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很值錢的六藝學生

自從王寧安提議支持重建渤海國,這個滅亡了一百多年的國家才重新進入大家的眼簾。

很多人只知道渤海國的名字,好在京城各種資料繁多,從故紙堆中翻出來了許多文件,稍微整理,大家就發現這個渤海國可真是了不得,正好唯有遼國的東半邊,隔着鴨綠江,就是高麗。

在唐朝的時候,武則天先後派遣四次人馬,每次都十幾萬,二十幾萬的兵力,損兵折將,好不容易平定了遼東,建立起忽汗州,後來升格爲渤海國,正式成爲大唐的藩屬之一。

伴隨着契丹崛起,渤海國被遼太祖攻破,渤海故地成爲了隸屬遼國的東丹國,後來東丹國也滅亡,整個渤海國併入了大遼的版圖。

看到這些,人們就難免浮想聯翩,假如渤海國還存在,遼國的東邊就有了一個強敵,到時候大宋受到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唐代的時候,渤海國和大宋商貿往來,十分綿密,登州一代就是靠着對渤海國的貿易,繁榮起來。

重建渤海國,走海路通商,不但有利潤可圖,還能分化遼國,爲奪取燕雲十六州鋪路。

不得不說,這是一招很妙的棋。

王寧安的主張在朝堂上遭到了相公們的集體抵制,可是在民間卻顯得十分受歡迎,很多在京的士子,各個衙門的官僚小吏,湊在一起的時候,總喜歡聊一聊,絕大多數人都懷着收復燕雲的念頭,扶持渤海國,正式恢復燕雲的第一步。

越來越多的人都忍不住感嘆,“王大人年紀輕輕,一心謀國,奈何當道諸公,皆是鼠膽之輩,豎子不足與謀!”

“人家封妻廕子,高官厚祿,誰捨得冒險啊!萬一打輸了,豈不是什麼都沒有了!”

又有人抱怨道:“當朝諸公那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燕雲十六州,多好的地方,要是拿回來,最起碼增加十六個知府,上百個知縣,沒準咱們還能撈到一個呢!”

“是啊是啊,這京城的冷衙門是真沒意思,混來混去,連個僕人都請不起,少不得都想辭官不做,哪怕去皇家銀行,能做個襄理也行啊!”

提到了皇家銀行,許多人來了興趣,討論越發熱烈。

其實王寧安在朝堂上遇到了鐵板一塊,到處都是反對自己的聲音,那是他沒有往下看,折騰這麼多年,做了那麼多事,得罪了許多人,可是也收穫了很多人心。

就拿這次范仲淹進京來說,他是送六藝學子應考的。

皇佑五年,是每四年一屆的科舉之年,和明清三年一次大比不同,宋代是四年一次,六藝學堂也創辦了六七年,蒐羅了一大批優秀學子,是想在科舉場上,一展身手的。

不過他們很快發現,眼下的科場,很不利於六藝的學生,宋初的時候,仿效唐朝,以詩詞作爲主要考覈內容,從而產生了西昆體,這種詩體追求辭藻華麗,對仗工整,很是空洞無物。此時從一點就可以判斷出來西昆體的失敗,那就是後世之人,都能背得出幾首宋詞,卻鮮有人能背出宋詩。

扭轉這種荒唐現象的人是范仲淹!

老範在主持慶曆新政的時候,其中興學是很重要的一項,除了在地方廣設官學之外,老範還改革科舉內容,把詩詞降到了次等,考覈的主要內容變成了策論。

他希望通過策論,選擇真正有學識的年輕人,充當改革健將,推行慶曆新政。

可隨着老範被趕出朝廷,科舉改革半途而廢。

雖然策論取代了詩詞,但是空洞華麗的文風依舊主導了科場,如今流行的文體是太學體。

什麼叫太學體呢?

說起來很麻煩,打個比喻,後世的很多專家大家一定不陌生,爲了故作高深,故弄玄虛,把很簡單的道理非要包裝的花裡胡哨,弄一大堆概念啊,公式啊,定義啊,倒把人給弄糊塗了……總而言之,就是不說人話!

專家都是大學出來的,人家“太學體”比專家還多了一點,顯然就是更加過分了,太學體的總體特點就是險怪艱澀,非要弄一些看不懂的字,聽不懂的話,以彰顯他們的學識淵博,不同凡響……

老範看到自己的改革跑偏了,十分痛心,歐陽修就給六藝的學生一個建議,暫時再等四年,下一科朝廷必然會改革,他已經從趙禎那裡得到消息,皇帝已經很厭惡太學體了。

就這樣,六藝學生都答應等四年。

可問題是京城過日子,花錢跟流水似的,富裕人家還好說,有些家庭條件稍差的,就沒法維持了。

正好這時候皇家銀行站穩了腳跟,要擴充業務,之前王寧安已經從六藝學堂弄來了一幫學生,這回擴充規模,也來個考覈招聘。

王寧安一共安排了三場,頭兩場是筆試,一場基礎算學,一場會計入門,然後第三場是面試。

一個銀行招工,大傢伙也沒當回事。

可接下來一個消息,把所有人都炸得七葷八素!

