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合圍關中

鳳翔府。

大戰過後,滿目瘡痍,遍地屍體,孤零零的戰馬,荒野徘徊,不願離去。

一場惡戰得勝的宋軍來不及休整慶祝,新的軍令再次下達。

軍營內,衆將齊聚,左軍都統制姚仲宣佈進軍命令。

“金軍主力經此一敗,已軍心勢氣!大帥有令,左軍向西進攻,乘勝追擊,一個月之內奪取臨洮府,以防西夏奪城。吳挺,率你部明日先行,十天之內,務必奪取秦州,打通西進道路!”

“得令!”吳璘之子左軍副都統制吳挺,起身接令。

“楊宋,你率後軍五千人,駐守鳳翔府,確保糧道通暢,必要時西進支援!”姚仲繼續下令。

“得令!”後軍統制楊宋起身接令。

“其餘將官聽令!各部休整兩日,兩日之後攜帶糧草軍資,全軍西進!”姚仲再下一令。

“得令!”衆將官起身,異口同聲。

左軍聚將,佈置任務,中軍也沒有閒着。

中軍將營內,同樣是將官齊聚。

只聽中軍都統制明覆道:“鳳翔府之戰,金軍損兵數萬,四散而逃,一路向西逃往秦州、臨洮府,一路向北逃往平涼、原州,還有一路向東逃回京兆府。方纔去帥府見過大帥,議定不能給他們喘息的時間,應乘勝追擊,我們中軍向北追擊,將金軍殘兵趕出平涼府,趕出原州,收復舊地!寒冬馬上就要來了,我們時間不多,全軍休整兩日之後立即北上,爭取一個月之內收復原州、平涼府!金人必敗,西夏肯定會趁火打劫,如果我們不抓緊時間,拖延一時半刻,原州、平涼府等地就有可能被西夏人搶先一步奪去,到時候麻煩就大了。所以追擊金軍殘兵的緊迫性,大家一定要明白,回去之後,各部自行召集軍中骨幹做好追擊殲敵動員。”

“得令!”衆將意氣風發,齊聲接令。

“鳳翔之戰,我軍雖然大勝,但傷亡也不小,此次追擊敵軍,是成是敗,關鍵在於追擊速度,爲避免傷兵拖延行軍,行動不便的傷兵全部留在鳳翔府,各部要嚴查,不得弄虛作假,你們告訴他們,留在鳳翔府的傷兵,由帥府統一安排,不必擔心。”

...........

中軍營內聚將,右軍也在部署軍事行動。

“關中金軍主力已經逃回京兆府,足足三萬人,如果放他們北上平陽府或是東出函谷關,我們就無法向朝廷交代。大帥有令,右軍兩萬人即刻東進,直取京兆府,將金軍困在關中!”

“將軍,京兆府那麼大的地盤,我們就兩萬人要困住三萬人,太難了吧?”

“此事不必擔心,京兆府各州各縣幾乎沒有金人駐軍,京兆府金軍爲保活命已經抱成一團,一定會堅守大城。放眼整個關中,京兆府金軍已成孤軍,絕對不敢隨意突圍。只要我們拖住他們十天半個月,襄陽、南陽方向的大軍就能出現在京兆府,據報他們已經動身十多天了,正在翻山越嶺。除南陽、襄陽援軍外,東邊洛陽和平陽府都會派出軍隊扼守黃河渡口,斬斷金軍逃跑的幻想。因此,我們兩萬人只需要堵住金軍西進和北逃之路,他們就是我們嘴裡的肉!”

“將軍,襄陽、南陽有多少援軍?平陽府都奪下來了嗎?”

“襄陽、南陽大軍有吳拱親自率領,兵力不少於兩萬,都是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的精銳。平陽府應該已經拿了下,據報半個多月前他們已經用四萬大軍圍困平陽城,平陽府轄下其餘州縣全部收復,金軍守軍困居在一座沒有援軍的孤城堅持不了幾天。退一步說,就算平陽城還沒攻克,平陽金軍自身難保,也根本不可能支援京兆府。可以說,如今不管是京兆府還是平陽府,都是我們的肉,只要我們速度夠快,等拿下京兆府,而後東進或北上都能再立新功!”

