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招降平陽

奪下洪洞縣城之後,大宋北伐軍並沒有一鼓作氣進攻平陽城,而是原地休整。

數天後,見平陽城金軍堅守城池不出,南方黃河沿岸也無援軍北上的跡象,大宋北伐軍主力方纔離開洪洞縣,向五十里外的平陽城逼近。

金軍嚴陣以待,大宋北伐軍並不打算立即發動強攻。

於是,宋軍與金軍相隔五里,隔城對峙。

由於北伐軍兵力有限,雙方兵力旗鼓相當,並不具備圍城的條件,薛望也沒打算將金軍全部困在城裡,所以只在平陽城北門和西門方向立下營寨,部署大軍,放空東門和南門方向,給足對方逃跑的機會。

打了多年的仗,薛望跟着楊叢義也學到不少兵法和謀略,如何對付平陽府金軍,早在介休時,他就已經思慮周全。

河東金軍如今戰鬥力低下,雙方同樣是四萬大軍,如果擺開陣勢,金軍絕對佔不到任何便宜,如今他們所憑藉的就只有一座城池,而薛望很有信心攻陷平陽城。

但強攻無論有多順利,都會損兵折將,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畢竟整個北伐西路大軍就這麼多兵力,等收復了河東,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任務,還需要更多人,爲強攻高城損失老兵,絕對得不償失。

洪洞縣城不高,城牆也不厚,攻城器械到位,大軍攻城並沒有多大阻力,再加上北伐大軍初到平陽府,勢必要給金軍一個下馬威,所以強攻城池、徹底消滅守軍就十分必要。

有洪洞縣立威一戰,必定可令各州各縣守軍膽寒,到時候大軍所至,金軍不戰而降,兵不血刃,便能收服更多降軍,等真正兵強馬壯之時,收復雲中之功亦可爭取。

進入平陽府後,薛望的眼界已經不在平陽府一地,關中是川蜀西北軍的功名場,河東是北伐西路軍的,但這點功勳不足以讓他封爵封王、青史留名,奪取金國西京大同府,抓到金國皇帝完顏亮,才能讓他名震天下,光宗耀祖。

所以對平陽城內的金軍,薛望從始至終都沒想過要圍困他們、殲滅他們,他要的是奪取平陽府,收復整個河東,而不是消滅多少敵人。

在要地還是要人這個問題上,薛望也跟楊叢義學了很多,打仗能用巧勁,何必憑蠻力。

但薛望也不奢望平陽城內的金軍會因爲洪洞縣失守就乖乖南撤,該打的仗也是要打的,不然四萬人哪來的功勳?

於是在對峙十天,確認黃河沿岸無大軍北上支援平陽城之後,薛望便下令各軍派遣一營或兩營兵力去攻佔周邊縣城。

各軍出發前,薛望下達北伐軍令,若各縣開城投降,則不得隨意殺人,入城之後控制府庫、官府,不得劫掠百姓,若有縣城拒不投降,攻取城池之後,同樣不得殺害、劫掠平民百姓,違令者,軍法處置!

各部以馬匹代步,直奔帥營分配好的目標縣城。

與此同時,爲防平陽城內金軍出城截擊攻取縣城的小股宋軍,北門、西門方向的大宋北伐軍主力分兵部署東門、南門附近,用以牽制城內守軍。

宋軍主力一動,平陽守軍果然緊閉四門,就連每天偶爾開啓一時半刻的東門和南門,也不敢再開啓,好似害怕宋軍趁機攻城。

五天後,平陽府大部分縣城落入宋軍手中,只有兩個臨近黃河的關口駐軍較多,暫時難以攻克,不過隨着援軍到達,奪取除平陽城之外的整個河東都只是時間問題。

果然,又過四天,好消息傳至北伐軍帥營,黃河以東的縣城、關口全部收復!

