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大宋好男兒

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

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髮丹心盡漢臣。

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閒人。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河湟》詩。

所謂河湟之地,就是青海和甘肅境內的黃河以及湟水流域,這裡水草豐美,盛產良駒,地裡位置非常重要。

守住河湟,才能保護河西走廊,保住河西走廊,才能溝通西域,維護絲綢之路的安全。

毫不客氣說,河湟之地,關乎西北半壁江山的安全。

可惜的是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王朝將駐守在河湟和河西走廊的人馬調走,全力對付安史之亂,結果就是吐蕃趁亂奪取了河湟。

杜牧在詩中提到,丞相元載和唐憲宗都想過收復河湟,卻沒有成功。後來的大唐王朝根本無力西顧,只有涼州歌舞,還在長安流傳不息。

此後幾百年,河湟故地都落到了吐蕃諸部的手裡。

一直綿延到如今,一個天賜良機出現了,一代梟雄唃廝囉死了,吐蕃各部分崩離析,他的兒子董氈無力維持青唐團結,正是我大宋進軍西北,收復隴右的絕佳時機!

……

作爲皇家書院的特約講師,王寧安又一次登上了講臺,給所有學生講起了青唐的重要。

經過歐陽修的努力,皇家書院已經有了相當規模,從皇家小學開始,然後是皇家中學,在皇家中學之上,有皇家武學院,皇家數學院,皇家天文學院,皇家水利學院,皇家百工院。

這一次王寧安講課的地點是在皇家小學,有趣的是前來聽課的不只是小學生,還包括其他學院的所有人,尤其是武學院居多,還有不少有志進士的學子,也都跑來了。

學生最小的,比如狗牙兒和小太子,才六七歲,大的卻有三四十歲,都已經當爹了。

王寧安覺得國防就要從小教起,只有孩子都懂了,大人才會真正重視。

“我們大宋的都城在洛陽,要保護洛陽的安全,必須構築一條防禦體系,這就是生命線,要讓洛陽發展壯大,就必須打通所有商路,這就是發展線。”

“洛陽的生命線,向北,應該推到河套地區,也就是傳統的農耕和遊牧的分界線,也是秦代長城一線,向西南方向,必須佔據湟水谷地,這裡是整個高原最好的馬場,水草豐美,適合駐軍,擁有了湟水谷地,吐蕃的騎兵就沒法威脅西北的安全。要知道唐代安史之亂,吐蕃騎兵就曾經殺入長安,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洛陽的發展線,向東向南,都是在大宋境內,不需要多說。真正重要的是向西。一條絲綢之路,帶來漢唐兩代繁榮,打通西域商路,我們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戰馬,用我們的絲綢,換來重量相當的黃金白銀,香料珠寶。大家請看這裡,這就是西域的碎葉城,詩仙李白出生的地方。”

王寧安手指着地圖上的一點。

學生們伸長了脖頸,瞪大眼睛看着,好些寒窗苦讀十幾年的士子,還是第一次知道碎葉城的位置,頓時引起了好奇之心。

大家從小念着詩仙的佳句,卻不知道詩仙出生在哪裡……真是好遠啊,應該有幾千裡,上萬裡的路途,幾乎隔了一個大宋朝……山水迢迢,當年這麼廣闊的土地,都是大唐的疆域嗎?

回頭看看,大宋如同巴掌一般的國土。

許多人都不由自主低下了頭。

難怪大唐稱之爲大唐!

相比之下,大宋叫得真特麼心虛啊!

