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遼國使者

趙吉也不甘地湊過來一看,這一見,直驚得目瞪口呆,怎會有人有如此高的畫技,這畫中人就如同鏡子照出來的一般真實,更難得的是此畫畫的正是太后最青春最美麗的時刻,作畫之人乃是全憑太后現在的容貌,推算想象的太后年輕時的樣子,如此竟還能做到分毫不差,難怪太后會如此動容。

趙吉緩緩搖着頭,這一次他又輸了……

李策瞧着衆位大臣吃驚的神色,心下忍不住得意,看來多會一門手藝,是如此重要啊,想不到一副小小的素描就能讓大宋朝的整個統治階級都如此震動。

在場的大臣多是科舉出身,許多人人也是極爲擅長丹青,像六部尚書張士遜就極爲擅長此道,只見他越看越是稱奇道:“希元啊,你也是書法丹青的大家,你可曾見過如此逼真的畫風?”

“我也是第一次見啊,真是神作,不知此畫到底爲何人所做,此人稱得上是此畫派的開山祖師,枉我等自詡畫技了得,卻不知山外有山,可憐可嘆啊。”陳堯佐一邊感嘆,但目光卻不曾移開那副素描片刻。

李策在一旁聽了師父和鄧國公的談話,不由忍不住想笑,若是有一天師父知道了此畫爲自己所畫,不知他會驚愕成什麼樣呢。

丁謂在一旁陰着臉,他已經過了初見此畫時的震驚,此刻他正在努力地想怎麼出此畫的瑕疵,好重新搶回風頭,無奈他算計了半天也想不出什麼辦法,最後只得頹然作罷,其實關鍵就是此畫的內容太過特殊——那是太后!詆譭那畫豈不就是詆譭太后本人……

“稟太后,外面遼國使者請求覲見。”這時一個小黃門快步進來通報道。

“遼國使者?他們來幹什麼?”劉娥正閉着眼睛遐思,冷不防被打斷她有些着惱,不由皺眉冷聲問道。

“好像是要給太后您賀壽,還帶了禮品。”小黃門小心翼翼回道。

“遼國一向自大,此次太后大壽,他們遠道而來,恐怕不會是賀壽那麼簡單吧。”丁謂一臉凝重地說道。他是宰相,雖然平日裡跋扈了些,但他的政治神經還是極爲敏感的,尤其對待國家大事上還是極有分寸的,他很快想到遼朝使者突然而至,定是有所圖謀。

“宰相大人說的對,遼朝使者若是藉此提什麼要求,我們可不能答應他。”張士遜也把目光從畫上移開,站出來說道,他難得的與丁謂意見一致。

北宋的官員們就是這樣,儘管平日裡政見有頗多不同,甚至水火不容,但在對待國家外交、外族入侵這等大事上,卻往往能暫時摒棄成見,高度達成一致,這是大宋文人的風骨。相比較而言,南宋就差得多了。

“可是遠道是客,咱們大宋乃禮儀之邦,遼使既然已到,我們也不能拒之不見,如此有失我們上邦的風範。”禮部尚書孔道輔道。

“見是一定要見,只不過我們尚摸不透遼國的意思,別忘了前不久,他們剛出兵攻打過我們真定府,要說他們是爲了給太后賀壽,哼哼,我纔不信。”陳堯佐道。

“怕是又要趁此提什麼過分的要求了。”丁謂老臉緊皺地說道。

衆人均是一陣沉默,其實誰都知道遼國前來,定然是又想索要些什麼,可關鍵是給還是不給?大宋當然是不想給了,可不給的話,那麼遼國發難出兵怎麼辦?

趙禎眼見羣臣沉默,他看了一眼太后,見她也是一臉凝重,忍不住道:”樞密使張大人,我朝若與遼國開戰,勝率幾何?”

