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百姓逼宮,李淵四斷

自古以來,無論哪個王朝遭到重大天災,或是出現重大軍事失敗,或是王朝不穩……都會進行反省和追究責任,如果實在無人承擔責任,那皇帝只能下《罪己詔》,把一切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向天下子民道歉,不過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沒一個皇帝願意走出這步,因爲《罪己詔》一發出去,就會嚴重影響到帝王形象,帝王威嚴被踐踏在地,輕者成爲永世無法抹去、重則導致帝位不穩。

李唐王朝現在也不例外,從李淵登基開始,他們連續遭到重大失敗,先是幷州失敗,隨即被迫退出關中,而在去年東征唐軍又是先大勝、後慘敗,所得土地全部丟失不說,連淅陽和南陽也丟了,要不是隋軍停下,恐怕連襄陽也失守,而現在甚至連三萬孤軍深入的叛軍都殲滅了他們十幾萬士兵。

一場又一場慘敗使唐朝朝野充滿了悲觀情緒,儘管李淵將北鎮軍軍隊人數擴大,但早前爲了安撫人心,先是將北鎮軍人數縮成兩萬,如今卻說成五萬,大家不是傻子,怎麼可能相信這種自相矛盾之說?更何況北鎮軍就在襄陽郡內縱橫馳騁,知道具體數目的人並不少,靠行騙根本騙不過人。

朝堂內的官員也都充滿的悲觀氣息,一些官吏見到堂堂正正的王朝連帝都外的叛軍都打不過,還反反覆覆的行騙,失望之下掛印出走。巨大的壓力使李淵病倒了,這一病,就是足足三天。

正當他打算召集羣臣商議之時,這天夜裡就發生了轟轟烈烈的示威。

一支支火把在夜空下,像一隻只螢火蟲,朝着太極宮正南門彙集而來,門前廣場每一個角落都塞滿了人,還有人如蝗蟲一般緩緩而來,這些懷抱靈牌的人,都是陣亡於谷城的唐軍將士家眷,他們要求朝廷嚴懲無能的李世民,還陣亡將士一個公道,一個說法。這一場宮前哭訴,沒有人組織,也沒有人在背後鼓動,純粹是陣亡將士家眷自發自願。

他們哀聲悲泣的唱着喪歌,每一個聲音都藏着死去至親的痛苦和悲傷,叫人聽得毛骨悚然,偶爾還有人擠倒在地,很快就會洶涌的人羣踐踏成泥,那一聲聲淒厲悲鳴,令宮牆上的唐軍士兵內心深處充滿了慌亂和不安,他們自詡是大唐王朝最精銳的戰士,但今晚,他們卻第一次感到了恐懼……

此時此刻,儘管這些赤手空拳的將士家眷,有老有少,瘦骨嶙峋,但縱然是最兇悍、殘暴的武川衛也被嚇到不敢動手,那一雙雙充滿死氣的目光卻讓他們止不住的生出一股難言的寒氣。

哭靈之聲,聲動雲霄,內宮深處也清晰可聞。陣陣哭聲、喪鐘聲組成的悲號聲浪,令李淵眼前金星一陣陣的往腦門直衝。

單只是哭喪也就罷了,關鍵是白天的時候,安養縣駐軍傳來消息,說是軍營內出現了成隊、成旅的大逃亡現象。

而這場驟然颳起的風暴來得十分猛烈,猛烈得令李淵不敢動用軍隊鎮壓,真要以血腥手段鎮壓十多萬名烈士家眷,恐怕宮中將士第一個起來反他李淵,這從宮牆將士任由家眷逼到城下,即可看出,他們有兔死狐悲之心,同情這些人,既害怕自己有朝一日也被無能的主將帶上死亡之路,也害怕戰死以後,得不到半點說法、半點撫卹,從而令老邁雙親、寡妻稚子餓死凍死。

李淵也知道宮城之外的百姓,不單是死在谷城將士的家眷,還有很多很多是死在東征之戰的將士家眷,原因是他李淵國庫空虛時沒有發放撫卹金,沒有妥善安置將士家眷,而當他手頭有了錢糧,又因荊北即將成爲隋朝的土地,他更不想發放,可是將士家眷活不下去了,所以當有人帶頭以後,壓抑許多的無數不滿,於這一天同時爆發,要是處置不當,不能滿足將士家眷們合理的訴求,‘太極宮之變’怕是立即在今晚上演。

