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合圍燕京

襲擊遼陽城的那支軍隊逃走了,不知所蹤,他們未被消滅,對遼陽城的威脅便一直存在,完顏雍不敢大意。

爲了確保遼陽城萬無一失,完顏雍下令將辰州、蓋州以及遼陽府周邊兵力收攏,聚集六萬大軍,就爲保護遼陽城。

如此一來,大宋水軍便在蘇州站穩了腳跟,兵鋒再次推進至蓋州,留守的少量金軍根本無力抵擋,只能退守辰州。

於是,大宋水軍便在都總管柳時親自統領下迅速重建蓋州至蘇州一帶的防線,並在沿海修建數個堡壘,以供水軍船隊臨時登岸補給。

在奪回蓋州之後,水軍並未全力向遼陽府推進,只派出小股部隊向北試探攻擊,與此同時,卻派出大量斥候潛伏進遼東各地,收集信息,爲日後攻滅東金做準備。

柳時統領的大宋水軍只是整個大宋水軍的一部分,不足三萬人,其中一萬駐守在登州,三千駐守在密州,而大宋水軍的另一外一部則在來州,爲北伐軍運送糧草補給,協助步軍駐守來州,畢竟東金這些年也建立了一支水軍,東金水軍的戰鬥力雖然說不上有多強,攔截攻打大宋商船隊還是綽綽有餘的,因此要守住來州就離不開水軍。

正因爲水軍兵力分散,柳時無法依照之前的方略率領水軍直擊遼陽府,於是只能更改策略,先在蘇州、蓋州站穩腳跟,等待有利時機。

整個北伐方略的改變和調整,其實都是因爲皇帝趙昚要御駕親征,如果趙昚在汴京城好好的坐着,等待北伐勝利的消息,柳時此時也許已經率領六萬大宋水軍抵達遼陽城,說不定已經攻陷完顏雍的皇宮。

因爲根據先前的方略,北伐軍不會攻佔來州,只會堅守平州,圍困燕京城,引誘遼陽府全力支援平州、燕京,很可能完顏雍再次御駕親征錦州或是來州,柳時便可率水軍輕取遼陽城,而後不管是佔據遼陽城,還是兵進錦州,完顏雍都會變成喪家之犬,而他柳時則會因此立下傲立於天下的資本。

但一切都因爲趙昚堅持御駕親征告吹,統領水軍攻佔遼陽城已經不可能了,水軍原本應該是北伐主角,現在卻淪爲了配角,縱使有些不甘心,柳時也不得不認,要怪只能怪皇帝要御駕親征。

雖然趙昚御駕親征對整個大宋北伐軍造成了一定的拖累,整個軍隊部署因爲他的到來變的保守,各路軍隊調動也受到一定的掣肘。

但相應的,因爲趙昚御駕親征,文官集團便不敢拖延後勤物資籌集、運輸、供應,兵力雖然受到一定掣肘,但糧草物資供應卻比預想中要及時許多。

正是因爲糧草物資供應及時,楊叢義、明覆、姚昶等人在通運大敗金軍之後,才能迅速發兵燕京城。

這次大宋舉國北伐,楊叢義雖然統帥三十萬大軍,但糧草物資後勤供應卻掌握在文官集團手中。

在糧草物資籌集上,文官集團很能發揮他們的能力,若在平常,楊叢義可能還要擔心有些人故意使絆子,可這次趙昚御駕親征,物資供應之事,他便絲毫都不再擔心,不管需要什麼,他都可以派人去向行營催要,而趙昚也基本照單全收,不會駁回。

當然,也有一些特別種類的軍需物資是由樞密院親自採購,比如在北方驅寒必須的生薑、蔥白等物,這些東西都需要提前統一部署生產,生薑種植集中在濟州,樞密院提前兩年與數家豪紳簽訂了種植生薑的協議,而蔥白不利於保存和長途運輸,則則就近集中種植於河間府。