通過銀行考覈的人員一共43人,其中40人來自六藝學堂,這不算什麼,問題是前三名直接被聘爲皇家銀行的經理,年薪5000貫!

這是什麼概念?

咱們包大人一年到頭,各種糧食、布匹、調味料、臘肉,總之,都折成錢,相當於3000貫!

天可憐見!

包拯在家守孝十年,入朝爲官十多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就拿到了3000貫……當然,這3000貫已經非常豐厚了,包大人拿着心裡還愧疚呢!畢竟大宋最窮的一個府,每年的賦稅也是3000貫!

誰都知道,宋代的俸祿非常豐厚,那六藝學堂的人,居然一工作,就拿到了比官員還豐厚的報酬,這是怎麼回事?

是不是有人私相授受,損公肥私?

一時間羣情激憤,大傢伙把矛頭都對準了王寧安,說他厚遇門人,居心不良,是拿皇家的錢,去養六藝的人。

這事自然鬧到了趙禎那裡,皇帝陛下也嚇壞了,怎麼會開那麼高的薪俸,實在是沒有道理!

不得已,把王寧安叫到了宮中。

“王卿,你給朕解釋解釋,憑什麼你們的新生,比起朕的宰相掙得還多?這是怎麼回事?”

王寧安兩手一攤,他也是沒有辦法。

汴京商業本來就繁榮,隨着皇家銀行創立,京城的金融人才缺口多達一萬多人!

其中精通算學的高端人才要3000以上,可以往汴京的所有賬房先生加起來,才四千多人,而且其中八成以上,是傳統的賬房,只會計流水賬和簡單的加減,根本不夠格!

好些京城的大商行爲了處理複雜的商業問題,不得不出巨資,跑到平縣挖角人才,一個平縣的賬房有人開到了1000貫,在錢莊做過的,直接3000貫起步。

那些六藝學堂培養出來的,有人叫價到了10000貫,還是有價無市。弄得很多人不得不送房子,提供僕人,衣食住行,各種全都包了,還許諾分紅!

這樣算起來,一個六藝學堂出來的金融商業人才,一年差不多能賺到30000貫,比起當朝的宰執還要多!

“陛下,臣給開5000貫,已經算是很低了,這幫小兔崽子有心科舉,不願意給普通商人打工,不然,就算三五萬貫也是有人願意出的,不信您去問問國舅爺?”

還真別說,趙禎沒信王寧安的忽悠,直接把曹佾找來,一問之下,曹佾連忙說道:“陛下,別人不說,王大人有幾個學生,他們替臣幹活,臣願意給他們每年十萬貫!”

趙禎把眉頭緊皺,近乎咆哮道:“景休,按你的說法,豈不是這些人比起十年寒窗的士子要值錢千百倍嗎?”

曹佾明顯感到了姐夫的怒火,可是他也不能欺君啊,只好老實說道:“陛下,實不相瞞,苦讀的酸儒就算給臣錢,臣也不敢用他們,這幫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

“哼!”

趙禎怒道:“朕不信,朕一點都不信!”

王寧安滿不在乎,“真金不怕火煉,陛下若是不信,可擇日考覈,一試便知。”

