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完鳳凰集的案子之後??他們一行人快馬加鞭趕往金陵
金陵自古繁華??到宋仁宗時期??更是富庶??特別是秦淮河畔??夜夜笙歌??宛如一個不夜之城
花郎他們一行人趕到金陵的時候??正是午時??太陽毒辣的厲害??就算是騎在馬上走一圈??也是汗流浹背??所以一行人進得金陵城之後??並沒有急着去見鄭王柴容柄??而是先找了一家客棧填飽肚子??解一解渴
客棧的名字叫獨一家??當然??金陵並非只有這一家客棧??不過像獨一家客棧這麼特別的客棧??卻只有這獨一家
獨一家客棧很大??可以說是它所在的那條街上最大的客棧??客棧內的裝飾很是豪華??給人一種不敢隨便進的感覺??但雖如此??獨一家客棧的生意卻是最好的??因爲這裡的服務周到??飯菜好吃??酒最貴??茶最好喝
花郎他們一行人進得獨一家客棧之後??立馬有店小二前來迎接??那店小二一直笑着??讓人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不過包拯等人突然看到如此熱情的店小二??一時間還真有些不適應
找了處地方坐下??店小二立馬將菜單拿了來??花郎他們每個人點了一些自己喜歡的菜??然後便讓店小二去做
店小二下去之後??不多時便把飯菜給端了上來??那速度簡直就好像早已經準備好了似的
對於這家客棧上菜的速度??讓衆人很是驚訝??可雖然驚訝??卻說不得什麼??只好乖乖吃飯
而就在衆人吃飯的時候??獨一家客棧二樓突然走來一人??那人身材微胖??可是卻挺着大肚子??給人一種說不出的滑稽來??不過在花郎看到那個人之後??卻並沒有因爲滑稽去笑??因爲他發覺那人臉色很差??神情微微有些憤怒和憂慮??走下樓的時候??差點跟對面迎來的人相碰
那人走下來之後??店小二連忙迎了上去??笑道:“關二爺??吃的可好??”
那人心情似乎很煩躁??隨手丟了一錠銀子之後便出了獨一家客棧??徒留手裡拿着銀子的店小二摸不着頭腦
花郎覺得那人很有意思??於是招呼那店小二來到跟前??問道:“你剛纔叫那人關二爺??”
店小二見花郎器宇軒昂??不敢得罪??連連點頭:“沒錯??他是我們這裡的關二爺啊??怎麼啦??”
花郎淡笑??道:“我只聽說過劉關張三兄弟桃園三結義??關羽人稱關二爺??突然在這繁華之地金陵聽到有人叫關二爺??很是好奇罷了??”
那店小二見花郎只是好奇??這才放下心來??道:“原來是這樣啊??不過客官若是見過關二爺的大哥和三弟??恐怕會更好奇呢??”
花郎聳聳肩??笑道:“哦??爲何呢??”
那店小二見挑起了花郎等人的興趣??話匣子也突然打開了??道:“剛剛走的那位關二爺姓關名譽??家有良田千傾??店鋪若干??在我們這金陵可是大戶人家??他結了兩個異姓兄弟??分別是大哥劉北??三弟張費??三人名字與三國時期的三個異姓兄弟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音同??所以也效仿三國時期的那三人??桃花三結義??在金陵做義舉??”
聽完店小二的話之後??花郎和包拯等人覺得這金陵的三兄弟真是奇怪之人??甚至連名字都是如此的奇怪
而這個時候??那店小二又接着說道:“劉大爺在金陵可是被人稱爲及時雨的??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又力所能及??從來沒有說不幫的??所以我們這裡的人對劉大爺很是敬重??不過張三爺脾氣就有些暴躁了??有時讓人覺得不能親近??很是害怕呢??”
店小二說完??顯得頗有些得意??而花郎微微頷首之後??連忙問道:“那這關二爺呢??看他剛纔的樣子??好像很生氣嘛??”
店小二撓了撓頭??道:“關二爺平時是最喜歡吃的??脾氣也好??只是今天他的確很奇怪??真讓人想不通??”店小二說到這裡??便連忙表示歉意??道:“只顧跟幾位說話了??廚房還有事等着我呢??幾位慢用??”
店小二離開之後??包拯嘿嘿笑了兩聲??道:“真沒想到??三國時期的劉備關羽張飛竟然跑到大宋時期的金陵來了??真是奇哉怪也??”
大家很是認同包拯的話??所以便跟着嬉笑了一番??這樣大家鬧夠之後??便結賬走人
離開獨一家客棧之後??他們直接前往金陵驛館??他們相信鄭王一定在那裡??畢竟在這金陵之地??有金陵府衙和金陵節度使兩處地方??鄭王爲了避嫌??恐怕那個地方都不宜去??只有呆在驛館裡
而事情的確如花郎他們想的那樣??鄭王柴容柄的確待在驛館之中??只是在這驛館之中??除了鄭王柴容柄之外??還有金陵府衙的知府大人魏槐??以及節度使程理
花郎他們幾人進得驛館之後??那鄭王似乎不怎麼高興??冷眼望了望包拯??冷冷問道:“鳳凰集的命案你們破了??”
包拯雖然不怎麼喜歡這個鄭王??可畢竟人家是王爺??所以包拯還是很禮貌的做了回答??待他說完之後??鄭王隨即冷冷說道:“既然破了鳳凰集命案??那就抓緊辦八賢王交代的事情??”鄭王柴容柄說完??起身離開了驛館客廳
這個時候??魏槐和程理兩人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而他們兩人相視一眼之後??又都露出厭憎之色來??他們兩人的表情雖然微妙??可還是被花郎給看在眼裡??而看到他們兩人的那個表情之後??花郎頓時明白他們兩人之間的事情了
節度使一般都是武官任職的??官階比知府要大??只是在一個地方??卻並無多少實權??而加上知府往往是文官??大宋又是崇文抑武??所以知府大人對節度使很是不懼??如此一來二往??在一個地方之上??節度使與知府大人往往關係不是很好
朝廷好像也是考慮到了這點??所以對一個地方知府以及節度使的委派往往都是這種情況??因爲兩個官員相互牽制??就能夠避免一方獨大了??這對地方的穩定很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