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提前南侵

“朕今日倦了,諸事改日再議。都散了吧!”

此時的趙構疲態盡顯,精氣神全無。

陳康伯見皇帝已經無心議事,便只能作罷。

衆臣恭送皇帝離殿而去。

隨着趙構離開,大殿裡馬上爆發出了更激烈的爭論,一時之間人聲鼎沸,文武百官分成戰、和、逃三派激戰不休。縱使有些說不上話的,也沒有隨着趙構離開而退朝,他們站在一邊靜靜的圍觀。

朝堂上激烈紛亂的爭論持續了大約一刻鐘,在內侍前來傳皇帝諭,命他們散去,各歸部、司之後,文武百官這才離開大慶殿,朝宮外走去。

但在出宮的路上,百官隱約形成了三大陣營,各聚一處,依然在高聲議論,主戰派聲勢浩大,逃派其次,主和派人數最好,還有一些搖擺不定,沒有主意的,要麼默默的跟在他們後面,要麼腳步匆匆的離開。

縱使一路出了和寧門,百官就戰、和、逃的議論仍然沒有停止,打破了以往出皇宮不議事的慣例,因爲金使高景山的話給了他們極大的刺激,使他們遇到了二十年來最大的危機。

主戰派以左相陳康伯、右相朱倬爲首,召集兵部、戶部、工部、吏部郎官去三省議事,積極備戰,防禦金人南侵。

主和派、逃派也各有支持者,各去司衙,聚衆議事,商討辦法。

一天後,金使高景山在賀天申節上說的話,迅速在臨安城內傳開。

接着,謠言四起,說金人百萬大軍正在汴京集結,大宋軍隊無法抵抗,皇上和文武百官已經決定要遷往福州。

沒過多久,又有人得到可靠消息,說皇上和百官要遷往衢州。

不消半天,又有人說在禮部任職的親戚正在收拾家財,準備跟皇上一起遷往蜀中。

皇帝和百官要逃離臨安的謠言就像一個落入平靜湖面的巨大石頭,瞬間將臨安城繁華、祥和的景象打破,一時之間人心惶惶,很多人開始考慮逃離臨安。

留在回易處等待消息的楊叢義,自然也聽到了這些消息。

朝廷得到金人準備南侵的最確切的消息,應當不會在戰與和之間搖擺不定了吧!

大敵當前,任何一支可用的軍隊都會出現在朝廷視野之內,精武軍也不會例外,他現在要等的就是朝廷的詔令,而後率軍北上,伺機立功。

結束回易貨物採購,準備離開臨安的陸游,聽到了金使高景山在朝堂上猖狂無禮的言論,以及文武百官對此事的議論和態度,憤慨之下邀楊叢義一起向朝廷上書,堅決反對割讓長江、漢水的土地,建議朝廷在軍事重地囤積糧草軍需,積極備戰,給南侵的敵人迎頭一擊,同時提出,皇上和文武百官留在臨安對穩定軍心和民心至關重要,絕對不能南遷、或西遷,否則軍心一散,前線必亂,此戰必敗!

楊叢義與陸游共同署名,沒有再另行上書。

他知道,這幾天飛進三省和皇宮的奏疏肯定堆積成山,這些奏疏不是建議備戰出戰,就是建議遷都暫避,或是遣使割地談判,此時不管有多好的對敵之策,都會埋沒在成堆的奏疏中,各派想要的想知道的只是他們有多少支持者。

再說,楊叢義在軍中資歷不深,不是專職的統軍將官,又沒打過什麼仗,他一個回易使的軍事建議,哪裡會有人聽。

目前來說,他要做的就是靜靜的等待消息,獲得徵召之後,在戰場上證明自己,而後他的地位纔會穩固,纔能有更進一步的機會。

他、陸游、沈縉,他們三人的官職地位,得來的實在太容易,在絕大多數人看來,他們不就是出了幾趟海,給皇帝帶回來金銀財寶,給豪商勳貴帶回來稀有珍貴之物,爲權貴撈好處,才獲得提拔和官職,這其中肯定有見不得人的交易。

特別是楊叢義,仗沒打過幾場,短短十年時間,就升任諸司正使中的西作坊使,官居武顯大夫,同級別的諸司正使哪個不是爲官幾十年,苦苦熬上來的,如何讓人不嫉妒?

