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李建成掛帥

李唐軍方共有六大派系,一是李世民的齊王系,除了他統率在外的大軍,還有坐鎮西城郡的守軍,約有十萬左右,若是連分散各地的嫡系將領統領的郡兵,人數不下十五萬;另一個派系則是李孝恭的巴蜀荊襄派,人數也是約有十萬,被知情人士稱爲太子派主力。

此之二派不僅構成了唐軍主力,也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在軍中分庭相抗般的存在,但由於李孝恭在襄城郡慘敗,且本人也被罷黜爲民,表面上煙消雲散、不復存在。但誰都知道李孝恭的對南方的影響力尤在,只要重新組建軍隊,那就抹不掉李孝恭的痕跡,繼而依舊是李建成的太子派。

其次還有四個中等派系,一是由李建成直接負責掌控的太子軍,人數約有三萬,然後是李神通的關中派、李元吉的新軍,最後是柴紹的從龍派。此之四派,除了柴紹是對李淵負責的從龍派,餘者都是李建成的勢力,只不過兵力不算多。

李唐軍方除此六派,還有李淵直接掌控的元從禁軍,它的地位等同於楊侗的驍果五軍,只聽李淵號令。

作爲皇帝,李淵並不反感這種派系之爭,甚至還樂見其成,因爲對臣子分而化之是帝王心術的核心奧義,臣子只有爲了自己一派的生存和政敵傾軋不休,他們才能意識到皇帝的重要,纔會乖乖聽皇帝的話,爭取皇帝的支持,從而沒有再進一步之心,最終令皇帝穩坐龍椅寶座,此君臣相處之道,歷代帝王莫不深詣於心,李淵也玩得極爲順溜。

李世民這次要求增兵,李唐的兵源只有兩處:一是從太子派抽調,二是募集新兵,只是現在募集新兵已經無法解決燃眉之急,所以李淵要是一旦答應了李世民的請求,只能抽走李建成的太子派。

而他之所以沒有立刻答應蕭瑀增兵之事,除了自身顧慮,還因爲他知道,要想再增兵,還必須得到太子李建成的支持,這也是君臣之間的默契。而且這種話還不明說,只能慢慢兜圈子,以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服對方,而這就是政客的本質,臺上之言永遠只是一種藉口,最後只能通過結果瞭解事情真相。

李建成走進了御書房,深施一禮:“兒臣參見父皇!”

李淵示意李建成平身,笑眯眯的問道:“孝恭情緒如何?”

李建成笑了笑:“孝恭知道自己戰敗所帶來的一系列惡果,也理解父皇的難處,對父皇的處罰沒什麼異義,並打算閉門謝客攻讀兵書,靜思、整理自己軍事生涯的心得,希望有朝有一日能夠帶罪立功,爲我大唐王朝建功立業。”

“會有那麼一天的。”李淵大感寬慰,笑着說道:“孝恭寬恕退讓,無驕矜自伐之色,且能體會朕之苦衷,朕深感欣慰,朕希望我李氏宗親個個能像孝恭一樣,爲朕和朝廷多作考慮,而不是高高在上,聽不得下屬隻言片語,更不是整天架鷹走狗,荒廢大好時光。過幾天朕要和他們聚聚,好好的說一番。”

“父皇有此想法,實乃我大唐之福、李氏之幸。”

自晉陽起兵之後,李淵本着用帥唯宗室的原則,李唐宗室成員都成爲各軍的主帥,但是這些人在軍事上的能力卻有大有小,基本都處於中下水平,鮮有出衆者,因此,具有卓越軍事才能的李孝恭就成爲唐軍兩大主帥之一,帶領唐軍攻城掠地,攻下一個又一個州郡,可以說,李唐現在的地盤全部是李孝恭打下來的。如果李氏宗親都能以李孝恭爲榜樣來要求自己,確實是大唐之福。因此,李建成對李淵的態度大表贊同。

