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進入御書房的時候,李治已然回來,坐在李世民身邊,一個乖乖兒的樣子。李彥看了他一眼,把李治嚇一跳,他不知道李彥爲什麼用那樣的眼神看他。別說就他那性格,以李彥如今的聲望地位和處事手段,恐怕這樣的眼神看什麼人都得讓人心驚肉跳。
嚇得李治低下頭,不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得罪了李彥。晉陽最近很好,雖然還是不能劇烈運動,但每天堅持太極拳,也能自己走動,不過姐姐長樂回來就很少在宮裡。聽說李彥正幫她打造最先進的輪椅和特殊馬車,那樣以後就可以到處走了,高興得連父皇都看不到她,總是埋怨李彥把他的女兒都拐跑了。
李治這些姐妹中他最怕的是大姐長樂,最不敢惹的是高陽,最愛的就是晉陽。對晉陽是百依百順,就連他的老師都說李治不聽話就讓晉陽來,李治就得老老實實的聽那些太傅講課。
可晉陽最喜歡父皇,最聽李彥的,弄得李治跟受氣包一樣。堂堂太子,一但回到後宮誰也惹不起。看李彥的眼神,在想是不是求晉陽去問問自己好像沒得罪他。自己是太子,見李彥這個姐夫比見父皇都恭敬,爲什麼那樣看自己?
但李彥只是看一眼,什麼也沒說,而是給李世民施禮。他坐在輪椅上,也不過是抱拳低下頭而已。
李世民還是習慣的說聲免禮,在坐的沒有其他的人,李世民算是瞭解李彥了,弄太多的人坐在一起也研究不明白什麼事,很多人和李彥的想法不一樣,最後還是被他說服,也知道就那麼幾個人和李彥能對上脾氣。
所以其他人打發掉,在坐的只有李靖、房玄齡、李績和長孫無忌,兩文、兩武,算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李靖一直深居簡出,很少參與政務,但最近卻經常進宮,這一點李彥明白,大唐周邊已打得差不多了,唯一剩下一個高句麗,李靖有生之年想打這最後一仗。他已七十來歲,如果失去這次機會,再也沒有領兵作戰的機會,所以很想出兵打一仗。但李世民讓兒子和李彥刺激的,一心想御駕親征。另一方面認爲李靖年事以高,東北方面寒冷,天氣變化大,不想讓李靖有什麼閃失,所以不讓他領兵跟隨。除了感激之外,李靖更想報答李世民的君恩,也就堅決要求出戰,因此上才這麼積極。
在唐軍將領中,算得上帥才的其實不多,李靖之下也就算是李績了。文臣中,首推房玄齡,但忠於李世民又貼心的是長孫無忌。皇后去世已好幾年了,長孫無忌已成爲左僕射,終於是相位,說話當然份量不一樣。看到這四個人,李彥也就明白了武則才的政治頭腦確實不一般。假以時日確實會成就非凡,也難怪在一個男權社會,能以女人身份成爲皇帝,還有所作爲,豈是一般人能比的?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武媚娘不在,也沒人記錄,看來所研究的問題不是太複雜。李彥退後一步笑笑:“皇上,臣到是比房大人他們合適,不用賜座,還自帶着椅子,是不是佔便宜了?”
李世民和幾個大臣都笑起來,誰都能發現這次李彥從吐蕃回來,變化太大了,身上不再是那麼盛氣凌人,變得溫和了很多,也有如沐春風的感覺,爲人圓滑不少,讓這些人不能不感嘆,時間歲月經歷和成長,讓李彥已然成熟,爲人處事變得圓通,身上的氣勢和那些沉穩讓人佩服。
李世民心裡是慶幸,多虧了皇后啊,不是她一心攏着李彥,恐怕這個可怕的人已成爲大唐的敵人,那纔是最危險的,。
李世民也是笑着說道:“不過朕到是省坐椅了,以後房相和李將軍他們也可以自帶一個,那朕不就省事了?”