正因爲感覺到了旁人的嫉妒,楊叢義在臨安時就特別低調,幾乎不參加任何應酬,就連升官,也不宴請任何人,更不會去酒樓、勾欄之地慶賀。被別人記恨,還不知道低調做官做人,那就距離走黴運不遠了,他懂得這個道理,因爲他想走的更遠。

在臨安城紛繁的爭論聲中,沒人聽到楊叢義的聲音,他在靜靜的等一個機會。

隨着雪花般的奏疏飛進皇宮,經過激烈角逐後,戰、和、逃三派很快分出了勝負,主戰派以很大的優勢壓制了主和派和逃亡派,朝堂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以左相陳康伯爲首的主戰派佔據,二十年來主戰派第一次在朝堂上完全佔據上風。

數天後,朝廷下令,挑選兩浙、江東、福建各州禁軍一半的弓弩手,送往樞密院測試。

一天後,左相陳康伯、右相朱倬召集同安郡王楊存中、三衙帥趙密和同樞密院事周麟之等在都堂商議起兵之事。

同一天,下詔將金使高景山的話傳達給各路統制、帥守、監司,讓他們隨機應變,不要喪失有利作戰時機。

同樣是在這一天,朝廷爲先帝趙桓發喪,特令服斬衰三年。

第二天,下詔以吳璘爲四川宣撫使,命制置使王剛中共同處理軍務。

第三天,命主官馬軍司成閔帥兵三萬人防守鄂州。

又數天後,命兩浙、江、湖、福建各州徵集禁軍弓弩手,送往明州、平江府、江州、池州、太平州、荊南府,補充前線軍隊。

六月初,得知金使在臨安大放厥詞的劉錡給朝廷上書,請求立即率軍渡江,朝廷應允,詔令開拔,三千騎兵駐守揚州。

十天後,朝廷詔令,任鎮江府都統制劉錡爲淮南、江東江西、浙西制置使。

五天後,朝廷又派步軍司都統制戚方統帥江上諸軍的策應軍馬,聽從劉錡指揮。

同一天,曉諭吳拱嚴守襄陽,如果情況危急,可以命令鄂州一帶的田師中和成閔部隊,前去支援。

數天後,又詔令,允許淮南各州遷移治所,堅壁清野。

宋金兩國盟約還未正式撕毀,金國遷都,皇帝完顏亮南下,朝廷不得不遣使迎賀,商議之後,認爲派遣四月份剛剛出使過金國的同樞密院事周麟之較爲合適。

誰知周麟之卻拒絕再次出使,於是不得不命令樞密院都丞旨徐嚞代他前往汴京迎賀金國皇帝。

七月初,命兩浙、江東沿海各州防備敵軍來襲,同時詔各路帥臣檢閱士兵和弓手。

數天後,拒絕出使金國,迎賀金國皇帝的同樞密院事周麟之被貶爲分司閒職,遷往筠州居住。

中旬,代周麟之出使金國的樞密院都承旨徐嚞返回臨安,帶回了令趙構和滿朝文武震驚的消息。

原來他一路北上,剛剛到達盱眙縣就被在那兒等待的金國迎送使攔住,向他傳達了金國皇帝的諭旨,要他即刻返回臨安,要朝廷重新派遣宰相和太尉前去。另外,對方還告訴他,金國皇帝早在六月已經到達汴京,若再拖延不去,將親率百萬大軍,南下狩獵!

這個消息對趙構和滿朝文武來說無疑的晴天霹靂!

五月份金使高景山不是說他們的皇帝八月底,或九月初纔會到汴京嗎?怎麼會提前兩三個月就到了?

朝廷下達的備戰命令,送達邊境不久,糧草物資剛剛開始籌集,更別說運往江北軍事重鎮,也就是說整個戰備幾乎還沒有實質性推進。

得知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主戰派、主和派全都亂了陣腳!

