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師父比徒弟厲害多了

譚玉麟被人按住了手腳,就有壯士的軍漢提着鬼頭刀過來了,直接要砍腦袋。

這位譚知府跟見了鬼似的,什麼道理啊?

來迎接你,反而被砍頭,給你塊肉吃,被踢了一腳,你王寧安有病!

“王相公,王相公!”譚玉麟扯着嗓子大喊,跟殺豬似的,“老夫是朝廷命官,大宋祖制,不殺士大夫,不能殺我……”

王寧安譏誚一笑,“狗屁士大夫,本官眼中,只有一個禍國殃民的亂臣賊子,來人,給我砍了!”

沒有話說,士兵揮起鬼頭刀,瞬間一道血光,譚玉麟的腦袋就飛出去三丈多遠,直到死,他還沒有弄明白,王寧安怎麼敢殺自己!他的眼睛瞪得老大,充滿了懷疑。

王寧安一點沒在乎,讓手下士兵拿起譚玉麟的腦袋,綁在竹竿上。

“不必進城,馬上曉諭周邊村鎮,告訴百姓們,朝廷已經將貪官污吏給殺了,會立刻恢復食鹽供應,請百姓們各自回家,不要被歹人裹挾,跟着作亂,那樣只會禍及家人。”

士兵們連忙點頭,立刻分出一隊,下去傳令。

王寧安一轉頭,看向了那些跟着譚玉麟出來迎接的人,有不少慶州的官吏,還是數十位士紳,他們全都嚇傻了,有人更是癱在地上。

一個知府說殺就殺了,要是想殺他們,還不跟碾死個臭蟲一樣啊!

“相公饒命,相公饒命啊!”

有人帶頭跪在地上,黑壓壓的一片,不停求饒。

王寧安掃視了一眼,微微笑道:“大家免禮吧,冤有頭,債有主。譚玉麟身爲地方官吏,辜負聖恩,罪有應得。本官相信,大多數的慶州官吏是好的,是心念朝廷的。”

“是是是……相公說得對,我們都是被譚玉麟給矇蔽了,這傢伙最壞不過了……”

反正人都死了,讓他背黑鍋,一點負擔都沒有。

“嗯,本官知道這次民變,是因爲食鹽的事情,這麼多年,鹽法混亂,商人漁利,百姓受損,早就是民怨沸騰,到了不解決不行的地步,這一次本官過來,平叛倒是其次,主要是解決鹽法之弊。”

王寧安說着,看了看那些士紳,見他們一個個低着頭,不敢對視,王寧安呵呵一笑:“諸位,本官准備挑選一批信用好,名望高,忠心朝廷,願意給百姓做事的士紳,大家聯合起來,一同成立一個鹽業協會,以後就由大家負責運輸和銷售食鹽。”

“食鹽生意固然暴利,但是要適可而止,不能把鄉親當成魚肉,更不能對抗朝廷,胡作非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希望大家都要有一份責任心。這樣吧,你們立刻議一議,看看誰願意參加這個鹽業協會。”

……

王寧安一出手,先是殺了譚玉麟立威,接着有拋出食鹽協會,聽得這幫人怦然心動,手舞足蹈,剛剛血腥一幕都拋在了腦後。

鹽有多大的利益,恐怕沒人不清楚,奈何鹽商從來都是抱成一團,上面有朝廷的官員護着,下面有無數打手,誰也不敢和他們搶肉吃。

如今一下子拋出了這麼大的一塊肥肉,這幫士紳能不怦然心動嗎?

短短的一瞬間,王寧安不再是那個面目猙獰,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反而變成了善財童子,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王寧安沒有選擇進城,而是在城外露宿,到了晚上,支起一堆火,王寧安和慶州的官吏士紳把酒言歡。

他們整整談了大半夜,王寧安主要講了兩件事。

對於官員來說,隨着朝廷遷都洛陽,西北越發重要,不久之前,司馬光大膽提拔一批循吏,政績卓著,已經得到了陛下的認可。

“我在京城的時候,聽到了一個笑話,說是在御史臺議論事情,有一個御史晚上沒睡好,議事的時候,就偷偷睡覺,什麼都沒聽到,結果中丞大人突然詢問他的意見,你們猜他是怎麼說的?”

