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西城的命案終於破了,而就在花郎等人準備離開的時候,一道聖旨突然從京城傳了來。
來傳旨的人是名太監,而接旨的人則是花郎。
聖旨傳到臨西城的時候,童卓和花郎等人連忙去接旨,童卓很興奮,以爲是京城知道了自己在這裡的政績,決定嘉獎於他,可等聖旨頒佈完之後,才發現原來事情並非如此。
原來,聖旨裡的內容很簡單,只是要花郎在臨西城等着,等到朝廷派望遼國使臣的到來,然後隨那使臣一同出使遼國。
而大宋之所以要出使遼國,是因爲之前遼國與西夏一場大戰之後,極近消耗,國內民怨沸騰,遼興宗無可奈何,只得暫時休養生息,而他們遼國地處西北之地,想要休養生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於是便想着與大宋進行貿易往來,可進行貿易所需要的一些規矩,卻沒有講好,因此朝廷決定派人去大遼。
大宋是一個不喜歡打仗的人,只要能夠不打仗,賠款和親等等,他們都是可以接受的,那怕他們打仗明明已經勝了,也只是爲了在和談的時候不至於太吃虧。
大宋除了太祖尚能武外,其他的都不怎麼喜歡打仗,因此宋朝雖然是中國曆朝最爲繁華的朝代,可在對外上,卻是最弱的。
如今皇上下了旨意,花郎就不得不遵從,領旨謝恩之後,花郎連忙請那名公公上座,命人看茶之後,連忙詢問道:“公公,不知出使大遼的使臣是哪位。”
那公公一陣輕笑,道:“這個等那出使大臣來了之後,花公子自然明白,雜家這裡就不多說了。”
見這個死太監竟然跟自己賣關子,花郎頓時笑道:“如此一來,使臣是誰我倒清楚起來。”
這麼一說,那個公公有些驚訝,而溫夢和陰無錯他們更是驚訝非凡。
這個時候,花郎淡然一笑,道:“我與朝中各官員並無多少來往,那使臣的名字對我來說也不是什麼秘密,公公不肯說,必定是那使臣不讓公公說,使臣斷然不會跟我花郎有過節,而能做出這種行徑的,恐怕只有那個鐵面無私的包拯包大人了吧。”
花郎說完,那公公驚訝異常,隨後連連笑道:“雜家在花公子跟前,倒有些班門弄斧起來,我倒忘了,花公子可是斷案如神的神探啊,佩服,佩服啊。”
此時花郎等人的心情很是很開心的,很興奮,與包拯一別多年,沒想到竟然能在這邊關之地相遇,當真是激動人心啊。
雙方穩定之後,花郎再次問道:“不知包大人他們何時能夠到達。”
“他們是跟雜家一起啓程的,只不過隨行隊伍太過龐大,因此要比我晚上七八天的時間吧,花公子可在這段時間好好準備一番,不過見到包大人後,可別說是我泄露了他的事情哦。”
花郎連連笑道:“公公放心,一切在下都是有數的,再者,包大人也不會因此有所責怪的,不是嗎。”
雙方其樂融融,花郎更是因爲要跟包拯等人見面而興奮異常,這幾天不是名人到街上買這裡的土特產,就是買一些包拯可能沒有見過的好東西,老朋友久別重逢,不送些禮物意思意思,怎麼能行。
大家都在興奮中忙碌着,而就在這個時候,臨西城發現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一個老婦人被人用刀砍死了,就被砍死在自己的家中,兇手殺人之後揚長而去,竟然無一人阻攔。
這件事情的性質太惡劣了,這與謀殺不同,這簡直就是赤露露的殺人。
童卓得知此事之後,頓時慌了神,再過幾天開封府衙包拯包大人就要來他這臨西城了,如果讓他發現這臨西城竟然發生如此惡劣的殺人事件,只怕他想有所升遷的美夢,將會成爲一場泡影吧。
所以在接到命案之後,童卓連忙來找花郎,他雖然還沒有去案發現場,可是他覺得還是先請到花郎再說,有花郎,定然能夠破案,而且就算在包大人來之前沒有破案,以花郎和包拯兩人的關係,至少可以救他一救。
花郎聽聞臨西城發生了這種事情之後,很是震驚,於是連忙帶人去了命案現場。
命案現場在一條有些僻靜的街道上的一戶人家,死者是位六十歲左右的婦人,此時屍體就躺在庭院裡,死者的脖間以及胸前有三五處刀傷,血還在流,血腥的味道刺鼻的令人難受。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死者被殺應該在一個時辰左右,花郎仔細檢查完屍體之後,發現致命傷在死者的脖間,死因並沒有多少好檢查的,而考慮到死者剛逃走沒多遠,於是連忙將死者的家人找來,詢問兇手的情況。
死者家裡只有一個老伴,此時那老伴哭的差點斷過氣去,只不過命案發生的時候,他正在外面陪朋友下棋,所以並不知道當時的情況,而當時立馬雖有吵鬧聲,可這個地方的人太少了,沒有一個目擊者,兇手逃走的時候,也沒有任何人看到兇手。
本來,這是一件很沒有希望的事情,可詢問完那老者之後,花郎發現這件命案很容易調查,而且兇手是誰很清楚,他們所要做的,只是抓住兇手而已。
原來,據老者所說,他與死者共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經出嫁,二女兒今年二十,正是適配的年齡,兩個月前,跟城外周家村的周景訂了親,那周景二十三歲,是個農民,雖然憨憨的,可卻很勤快,他跟老伴對他很是滿意,雙方訂親之後,那周景便從親戚朋友那裡籌集來了五貫錢來當聘禮,在這個地方,五貫錢已經不少了。
這錢,當時他和老伴都是收了的,雖然不多,可也不太勉強,只要那周景能對自己的女兒好就行了。
可誰曾想,後來竟然出事了,不知那周景從哪裡聽來的,說他的女兒是個水性楊花的女人,經常與其他野男人廝混,周景聽到這些之後,便要悔婚,要他們把那五貫錢還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