父子聊了幾句宗親聚會之事,李淵的話題便轉到了當前形勢之上,他微微的嘆了口氣道:“我軍東征不利,孝恭的東路軍就不說了,而世民那邊辛辛苦苦滅了王世充,最終被迫放棄剛剛到手的洛陽,成全了楊侗不說,自己還處於不利的處境。雖說他那邊沒有傷到根本,但連朕感到沮喪,更不用說軍中將士了,形勢對我們很不利啊。”

“那父皇是決定撤軍,還是接着打下去?”這也是襄陽的主流思想,李建成這麼問顯然並不唐突,也掩蓋了他和李世民暗中有往來的事實。事實上,值此關鍵時刻,他們兄弟也不想像做賊一樣溝通,可他們兄弟一旦表現出親近之態,恐怕他們的老父親就會食宿不寧了。

李淵目光灼灼的注視着李建成:“你二弟有撤軍想法,但朕不甘心就這麼放棄,如果一仗不打就眉灰土臉的放棄,朕難以向天下人交代;但問題是又沒有必勝的把握,你二弟希望我適當增兵,三四萬即可,皇兒覺得是否可行?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至此,李建成已知道李淵還有再戰的心思,他沉默了片刻,最終還是沒有說出‘萬一又全軍覆沒了怎麼辦’這句話。因爲他也理解父皇的無奈和難處,朝野上下對父皇、對朝廷不滿到了極致,父皇十分迫切的希望有一場勝仗的到來。

他不敢打擊父皇的投機之心,更不能說不增兵,否則李世民如果失了,他一定會把責任推給自己。

但也不能一口應下來,那樣他在軍中個人的勢力會由受到削弱,並助長了李世民這個政敵的勢力,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一口答應下來,結果還是失敗了,他也要分擔失敗的責任,因爲李世民會說他本已決定抗旨撤軍了,但因爲李建成援軍的到來,致使他懷有僥倖之心,最終纔有了戰爭,以及失敗的結果。

所以增兵與否,對李建成來說,絕對是一項多難選擇,好在他早早收到劉文靜的信函,並就此和幕僚足足商談了一夜,因此早有準備。

“父皇,兒臣最擔心的事情並非是中原戰場,而是擔心楊侗把我們主力拖在弘農,然後他分別讓薛萬均從上洛攻淅陽、讓尉遲恭從漢川攻西城、讓王伏寶從漢陽攻武都;甚至還會說動蕭銑兵出南郡,攻打夷陵、競陵,直接威懾襄陽。真要這般,兵力空虛的我們該如何抵擋?”

李建成目視李淵,認真道:“隋朝氣焰萬丈,不僅有發動全面戰爭的野心,也有這個實力,所以不能指望我們的敵人老老實實的跟着我大唐的節奏來打。父皇,楊侗本身是一個不遵常理的人物,且有一羣高智謀在身邊出謀劃策,他不可能想不到。”

“朕確實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

李淵也動容了,楊侗有消滅李唐的實力,使得偷襲李唐內部也能成爲現實。

李建成接着就事論事:“就算負責偷襲的隋軍攻不下一郡一縣,但他們只要兵臨城下,這對西路軍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我唐軍對隋軍本就存有畏懼之心,一旦大軍士氣大亂,二弟也只能被迫倉惶撤退,隋軍精騎追擊的結果,是我們必然慘敗。世民若是落得孝恭一樣的下場,我大唐就岌岌可危了……而兒臣認爲,楊侗不會再給我們機會了。”

李淵的面孔不禁抖了抖,李建成這番語重心長的話,又讓他想到了狼狽離開長安的不堪往事。如今連長子都不支持自己去決戰,更別說朝中文武了,他怔怔的望着李建成近乎哀求的臉色,脊樑骨彷彿斷了一般,過了好半晌,李淵臉上露出失望之色:“如此說來,皇兒是支持撤軍了?”

李建成搖了搖頭,“兒臣的意思是讓援軍出朱陽關,並不一定是參戰,主要以軍勢壓制隋軍兵鋒,給隋軍一種全力進攻上洛洛南的錯覺,使薛萬均的第六軍不敢輕舉妄動,二弟就會少去三路敵人中的西面之敵,這樣起碼比現在多出三成勝算。而往最壞一方面去想,一旦二弟戰敗,還能立刻接應潰敗之師,同時能夠迅速接手朱陽關、外武關防務,將隋軍抵禦在淅陽郡之外。此乃兒臣的真實想法,不知父皇以爲如何?”