正是有了大量生薑和蔥白供給各路北伐軍,二十多萬軍隊和幾十萬百姓才能在冰天雪地裡耐住嚴寒,非戰鬥傷亡才能維持在低位數。

當時各路軍隊圍困攻佔通運大營的金軍,能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裡日夜堅守,除了齊備的冬裝外,還有那一碗碗滾燙火辣的生薑、蔥白煮水,沒有這些生薑水驅寒,縱使有棉衣冬裝,再堅強的戰士也不可能在冰天雪地裡堅持數天。

北伐軍有周密完善的部署,有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而金軍沒有,所以金軍大敗被滅,北伐軍大勝。

整頓進北伐軍的原金軍士兵一天兩頓熱飯,兩個時辰一碗熱乎乎的生薑水,不到兩天時間,便忘了他們從前的身份,因爲宋人能給予他們的,遠比金人要多。

投降後的金兵爲了吃飯,爲了能在這個寒冬活下去,絕大部分人選擇加入大宋北伐軍,而那些基層尉官也是一樣,除吃這碗飯,他們也沒有其他生存能力,何況他們在見識過大宋的實力之後,哪還有心思爲即將完蛋的女真官老爺賣命。

不管是普通士兵還是基層尉官,投降宋軍之後,能有一個於宋軍一樣的立功受獎的機會,他們就已經感恩戴德,心滿意足,剩下的榮華富貴,就要靠他們自己的能力去爭取。

大宋北伐軍統帥和各級將官給了所有人平等的機會,誰能立功受賞,誰又會受罰,全都在他們自己。

明確的目標,攜勝而來、蕩平天下的氣勢,充斥於各路北伐大軍,各部爭先恐後,一日行軍二十里、三十里,甚至四十里,無不希望早一日抵達燕京城下。

北伐軍奪取燕京城只是時間問題,並不需要冒險迅速推進,也不趕那幾天時間,所以行軍途中,北伐軍統帥楊叢義給各軍下達軍令,明令一日行軍三十里即可,確保軍隊不生亂,士兵不掉隊,後勤供給跟得上。

臘月初九,姚昶部率先抵達燕京城北十里之外,就地紮營,等待統帥命令。

臘月初十中午,明覆率部抵達燕京城東十里之外,就此紮營,四處探查金軍消息。

臘月初十下午,楊叢義親率四萬大軍抵達燕京城南。

隨着北伐軍三路大軍推進,得知完顏希正在通運大敗消息的燕京留守早已將城外所有金軍全部收歸城內,準備死守燕京。

所以在北伐軍抵達燕京城附近後,燕京城外找不到一個金兵,抓不到一個舌頭,因爲金軍根本沒在城外留下任何一個人,他們已經做好堅守燕京城六個月的準備。

金人雖然做好了長久堅守燕京城的準備,但楊叢義卻不會給他們堅守的機會,不光楊叢義不給,所有抵達燕京城下的北伐軍將士都不會給,因爲他們想在燕京城裡過年!

臘月十一,三路大軍齊抵燕京城下三裡,在三座正門對面紮營,金軍不想北伐軍進城,北伐軍也不想對方未經允許便出城。

大營紮下之後,北伐戰書投進燕京城內。

楊叢義在戰書中給城內金軍五天時間考慮投降,並在戰書中警告金軍,若五天時限一到,城內官員、軍隊仍然選擇頑抗,城破之日,絕不受降!

同時北伐軍也將衆多宣傳文書投進城內,警告城內百姓,若有人協助金軍守城,破城之日,流放邊疆,也勸告百姓,若能或明或暗幫助北伐軍奪取燕京城,城破之日,不論何人,均可論功行賞!