就在其他兩派慌神之際,逃亡派趁機崛起,在朝堂上的聲勢越來越大,竟然迅速佔了上風。

他們鼓動皇上趁金人尚未南下,趕緊退避福州,若等他們渡過淮河長江,則避之不及,恐怕將要重蹈靖康之亂的覆轍!

趙構驚懼之間,抗金之心動搖,經逃亡派大臣稍一勸說,便同意離開臨安暫避,並命陳康伯、朱倬等早做準備。

陳康伯很快鎮定下來,言辭拒絕執行逃離臨安的命令,當即舌戰逃亡派,陳述逃離臨安對大宋的利害。

他告訴趙構和衆臣,朝廷逃離臨安,皇帝和一些官員雖得暫且偷生,但放棄江淮、江南、荊襄、荊湖軍民,必定會失去民心,一旦金人南下,大宋軍隊和百姓,人人都會像皇上和文武百官一樣向南逃亡,到時候金人從淮河到長江,再渡江到臨安,定然是如入無人之境,毫不費力就能將江北、江南大片土地全部佔據,一旦丟掉江南富庶之地,即使一時逃得性命,大宋最終必然難逃滅亡之命運!

陳康伯極力勸說趙構留在臨安,不然不論能否抵擋金人南下,都將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與此同時,他提議將主張逃亡的官員全部免職,逐出臨安,永不錄用。

隨着陳康伯一番激烈的言論,主戰派官員很快又在朝堂佔據絕對上風。

第55章 衆怒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19章 都是餬口第575章 準備打仗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295章 天公作美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282章 宣威軍第607章 水戰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102章 武學第11章 漏洞百出第304章 密謀第11章 漏洞百出第52章 自尋死路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597章 散兵難擋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214章 殺進城內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250章 美夢成真第254章 老婆免費第546章 烤羊飄香第478章 流言風聲第37章 狼王之死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234章 通關南下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389章 簽定契約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340章 擢升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326章 箭雨箭牆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318章 空城伏兵第459章 從軍歌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58章 青石崖第557章 開羅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639章 攻下行營第432章 召集令第67章 來龍去脈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610章 託付鎮江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42章 成功營救第566章 香水魔力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79章 虐菜無情第413章 內侍造訪第435章 娘子隨行第687章 別無選擇第718章 老道警告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71章 忠義盟第643章 戰和不一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746章 靈丘雁門第247章 非長久之計第778章 金軍無懼第409章 回衙覆命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359章 兇案數起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160章 見過監軍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398章 驍騎軍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105章 單獨補試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579章 戰和逃第304章 密謀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31章 鳳凰村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432章 召集令第675章 殲滅金軍
第55章 衆怒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19章 都是餬口第575章 準備打仗第394章 得失好壞第295章 天公作美第321章 圍堵四門第282章 宣威軍第607章 水戰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102章 武學第11章 漏洞百出第304章 密謀第11章 漏洞百出第52章 自尋死路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597章 散兵難擋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735章 請纓雁門關第214章 殺進城內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580章 爭執不休第250章 美夢成真第254章 老婆免費第546章 烤羊飄香第478章 流言風聲第37章 狼王之死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234章 通關南下第400章 偶遇故人第389章 簽定契約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340章 擢升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326章 箭雨箭牆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318章 空城伏兵第459章 從軍歌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58章 青石崖第557章 開羅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639章 攻下行營第432章 召集令第67章 來龍去脈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610章 託付鎮江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42章 成功營救第566章 香水魔力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79章 虐菜無情第413章 內侍造訪第435章 娘子隨行第687章 別無選擇第718章 老道警告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71章 忠義盟第643章 戰和不一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746章 靈丘雁門第247章 非長久之計第778章 金軍無懼第409章 回衙覆命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359章 兇案數起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160章 見過監軍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398章 驍騎軍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105章 單獨補試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579章 戰和逃第304章 密謀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31章 鳳凰村第691章 知州之職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432章 召集令第675章 殲滅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