李淵怦然心動,但轉念一想,忽然覺得李建成是怕自己的勢力被李世民趁機吃掉。

想到這一些的李淵頓時怒火萬丈,這都已經到什麼時候,事關大唐的前途安危,他們兄弟二人卻不顧大局的勾心鬥角。

李氏兄弟不睦,除了他們對至尊寶座均有心思之外,其實和李淵或明或暗的挑撥大有關係,但是一到關鍵時刻,李淵卻又希望他們兄弟摒棄前嫌、齊心制敵,如此心態跟‘希望馬兒跑,又不希望馬兒吃草’完全同理。

不過惱怒歸惱怒,李淵卻也無可奈何:李孝恭的慘敗,使得太子派的軍中勢力被削弱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李世民在軍隊中的一家獨大讓李建成十分不安,所以這個決定已經是李建成最大的讓步,如果自己不答應,恐怕滿朝文武都會跑來要求撤軍。

一念至此,李淵又生出一個想法:難道世民要求增兵,打的就是這個主意不成?如果世民將建成的軍力吞噬乾淨,還有誰能制約得了他?自己和建成聯合恐怕也不行。

此念一生,再也揮之不去,如同魔咒一般牢牢的盤踞在李淵的腦海之中,隨即霍然道:“皇兒說得很有道理,一切依照你所言來辦。”

“兒臣保奏三弟元吉爲主將,率其麾下三萬精騎支援二弟。”李建成思維慎密,他擔心外姓將領帶兵前去,極有可能被李世民找理由殺人奪權,以二弟的果斷狠毒,絕對做得出這種事情,而換成元吉就不會有這種可怕的結果。

李淵沉思良久,皺眉搖頭道:“元吉不妥,還是換一員主將領兵。”

援軍確確實實只是壯壯聲勢、牽制上洛隋軍,但李淵就擔心形勢突變,當李世民需要支援的時候,李元吉極可能會不睬李世民,導致西路軍兵敗如山倒;也擔心形勢大好時,李元吉爲了爭功,罔顧李世民的合理安排而令戰局由勝轉敗。

都說知子莫若父,這話半點不假,對於李元吉的秉性,李淵是心知肚明,自然不會同意李建成的建議。

“那父皇認爲何人比較合適?”父親的反對也使李建成有些無奈,可是想了想麾下將領的能力時,忽然發現自己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有能力者皆是外姓大將,這種人有可能被李世民幹掉;李世民不敢幹掉的人能力又不足,索性大方讓李淵來定主將。

“真讓朕來定主將?”李淵笑了笑,臉上帶着幾分意味深長。

“兒臣沒有半點意見!”話已出口,根本不容李建成反悔,所以這話答得相當坦率。他相信自己都做到這一步了,父皇絕對不會做得太過。

李淵心下寬慰之極,笑着說道:“皇兒其實就是最佳人選。”

“啊?”李建成大吃一驚,滿臉不可思議之色。

李淵非常享受臣子這種震驚表情,笑問道:“沒信心?”

其實李建成也是李淵心中一位心中有天下格局的優秀帝位繼承人,在唐朝的地位始終高於李世民,這些年猶如漢之蕭何一般,爲唐朝建立一個穩固的後方——所以李唐纔有錢糧來支持屢戰屢敗的軍隊。最讓李淵欣慰的還是長子在大是大非面前所展示出來的雅量,僅是這一點都不能讓長子心寒,更關鍵的是李世民在軍中一家獨大讓李淵有些不安,自然不願李世民藉機做大。

李建成定下心神,坦率的說道:“倒也不是說沒信心,關鍵是兒臣沒有獨自領軍的經驗,更沒有處理重大軍事變故的經歷,生怕自己在關鍵時刻無法正確判斷戰局,做出貽誤戰機之決策。如果是平時,兒臣對父皇的任何自然不會反對,但此戰關係重大,是輸不起的戰役,兒臣實在不敢……”

“你確實沒有領軍經驗,但是你怎麼把孝恭給忘記了呢?”

