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

衆人這才息了紛紛議論,翹首以盼。

學諭方騰拿出一張紙向衆人展示,然後高聲道:“第二題,一縣之地,水患連年,民不安生,府庫不豐,主政一方,當有何計?辯議開始!”說完便迅速退下場去,把舞臺留給即將上場的人。

人羣中,一太學生越衆而出,當先上場,向左右衆人行禮後,高聲自報家門:“在下鄂州顧誠。”

報完來歷姓名,隨後坐下,提筆在紙上寫下他的方略。

幾乎就在顧誠坐下的同時,人羣中另有一人站起,上前向左右衆人行禮,高聲自報家門:“在下建寧府姚興。”說完便坐下提筆做題。

兩人破題完畢之後,沒有過多客氣,顧誠當先起身,拿起題紙向衆人展示一圈,只聽他高聲說道:“排洪搶險,蓄苗復田。”

放下題紙後論道:“大宋之地俱在淮河以南,每年雨量充沛,水患連連,稍不留神便是災年。洪水滔滔似猛獸,良田百姓一口噬,無人則無糧無賦,是以水患來時,當以救人爲先,有人則復興有望。一縣之地總有水患不及之高地,可在水患來時,將災民聚集,加以安撫賑濟,廣施湯藥,使疫情不生,水患稍息,便可讓災民及時排出田地洪水,使農田恢復。水稻秧苗,水淹三天即會枯萎,水患連年之地可早做準備,官府可責令大戶,在無水患之地蓄養秧苗,一旦水患發生,良田被淹日久,便可在農田恢復之後,迅速插秧複種。而水患多在六月、七月之間,而江南水稻,三月生長即可成熟,當在六月廣蓄秧苗,若有水患淹田,則可及時複種,無受災無糧之憂。是故,多水患之地,爲政者當熟知水紋降雨,獲悉各種田地畝數,早蓄秧苗,以備不時之需。農田可復秋有糧,百姓遇災心不慌,縱有惡水何須懼,府庫豐盈當可望!”

論完之後,又向衆人行禮,道聲:“獻醜了,請姚兄指教。”然後坐下,等待對方論述。

姚興道聲:“不敢。”隨後起身,將手裡的題紙向衆人展示一番,高聲道:“百姓齊心興水利,水患平息府庫盈。”

放下題紙後論道:“江南之地,水患常有,一縣之地,水患三年,久而久之,農田損毀,民心不定,多會棄田而走,另尋他處。衆所周知,江南水溫豐盈,一畝水田可養三人,棄田一畝,一進一出,便多六人口糧負擔,一遇災年,便是災難。是以,在多水患之地,爲政者首當倡議興修水利,不使農田受損,產出穩定。古有都江堰、鄭國渠,造就良田何止萬傾,每年產出豐盈一方,使關中成富饒之地,使蜀中成天府之國。今一縣之地,有河築堤,無河挖渠,每到水患災年,大戶富戶良田最多,受損最重,主政者當溝通富庶之戶出錢糧,百姓出力,農閒之時,築堤挖渠,廣修水利,困住江河,引水灌溉,則良田不費,旱地亦可有水,田地不失,民心不亂,假以時日,便可府庫充盈。是故,多水患之地,當以興修水利爲先,造就良田,則一縣之地,指日可興。”

論完之後,向衆人行禮畢,方纔坐下。

顧誠見對方坐下,便道:“姚兄之論,顧某不甚認同。既是多水患之地,當有緣由,千百年來,農業爲本,百姓都知道有田有地有盼頭,田裡有糧心不慌,水患是大敵,若能治,不需官府提醒,他們自己便能治理。古時雖有都江堰、鄭國渠,哪一個不是舉國之力,出勞役何止十萬,工期也不是一年兩年,即使富戶大戶願意出錢出糧,百姓願意多服勞役,但江河奔騰不息,能成水患者,必不是赤足可淌的小溪,一縣之地如何有能力困住暴怒的江河,改造乾旱的田地?姚兄之論,難以施行。”

姚興回道:“多謝顧兄指正。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古人行此登天難事,可有言難,可有言苦,莫不有大勇氣大毅力。今日一縣之地,江河能有幾許,一年一條河,一月修一里,淘淤泥修河堤,挖溝渠泄洪水,一年不成用兩年,兩年不成三年五年,田地乃百姓生存之根本,衣食果腹之依存,不容不重視,官府倡議,講明道理,行之雖有艱難困苦,可有朝一日功成,便可受用無窮。興修水利雖耗時費工,但可受益千秋萬世,若有大毅力,如何便不能施行?”

顧誠笑道:“姚兄可知強秦因何而亡,大隋因何而亂?哪一個不是一統天下,隨後就亡於無休止的勞役。秦修長城十年,勞工幾十萬,終致陳勝吳廣登高一呼,強秦隨即甭亂,大隋開運河千里,勞工百萬,民不聊生,終致盜賊四起,天下大亂。有此兩例,姚兄何敢言耗時費工,三年五年?就怕到時,水患未起,而盜賊流民四起,一縣之地,府庫微薄,哪裡經得住天災加人禍,廣修水利,多增勞役,乃致亂之策,實不可取。”

姚興道:“顧兄此言差矣。一縣之地,興修水利,不是國之大計,完全沒有必要限定工期,人人都須服勞役,官府倡導,只需把勞役工時用在水利之上,閒時修一里,百姓即得工錢,又服了勞役,何樂而不爲,不限定工期,強迫勞役,根本不可能激起盜賊流民。經年累月之後,大河小河,如何就不能治理?”

