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聯合豪紳

兩個時辰之後,被俘虜的漢人軍官和士兵絕大多數選擇加入義軍,成爲山東義軍的一份子,剩下的則脫下戰衣戰甲,成爲平民百姓,暫且留在城裡修築城防,一旦城門開啓,他們將回到家鄉,自謀生路。

午時,城內結束軍管戒嚴,街上巡邏的義軍將士大半撤回軍營,只在重要街道部署一隊士兵,以防城內地痞流氓趁機搗亂,打砸搶燒,擾亂城內秩序,東西南北四門,各部署一個指揮兵力,城上城下不停的巡視,一旦發現不軌之徒想要出城,直接抓獲審問。

由於益都府節度使衙門吸收了原益都留守衙門的漢人官吏,他們對城內各種情況都較爲熟悉,節度使衙門一連發布數道命令之後,城內秩序很快恢復。

當天中午,由本地官吏出面邀請,沈縉數年來通過北方回易發展的內線配合,將益都城內有頭有臉的豪紳大戶幾乎全都請進了節度使衙門,幾十人聚於一堂,共商大事。

一番寒暄之後,沈縉開門見山,金人南侵不成,從長江倉惶敗退回黃河一帶,如今更是爲北方新皇之事所累,直言從目前的形勢看,完顏亮將要集中精力在真定府、河間府一帶跟遼陽新朝廷大戰一場,山東之事,根本無暇顧及,而此時正是脫離金人統治之良機,但要想真正成事,一要安撫山東其他各州縣,二要拿下臨沂和山東西路的濟南府,整個山東東路安全穩固之後,率整個山東歸附宋朝,必能立下千古奇功,青史留名!

衆人惶惶,不知沈縉何意之時,沈縉告訴他們,山東義軍看中了他們在山東的聲望和財力,希望能拉他們進入義軍之中,共襄大事。

當然,沈縉也許諾了他們好處,願意加入義軍,能爲義軍提供錢糧的,等平定整個山東之後,根據資助義軍錢糧多少授予州縣除主官以外的任意一個官職,任期五年,若所任得當,兩年內不出紕漏,還可以升官。

官之一字,是無數人、無數家族畢生追求,在權與錢之間,若只能二選一,毫無例外,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權力,而放棄金錢,畢竟有權就有機會得錢,有錢卻不一定能得權,反而會招致殺身之禍。

聚集節度使衙門的豪紳大戶,並不都是因爲他們想來,而是益都城的天變了,既然新的掌權者主動邀他們上門,若不給面子,等待他們的就只有屠刀了,活了這麼多年,經歷了一輪輪戰亂,誰都清楚不合作的代價到底有多大,所以當看到留守府官吏都親自出動,來邀請他們之時,他們根本就沒有拒絕的餘地,此時也是一樣。

沈縉承諾的官職,若是和平時期,或許有用,但此時各路義軍蜂起,得個官職還敢去上任不成?恐怕還沒到目的地,就被匪徒亂民殺死在半途。

即便官職對他們無用,此時他們一個個也不得不選擇加入,能在幾十年的戰亂與亂世中活到現在,都懂一句話,識時務者爲俊傑!

況且山東義軍還是講理的,並沒有野蠻的殺人搶奪,若他們真要殺人,搶奪他們所有糧食財富,他們也沒有多少還手的餘地,幾十個看家護院的家丁,如何能跟數萬義軍鬥?真要鬥,恐怕最後連骨頭碴都不剩。

一說希望數萬義軍能得到大家相助,豪紳大戶紛紛慷慨解囊,有人獻錢,有人獻糧,有人獻布,種類不同,多少不等。

沈縉見衆豪紳大戶如此配合,當即大讚他們深明大義,表示接到捐獻之後,馬上授予官職。

留衆人一同吃了一餐粗茶淡飯,才放他們離去。

當天,一衆豪紳大戶便按捐獻約定,將錢糧物資送至節度使衙門。

錢糧交割之後,衙門隨即將空着姓名的官憑一一送至衆人府中,告訴他們,確定官職人選之後,將姓名報至節度使衙門備案即可,至於何時上任,全憑自願。

第二天上午,節度使衙門便收到衆多報備,與此同時又有豪紳大戶找上沈縉,表示願意捐獻更多錢糧,爲山東義軍儘快平息山東民亂、維護益都府安全多盡一份力。

對於此事,沈縉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待他們再次送來錢糧之後,一張新的官憑送至他們手中。

沈縉用錢糧捐獻和官職饋贈,將益都城內的衆多豪紳大戶綁在山東義軍身上,只要益都城不丟,吃穿問題,他們應當能解決一部分。

豪紳大戶歸附之後,城內秩序很快恢復,除了東南西北四門依然關閉,與往日並沒有太大不同。

拿下益都府數天後,城外的探子送來消息:救援登州的益都府援軍未進登州,便原路返回了,具體原因尚不清楚,此時距離益都已不足百里,兩天之內,應當就能返回益都。

得知這個消息,節度使衙門、左府、右府會同議事,就如何處理這支援軍發生了不小的爭執。

右府都統制羅聰提議主動出擊,在城外殲滅這支援軍,一是能大展山東義軍聲威,威名傳開之後對各路義軍前來投奔有極大好處,到時候自有人爲山東義軍宣揚,而不用他們派人出去自吹自擂,二是城內義軍中接收的俘虜已經有兩千餘人,若再將這支援軍放回城內,到時候不管是殺,還是勸降,最終會埋下隱患,不如在野外直接殲滅來的乾淨!