李淵坐在皇座之上,哆嗦着嘴脣,可是怎麼也說不出來一句話,此時李世民要是還在襄陽,他一定會當着所有人的面,親手斬下他的首級,以謝天下。但李世民已經逃了,而且之前也把處罰李世民的正式旨意下達,現在就算把李世民罷免爲民、殺了李世民,城外這些人也會認爲他心不甘情不願、毫無誠意,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

難道下《罪己詔》,承認自己袒護那此逆子?一念及此,李淵臉色一陣蒼白。

大禹下詔罪己,是因爲看到犯罪之人,就傷心地哭泣,左右問其故,禹曰:“堯舜之時,民皆用堯舜之心爲心,而予爲君,百姓各以其心爲心,是以痛之”。

商湯下詔罪己,是爲了安撫民心,“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餘一人。”

周成王下詔罪己,那是“予其懲,而毖後患”。

而自己呢?是被一羣刁民逼着不得不下詔罪己??但李淵也知道不給陣亡士兵家屬和軍隊一個滿意的交代,那麼士兵逃亡現象就會席捲全軍,最終落得一個衆叛親離的下場。

他把自己鎖在了御書房,拒絕接見任何人,憂心忡忡的思索整整一夜,到了第二日清晨,才勉強想到一個大體章程,然後終於支撐不住的昏昏睡去。

到得黃昏,李淵終於推開御書房的大門,駐足在門前一顆老槐樹下,雨後清風混着草木清香撲面而來,在門口的宦官慌忙朝皇帝拱手行禮,一臉漠然的李淵冷冷的問道:“宮外那些人還在嗎?”

“走了一部分。”宦官連忙答道。

“和着說,還在了?”

“是的聖上,這些人一直在宮外哭泣不走,太子殿下迫於無奈,以朝廷的名義設粥賑濟。”宦官小心翼翼的看了李淵一眼。

“然後呢?”

宦官低頭道:“沒人接受殿下好意,他們只求朝廷給個公道,並將規定的撫卹如數發放。”

“召集諸臣議事。”李淵冷冷的說道。

。。。。。。。

羣臣聽說皇帝召集,匆匆忙忙從後門、側門趕來,齊聚在武德殿前。

只見李淵站在宮門之前,傳得道高人一般的閉目養神,大家心裡不禁嘀咕:“莫非聖上心灰意冷,想要效仿蕭衍,退位爲僧?”

似乎是聽見諸多文武的心聲一般,李淵終於張開雙目,淡淡瞥了大家一眼,說道:“朕召集你們前來,有四件事要宣佈:

一、朕沒有及時撒換屢戰屢敗、平庸無能的夜郎王,導致谷城慘敗,所以朕要下《罪己詔》,向所有陣亡將士家屬致歉,並依照規矩一一發放撫卹金,同地削去李世民一切職務和爵位,貶爲庶民,他所犯下的罪行,等到益州一一清算。

二、定都成都府,十天後,朝中官吏伴駕遷都,趙慈景爲京兆尹,齊王李元吉爲上大將軍,掌蜀郡、新城、遂寧軍事;李思行爲左衛大將軍、竇奉節爲右衛將軍,掌元從禁軍。

三、設陰平都督府,治平武、義城、汶山、金山、普安五郡軍政,封竇軌爲太尉、上柱國,陰平道大都督,封唐儉爲都督府長史、李襲志爲都督府司馬;設巴東都督府,治巴東、房陵、西域、通川軍政,封李孝恭爲荊王、巴東大都督,封高士廉爲都督府長史、柴紹爲都督府司馬;設巴西大都督府,治巴西、宕渠、清化、涪陵四郡軍政,封長孫順德爲大都督、武士彠爲都督府長史、李高遷爲都督府司馬。

四、朕要禪位太子李建成…。”

‘轟’

大殿之外一陣譁然。

所有人都被皇帝口中的‘朕要禪位太子李建成’給嚇了一大跳。

李唐王朝開國皇帝,居然要禪讓帝位給太子?而且還是在百姓圍宮這當口,這裡面到底還蘊含着什麼樣的深意?

一些人頭腦簡單的臣子想不明白,也根本不就不願意去想,心中猶如三伏天飲了冰鎮葡萄釀那麼爽利,大生歡喜之意,希望這不是假的,希望李建成真的可能繼承帝位。

說到底,還是大家對李淵失望透頂了。

羣雄割據之時,大唐本是天下第一,實力之雄厚冠絕天下,便是揚威域外的楊侗,其綜合國力也遠不如有關隴貴族、關東士族、南方豪族主持的大唐,可是短短的時間內,一度鼎盛無雙的大唐王朝卻不斷慘敗、不斷的丟失國土,何以衰敗至斯?