羣臣轟的一聲,吃驚地朝趙禎望去,只見趙禎目光炯炯地掃射着羣臣,衆大臣都是一與他目光對接,就紛紛心虛地岔開。

樞密使是老好人張耆,要說整個大宋朝誰最不會得罪人,誰最會得過且過,那麼此人一定就是張耆!張耆今年已經有六十多歲了,他的從政經歷可謂是古井死水,波瀾不驚,他能坐上今日這個位子,完全是熬上來的加之走了一點狗屎運。所以張耆很是珍惜現在的這個位子,誰也不得罪,什麼也不去掙。

樞密使本是唯一可以和宰相抗衡的職位,所謂“東西二府,對持文武”。東府就是宰相的辦公機構中書省,西府即爲樞密院。可這一屆的樞密使張耆太過懦弱,凡事都沒有自己的主張,都是丁謂說怎麼樣就是怎麼樣,結果弄得偌大一個樞密院就像是中書省的附屬機構。

兩個副使曹瑋和夏竦倒是有心與中書省分庭抗禮,可二人級別與宰相丁謂不對稱,根本起不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張耆顫顫巍巍出來,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他與丁謂、張士遜年紀差不多,但樣子看起來卻比二人老的多。

“回稟陛下,本朝已近三十年沒有主動興兵,聖人治國,不可輕起戰端啊。”張耆搖頭晃腦地勸諫道。

趙禎暗罵他老狐狸,自己是問他勝算如何,他卻給自己搬出這麼一通大道理,真是問了也是白問。他將目光看向丁謂,丁謂雖然跋扈,但這個時候也只能問他了。

丁謂見趙禎看向自己,不禁昂頭道:“聖人治國,不輕易興兵不假,可若是外族屢屢挑釁,犯我大宋,也不能一再容忍。想真宗景德元年,遼太后和遼主耶律隆緒親率二十萬大軍侵我大宋,真宗皇帝御駕親征,最終打得遼軍落荒而逃,若是真正打起來,遼人不一定是我們對手。”

丁謂的意思很明白,遼人若是太過分,那就打!

趙禎點點頭,丁謂雖素來不討人喜,但身爲宰相在這關鍵時候,還是挺有魄力的,他主戰。

“衆卿家先別忙着打仗,遼使者不是還沒進來吧,先人家表明來意再行商量也不遲呀。”太后劉娥突然懶洋洋道,趙禎被她打斷只好不甘地又坐回龍椅。

既然太后已經發了話,衆大臣也不好再做議論,於是紛紛閉口不言,等候遼使上殿。

李策暗中注意了太后的神色,發現剛纔趙禎私自詢問羣臣勝率幾何的時候,她的臉色明顯有些難看,加之剛纔她出言打斷趙禎,難道太后對陛下有所不滿?

這空擋,遼使者已經又小太監帶領上了殿。

李策眼睛突然一瞪,這……這不是樊樓那幾個遼人嗎?領頭的好像叫耶律星河,瞧他左眼青腫的樣子,不是他還有誰?完了真是冤家路窄,這下有麻煩了!

李策悄悄朝後躲去,心道:待會可別讓這廝認出自己。

遼國使者共有三人上殿,三人以前面的耶律星河爲首,只見他穿着遼國特有的服裝,手裡捧着一個長長的盒子,昂頭挺胸大大咧咧走在前面,很有種進自己門的感覺。

“遼國大將耶律星河代表大遼皇帝來爲劉太后賀壽,這是我們大遼國的賀禮。”耶律星河並沒有下跪,而伸手直接把手裡的禮盒平託了起來,這哪裡有半點獻禮的意思,瞧他那倨傲的態度,分明就是帶着挑釁的意味。

雷允恭暗暗朝宰相看去,見丁謂點了點頭,他有些不快地走到耶律星河面前,伸手接過了禮盒。

禮盒打開,原來是一個琉璃瓶,但此琉璃瓶卻不同於普通的琉璃瓶,此瓶通體晶瑩剔透,看着竟有些類似於後世的玻璃,當然它是比不上玻璃那般透明瞭,不過就這個時代而言,已經是難得的珍品了。