李世民的話就是說這幾個人可以坐着見李世民,都感激的連說不敢。哪個也不敢,李彥特殊,以前腿好的時候,見李世民也不請自坐,何況現在是特殊情況。
李彥問道:“皇上,召臣有什麼吩咐?”
李世民說道:“朕接到報告,高句麗王高亮派使者到達薛延陀,雙方可能合兵對抗大唐的征伐,李將軍說俊青戰略上不低於他,所以讓你來研究一下。”
如果沒有聽到武媚孃的話,李彥可能還真的會相信這種說法,但心中已有了數,也就說道:“其實李將軍擡高我而已,李彥那只是小聰明,小伎倆,哪敢說什麼戰略?皇上有什麼差遣,臣自當效命。”
李彥這個樣子,李世民反到有些不習慣,一時不好說出嘴,場面有些尷尬。但房玄齡這個人一貫的打圓場,會調和氣氛,說道:“永王太謙虛了,你那可不是小計謀,如果永王這麼說,豈不是打羣臣的臉?我和長孫大人哪還能在這坐着。”
這話說的讓李彥如果再謙虛下去,就有讓別人難堪的意思。李彥笑着看看房玄齡:“房相是越來越老辣了,佩服,佩服。”
房玄齡也是笑着說道:“彼此彼此,永王不用過謙,我們也想聽聽你的高見。”
李績說道:“永王也算是武將軍人,和房相弄這麼酸掉牙的話什麼意思?你在吐蕃、西域的作法可是絕筆,讓人佩服,不知道我們該如何解決薛廷陀呢?”
李彥說道:“李尚書是大唐有名的儒將,說自己是武人,你讓李將軍情何以堪,如果程將軍在,豈不是當時就得和你急?”
這種圓滑不溫不火的笑談,把這些暗含機鋒的話化解於無形,李彥確實變得比以前厲害太多。這樣一說,給了李世民機會:“好了,就不要互相以捧了,朕還是一個武夫呢,俊青就說說該怎麼辦?”
幾句看着是閒話,但李彥心裡明白,李世民這是統一了思想,才找自己的。其實並不難解釋,李彥在維護大唐,在爲大唐擴大版圖。
雖然錦兒成立了漢國,但在李彥心中,那和大唐是沒區別的,也是一個漢人爲主體的國家,和後世地區分裂是一樣的。能說臺灣不是中國領土嗎?只是政權不一樣而已。
不過這個時代的國家概念和後世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所有人看來,新漢就是別的國家。
既然已然這樣,李彥也就直接說道:“其實薛延陀沒什麼可商量的,直接滅了,把他歸入大唐也就行了,並不麻煩。”
李彥說這麼簡單,反而讓這些人發愣。他一笑說道:“皇上,諸位大人,其實你們有一點沒有弄明白,也不清楚,所以纔會有這點顧忌。如果明白這當中的關鍵所在,可能什麼顧慮都沒有了。”
李世民奇怪的說道:“什麼問題沒有弄明白?”
李彥說道:“國家概念,在國家這一點上,並不是以姓氏和種族劃分的。他是以政權和文化地理區分的,所以纔有國家這個概念。先有國後有家,並非是指構成體系,是由思想概念決定的。說明國是由家組成的,比如說,大唐姓李,但大隋姓楊,其實都是這個國家,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中國。薛廷陀的薛姓,吐谷渾的慕容,吐蕃的鬆贊,包括突厥的阿史那,他們都是家,但卻被冠上國的概念。其實一個國是可以併入很多家的,共同構成一個國家,我這麼說不知你們明不明白?”
作爲都是相當有頭腦的人,文化水平都不低,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已天下爲主人的思想,第一個說道:“俊青說的意思朕可以把他們都看成一個大唐的家?”