“孝恭?”

“是啊!”李淵笑道:“你看人家楊侗麾下的秦瓊、羅士信、裴行儼、牛進達、尉遲恭等等大將,哪個不是被破格起用的?”

“還能這樣子??這真的可以嗎?”李建成目瞪口呆。

“當然可以了,他雖然被朕罷黜爲民,但朕可沒說永不錄用。你這個大唐皇儲從民間提拔人才合情合理,跟朕沒有半點關係。”

“……”李建成竟然發現自己無言以對,心裡只有一個在迴盪念頭:自古以來,制度制訂者纔是玩弄國家律法的高人,在父皇面前,自己還是嫩了。

呆了半晌,李建成便不再提這件事,轉換話題道:“父皇,關於募兵的具體方案,已經移交兵部,希望父皇批准實施。”

增兵也是李唐王朝迫在眉睫的事情,唐軍不如隋軍善戰也就算了,關鍵是軍隊數量上現在也不如人家,這一國情,使朝廷上下都感到巨大的壓力,尤其唐軍這次東征被隋軍突襲時表現出來的狼狽,使每一個大臣心頭都沉甸甸的,人人都意識到必須擴軍。

說起來也是夠奇葩的,李孝恭明明是在本土作戰,可給人的感覺卻是一支在異國作戰的孤軍似的。如果唐朝有足夠的軍隊坐鎮邊陲,那麼李孝恭的撤軍之途至少有人能夠幫襯一二,而結果或許也不會敗得那麼慘。

如今在短期內撤軍已經達成了共識,但李世民提出增兵三十萬的要求卻讓諸多大臣望而卻步,他們認爲朝廷無法長期承受如此大的軍事開支,只不過李唐君臣最後還是達成了妥協,先募集十萬青壯緊急訓練,然後兩年內逐步增兵,使李唐王朝的‘常備軍’增至四十萬。

李淵當然知道兵力不足的嚴重後果,他當即對李建成道:“募兵方案朕今天就批准下來,你先去準備出生事宜吧!”

“兒臣告退。”

“你徵用孝恭之事務必保密,朕希望他能給楊侗一個驚喜。”

“喏!”

……

李唐王朝增援西路軍一事,終於在李氏父子內部討價還價後達成了妥協,李淵隨即任命太子李建成爲西征軍二路元帥、左衛大將軍、驃騎大將軍,統率四萬騎兵出襄陽,急援弘農唐軍,使中原戰役增加了幾分變數。