“想不到遼國還有如此珍貴的琉璃瓶,看來遼國皇帝這次也是下了血本,此琉璃瓶少說也值萬兩銀子。”有大臣小聲嘀咕道。

耶律星河瞧見宋朝大臣們讚歎的神色,忍住得意道:“這琉璃瓶一共有一對,我們大遼皇帝自己留了一個,這一個就送給了劉太后,希望劉太后壽與天齊、千秋萬代。”漢人的成語,遼人自然不是很通曉,能說出幾個四字成語,對於耶律星河這樣的武夫來說,也已實屬不易了。

趙禎暗罵遼人奸詐,居然進獻如此明貴的琉璃瓶,爲何?因爲大宋有個傳統,但凡外邦使者前來,通常都會有所賞賜,若是使者還帶來了禮物,那麼大宋就得有相應的回禮。可一旦回禮,就不能簡簡單單隨便打發一點東西完事,回禮的規格和價值必須得高於對方,如此才能彰顯大宋的地位。

“好,老身收下了,老身給遼國皇帝的禮物,煩勞耶律將軍回去的時候一併帶回。”劉娥淡淡說道。

耶律星河見劉娥似乎對這晶瑩剔透的琉璃瓶並不感興趣,就有些不滿道:“太后,莫非瞧不上這琉璃瓶?”

劉娥也不瞞他道:“今日老身收了太多賀禮,不過你這琉璃瓶倒也算不錯的珍品。”

耶律星河一陣冷笑,他認爲劉娥這是故意折損他,如此珍貴的琉璃瓶世所罕見,她居然連看都不看,顯然是故意爲之!

“聖明的太后,這琉璃瓶現在還不能給你,此瓶我們大遼皇帝也留了一個,他對這寶貝也是極爲喜愛,不過他想要在這琉璃瓶的內壁上鑲上一層金箔,如此一來,這寶貝豈不是就顯得更爲珍貴了?不過這個所需要的技藝極高,我們大遼是沒有這樣的能工巧匠,素問大宋能人輩出,不知有沒有人能完成這項技藝呢?

