基第809章 我要告御狀第721章 餓肚子的宰相第996章 陷入絕境的耶律洪基第406章 翻臉比翻書還快第1162章 羣賢畢至,少長鹹集第744章 大宋的西進運動第181章 大家都在謀劃第131章 皇帝仁慈,相公狠辣第一百八十章 歡呼吧!第115章 厲害了,我的家第173章 教你們辦外交第994章 朕是不一樣的皇帝第352章 橫空出世驚大遼第649章 我們造反吧第771章 厲害了,太子第547章 棄子王拱辰第348章 二程很傻眼第176章 不要和王寧安談生意第891章 第一世家的選擇第648章 狠辣的李諒祚第312章 汴京的外賣小哥第865章 文彥博罷相第362章 宿命的敵人第416章 大宋必勝第608章 只敬畏強者第369章 漢奸的遺言第371章 厚待武人的開始第36章 崔氏之死第1162章 羣賢畢至,少長鹹集第481章 大破質子軍第472章 投資的妙用第179章 漸漸改變的皇帝第604章 官都沒人要
第873章 給西夏的最後通牒第662章 五百個太監第1061章 真打起來了第962章 第一批乘客第25章 長街毆鬥第994章 朕是不一樣的皇帝第917章 丹書鐵券第224章 罷相第420章 帝國碰撞第1008章 大金國立第552章 交子危機第633章 韓琦錯了第983章 善戰的趙曙第118章 好大的魚第278章 糧倉和錢庫第230章 還是有聰明人的第761章 貫通河西走廊第1036章 爲了活命第897章 分封與殖民第48章 聲聞於天第856章 又一個相公被抓了第954章 民心在我第606章 請斬文彥博第111章 裝完就跑第6章 罰與賞第437章 趙禎的執着第388章 中毒第451章 趙禎很支持第1071章 師徒裂痕第880章 西夏來降第879章 趙曙的新兒子第472章 投資的妙用第739章 告黑狀第685章 國事爲重第3章 偏心第33章 進擊的包拯第777章 萬國來朝第109章 財路和擴軍第540章 不要臉的相公們第1164章 衆望所歸 大結局第618章 下重手第904章 耕田不用牛第968章 趙曙傻眼了第733章 圈地熱第536章 不一樣的將門第1029章 收穫頗豐第473章 終於造反了第93章 實話不好聽第293章 敵人總動員第316章 王寧安的怒火第1153章 絕命書第391章 任性的皇帝第506章 絕望的錢家叔侄第89章 無恥的名臣第911章 王爺問案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952章 勤勞的文相公第910章 傳說中的柴大官人第399章 不想做宅男的趙禎第363章 壯哉,王家軍第40章 弓箭社第514章 拉官家下水第946章 火燒糧倉第32章 線索第77章 職業武士第996章 陷入絕境的耶律洪基第809章 我要告御狀第721章 餓肚子的宰相第996章 陷入絕境的耶律洪基第406章 翻臉比翻書還快第1162章 羣賢畢至,少長鹹集第744章 大宋的西進運動第181章 大家都在謀劃第131章 皇帝仁慈,相公狠辣第一百八十章 歡呼吧!第115章 厲害了,我的家第173章 教你們辦外交第994章 朕是不一樣的皇帝第352章 橫空出世驚大遼第649章 我們造反吧第771章 厲害了,太子第547章 棄子王拱辰第348章 二程很傻眼第176章 不要和王寧安談生意第891章 第一世家的選擇第648章 狠辣的李諒祚第312章 汴京的外賣小哥第865章 文彥博罷相第362章 宿命的敵人第416章 大宋必勝第608章 只敬畏強者第369章 漢奸的遺言第371章 厚待武人的開始第36章 崔氏之死第1162章 羣賢畢至,少長鹹集第481章 大破質子軍第472章 投資的妙用第179章 漸漸改變的皇帝第604章 官都沒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