“安史之亂以後,大唐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可是這裡的漢家兒郎卻沒有放棄對故國的思念,他們穿漢服,說漢話,沿襲漢風,努力守衛着疆土。其中以于闐國李氏最爲壯烈!他們自稱唐之宗屬,于闐王李聖天繼位之後,積極派遣使臣,重建和中原的聯繫,他們曾經向後晉進貢,及至太祖皇帝繼位,于闐國更是派遣使者,奉上豐厚的貢品,以示臣服。我太祖皇帝曾經派遣157名僧侶,遠赴于闐,慰問這些苦苦掙扎的漢家遺民,雙方聯繫密切,心意相連。”

于闐國,許多人都非常陌生。

說起來大宋周圍,全都是惡鄰,不論是遼國,還是西夏,甚至青唐,都覬覦大宋的財富,試圖染指中原。

突然出現一個忠心耿耿的漢家王朝,讓學生們倍感振奮。

小太子趙宗垕更是仗着膽子問道:“先生,于闐國如何了?他們還有沒有派遣使者了,爲什沒人說起,難道他們背叛了大宋?”

“沒有,他們消耗光了!”

難得,王寧安聲音哽咽,“我大宋立國之初,正好是大食國大舉東進的日子,他們的騎兵源源不斷,涌入西域,于闐國兵不過兩萬,卻要面對十幾萬的敵軍,李聖天率領着人馬,浴血奮戰幾十年,數次擊敗大食入侵者……奈何于闐國兵力衰微,後援不濟,在苦戰幾十年後,于闐國徹底滅亡了,幾十萬的漢家兒郎血灑黃沙,殞命疆場,于闐國故地,已經變成了黑汗王朝,漢人滅絕,當年遍地佛寺,家家禮佛的盛況也蕩然無存,他們就像是從沒有來過一樣,被徹徹底底抹殺乾淨,一點都不留!”

聽到了于闐國悲慘的結局,許多學生都忍不住流淚,傷心,課堂的氣氛十分凝重。

“于闐國的努力和犧牲並非沒有價值,他們靠着幾萬弱旅,苦撐了近百年,擋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勢。當時的中原,正是五代十國,混亂不堪。假如沒有于闐國的努力,大食騎兵就會沿着河西走廊,一路殺進中原,結果如何,簡直不敢想象。要知道大食人當時攻擊于闐國的統帥,就被任命爲中國總督……他們已經有了染指中原的野心!于闐國以不足六分之一的兵力,誘敵深入,設下埋伏,一戰斃殺這個中國總督,並且殺掉了他手下的四位宗教長老,殺得大食人望風而逃,斷絕了進軍中原的念頭。如果沒有于闐國的努力,或許今日的西北,已經是大食人的天下了。”

王寧安語氣很沉重,他總結道:“我們漢家兒郎,自從三皇五帝以來,開疆拓土,披荊斬棘,從來不乏勇士,不乏好男兒!我們戰勝了犬戎,打敗了匈奴,攻滅突厥……幾千年的歷史,我們戰勝了幾乎所有的敵人,綿延不絕,生生不息……從沒有因爲艱難而放棄抗爭。漢人從來不文弱,如果我們文弱,或許早就像其他的夷狄一樣,亡國滅種了。”

“哪怕處在絕境當中,哪怕強敵環視,于闐國也沒有放棄戰鬥,他們沒有被消滅,他們只是消耗光了,他們用自己的血,生生築起了一道長城,捍衛漢家道統,綿延不絕!”

“我們要對青唐用兵,要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要恢復漢唐在西域的統治,要把屬於我們的土地拿回來!要去于闐故土,要去祭奠那些浴血沙場的好男兒!”

“東華門外唱名方爲好男兒!”

王寧安低聲唸了兩遍兒,而後輕笑道:“說出此話的人,在不久之前,曾經對着我說,要報好水川之仇,要滅亡西夏,恢復河套故地!待到王師成功的那一刻,告訴他的鬼魂,他才能安息酒泉……我想他已經想清楚了,什麼纔是好男兒!”

“爲國征戰,開疆拓土,持三尺鋼鋒,護衛億兆黎民,男兒好漢,縱然身死,鬥志不息,熱血不滅!方爲好男兒!”