真正原因不是李世民、李孝恭等大將無能,而是李淵干預軍事戰役太深,與心腹大臣策劃戰爭大局、制訂作戰計劃還好說,也是對的,但他遠在帝都,卻插手戰爭的一切細節,要求前方大將必須一絲不苟的執行既定方案,否則嚴懲;使前方大將像個木偶一樣,明知是錯,也只能硬着頭皮照搬作戰方案打仗;就算是臨時修改,也要上報朝廷,只有得到李淵批准才能執行。可是一來一回,往來信息傳遞快則兩三天,慢則半個月,而戰場變化卻是瞬息萬變,當李淵在帝都批覆時,戰爭或許已經結束。其實李淵不僅是干涉軍事過深,他還存在很多很多其他問題,比如偏重於讓宗族掌軍權,而善戰大將卻沒有發揮才能和晉升機會等等等等……

李淵除了能捏一捏樑師都、朱粲和蕭銑這種軟桃子以外,他誰都對付不了,不說楊侗了,便是薛舉都差點殺到了大興城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慘敗,致使大好局勢葬送。

關隴貴族從開唐功臣,變成反唐先驅,不還是李淵讓人失望、讓人心寒嗎?

所有這些種種問題,其實都是公開的秘密,李淵要是真的神位給李建成,那纔是大唐之幸、百姓之福。

便在這時,一人出列,大哭道:“聖上何至於此啊!勾踐尚有臥薪嚐膽、捲土重來的魄力;王莽篡位,也有光武劉秀挺身而出;漢末紛爭,也有劉備興復漢家江山。今我大唐雖然元氣大傷,但將士依舊效忠聖上,蜀中尚有臣民數百萬之衆,只要君臣同心、好生經營……收復荊州、雍州和幷州也未可知。那能受一時之挫就意冷心灰啊?谷城雖敗,但聖上依然是我大唐王朝的擎天巨柱,聖上若是去位,我大唐王朝恐怕徹底崩壞,聖上三思!聖上三思!!”

說到痛處,此人摘下禮冠,拜倒在地,口中大中呼:“臣伏請聖上,收回成命,以救大唐!”

諸多臣子定睛望去,發覺此人正是裴寂,這個裴寂別的本事沒有一點,但溜鬚拍馬卻是無出其右,被他這麼一攪合,諸多臣子也後知後覺反應過來,紛紛有樣學樣的脫帽拜倒在積水之中,紛紛言辭懇切的叫道:“臣伏請聖上,收回成全,以救大唐!”

“臣伏請聖上,收回成全,以救大唐……”

“臣伏請聖上,收回成全,以救大唐……”

“聖上三思!大唐淪喪至此,並非聖上之過,實因楊侗小兒太過奸詐。”

“聖上爲國爲民之心一片赤誠,若非夜郎,呃,關隴貴族從中作梗,導致我軍屢戰屢敗、折損無數實力,我朝何至於此?”

“不錯啊聖上,聖上沒錯,錯的是裡通敵外的關隴貴族,錯的是陰險狡詐的楊侗小兒……”

“……”

說到這裡,諸多臣子大概是連自己也相信‘不是李淵無能,只是楊侗太狡猾’。所以個個都在哀聲哭泣,氣氛悲痛莫名,搞得好像是龍御殯天似的。

兄弟們早上好,几上幾張每天必有的推薦票,可否?

