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讓耶律撻不也繼續調查,這才找到證據證明他的清白,後面自然是將耶律撒剌給放了。
這件事情,他記憶猶新。
所以不大相信這件事是耶律撒剌自己想出來的。
“老臣,老臣是聽蕭國舅說的。”
蕭抹霞突然被點名,慌亂的從隊伍中爬出來:“耶律大人,不過是前幾日我們一起吃酒,酒後胡言,你怎麼就當真了。陛下,老臣真沒有這個意思!更沒有授意耶律大人提立太子一事啊!請陛下明鑑。”
耶律洪基冷笑一聲:“你有沒有這個意思,朕心裡清楚的很。”
大殿內落針可聞。
幾息後,耶律洪基才道:“還有何事要奏?沒有的話,散了吧!”
這個三個字,在大臣耳中,簡直就是天籟之音。
待陛下走後,耶律撒剌才感覺自己活過來一樣,起身對蕭國舅罵道:“原來蕭國舅叫老夫去吃酒是這個意思。也怪我笨,被你戲耍的團團轉。好在陛下英明,明白老臣的心。不然,這條老命就搭進去了!”
說完十分氣憤的朝蕭國舅翻了個白眼,大咧咧的離去。
其他人看蕭國舅的眼神,也十分防備。
可不敢跟蕭國舅挨邊。
雖然在目前看來,這皇位很有可能由樑王繼承,可陛下主動給的,和他們主動要是兩回事。
陛下要是一個不開心,他也不是沒有別的孫子。
耶律洪基散朝後,來到皇后宮中。
皇后並不知朝堂上發生的事,見陛下滿臉不高興,也不敢多問,讓人小心伺候着。
耶律洪基卻是讓人都退下,宮中只有帝后兩人在。
“皇后,你入宮多少年了?”
蕭皇后眸子動了動,道:“回陛下,三十二年了。怎麼今日突然問起這個來?”
“今日在朝堂上,你兄長讓蕭老大人跟朕提議,在朕出征之前,將冊立太子的詔書寫好,以防不測。”
耶律洪基一個字一個字說的很慢。
蕭皇后聽的呼吸都停止了,立刻起身跪在陛下跟前:“陛下,會不會有什麼誤會,兄長平日裡都是謹言慎行的,斷不會如此糊塗。”
“他是謹慎,所以纔會誆騙蕭老大人說出立太子的話來,朕要是不細問,直接下令殺了蕭老大人,誰還能他其實是受了你兄長的蠱惑?”
蕭皇后在想,陛下此番前來,這是懷疑兄長這番舉動與她有關。
“陛下明鑑,臣妾對此事毫不知情。”
耶律洪基垂眸看着跪在地上的皇后:“你當真不知情?”
蕭觀音豎起三指:“臣妾可以發誓,對此事並不知情。”
好一會,耶律洪基纔開口:“起來吧,朕相信皇后不會糊塗至此,今日在朝堂上,朕已經下令讓你和蕭侯俊共理朝政。皇后可以藉此機會,鍛鍊鍛鍊樑王。”
蕭觀音:“臣妾領旨。”
她說的是領旨,這是在告訴陛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遵照他的意思來。
耶律洪基對皇后的表現很滿意。
他這這個皇后,好似從那一年拿着耶律乙辛給她的信,帶着太子來找他的那一刻就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具體哪裡,說不上來。
總之就是比之前更冷靜,更理智,更像一個皇后,而不是僅僅是正妻。
等陛下走後,蕭觀音緩緩坐下,眸色深沉。
“皇后娘娘,您沒事吧?”
蕭觀音搖頭:“本宮無礙!”
蕭觀音的聲音很冷,比聲音冷的還有那顆心。
帝王無情,當真不假。
她本以爲自己已經習慣了,但每次被質疑,心還是會痛的。
這輩子,註定做不了尋常夫妻。
三日後,耶律洪基御駕親征,皇后帶着樑王和留下來的臣子給他送行。
看着隊伍越來越遠,蕭觀音面無表情的收回眼神。
“陛下爲國出征,我們在京都也應該殫精竭力,爲陛下分憂。”
“是。”
蕭觀音嘴上這麼說,但轉頭就宣蕭國舅進宮。
“臣參見皇后娘娘。”
“兄長免禮,坐吧!你們幾個出去。”
“兄長,這次叫你來,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和你商議。”
Wωω .t tkan .C〇
“僅憑娘娘吩咐。”
蕭觀音:“陛下多疑,懷疑我暗中謀劃,讓阿果當皇太孫。若是這次他平安歸來,阿果將來如何,還說不好。”
蕭國舅道:“這個結果我早就猜到了,所以趁着陛下在外親征,我們要做些事情,等他回來,也改變不了結局。”
“太孫是廢是立,不都是他一句話的事。”
蕭國舅冷笑道:“有些事情,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改變,放心我都安排好了,只要大宋爭氣點,拖上他個一年半載,亦或是三年五載,這京都城就是我們的天下。”
戰事確實膠着。
不過一年時間裡,大宋的邊境線在逐漸往北移動,進一步壓縮大遼國土。
加上他們暗中支持以女真部爲首的部落,大遼逐漸出現頹勢。
耶律洪基的身體也不好。
在一次對陣中,他親臨戰場,卻被大宋的神箭手射中,雖然被毛陳方及時護住心脈,但短期內是不可能出現。
大宋令人散播謠言,說耶律洪基已死。
剛開始大家都不相信,但隨着時間流逝,耶律洪基一直沒有露面,軍心開始動搖。
大宋趁着這個時機攻城,一連拿下三城。
耶律洪基手上的事情傳回京都,蕭皇后心思活絡起來,她將蕭國舅叫來,心中有個大膽的計劃。
“皇兄,你手上有從未露面的高手嗎?”
蕭國舅看着自己的妹妹,明白她的打算,點頭道:“有一個,爲我效力二十多年,從未露過臉。”
大遼皇帝,在親征一年後,駕崩了。
耶律洪基身死的消息傳來,顧卿爵立刻傳信給安插在軍中的細作,讓他查明大遼皇帝的死因。
世人都以爲是被大宋的神箭手射中,但其實是被大遼自己人害死。
不過知道原因的大宋卻並未選擇將事情的真相公佈出來。
因爲對他們來說,大遼皇帝被大宋一箭射死,大大鼓舞了他們的士氣,而遼朝這邊,尤其是蕭皇后,更是希望遼朝士兵將這筆賬算在大宋頭上。
本文寫到這裡,已經接近尾聲,從開文到現在,有讚美有質疑有比較,我也曾疑惑過,想過要放棄,但每次想要放棄的時候,都有暖心的寶子們給我留言,說喜歡我寫的書,這又給了我無窮無盡的力量,我寫文的初衷也不是爲了得到每個讀者的認同,只是想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你們,然後一起走下去。最後還是要說一句:感謝寶子們一路以來的支持和陪伴,新書已經在籌備,期待與你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