……

王寧安講了很多,從收復河湟之地,到經略青唐,再到恢復漢家故土……學生們都聽得格外認真,甚至連一幫小娃娃都瞪圓了眼睛,仔細記下先生的話。

一句東華門唱名,鼓舞了無數的士人,卻又寒了無數武人的心。

如今東華門唱名的那位身首異處,終於到了改弦更張的時候。

以王寧安的這堂課作爲起點,皇家書院,京城的書坊,各大報館,不遺餘力,刊載於闐國的歷史,禮部也找出李聖天遞交給大宋的國書,送來的玉石珍寶。

人們反覆讀着幾十年前的國書,他們能感覺到于闐國對大宋的忠誠,也能感到他們面對強敵的絕望。

可是他們沒有放棄,于闐國戰鬥到了最後一兵一卒……

當年的大宋,剛剛立國,兩次北伐慘敗,無力顧及遙遠的西域,太祖和太宗只能只能派遣使者,去勉勵他們,鼓舞鬥志。

如今的大宋已經不一樣了,我們要變法圖強,要拿回屬於漢家的故土!

燕雲十六州,河套平原,如今又加上了一個西域故地,于闐故國……

百姓的血液被點燃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拿起刀槍弓箭,學習武藝,在田間地頭,出現了數量衆多的弓箭社,昔日的賊配軍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餑餑……年輕人喜歡纏着解甲歸田的老兵,詢問疆場征戰,學習弓馬武藝,渴望着上陣殺敵,立功受賞。

整個社會風氣都在快速扭轉改變,從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到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一夜之間,彷彿天地都不一樣了。

王寧宏,王寧宣,王寧澤,他們率領着8000鐵騎,從幽州一路疾馳,趕到了西京,聽候差遣。

所過之處,各地的士紳百姓簞食壺漿,犒勞將士。

弄得他們受寵若驚,不知所措。

尤其是進入西京,寬闊的道路兩旁擺滿了香案,上面放着鮮花美食。街道兩旁,鼓樂震天,鞭炮齊鳴。

當將士們昂首闊步,走進城門的一剎那,不知道誰帶頭大喊,“大宋好男兒!”

“大宋好男兒!”

“好男兒!!”