“將軍,我們馬上出發吧,說不定半路上還能追上逃跑的金軍!”

“好。衆將聽令!一個時辰之後,大軍開拔,目標京兆府!”右軍都統制高聲下令。

“得令!”右軍衆將齊聲接令。

秦嶺東部餘脈,羣山之中,有一古縣,名曰盧氏。

盧氏縣建縣歷史悠久,始建於西漢元鼎四年,數千年來未曾更名,更未撤銷過建制,北臨黃河,東接洛陽,西依商州,南通南陽,距離四地都只有百里距離,地理位置十分獨特,交通也較爲便利,是由南面進入函谷關的必經之路。

靖康之亂以來,此地便歸金人佔據,之前南陽都在金人手中,盧氏縣便不被重視,自宋金於汴京議和之後,此地便變得重要起來,金軍隨後派遣重兵駐守,日夜堤防宋軍從南陽北上,攻入函谷關。

然而,金軍有準備,宋軍也有籌謀。

中原多忠義之士,他們不從金人壓迫統治,幾十年來,有無數人向西進入秦嶺羣山之中,佔山爲王,落草爲寇,每到宋金大戰,他們便以義軍身份攻擊騷擾金軍,爲宋軍正面戰場提供情報和物資幫助。

金人退出汴京後,按地界劃分,秦嶺羣山之中的虢州、商州,仍歸金國,盧氏縣歸虢州管轄,自然還是金國的土地,雖然有部分百姓、義士悄悄出山,逃至南陽、洛陽,但絕大部分拖家帶口,難以遷徙,最終還是留在原地。

汴京想要收復所有故土,收復燕雲十六州,想借道盧氏縣進入函谷關,自然不會放着秦嶺羣山之中的無數忠義之士不用。

這麼多年來,朝廷一直跟他們有所接觸,糧食、武器都有所供給,只待時機一到,便把他們收編過來,編入朝廷大軍。

成爲宋軍正式編制,吃皇糧做大官,這也是山中義士的心願,畢竟報效朝廷只憑一腔熱血不行,老婆孩子還是要養的,高官厚祿,也是他們所求。

所以在北定八年七月,大宋與金國徹底決裂,撕毀八年前簽訂的和議盟約之後,秦嶺之中,盧氏縣附近各山頭義士很快組成一支五千餘人的義軍,三天之內,便攻陷了盧氏縣城。

在之後的一個多月裡,又多次打敗從虢州趕過來支援的金軍,死死守住了虢州進入盧氏縣的通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他們終於等來了大宋出兵虢州的消息。

八月下旬,南陽宋軍先頭部隊三千人抵達盧氏縣,並帶來了朝廷的封賞詔書,盧氏縣義軍編入大宋正軌軍,換上宋軍衣甲,主要首領封官爲將,繼續領兵,宋軍接管盧氏縣城。

九月中旬,南陽、襄陽兩萬大軍在都統制吳拱率領下進入秦嶺山中,下旬趕至盧氏縣。

帥府之內,衆將經過短暫商討,吳拱拍板定音:“分兵商州太拖時間,糧草運輸不便,寒冬一到,大雪封山,便無法及時趕到京兆府。我們應當立即北上攻下虢州,奪下函谷關,而後會同洛陽駐軍一部,西進華州,徹底粉碎關中金軍東逃平陽府的企圖,若時間允許,還能會同各路大軍將金軍徹底圍困在京兆府!各部聽令,即刻準備,明日申時三刻準時出發,北上虢州,攻克函谷關!”