臘月十三,隨着羅聰率領的第四路大軍抵達燕京城西,也在三裡之外紮營,十五萬北伐軍正式完成對燕京城四面合圍。

四座大營紮好之後,楊叢義將一份圖紙分送各營,命各營按圖紙要求在距離燕京城門一里之外修築長、寬百丈的五丈高臺。

由於楊叢義並不要求這些高臺必須是永久工事,所以允許各營以泥土、冰雪、木頭爲材料,快速修築一個穩固的高臺即可,難度比想象中低很多。

各營先以木頭架構最底層,而後以冰雪或泥土填充,待底層穩固,再在其上架構第二層。

通過通運大營戰役,幾乎各營將士都已經有冰雪築牆的經驗,加之附近積雪衆多,各營建造高臺的速度出奇的快,高臺每天長一丈,一眼望去逐漸與不遠處的燕京城牆平齊。

高臺尚未修築完成,楊叢義給燕京城內一衆東金留守官員和守軍的五天考慮時限已近。

大宋北伐軍大軍壓城,燕京留守和一衆守軍將官雖然有些擔心,卻並未將宋軍攻城破城警告放在心上,因爲他們不相信宋軍可以在城下熬過這個冬天,更不要說破城。

在這十幾年中,不管是真定府西金軍隊,還是宋軍,都嘗試過攻佔燕京城,但沒有任何一直軍隊能在城下堅持十日,最終都是氣勢洶洶的來,灰溜溜的走。

在城外,寒風呼嘯,寒冷入骨,再頑強的軍隊都擋不住。

所以,滴水成冰的嚴寒是燕京留守和守軍將官自認能堅守燕京城的最大依仗。

楊叢義投進城內的戰書和警告,被東金留守官員當成了笑料。

於是,城外各營北伐將士在嚴寒中從早到晚忙碌着建造高臺,城內留守府紅爐薰香、靡音暖玉。

而燕京城內的普通百姓則完全置身事外,在這個寒冬,物資充足的他們寧願閉門窩在家裡,靜等危機過去,等待暖春來臨。

然而,燕京城破在即,覆巢之下,置身事外的豪紳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利益?

亂世之中,能保一條性命就已經殊爲不易,若還有他想,那便只能是妄想。

第273章 交易規則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89章 目的達成第552章 成立造院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188章 登陸泉州第84章 又起爭鬥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80章 絕路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10章 提刑查獄第91章 討價還價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437章 大醉歸來第63章 解圍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20章 上門收錢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79章 虐菜無情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26章 跑商去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284章 清塵的煩惱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623章 赤陣禦敵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96章 傳訊自救第780章 金軍計議第42章 成功營救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14章 冤屈得雪第20章 上門收錢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79章 虐菜無情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598章 援軍天降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280章 臨別怪夢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63章 解圍第556章 畫圖溝通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166章 初見陸游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464章 不得還魂第570章 共謀大事第624章 升職受命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452章 點金點銀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611章 駁斥第432章 召集令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65章 奶頭山第74章 演技逼真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494章 滅金之策第27章 傳言第520章 軍權下放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47章 升官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88章 意料之外第302章 秘密差事第617章 冷水驚夢
第273章 交易規則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89章 目的達成第552章 成立造院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188章 登陸泉州第84章 又起爭鬥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80章 絕路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10章 提刑查獄第91章 討價還價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567章 生意火爆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437章 大醉歸來第63章 解圍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20章 上門收錢第690章 潰兵回營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353章 龍泉軍營第79章 虐菜無情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26章 跑商去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284章 清塵的煩惱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623章 赤陣禦敵第712章 誰都沒虧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96章 傳訊自救第780章 金軍計議第42章 成功營救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14章 冤屈得雪第20章 上門收錢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79章 虐菜無情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618章 三戰一身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598章 援軍天降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280章 臨別怪夢第419章 軍演章程第63章 解圍第556章 畫圖溝通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166章 初見陸游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464章 不得還魂第570章 共謀大事第624章 升職受命第168章 請回臨安第452章 點金點銀第577章 臨安如舊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611章 駁斥第432章 召集令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65章 奶頭山第74章 演技逼真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494章 滅金之策第27章 傳言第520章 軍權下放第193章 再會故人第47章 升官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88章 意料之外第302章 秘密差事第617章 冷水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