衆人不知道王寧安的意思,紛紛搖頭。

“他立刻就說:此事萬不可行!然後祖宗家法,聖賢道理講了一大堆,中丞大人居然說善,就按他的意思辦!”

大家全都聽傻了,呆呆瞪圓眼睛,竟然有這麼荒唐的事情?

見所有吃驚,王寧安感嘆一笑,“這就是我朝的御史,清流言官!他們名義上監察百官,實則就是找茬罵人。他們不做事,只管罵做事的人。當然了,的確有些貪官污吏,可更多的是無理取鬧,撒潑打滾,和潑婦沒什麼區別!”

這話也就是王寧安敢說,反正他都被言官鬧翻了,天天有人彈劾,不在乎再多一些。

“由此可見,清流容易當,只要找茬挑毛病,找不到,還能無中生有,惡語中傷。大家都是明眼人,心裡肯定有筆賬。循吏則不同,要真正做事,要會做事,能做事,肯做事!”

王寧安道:“陛下已經和本官提到過,要在吏部舉行考覈,主要是針對政績卓著,又沒有進士身份的循吏,有幾個條件,要在衙門做事10年以上,要有功績,人品好,清廉自守,經過考覈之後,和進士官一樣使用。不說別的地方,就是幽州等地,剛剛光復,清流就幹不了,必須用循吏,這次本官也想挑選一些可靠的人才,舉薦給朝廷。”

在場的官吏是什麼人?

都是地方的小官,很多隻有八九品,如同王寧安所說,他們沒有進士功名,在官場起步低,混了十年二十年,也不過是屬官行列。

遇到了事情,要他們做,有了成績是上官的,其實一個個肚子裡都有氣。

王寧安拋出來的香餌,給了他們升遷之路,正好戳中了這幫人的軟肋,很快就點燃了大傢伙的熱情。

接着王寧安又和士紳們談,主要談西北的產業發展。

“秦漢都是以關中作爲根基,鑄造了強漢盛唐的繁華。如今關中衰敗,民生凋敝,比起幾百年前,已經差得很多了。但是我相信關中的父老,勤勞智慧,有足夠的辦法解決眼前的困境。關中不能光是土裡刨食,要發展養殖,貧瘠的田地就去種植牧草,養殖牛羊,最近幽州已經在毛紡上面,有所突破,可以把經驗和技術介紹到西北來。另外朝廷準備想辦法和青唐建立關係,打通前往西域的商路,恢復路上絲綢之路。只有路通了,商人來了,大傢伙的腰包就會鼓起來。”

“接下來的西北會有一個大發展,如果錯過了這一次良機,你們一定會終身後悔的……”

……

從來不要低估王大忽悠的能力,和他談了一晚上,慶州的這些官吏士紳無比淚流滿面,王相公文韜武略,果然非比尋常。

他們真恨不得立刻甩開膀子,大幹一場。

“諸位,當務之急,是解決民變,恢復秩序,只有平靜安穩,才能發財。大家都是有身家,有信譽的人,不要跟着有心人瞎胡鬧,把好好的前途給毀了,你們捫心自問,西北亂了,對你們有好處嗎?我送大家八個字:平安是福,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啊!!

這傢伙像是雷霆一般,在大家的頭頂響起,原來王相公什麼都知道,只是他厚道,沒有追究大家的罪責,只是殺了一個譚玉麟頂罪而已!

“相公教誨,我等銘刻肺腑!”

王寧安雖然不清楚慶州里面準備了什麼,但是他能看得出來,絕對是龍潭虎穴,一頭扎進去,絕沒有好下場。

敲打了這幫人之後,王寧安依舊沒有進城,而是馬不停蹄,奔向了各個村鎮。

譚玉麟的腦袋已經送到了,宰了一個知府,老百姓的怨氣已經消了很多。而且這些日子跟着造反,很多人都心裡毛毛的。

不少人已經悄悄逃回了家中,等見到譚玉麟的腦袋,他們終於鬆了口氣。

這時候王寧安趕來了,他每到一處,都讓人貼出告示,請百姓們放心,朝廷不是來剿匪的,也沒有匪人。陛下聽說百姓吃不到食鹽,十分焦急,已經下令,御膳不準放鹽,什麼時候,百姓都能吃到鹽,陛下才吃!