李彥不認爲他們能一下明白過來,但還是說道:“這麼說也對,但並不是我們這麼看,人家就會同意,這種概念需要時間來接受,。比如現在的吐谷渾已然不存在,但在慕容氏的眼裡,他還是認爲他的國家被滅了,並不承認是大唐的人。但幾十年,幾百年以後,他們也就承認自己是大唐的人了,不會再認爲西海是他們的國家。突厥人、吐蕃人都是這樣,現在沒誰再提春秋時候的什麼齊國,楚國,秦國了吧?”
李世民點頭承認李彥說的有理,如果不讓他們獨立,時間一久也就歸入一箇中心上。李彥說道:“歷代王朝,對少數民族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區別對待,讓他們始終有和漢人不是一個國家的心理。其實征服哪一個地方都不應該讓他特殊化,而朝廷總是把他們區別開來,給優惠的政策,看着是照顧他們,但恰恰這點讓他們認爲和漢人不一樣,是獨立的。只要有點能力就想自己說了算,想獨立王國。如果皇上能改變這點,我相信用不多長時間,都會歸心。比如一個任用官員問題,以吐谷渾爲例,這一次派進去的全是漢人官員,他們不也一樣接受了嗎?如果吐谷渾的人確實有能力,也可以上中原各州府任職,那樣他們會認爲中原任職的地方是他們的國家嗎?漸漸的就會承認他們都是大唐的人。”
房玄齡說道:“高明,平等纔是對他們最好的政策。”
李世民點頭:“俊青真是大才啊?”
李彥笑着說道:“算了吧,十幾年前我就說過,不過你們都沒聽而已。當初對東突厥我就說過,但皇上好像聽溫大人他們的,什麼全其部落,留其民族。留其民族可以,爲什麼要全其部落?現在看看突利他們怎麼認爲的?”
李世民有些臉袖。李彥也笑着說道:“其實也怨我,當時沒有好好說,像吵架一樣。但亡羊補牢爲時未晚,希望皇上三思。”
李世民點點頭沒說話,長孫無忌說道:“既然俊青提出解決辦法,那薛廷陀的漠北之事由你解決怎麼樣?”
這纔是大家說這麼多的關鍵所在,李彥也不隱瞞觀點:“皇上,長孫大人,你們在顧慮錦兒新漢國吧?”
李彥這樣一說,這些人反而不好意思。這種事是不能公開說的,但李彥卻擺到桌面上,讓這些人一時間說什麼都不是。李彥輕輕一笑:“我爲什麼說了那麼多國家概念問題,也就在於這裡,並不是我向着自己妹妹,其實薛廷陀歸新漢歸大唐都沒什麼區別,都是讓他們接受漢家文化和中原思想,難道你們看不出來,新漢爲什麼國號爲漢,他們有多少漢人?恐怕十分之一也沒有,可爲什麼不起別的名稱?錦兒讓他們慢慢變成漢人啊?”
這一下所有人都吃驚的張大嘴,這一點他們誰也沒想過。好半天房玄齡說道:“俊青可以確定錦兒是這麼想的?”
李彥點點頭:“不錯,因爲這是我安排的,雖然定國號漢不是我出的主意,但她確實在推進這一點。看看西海,看看西域,再看看現在的新漢,錦兒哪一樣和大唐有區別?漢字,漢語,漢人官制,漢服,到禮儀,哪一個不是在推進這些。同時所學的也是儒家文化,尊崇的也是道教,我想皇上應該明白這是爲什麼?新漢國經過幾十年或者百年,他們還會認爲自己是什麼突厥人?什麼鐵勒人嗎?他們都會有一個名字漢人,那時候如果新漢國皇帝荒淫無道,中原王朝弔民代罪,還會像以前那樣嗎?他們和關內道、隴右道和河南道又有什麼區別?”
不等他們說話,李彥接着說道:“其實承乾、李泰、李書同都一樣,他們在推行李錦兒的戰略方式,我相信幾十年之後,這些地方都是大唐的領土,都是漢家天下。李錦兒是我妹妹,但她也姓李,李承乾、李泰可是皇上你的兒子,李書同是你的侄子,皇上難道還不明白嗎?”