數天後,各地詳細戰報送回帥營,薛望心下大定。

隨後便讓參軍起草招降書,以強弩送入平陽城內。

不多時,招降書便隨着強弩,一封封飛進城內。

初時,留守府還能下令收集燒燬城外飛進來的一切帶有文字的東西,禁止任何人私自保留傳播招降書內容,沒過幾個時辰,便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想一看究竟。

白天,留守府的命令還沒人敢公然違抗,等到夜晚,隨強弩隨機飛進城內的招降書便有許多被私下藏匿,不少人都想知道宋軍送來的招降書到底說了什麼,跟他們自己有多大關係。

軍中識字的很少,招降書上的內容絕大多數基層守城將士看不明白,藏在手裡也是無用。

但好在他們中有人認識一些讀書識字的店鋪掌櫃、賬房和讀書人。

經過請教,終於有人弄清楚了城外送來的招降書內容。

其實招降書的內容很簡單,書中寫道:“河東土地百姓,本屬大宋,被金強佔至今,實乃大宋君臣百姓心頭之痛,幾十年來夜不安寢食不知味,舉國上下四千萬人,誓將故土收復!數月前大宋北伐西路軍由潞州入河東,先取太原府,再取忻州,如今已將平陽城外所有河東之地收復,平陽城已是孤城,陷入大宋軍民重重包圍之中!北方雁門關,有大宋北伐軍重兵駐守,金軍連攻三月不得寸功,已然放棄救援河東。與此同時,大宋川蜀十萬大軍北上,攻取關中,京兆府、鳳翔府等地自顧不暇,艱難求存而不得,亦不可能救援平陽城!而今,你等唯有一條出路,開城投降,迎大宋重歸平陽城,方可尋得一線生機,保得富貴與性命。三日之內出城,將帥官職保留,校官升三級,尉官升兩級,普通士兵可自決去留。若拒不出城,三日之後,大軍攻城,城破之日,不收降將,不納降官!”

隨着越來越多的招降書飛進城內,隨着招降書的內容在軍中迅速傳開,留守府已經沒有辦法收繳銷燬所有招降書,到最後只能無奈放棄。

一天後,招降書內容傳遍全城,全城百姓、守軍將士思緒涌動。

兩三個月了,北方不見大同府援軍,南邊不見關中援軍,忻州、太原府早已落入宋軍之後,這些情況城內守軍、百姓都清楚,至於平陽府各縣守不守得住,他們更清楚,金軍主力都在平陽城裡,地方小縣怎麼守?

毫無疑問,宋軍沒有欺騙他們,平陽城此刻確實是一座孤城,還是無人救援的孤城。

是繼續堅守,還是馬上出城投降,二選一的問題,迅速擺在每一個人平陽城守軍面前,也包括城內有頭有臉的大戶。

投降會如何,不投降又會如何,通過之前的洪洞縣宋金之戰,他們都有清晰的判斷。

所有人都很清楚,金國在平陽府大勢已去,自從八年前金國皇帝完顏亮帶着滿朝文武和數十萬精銳部隊經平陽府北上太原府出關,回到大同府起,金國就註定要退出中原、關中、河東,明眼人早就看清現狀,早已暗中跟大宋故舊取得聯繫。

隨着平陽城內軍民思緒激烈涌動,早先佈置的暗棋也開始發揮作用,他們在軍中在民間發起串聯,策劃奪門出城。

短短一天時間,暗中串聯的人數不下萬人。

整隊整營整軍心思搖擺不定,堅守平陽城之心早已動搖,因爲都知道,堅守除了送命,毫無意義,何況城內軍民絕大多數還是漢人宋人,當此之時又何必給遙遠的已經管不上他們的大同府金人送命。

不但基層士兵心思不定,就連高層將官也是心念急轉,他們想的不是降或守,而是降或逃,堅守平陽城已經不在他們的考慮之中。

投降大宋,他們並不能保證宋廷能遵守承諾,保留他們的官職,給予他們應有的待遇,不能保證宋廷不會說一套做一套,先騙他們投降,而後再動手殺掉他們,所以對招降書中的話,高官們並不完全相信。