第625章:帝王之諾第111章:野蠻戰術第386章:九卿九部第666章:淮北第一戰第882章:隔牆有耳第225章:激化矛盾第687章:兄弟爭鋒,戰火捲來第657章:引敵入甕(補上一章)第187章:蕭後勸進(求首訂月票)第783章:緊急部署,急情驟臨第536章:狹路相逢第719章:西巡之議第214章:說客第036章:世家的無奈第896章:王而不王,以糧攻糧第250章:歸來者(求月票全訂)第392章:無意破陰謀第467章:朕也是要臉的第482章:楊侗猜不透的疏漏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927章:倒黴的楊廣第210章:困境第530章:世績北上第369章:問心無愧第239章:悲劇(求月票全訂)第103章:楊侑的理想第283章:沈光,又見沈光第857章:我闖大禍了,我完蛋了第044章:以商補田第649章:一代梟雄身先死第473章:長孫無忌的重大發現第996章:煙花爲號,全軍進攻第698章:李元吉職權擴大第660章:嚴軍法,揮淚斬將第704章:隋唐陰謀第086章:順勢而下第765章:楊沁芳出戰第792章:匯兵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673章:窮途末路,臨死一搏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119章:水師良將第365章:王者歸來第463章:破局之策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928章:艱難行軍第379章:問策裴矩第575章:多乎哉?不多也第610章:江河日下,竇氏抉擇第389章:登基爲帝,顧慮漸多第948章:隋失二將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095章:英雄輓歌第456章:事態突變第012章:策劃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498章:對李淵,朕已經沒耐心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520章:當朕的皇妃很丟人嗎第772章:何不食碘鹽第882章:隔牆有耳第204章:風雲再起(求月票)第133章:據理力爭第506章:裴矩之敏第863章:一場笑話第655章:家滅三回,悲劇人生第960章:與虎謀皮第852章:以身抵債第507章:一鳴驚人第194章:留下把柄(五更)第033章:房謀小露鋒芒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500章:老臣不服請戰第666章:淮北第一戰第110章:死亡之旅第756章:卯時放火,不得有誤第671章:身臨絕境,李密定計第363章:須臾緣分,終是夠了第518章:忽悠小舅子第698章:李元吉職權擴大第488章:兇悍楊善會第326章:老程的猥瑣解讀第465章:替罪羊第897章:滎陽鄭氏,來勢洶洶第852章:以身抵債第171章:僕骨部(求收藏推薦)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155章:再見江鳳儀(求收藏推薦)第058章:滅了他第009章:戰而後定第596章:武川司第774章:這點鼠膽,也敢造反?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236章:刑、御之爭第500章:老臣不服請戰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317章:一部恩怨史
第625章:帝王之諾第111章:野蠻戰術第386章:九卿九部第666章:淮北第一戰第882章:隔牆有耳第225章:激化矛盾第687章:兄弟爭鋒,戰火捲來第657章:引敵入甕(補上一章)第187章:蕭後勸進(求首訂月票)第783章:緊急部署,急情驟臨第536章:狹路相逢第719章:西巡之議第214章:說客第036章:世家的無奈第896章:王而不王,以糧攻糧第250章:歸來者(求月票全訂)第392章:無意破陰謀第467章:朕也是要臉的第482章:楊侗猜不透的疏漏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927章:倒黴的楊廣第210章:困境第530章:世績北上第369章:問心無愧第239章:悲劇(求月票全訂)第103章:楊侑的理想第283章:沈光,又見沈光第857章:我闖大禍了,我完蛋了第044章:以商補田第649章:一代梟雄身先死第473章:長孫無忌的重大發現第996章:煙花爲號,全軍進攻第698章:李元吉職權擴大第660章:嚴軍法,揮淚斬將第704章:隋唐陰謀第086章:順勢而下第765章:楊沁芳出戰第792章:匯兵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673章:窮途末路,臨死一搏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119章:水師良將第365章:王者歸來第463章:破局之策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928章:艱難行軍第379章:問策裴矩第575章:多乎哉?不多也第610章:江河日下,竇氏抉擇第389章:登基爲帝,顧慮漸多第948章:隋失二將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095章:英雄輓歌第456章:事態突變第012章:策劃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498章:對李淵,朕已經沒耐心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520章:當朕的皇妃很丟人嗎第772章:何不食碘鹽第882章:隔牆有耳第204章:風雲再起(求月票)第133章:據理力爭第506章:裴矩之敏第863章:一場笑話第655章:家滅三回,悲劇人生第960章:與虎謀皮第852章:以身抵債第507章:一鳴驚人第194章:留下把柄(五更)第033章:房謀小露鋒芒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500章:老臣不服請戰第666章:淮北第一戰第110章:死亡之旅第756章:卯時放火,不得有誤第671章:身臨絕境,李密定計第363章:須臾緣分,終是夠了第518章:忽悠小舅子第698章:李元吉職權擴大第488章:兇悍楊善會第326章:老程的猥瑣解讀第465章:替罪羊第897章:滎陽鄭氏,來勢洶洶第852章:以身抵債第171章:僕骨部(求收藏推薦)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155章:再見江鳳儀(求收藏推薦)第058章:滅了他第009章:戰而後定第596章:武川司第774章:這點鼠膽,也敢造反?第176章:悲劇的乙失鉢第236章:刑、御之爭第500章:老臣不服請戰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317章:一部恩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