震驚,絕對的震驚,李彥已讓這幾個人大腦當機。李世民好長時間才反應過來:“俊青好大的手筆,真是謀略天下,朕自愧不如啊!可你爲什麼不早說呢?”
李彥瞪他一眼:“這不是廢話嗎?我早說你會信嗎?還不得說我圖謀不軌,想謀奪江山啊?就是現在你還不是一樣擔心錦兒的新漢國?”
李世民有些尷尬,但嘴硬的說道:“你太小瞧朕了,。”
李彥說道:“我一點都沒有小瞧你,也尊重你,今天不妨把話說明白,如果皇上不是一代明君賢主,那我怎麼幹可說不上了。”
李世民心頭一驚,暗道好險,如果自己行爲真有一些差錯,一意孤行,李彥可能真的滅了自已,有些心虛的說道:”那現在呢?“
李彥一笑:“你大可以高枕無憂,其實高句麗在我眼裡小丑一個,根本不值得大動肝火,我可以隨時滅了他。既然皇上想威震天下,創大唐千秋功業,臣也就支持你,把薛廷陀交給我來處理如何?”
“好,朕答應,你說需要多少兵力?朕給你。”李世民痛快的說道。
李彥搖搖頭:“不用多,把原來的驍衛軍給我,把原騎士團的人調給我就可以了。”本章節由[鄉]-[村]-[小]-[說]-[網]的網友上傳,*鄉*村*小*說*網*免費提供閱讀";";【去掉“-”】如果你喜歡請告知身邊的朋友,謝謝!
連李靖都吃驚:“俊青,你的戰略確實高明,但戰場上還是講實力的,薛廷陀爲鐵勒後裔,是突厥一脈中戰力最強的,兵力達二十多萬,左右驍衛纔不足一萬人,是不是輕敵了?”
他一說,其他人也這麼認爲。李彥說道:“李將軍年事已高,皇上心疼你,不讓你隨軍征伐高句麗,李將軍有沒有興趣隨我征戰漠北啊?”
李靖當時高興的說道:“好,皇上,臣請求出戰。”
李世民擔心的說道:“藥師身體能行嗎?”
李靖很自信的說:“永王已不便之軀尚且如此,老臣難道不如他嗎?”
李彥說道:“沒事,怎麼也比我強。再說,也不用將軍提槍上馬,有李將軍隨軍指揮,可抵十萬精兵,我認爲,一個驍衛軍足夠了。”
“好。”李世民說道:“朕同意,那就……”他剛想說任命李彥爲總管,但一下看到李彥使眼色,改嘴說道:“任命李靖爲漠北道行軍大總管,李彥爲行軍參謀,指揮驍衛軍和漠北諸州兵馬,討伐薛廷陀部。”
李靖愣了:“皇上怎麼是臣爲大總管?我願相助永王爲副。”
李彥一笑:“李將軍,皇上可是給你機會,我還年輕,以後有很多機會,不着急。”
李靖明白過來,給李世民躬身施禮:“多謝皇上成全,臣定不負重託,讓漠北成爲大唐領土。”
這一來,房玄齡可是高興壞了,李彥越來越會處事。只有李績心裡不是滋味,他卻沒這樣的機會。沒辦法,誰讓自己和李彥一直不鹹不淡呢。李彥也清楚,說道:“李尚書,聽說你隨皇上征伐高句麗,有沒有興趣比一下啊?”
李績一笑:“那好,看看誰先結束戰事。”
李世民大手一揮:“好,各自準備,朕看看會不會和俊青一起班師回朝。”
這些人告辭離開皇城。李彥說道:“李將軍,整頓軍隊,集結糧草,什麼時候出兵就麻煩你了,我還有些事情要處理,有什麼命令,吩咐就行。”
李靖笑着說道:“永王客氣了,這些我來安排。”
李彥笑着離開了,他還有好多事情要處理呢,起碼要解決了李治的問題。