……山崩地裂一般的歡呼,在那一瞬間,王家軍是熱淚盈眶的。

第1008章 大金國立第803章 梅花詩帶來的風雨第778章 春秋筆法第166章 這仗痛快第643章 六千刀第1101章 遷都第567章 真正的對手第96章 專業和上意第246章 趙宗景立功了第1019章 首相之爭,塵埃落定第475章 不屈的百姓第21章 二伯來訪第341章 大熊的質問第232章 錢能通神第537章 王安石惹禍了第39章 王家的旗幟第671章 不怕天譴的人第84章 真相大白第642章 凌遲第44章 北地馬的傳說第19章 面好人不好第657章 大宋的大氣魄第63章 包拯,你是個懦夫第304章 罪己第708章 都抓起來第227章 改造遼國計劃第884章 煤鐵聯營第457章 權力下鄉第692章 一個跑不了第157章 打贏了還有錯第53章 很了不得的權力第688章 父債子償第1050章 一場茶葉引發的戰爭第764章 送給太子的財路第875章 五千對十萬第156章 這是天譴第508章 決戰公堂第855章 文彥博的如意算盤第458章 官吏表率司馬光第394章 憤怒的趙禎第646章 做西夏的太上皇第320章 重建鐵騎第428章 當漢人挺好第572章 底牌第467章 比人可怕的是老天爺第770章 皇帝的套路第626章 誅九族第336章 特殊的殿試第475章 不屈的百姓第596章 一個老兵的選擇第824章 仁宗武皇帝第113章 王老三的故事第729章 被教訓的宋庠第385章 趙禎學壞了第889章 一萬年太久第867章 元老都走了第573章 大勝第1135章 各方反應第269章 天不收你我收你第1037章 文彥博貶官記第148章 壞事的名臣第1076章 主動權到手第872章 種家軍之變第1015章 來自師父的教導第1085章 趙曙的動作第96章 專業和上意第1140章 皇家武裝力量第38章 回村第347章 創造一個民族第639章 泰山壓頂, 西夏劇變第927章 能幹的縣尉第381章 皇位和燕雲第761章 貫通河西走廊第819章 行者,王安石第723章 尷尬的宋相公第1077章 凌厲反擊第585章 對付文人的高招第658章 傻瓜看傻瓜第856章 又一個相公被抓了第272章 紈絝的價值第775章 集體變臉第1042章 兩個退休的人第482章 孩子奴趙禎第88章 王寧安的損主意第116章 妖孽雲集第1052章 可怕的印花稅第82章 亡命徒第245章 驚天大案第1021章 文相公,你沒錯的第1083章 趙曙病了第328章 消失的國度第245章 驚天大案第968章 趙曙傻眼了第754章 朕老且病矣第862章 打臉不隔夜第694章 滅盡十萬兵的毒計第893章 覆滅第126章 王老師的禮物第664章 融合的開始第444章 雄關如鐵,何懼胡兒
第1008章 大金國立第803章 梅花詩帶來的風雨第778章 春秋筆法第166章 這仗痛快第643章 六千刀第1101章 遷都第567章 真正的對手第96章 專業和上意第246章 趙宗景立功了第1019章 首相之爭,塵埃落定第475章 不屈的百姓第21章 二伯來訪第341章 大熊的質問第232章 錢能通神第537章 王安石惹禍了第39章 王家的旗幟第671章 不怕天譴的人第84章 真相大白第642章 凌遲第44章 北地馬的傳說第19章 面好人不好第657章 大宋的大氣魄第63章 包拯,你是個懦夫第304章 罪己第708章 都抓起來第227章 改造遼國計劃第884章 煤鐵聯營第457章 權力下鄉第692章 一個跑不了第157章 打贏了還有錯第53章 很了不得的權力第688章 父債子償第1050章 一場茶葉引發的戰爭第764章 送給太子的財路第875章 五千對十萬第156章 這是天譴第508章 決戰公堂第855章 文彥博的如意算盤第458章 官吏表率司馬光第394章 憤怒的趙禎第646章 做西夏的太上皇第320章 重建鐵騎第428章 當漢人挺好第572章 底牌第467章 比人可怕的是老天爺第770章 皇帝的套路第626章 誅九族第336章 特殊的殿試第475章 不屈的百姓第596章 一個老兵的選擇第824章 仁宗武皇帝第113章 王老三的故事第729章 被教訓的宋庠第385章 趙禎學壞了第889章 一萬年太久第867章 元老都走了第573章 大勝第1135章 各方反應第269章 天不收你我收你第1037章 文彥博貶官記第148章 壞事的名臣第1076章 主動權到手第872章 種家軍之變第1015章 來自師父的教導第1085章 趙曙的動作第96章 專業和上意第1140章 皇家武裝力量第38章 回村第347章 創造一個民族第639章 泰山壓頂, 西夏劇變第927章 能幹的縣尉第381章 皇位和燕雲第761章 貫通河西走廊第819章 行者,王安石第723章 尷尬的宋相公第1077章 凌厲反擊第585章 對付文人的高招第658章 傻瓜看傻瓜第856章 又一個相公被抓了第272章 紈絝的價值第775章 集體變臉第1042章 兩個退休的人第482章 孩子奴趙禎第88章 王寧安的損主意第116章 妖孽雲集第1052章 可怕的印花稅第82章 亡命徒第245章 驚天大案第1021章 文相公,你沒錯的第1083章 趙曙病了第328章 消失的國度第245章 驚天大案第968章 趙曙傻眼了第754章 朕老且病矣第862章 打臉不隔夜第694章 滅盡十萬兵的毒計第893章 覆滅第126章 王老師的禮物第664章 融合的開始第444章 雄關如鐵,何懼胡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