第1123章 養兵不便宜第1123章 養兵不便宜第161章 強兵雲集第1124章 黑鍋誰來背第580章 人之將死第806章 不信黃金是禍胎第1026章 銀行不能倒第774章 暴富第1064章 人口大爆炸第378章 再次出使遼國第447章 兇猛的王寧澤第788章 趙禎的巔峰時刻第150章 清流本色第875章 五千對十萬第618章 下重手第709章 急需人才的西域第896章 大宋也有東林黨第547章 棄子王拱辰第378章 再次出使遼國第243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1047章 行省制第457章 權力下鄉第735章 佛印手裡的密信第354章 朕有兒子了第290章 瘋狂搶購第409章 王貴的遺骸第916章 好兒子和壞父親第313章 微服私訪第903章 苦力換農夫第1001章 亂起貨幣第174章 老將王德用第55章 茶館發威第1066章 逐步廢奴第576章 天子劍的用處第560章 倒閉潮第506章 絕望的錢家叔侄第710章 莫須有的罪名第254章 打出來的奴才第962章 第一批乘客第147章 起死回生的開始第1章 妹妹和弟弟第631章 大宋怒了第182章 新鮮出爐的王縣令第221章 我要去遼國第984章 天子要霸氣第655章 他們還在戰鬥第419章 騎牆對騎牆第212章 絕對第256章 趙禎的強者之心第421章 沸騰的大宋第103章 王寧澤的小書包第43章 野狼谷第85章 淪爲工具的楊懷玉第160章 皇帝被說服了第1150章 拿下張方平第321章 招兵買馬第603章 拓地兩千裡第50章 御批三國第598章 斬殺第一勇士第670章 最倒黴的徵西大將軍第485章 君臣一起抓蟈蟈第142章 殺還是不殺第1021章 文相公,你沒錯的第787章 三跪第218章 單刀赴會第290章 瘋狂搶購第831章 不費吐沫費腰第211章 交鋒第886章 被忽悠的趙曙第550章 老夫心懷坦蕩第1102章 崛起的武夫勢力第660章 于闐人的下落第192章 新的商機第806章 不信黃金是禍胎第314章 恐怖的汴京城第1127章 新的議政會議第359章 六藝教出來的壞蛋第894章 重建地方秩序第164章 武夫的春天第939章 全面剿殺第644章 勝利者的勒索第908章 王安石教子第518章 潑天大功第971章 煥發新生的司馬光第545章 戰爭有紅利第748章 背叛儒家的人第97章 王寧安的想法第784章 大宋的危機第1050章 一場茶葉引發的戰爭第17章 人言不可信第454章 收個學生司馬光第145章 肥羊上門了第98章 前所未有的學校第848章 坑人有新招第493章 童言可貴第202章 汴京遊第220章 皇室奇葩第719章 遍地寶貝第1028章 全面查封第990章 皇者之戰
第1123章 養兵不便宜第1123章 養兵不便宜第161章 強兵雲集第1124章 黑鍋誰來背第580章 人之將死第806章 不信黃金是禍胎第1026章 銀行不能倒第774章 暴富第1064章 人口大爆炸第378章 再次出使遼國第447章 兇猛的王寧澤第788章 趙禎的巔峰時刻第150章 清流本色第875章 五千對十萬第618章 下重手第709章 急需人才的西域第896章 大宋也有東林黨第547章 棄子王拱辰第378章 再次出使遼國第243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1047章 行省制第457章 權力下鄉第735章 佛印手裡的密信第354章 朕有兒子了第290章 瘋狂搶購第409章 王貴的遺骸第916章 好兒子和壞父親第313章 微服私訪第903章 苦力換農夫第1001章 亂起貨幣第174章 老將王德用第55章 茶館發威第1066章 逐步廢奴第576章 天子劍的用處第560章 倒閉潮第506章 絕望的錢家叔侄第710章 莫須有的罪名第254章 打出來的奴才第962章 第一批乘客第147章 起死回生的開始第1章 妹妹和弟弟第631章 大宋怒了第182章 新鮮出爐的王縣令第221章 我要去遼國第984章 天子要霸氣第655章 他們還在戰鬥第419章 騎牆對騎牆第212章 絕對第256章 趙禎的強者之心第421章 沸騰的大宋第103章 王寧澤的小書包第43章 野狼谷第85章 淪爲工具的楊懷玉第160章 皇帝被說服了第1150章 拿下張方平第321章 招兵買馬第603章 拓地兩千裡第50章 御批三國第598章 斬殺第一勇士第670章 最倒黴的徵西大將軍第485章 君臣一起抓蟈蟈第142章 殺還是不殺第1021章 文相公,你沒錯的第787章 三跪第218章 單刀赴會第290章 瘋狂搶購第831章 不費吐沫費腰第211章 交鋒第886章 被忽悠的趙曙第550章 老夫心懷坦蕩第1102章 崛起的武夫勢力第660章 于闐人的下落第192章 新的商機第806章 不信黃金是禍胎第314章 恐怖的汴京城第1127章 新的議政會議第359章 六藝教出來的壞蛋第894章 重建地方秩序第164章 武夫的春天第939章 全面剿殺第644章 勝利者的勒索第908章 王安石教子第518章 潑天大功第971章 煥發新生的司馬光第545章 戰爭有紅利第748章 背叛儒家的人第97章 王寧安的想法第784章 大宋的危機第1050章 一場茶葉引發的戰爭第17章 人言不可信第454章 收個學生司馬光第145章 肥羊上門了第98章 前所未有的學校第848章 坑人有新招第493章 童言可貴第202章 汴京遊第220章 皇室奇葩第719章 遍地寶貝第1028章 全面查封第990章 皇者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