顧誠反駁道:“多水患之縣,災禍連連,哪裡能容得你,經年累月,三年五年?水患一起,田裡莊稼損毀,民心即亂,哪裡還有閒暇去興修水利,府庫本就不充盈,流民一起,府庫便空,今年尚且不得好過,明年更不用說。漫漫興修水利之策,不能解憂。”

姚興道:“稀粥雜糧,官府賑濟,受災百姓,忍受一年兩年,等水利稍好,便能安居百年,雖有一時之難,但這是治本之策,一旦水患平息,百姓安居,府庫即刻豐盈。姚某倒是想問顧兄,你不修水利,一來水患便要災民躲避,年年如此,可知要損失多少莊稼,損失多少人口?”

顧誠回道:“水災來時,首當儘快疏散百姓,躲避洪水,保存勞力,土地生萬物,但首先得有人耕種,要災民躲避洪水何錯之有?至於爲何不興修水利,我方纔說的清楚,有那時間,不如排泄洪水,將被淹沒的農田恢復,再種一季糧食。秧苗下地,百姓就有盼頭,民心就會安定,只要官府與大戶早做準備,蓄養秧苗,即使每年有水患,又有何懼?或許等掌握了水紋,還可在夏收之後不用着急播種,等洪水季過後,再下秧苗,也未嘗不可。這是水患之地,最快恢復農田的方式,姚兄覺得不妥?”

姚興道:“顧兄此論自然不妥,水患一到,人能撤離,但家畜器具,房屋茅舍如何處理?難道也能自己長腿走掉不成?一場水患,便讓多少人流離失所,一無所有,即使能忍住悲傷,恢復農田,可秧苗何來?災民又住何處?民心能安的,也只有大戶而已,貧苦之人要想恢復莊稼,就要借貸,本就一無所有,再背一身債,等到來年,再來一場水災,他們還要怎麼活?顧兄可曾想過?”

顧誠道:“姚兄此言差矣。水患來時,雖不能遷走房屋,搬走器具,但水患平息,房屋器具也不會隨水消失,只要賑濟得當,流離失所當不至於。地有多寡,人有貧富,水患之中,損失最大的當是田多地多的大戶,等水患平息,急需人力恢復農田的人是他們,富戶大戶多有積蓄,水退之後,要搶天時,趕緊插秧下種,貧苦百姓本就田地不多,此時正是他們賺取工錢之時,一番忙碌便可有錢糧渡過危機。至於貧苦之人複種農田的秧苗,自然可由官府負擔,只要及時搶種,不影響當年田地收成,縱有水患,亦無大礙,百姓可安,府庫可豐。”

姚興道:“顧兄此論,治標不治本,我無法認同。明知年年水患,不尋治水之策,只知躲避,水患一來就有損失,不論貧富,損失的都是血汗,主政一方,怎可漠視?顧兄之策,看似可行,卻只是應急之策,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否則百姓便會越來越貧,越來越苦,莫說府庫豐盈,不招致流民四起,縣治不穩,就是上天眷顧。若想水患之地,一勞永逸,長治久安,還得興修水利,困江河挖溝渠,保百姓財富不失,保良田肥沃!”

顧誠反駁道:“水患之地,能保農田不失,莊稼恢復,就已不易。倒是姚兄之策,恐怕不出兩年就得流民四起,困苦之時,興水利徵徭役,實不可取。”

姚興正欲再辯,卻被適時打斷。

“好,第二題辯議到此爲止。這是一場激烈的交鋒,誰也沒能說服誰。感謝鄂州顧誠、建寧府姚興,給大家帶來的這場精彩辯論。我再強調一次,所有議題,只辯問題,提出方略,看能否補充完善,是否可行,不論方略高低。再次感謝兩位帶來的精彩辯論。”學諭方騰又一次及時出現在場中,結束此輪辯論。

這場辯論辯來辯去,最後陷入了循環,再論一個時辰也不會有結果。

兩人起身行禮,各自下場。

聽了兩場,圍觀衆人還是興致很濃,叫嚷着趕緊開始下一場。

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123章 送別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485章 問話第64章 道別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787章 投降第31章 鳳凰村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288章 分歧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786章 出路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688章 潰兵奪糧第790章 毀滅重生第648章 義軍戰略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765章 趕人第717章 山中故人歷史背景第385章 託付利益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462章 山中實戰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164章 囑咐參軍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12章 漏網之魚歷史背景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204章 敲船水鬼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253章 平安歸來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340章 擢升第377章 道明原因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718章 老道警告第569章 驚人的消息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32章 憤怒的村民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437章 大醉歸來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86章 夜半鬼叫第570章 共謀大事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26章 跑商去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109章 第一課第302章 秘密差事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86章 夜半鬼叫第697章 三個條件第53章 議事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572章 中間人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313章 攻陷涼山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549章 一家親第464章 不得還魂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607章 水戰第292章 再設伏擊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607章 水戰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91章 討價還價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41章 戰鬥的理由
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123章 送別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485章 問話第64章 道別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787章 投降第31章 鳳凰村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288章 分歧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366章 丟臉不冤第786章 出路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688章 潰兵奪糧第790章 毀滅重生第648章 義軍戰略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765章 趕人第717章 山中故人歷史背景第385章 託付利益第537章 回京覆命第462章 山中實戰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164章 囑咐參軍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12章 漏網之魚歷史背景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204章 敲船水鬼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253章 平安歸來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340章 擢升第377章 道明原因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718章 老道警告第569章 驚人的消息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32章 憤怒的村民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437章 大醉歸來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86章 夜半鬼叫第570章 共謀大事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26章 跑商去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109章 第一課第302章 秘密差事第226章 大驚小怪第86章 夜半鬼叫第697章 三個條件第53章 議事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572章 中間人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769章 三面埋伏第313章 攻陷涼山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549章 一家親第464章 不得還魂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384章 雙方妥協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607章 水戰第292章 再設伏擊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607章 水戰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91章 討價還價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41章 戰鬥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