第793章:一丘之貉,狼狽爲奸第591章:祖孫對第892章:我是貧民的兒子第981章:演一齣戲第910章:小卒過河頂大將第076章:殺虎關第002章:炸營第782章:隋軍弩陣,破敵軍第969章:楊廣受困遇名將第028章:民團第372章:死士之死第453章:李淵決策第881章:相國示警第996章:煙花爲號,全軍進攻第538章:車同軌第265章:火龍蔓延第927章:倒黴的楊廣第299章:建成入隋營第523章:戰爭一觸即發第364章:挖牆角進行時第984章:忠奸難辯第874章:一封家書第018章:楊倓很傻很天真第064章:傳國玉璽第704章:隋唐陰謀第711章:破軍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716章:夜郎王第085章:太原起義第527章:論戰第049章:失信很可怕第314章:楊侗的瘋狂第284章:爲師教你做人第304章:天下再分南北朝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066章:魏徵毒計第553章:伏威雨夜奔義陽第912章:李淵被死,決戰契機第969章:楊廣受困遇名將第537章:域外烽火第288章:輪迴報應第791章:河岸遇伏第513章:兵吏二部失權柄第275章:李淵施壓第804章:下一步戰略第553章:伏威雨夜奔義陽第022章:誘敵深入第016章:安置第861章:楊廣在行動第432章:再布一局第805章:將軍們,別太溫柔了第237章:金榜題名(求月票)第768章:刺客美馬計第754章:神仙上山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251章:旗開得勝(求全訂月票)第371章:大哥,你降過一回了。第923章:北鎮軍出擊(求票)第510章:怨念第054章:拿下契丹第759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513章:兵吏二部失權柄第894章:玄齡議設諜中諜第733章:偏見第866章:風起益州第256章:擴軍四十萬(求月票全訂)第493章:去其首尾、攔腰斬斷第140章:選擇(求收藏推薦)第064章:傳國玉璽第828章:年產百萬行不行(月底求票)第133章:據理力爭第332章:學董卓詐突厥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359章:賣你不眨眼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第637章:瓦解內部第400章:莫道帝王皆無情第639章:玩火自焚第829章:鹹魚帝王的一天第212章:背主第116章:全力西進第807章:聖上口諭:將軍務必留意第742章:栽贓陷害第891章:絕戶計第823章:肉香泄軍情第133章:據理力爭第971章:楊廣匿名助唐軍第529章:嚴軍紀,兄爭弟榮第008章:戰機第105章:坦白第448章:天生二五仔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576章:遷新居,姐妹夜話第928章:艱難行軍第595章:來年攻略,各部窘境第301章:劣根性第736章:龍兄虎弟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100章:演技出衆第562章:揚塵禦敵
第793章:一丘之貉,狼狽爲奸第591章:祖孫對第892章:我是貧民的兒子第981章:演一齣戲第910章:小卒過河頂大將第076章:殺虎關第002章:炸營第782章:隋軍弩陣,破敵軍第969章:楊廣受困遇名將第028章:民團第372章:死士之死第453章:李淵決策第881章:相國示警第996章:煙花爲號,全軍進攻第538章:車同軌第265章:火龍蔓延第927章:倒黴的楊廣第299章:建成入隋營第523章:戰爭一觸即發第364章:挖牆角進行時第984章:忠奸難辯第874章:一封家書第018章:楊倓很傻很天真第064章:傳國玉璽第704章:隋唐陰謀第711章:破軍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716章:夜郎王第085章:太原起義第527章:論戰第049章:失信很可怕第314章:楊侗的瘋狂第284章:爲師教你做人第304章:天下再分南北朝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066章:魏徵毒計第553章:伏威雨夜奔義陽第912章:李淵被死,決戰契機第969章:楊廣受困遇名將第537章:域外烽火第288章:輪迴報應第791章:河岸遇伏第513章:兵吏二部失權柄第275章:李淵施壓第804章:下一步戰略第553章:伏威雨夜奔義陽第022章:誘敵深入第016章:安置第861章:楊廣在行動第432章:再布一局第805章:將軍們,別太溫柔了第237章:金榜題名(求月票)第768章:刺客美馬計第754章:神仙上山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251章:旗開得勝(求全訂月票)第371章:大哥,你降過一回了。第923章:北鎮軍出擊(求票)第510章:怨念第054章:拿下契丹第759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513章:兵吏二部失權柄第894章:玄齡議設諜中諜第733章:偏見第866章:風起益州第256章:擴軍四十萬(求月票全訂)第493章:去其首尾、攔腰斬斷第140章:選擇(求收藏推薦)第064章:傳國玉璽第828章:年產百萬行不行(月底求票)第133章:據理力爭第332章:學董卓詐突厥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359章:賣你不眨眼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第637章:瓦解內部第400章:莫道帝王皆無情第639章:玩火自焚第829章:鹹魚帝王的一天第212章:背主第116章:全力西進第807章:聖上口諭:將軍務必留意第742章:栽贓陷害第891章:絕戶計第823章:肉香泄軍情第133章:據理力爭第971章:楊廣匿名助唐軍第529章:嚴軍紀,兄爭弟榮第008章:戰機第105章:坦白第448章:天生二五仔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576章:遷新居,姐妹夜話第928章:艱難行軍第595章:來年攻略,各部窘境第301章:劣根性第736章:龍兄虎弟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100章:演技出衆第562章:揚塵禦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