君父與百姓同甘共苦。

不得不說,趙大叔在民間的聲望還是很不錯的,一聽到皇帝都不吃鹽了,百姓們感動不已。

王寧安又告訴大家,眼下的確缺鹽,不過朝廷已經想辦法,先從軍中調撥一部分,每家五口以下發8兩,五口以上發1斤。

希望大傢伙能體諒朝廷的難處,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西北民風淳樸,王寧安親自率領士兵用戰馬馱着鹽,給大家送來,很快,慶州周圍的村鎮都傳開了。

朝廷不但沒有追究罪過,還派遣青天大老爺送鹽來了,大家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尤其是聽說王寧安年紀輕輕,就身居要職,是朝廷的相公,不久之前,還光復了幽州,更是大英雄,大功臣。

所有百姓的怒氣都消了,大家奔走相告,原本聚集起來的數萬人幾乎一夜跑光了。好多西北的年輕漢子還慕名而來,希望投到軍中,追隨王相公殺敵立功。

就這樣,王寧安身邊的人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達到了幾千人。

不過凡事總有意外,王寧安派遣部下,給馬嶺鎮送鹽的時候,就遇到了阻力。

這裡的百姓有許多都是党項後裔,民風剽悍,前些日子圍攻慶州,馬嶺鎮出動了200多人,他們絕不不相信朝廷會大發善心,放過他們。

什麼送鹽,根本是騙局一場!

就是消除大家的戒心,然後好一網打盡。

馬嶺鎮結寨自守,根本不讓王家軍進去。

“大人,這幫人死不悔改,下令吧,我們帶兵去把馬嶺鎮平了。”

“荒唐!”

王寧安在地上走了幾圈,立刻吩咐士兵,不穿鎧甲,不拿兵器,不騎戰馬,揹着食鹽,立刻再去送鹽。

“告訴你們,遇到了什麼情況,都不準動粗。”

士兵不服氣,“他們要是打人呢?”

“打你的左臉,把右臉給我送過去!”王寧安不容置疑道。

這些士兵被逼無奈,只好再去馬嶺鎮,鎮子的百姓見士兵們沒有裝備,一涌齊上,將所有人都給俘虜了。

士兵們得到命令,不能反抗,結果不但被搶走了鹽,連身上的衣服都給扒光了。回來的時候,根本沒臉見人了。

王寧安看到之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撫掌大笑,“遵守軍令,很好,回頭官升一級。西北的鄉親苦,聽說有的人家,只有一套衣服,出門的時候才能穿。你們立刻準備500匹粗布,500件衣服,給我送去!”

士兵們都瘋了,王大人啊,你犯賤呢!

他們都賭氣不去,王寧安自己扛起了兩匹布,“你們不去,那就只有我去了。”

“別!”

士兵們嚇壞了,要是相公被扒光了,他們可真的該死了!