左府都統制姚昶不同意在城外與敵軍交戰,目前義軍中真正打過仗的只佔少數,絕大部分都是之前在淮西招募的護衛軍,他們從未打過仗,一旦在城外失利,大軍潰散,將是滅頂之災,爲安全起見,建議將援軍引進城裡來,聚而圍之,而後勸降,若願意投降一切好說,若拒絕投降,堅持做北方蠻夷的走狗,直接殺了就是,殺雞儆猴,也能以此告誡城內這些俘虜。

二人各持己見,誰也不能說服誰。

最終沈縉發言,他選擇站在姚昶這邊,義軍將士中打過仗的只佔少數,貿然出城一旦失利,確實對義軍大大不利。還有,山東義軍拿下益都府的消息還沒有嚮往擴散,因爲身在城內的義軍還沒有做好出城作戰的準備,若消息走漏,傳到臨沂或是濟南,都對眼下的山東義軍不利。

又一番爭執之後,羅聰放棄原本的堅持,轉而同意姚昶的禦敵之策,爭執方纔結束。

隨後就如何部署迎敵,姚昶、羅聰細商許久。

那支援軍此時應當還不知道益都城已經易主,若他們回到城下,發現四門緊閉,必然起疑,故而必須找一個理由,讓他們相信關閉城門絕對合理,除此之外,還要將他們引到一個特定的城門,才能提前佈置兵力,聚而圍之。

商議許久都不得其法,沒有絕對完美,能讓援軍完全相信,乖乖走進陷阱辦法。

最後,久坐不語的沈縉忽道,爲何不能說益都城曾遭遇義軍偷襲,故而不得不封閉四門,以防他們再次來襲?利用敵襲這個藉口,還能輕鬆將援軍引至想讓走的那個城門,相信他們即使心裡不高興,也不會不從指定的城門入城。

羅聰、姚昶二人一聽此議,恍然而悟,兵法有云,虛而實之,實而虛之,他們怎麼就沒想到!

三人稍一商議,認爲此議可行,只要守城義軍全部換上原先益都城守軍的衣甲兵器,再有一兩名官員出面,敵襲之事,援軍將不得不信,必然會按照義軍要求,乖乖進入埋伏之中。

商議完畢,三人馬上分頭行動,沈縉找信得過的歸附官吏,羅聰、姚昶則趕緊失地觀察四門附近的地形,研究兵力部署和陷阱埋伏的設計。

第二天開始,兩千守城義軍全都換上了原先禁軍的衣甲和武器,另有六千義軍將士則在西門附近排兵部署,將百丈之內的居民全都遷走,而後以西城門爲參照,佈置三層環形防禦陣地,欲將援軍全部圈在城西。

兩天後,探子來報,三千援軍趕回益都城附近。

當天傍晚,太陽落山之後,援軍趕至東門外,見城門緊閉,當即開始叫門。

“怎麼回事?爲什麼不開門?”

“你們去登州平亂回來了?平的如何?殺了多少亂民?”

“你管老子殺了多少!趕緊開門,讓我們城下過夜不成?”

“不好意思,留守府有令,太陽落山之後,東西南北四門全都不得開啓!想進城,怎麼不早點回來?我看你們大氣都不喘,這一路走的很逍遙啊,既然不着急回城,明早西城門開了,再進城吧!”

“放你孃的屁!趕緊給老子們開門,讓老子們在城下坐一夜不成?”

“留守府有令,這東城門你們就被別想進了,要進就去西門,你們再罵也沒用,該在城下挨凍就得挨凍!”

“無緣無故的,爲什麼關閉城門?”

“這就要問你們了,你們不是很牛嗎,爭着要去登州平亂嗎?你們亂沒平到,倒讓亂軍亂民倒跑到益都城下來了,關閉城門,也都是拜你們所賜!老老實實在城下等天亮!”

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681章 交底第78章 繼續查探第527章 總管府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291章 全軍合圍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680章 北上興仁府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301章 解惑第753章 三難第789章 合圍燕京第273章 交易規則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53章 議事第658章 兵發淄州第87章 一場混亂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109章 第一課第417章 問題太多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46章 回城覆命第651章 一衙兩府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627章 敵軍異動第781章 攻防馬頭村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739章 合圍關中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375章 無力控制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616章 破局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359章 兇案數起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295章 天公作美第682章 交心之語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763章 精武兵符第279章 中秋之約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752章 北伐大計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686章 急功近利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775章 抄底金營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348章 兵案大人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611章 駁斥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164章 囑咐參軍第787章 投降第161章 天天有肉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767章 明覆第657章 獻城第683章 難題第80章 絕路第335章 監軍反擊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719章 復官北返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114章 龍虎上將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126章 別了第64章 道別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233章 雙方大勝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143章 造船大單
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681章 交底第78章 繼續查探第527章 總管府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291章 全軍合圍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680章 北上興仁府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301章 解惑第753章 三難第789章 合圍燕京第273章 交易規則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53章 議事第658章 兵發淄州第87章 一場混亂第98章 都在計劃中第109章 第一課第417章 問題太多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46章 回城覆命第651章 一衙兩府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627章 敵軍異動第781章 攻防馬頭村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739章 合圍關中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375章 無力控制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616章 破局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359章 兇案數起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295章 天公作美第682章 交心之語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763章 精武兵符第279章 中秋之約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752章 北伐大計第182章 旗語檢驗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686章 急功近利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775章 抄底金營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348章 兵案大人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611章 駁斥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164章 囑咐參軍第787章 投降第161章 天天有肉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767章 明覆第657章 獻城第683章 難題第80章 絕路第335章 監軍反擊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719章 復官北返第216章 道長出馬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114章 龍虎上將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126章 別了第64章 道別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233章 雙方大勝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143章 造船大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