“得令!”衆將齊聲接令。

隔天,天朗氣清,兩萬大軍從盧氏縣出發,分前、中、後三軍,攜帶必要的口糧,進入秦嶺餘脈山中,北進虢州。

北上虢州一條路,一路上,金軍沿途設置阻擊陣地,但由於兵力懸殊,雙方稍一接觸,金軍便棄陣而逃,甚至有些守軍直接逃散山中,或是投了宋軍。

虢州金軍裡的宋人、漢人實在不少,統兵官又專門讓漢人士兵進山駐守,吃不飽不說,還要受蚊蟲叮咬,這種明顯的區別對待,早就讓混飯吃的底層士兵心中不滿。

盧氏縣被義軍攻下之後,有些金軍中漢人、宋人便悄悄來到盧氏縣,投了義軍。

如今大宋大軍北上,沿路守軍自然全無鬥志,紛紛棄守奔逃,或降了宋軍。

四天之後,前軍走出秦嶺山脈,抵達虢州城南二十里處,與守在此處的幾千金軍形成對峙。

金軍不敢主動出擊,宋軍可半點不懼,當天夜間,義軍中的義士打頭,宋軍精銳在後,向金軍營寨發起進攻。

守軍與宋軍前軍兵力雖然相當,也各有作戰準備,但兩軍士氣相差懸殊,激戰不到半個時辰,金軍便棄營而走,逃往虢州城。

是夜,夜色昏暗,爲防金軍撤退半路設伏,宋軍未曾趁勝追擊。

第二日,中軍、後軍相繼趕到,前軍方纔繼續向前探路。

不日,吳拱便率領南陽、襄陽兩萬餘將士趕至虢州城下,休整準備兩日,隨即發動攻城之戰。

虢州金軍久在關中,幾十年來沒有多少征戰經驗,加上士氣不高,底氣不足,雖佔據城池,卻也根本無法抵擋宋軍精銳進攻。

三日後,虢州城破,金軍一支數千人西逃華州,虢州被吳拱收復。

宋軍進入虢州城,函谷關不戰而下,關外洛陽守軍一部入關中,接管函谷關、虢州城。

至此,汴京西部屏障歸於大宋朝廷之手,再無金軍出關威脅汴京之憂。

吳拱部休整兩日,補充糧草物資,而後迅速西進華州。

十月開始,宋軍三面合圍關中,關中金軍大勢去矣。

第758章 石彈攻城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102章 武學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47章 升官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620章 經歷(一)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345章 精明的掌櫃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767章 明覆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3章 精彩的故事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578章 金使挑釁第345章 精明的掌櫃第602章 挑戰第790章 毀滅重生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792章 放權第30章 心裡有數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501章 回家第570章 共謀大事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790章 毀滅重生第288章 分歧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572章 中間人第82章 推想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71章 忠義盟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77章 好消息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94章 各有心思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106章 初入齋舍第179章 商船進港第789章 合圍燕京第674章 四面合圍第292章 再設伏擊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429章 這是機會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561章 香水賣誰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87章 一場混亂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675章 殲滅金軍第695章 合圍汴京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688章 潰兵奪糧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604章 戰敗之怒第55章 衆怒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597章 散兵難擋第434章 怨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164章 囑咐參軍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91章 討價還價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92章 紅沙谷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352章 直入主題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566章 香水魔力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700章 帝師自決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138章 武學公試第64章 道別第560章 爭相交易第89章 目的達成
第758章 石彈攻城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102章 武學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47章 升官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620章 經歷(一)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345章 精明的掌櫃第757章 進軍平州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767章 明覆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3章 精彩的故事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578章 金使挑釁第345章 精明的掌櫃第602章 挑戰第790章 毀滅重生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792章 放權第30章 心裡有數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501章 回家第570章 共謀大事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790章 毀滅重生第288章 分歧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572章 中間人第82章 推想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71章 忠義盟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77章 好消息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756章 使臣挑釁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94章 各有心思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106章 初入齋舍第179章 商船進港第789章 合圍燕京第674章 四面合圍第292章 再設伏擊第606章 全速攻擊第429章 這是機會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561章 香水賣誰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87章 一場混亂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675章 殲滅金軍第695章 合圍汴京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688章 潰兵奪糧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604章 戰敗之怒第55章 衆怒第332章 接管涼山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597章 散兵難擋第434章 怨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164章 囑咐參軍第208章 知州殷勤第91章 討價還價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92章 紅沙谷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352章 直入主題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566章 香水魔力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700章 帝師自決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138章 武學公試第64章 道別第560章 爭相交易第89章 目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