而要想從平陽城突圍,逃去關中,或是逃往北方,也不會有太好的結局,若逃往關中,在宋軍三面夾擊之下,最終也難逃厄運,若翻山越嶺向北逃遁,沒有糧草補給,那就帶不了多少人,手裡沒兵,即使到了北方,皇帝不追究怪罪,也不會有多高的地位,敗軍之將,更不可能再受到重用。

對多數人來說,不管是投降宋軍,還是逃遁,都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此時此刻,大軍圍城,東西南北無援軍,由不得他們。

就在將官們左右斟酌,難以取捨之時,底層士兵和低級軍官已經做出了選擇。

大宋北伐軍將招降書送進平陽城的第二個夜晚,子時剛過,平陽城東門守軍忽然被數千金軍包圍,雙方迅速形成對峙。

“平陽已經是孤城,外面到處都是宋軍,沒有援軍了,兄弟們從軍就是爲了活命,現在我們要出城,誰攔我們,誰就是我們敵人!讓開!”

“讓開!”

“讓開!”

.........

一人開口,衆人附和,聲勢不小。

但城門守軍職責所在,留守府不下令,他們怎麼敢打開城門?

雙方從相隔三丈距離,越逼越近,隨時都可能動手,爆發衝突。

但隨着後續士兵迅速趕來東門附近,加入想要出城的隊伍之中,城門守軍開始退縮,因爲他們知道擋不住洶涌的民意,何況城門守軍裡的將士也是軍心浮動。

見有機可乘,衝擊城門的士兵稍一發狠,守軍便放棄了城門。

平陽城東門打開了。

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752章 北伐大計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83章 失而復得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414章 怎解難題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36章 殺戮第649章 好漢饒命第639章 攻下行營第77章 好消息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83章 失而復得第582章 密令第562章 香滿京華第781章 攻防馬頭村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54章 出發第602章 挑戰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739章 合圍關中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607章 水戰第96章 傳訊自救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349章 覈查目標第765章 趕人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750章 攻擊臨潢第412章 表明心跡第12章 漏網之魚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368章 配合作畫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26章 跑商去第21章 閒人第81章 重生第683章 難題第25章 療傷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549章 一家親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219章 一場勝仗第412章 表明心跡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557章 開羅第14章 冤屈得雪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714章 選才第86章 夜半鬼叫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78章 繼續查探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138章 武學公試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62章 道長援手第298章 深入敵後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243章 風帆難降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190章 夜會湯鷽第286章 進駐縣城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49章 囑託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70章 機會來了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17章 無罪身輕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699章 驚天消息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71章 忠義盟第518章 分頭行動
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752章 北伐大計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83章 失而復得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414章 怎解難題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230章 安南詭計第36章 殺戮第649章 好漢饒命第639章 攻下行營第77章 好消息第505章 扣押車隊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83章 失而復得第582章 密令第562章 香滿京華第781章 攻防馬頭村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54章 出發第602章 挑戰第371章 知州問案第739章 合圍關中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607章 水戰第96章 傳訊自救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349章 覈查目標第765章 趕人第128章 太學辯議(一)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551章 包辦婚姻第747章 議和待機第322章 圍攻涼山(一)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750章 攻擊臨潢第412章 表明心跡第12章 漏網之魚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368章 配合作畫第270章 返回廣州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26章 跑商去第21章 閒人第81章 重生第683章 難題第25章 療傷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116章 秦檜出場第549章 一家親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219章 一場勝仗第412章 表明心跡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557章 開羅第14章 冤屈得雪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277章 得償所願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714章 選才第86章 夜半鬼叫第363章 不得出入第78章 繼續查探第664章 謀取濟南府第138章 武學公試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62章 道長援手第298章 深入敵後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243章 風帆難降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190章 夜會湯鷽第286章 進駐縣城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49章 囑託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70章 機會來了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782章 糧倉驚變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521章 再回淮西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17章 無罪身輕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699章 驚天消息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71章 忠義盟第518章 分頭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