硬着頭皮,把布匹和衣服送到了馬嶺鎮,而這一次,馬嶺鎮的門打開了,幾個上了年紀的族老帶領着所有人,直豎豎跪在了地上……

第17章 人言不可信第53章 很了不得的權力第328章 消失的國度第318章 惡人王寧安第769章 逼宮政事堂第1153章 絕命書第90章 兵器寶庫第194章 被鄙視了第724章 老兵的春天第266章 調教紈絝第359章 六藝教出來的壞蛋第481章 大破質子軍第464章 民變第100章 爲大宋之崛起而讀書第911章 王爺問案第313章 微服私訪第1122章 好多年前的坑第579章 殺猴駭雞第502章 陰險的殺招第902章 傾國之力第9章 老爹回來了第703章 裝瘋第871章 開啓殖民時代第126章 王老師的禮物第682章 該設立個參謀部第709章 急需人才的西域第449章 軍情如火第840章 滿朝皆敵第536章 不一樣的將門第307章 勝利果實第366章 恐遼症消失了第1160章 技術突破是關鍵第871章 開啓殖民時代第664章 融合的開始第994章 朕是不一樣的皇帝第805章 高人出招第699章 交鋒陳琳第151章 殺不了的人第345章 江山北望第1074章 撕破臉第1033章 文彥博跌倒,王寧安吃飽第414章 御駕親征第600章 與萬民共天下第325章 遼使的挑釁第1013章 文彥博也躲不過第972章 我就是不想還錢第884章 煤鐵聯營第31章 悲慘的王大郎第847章 龐相公的臉很疼第26章 從天堂到地獄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堂新局第18章 麪條飄香第536章 不一樣的將門第744章 大宋的西進運動第580章 人之將死第949章 忙碌的趙曙第345章 江山北望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877章 死得憋屈第1149章 狗牙兒在行動第153章 不會進攻的宋人第368章 歐陽修很囂張第753章 一塊寶地第779章 大國威風第1011章 陛下也怒了第727章 給宋相公的震撼彈第415章 三皇之戰第417章 一起發瘋的君臣第807章 龍體堪憂第86章 爆發吧,楊家將第203章 碰瓷高手第495章 醉翁有麻煩了第1150章 拿下張方平第282章 君臣碰撞第105章 走自己的路第289章 王家老大第123章 流民圖第707章 團滅四相公第311章 大裁軍第445章 王者無情第706章 殺向政事堂第29章 三顧茅廬第704章 沈端招了第301章 包龍圖打坐開封府第986章 奸臣收集者第122章 坑與被坑第357章 王家武士團第737章 炮轟王安石第220章 皇室奇葩第1142章 想當上將的狗牙兒第345章 江山北望第1108章 大抓捕第858章 定海神針第951章 悽慘的錢家第979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73章 愛讀書的楊姑娘第274章 衙內們的第一次第912章 皇帝長大了第386章 小皇子病了第86章 爆發吧,楊家將
第17章 人言不可信第53章 很了不得的權力第328章 消失的國度第318章 惡人王寧安第769章 逼宮政事堂第1153章 絕命書第90章 兵器寶庫第194章 被鄙視了第724章 老兵的春天第266章 調教紈絝第359章 六藝教出來的壞蛋第481章 大破質子軍第464章 民變第100章 爲大宋之崛起而讀書第911章 王爺問案第313章 微服私訪第1122章 好多年前的坑第579章 殺猴駭雞第502章 陰險的殺招第902章 傾國之力第9章 老爹回來了第703章 裝瘋第871章 開啓殖民時代第126章 王老師的禮物第682章 該設立個參謀部第709章 急需人才的西域第449章 軍情如火第840章 滿朝皆敵第536章 不一樣的將門第307章 勝利果實第366章 恐遼症消失了第1160章 技術突破是關鍵第871章 開啓殖民時代第664章 融合的開始第994章 朕是不一樣的皇帝第805章 高人出招第699章 交鋒陳琳第151章 殺不了的人第345章 江山北望第1074章 撕破臉第1033章 文彥博跌倒,王寧安吃飽第414章 御駕親征第600章 與萬民共天下第325章 遼使的挑釁第1013章 文彥博也躲不過第972章 我就是不想還錢第884章 煤鐵聯營第31章 悲慘的王大郎第847章 龐相公的臉很疼第26章 從天堂到地獄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堂新局第18章 麪條飄香第536章 不一樣的將門第744章 大宋的西進運動第580章 人之將死第949章 忙碌的趙曙第345章 江山北望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877章 死得憋屈第1149章 狗牙兒在行動第153章 不會進攻的宋人第368章 歐陽修很囂張第753章 一塊寶地第779章 大國威風第1011章 陛下也怒了第727章 給宋相公的震撼彈第415章 三皇之戰第417章 一起發瘋的君臣第807章 龍體堪憂第86章 爆發吧,楊家將第203章 碰瓷高手第495章 醉翁有麻煩了第1150章 拿下張方平第282章 君臣碰撞第105章 走自己的路第289章 王家老大第123章 流民圖第707章 團滅四相公第311章 大裁軍第445章 王者無情第706章 殺向政事堂第29章 三顧茅廬第704章 沈端招了第301章 包龍圖打坐開封府第986章 奸臣收集者第122章 坑與被坑第357章 王家武士團第737章 炮轟王安石第220章 皇室奇葩第1142章 想當上將的狗牙兒第345章 江山北望第1108章 大抓捕第858章 定海神針第951章 悽慘的錢家第979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73章 愛讀書的楊姑娘第274章 衙內們的第一次第912章 皇帝長大了第386章 小皇子病了第86章 爆發吧,楊家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