我來之前我們大遼皇帝可是說了,說若是此事能完成,就將禮物獻給太后,若是……嘿嘿。”耶律星河狡詐地說道,言下之意即是,若是事情辦不成,這東西還得拿回去。

“豈有此理,送人的禮物難道還有再要回去的道理?你們遼國若是窮的送不起,就別送,這樣出爾反爾也不怕人笑話。”曹瑋性子直,當先忍不住呵斥道。

丁謂、張士遜等人不由鬆了口氣,原來就只是鑲個金箔而已,他們還以爲遼國又要提什麼要錢、要地的無禮要求呢。

第122章 秋後算賬第180章 中秋詩會(四)第185章 一片廢墟第42章 秀才初領兵第134章 御審第124章 鬧市捉賊第39章 千杯不醉第170章 都虞侯第36章 官一奇的往事第4章 花樓比試(一)第85章 一張利嘴退敵第166章 遼國使者第128章 拜訪陳府第82章 鬧事的人第91章 懲治惡霸第188章 將計就計第208章 打狗陣法第95章 大鬧醉風樓(二)第70章 新仇舊恨第35章 拜師第66章 狄安第109章 暴怒第200章 不一樣的萬勝軍第47章 一瓢米換一個小娘子?第61章 奇襲蔚州(四)第71章 何大接任第129章 師父師母第199章 初試身手第119章 中毒第143章 尋根究底第104章 竟然是狄青!第25章 峰轉路回第177章 中秋詩會(一)第93章 爆滿的食客第46章 黃河氾濫第184章 反敗爲勝第158章 奪魁第105章 夢遊第150章 八賢王第5章 花樓比試(二)第56章 摩尼教第53章 治河之策第80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38章 一展身手第157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97章 原由第45章 這就是我的兵?第28章 千杯不醉第5章 花樓比試(二)第109章 暴怒第72章 於父去世第44章 登門提親第140章 出師第一戰第166章 遼國使者第179章 中秋詩會(三)第199章 初試身手第78章 吃飯的問題第65章 馳援鎮定第24章 陡變突生第110章 大鬧邢獄司第29章 學武第207章 一臂之力第119章 中毒第146章 下注第180章 中秋詩會(四)第168章 技驚四座第121章 聯手退敵第196章 趙禎來訪第179章 中秋詩會(三)第79章 賑災糧食第77章 所謂人才第116章 將計就計第156章 扭轉戰局第184章 反敗爲勝第7章 釣叟(一)第71章 何大接任第118章 陰謀第45章 這就是我的兵?第97章 花魁選親(二)第206章 混戰第204章 比拼掌力第109章 暴怒第50章 官震的糧食第192章 逆經洗髓第38章 官震惹禍第151張 陰招第175章 刺客第134章 御審第74章 真相第165章 趙禎的禮物第208章 打狗陣法第59章 奇襲蔚州(二)第109章 暴怒第24章 陡變突生第131章 陳瘋子大鬧大理寺第138章 一展身手第149章 太后發怒第109章 暴怒第8章 釣叟(二)第203章 再會何師爺
第122章 秋後算賬第180章 中秋詩會(四)第185章 一片廢墟第42章 秀才初領兵第134章 御審第124章 鬧市捉賊第39章 千杯不醉第170章 都虞侯第36章 官一奇的往事第4章 花樓比試(一)第85章 一張利嘴退敵第166章 遼國使者第128章 拜訪陳府第82章 鬧事的人第91章 懲治惡霸第188章 將計就計第208章 打狗陣法第95章 大鬧醉風樓(二)第70章 新仇舊恨第35章 拜師第66章 狄安第109章 暴怒第200章 不一樣的萬勝軍第47章 一瓢米換一個小娘子?第61章 奇襲蔚州(四)第71章 何大接任第129章 師父師母第199章 初試身手第119章 中毒第143章 尋根究底第104章 竟然是狄青!第25章 峰轉路回第177章 中秋詩會(一)第93章 爆滿的食客第46章 黃河氾濫第184章 反敗爲勝第158章 奪魁第105章 夢遊第150章 八賢王第5章 花樓比試(二)第56章 摩尼教第53章 治河之策第80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38章 一展身手第157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97章 原由第45章 這就是我的兵?第28章 千杯不醉第5章 花樓比試(二)第109章 暴怒第72章 於父去世第44章 登門提親第140章 出師第一戰第166章 遼國使者第179章 中秋詩會(三)第199章 初試身手第78章 吃飯的問題第65章 馳援鎮定第24章 陡變突生第110章 大鬧邢獄司第29章 學武第207章 一臂之力第119章 中毒第146章 下注第180章 中秋詩會(四)第168章 技驚四座第121章 聯手退敵第196章 趙禎來訪第179章 中秋詩會(三)第79章 賑災糧食第77章 所謂人才第116章 將計就計第156章 扭轉戰局第184章 反敗爲勝第7章 釣叟(一)第71章 何大接任第118章 陰謀第45章 這就是我的兵?第97章 花魁選親(二)第206章 混戰第204章 比拼掌力第109章 暴怒第50章 官震的糧食第192章 逆經洗髓第38章 官震惹禍第151張 陰招第175章 刺客第134章 御審第74章 真相第165章 趙禎的禮物第208章 打狗陣法第59章 奇襲蔚州(二)第109章 暴怒第24章 陡變突生第131章 陳瘋子大鬧大理寺第138章 一展身手第149章 太后發怒第109章 暴怒第8章 釣叟(二)第203章 再會何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